<h1> 前 言<br> 爱女从小习音乐,少儿时代多次参加全省电子琴大赛,两次以全省年龄组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全国在厦门鼓浪屿和首都北京的大赛,均获有不菲的奖项;九岁学习钢琴,师从李小兵、黄红辉、徐细茅等教授。以专业与文化均为前茅的成绩进入音乐院校,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br> 我这三十年的耳闻目染,特别是陪送爱女学琴和参赛的那些年,音乐大师及其作品名称也多少听过一些,像《蓝色的多瑙河》、《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费加罗的婚礼》等;像贝多芬、舒伯特、海 顿、莫扎特、巴赫、施特劳斯、车尔尼等大师名则更是如雷贯耳。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慢慢看到和领悟到音乐大师们大多与欧洲交集,交集点偏重于奥地利的维也纳。<br> 欧洲延绵1200多公里的阿尔卑斯山脉、流经多国的多瑙河水,以及欧洲特别是维也纳为中心地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良好的艺术氛围和人文环境产生了许多音乐大师以及他们创作的世界经典名曲 。造就了大师们的音乐成就,也为维也纳音乐之都奠定基础。音乐之都维也纳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br>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旅游正在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欧洲并不遥远。我的知青老友们曾多次去过欧州,说起过东欧的巴尔干,特别是音乐之都维也纳、捷克首都布拉格、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值得一游。我有一种有机会时也要去看看的激情冲动。今年的五月中旬,在邻居的介绍及影响下,我们报名参加东欧八国游,第一个参观游览点就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真的不虚此行。我计划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去完成旅游美篇。<br> 我觉得,回来后有空时整理照片、制作美篇,整个的过程就是一种美好回忆,既升华了旅游,有一种重游一趟的感觉;又是一种学习、回忆、精神享受的过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享受到老。<br> 陆续制作图、文、音乐并茂的美篇,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乐此不疲。一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些美好的记忆并可以慢慢品味的东西;二是为一起结伴出游的朋友也留下些美好回忆的文体;三是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在美篇,也许还能为想去的朋友们提供些参考。<br> 用心去感受这个大千世界,为自己留下些值得回忆、回味的精神财富,留存美好的记忆。记得有人说过生活不是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相信,有美好记忆的人生才是真正精彩的人生。<br> 以此与朋友们共勉!谢谢朋友们的欣赏和鼓励!<br> <br> <br> 万基伟 <br> 2019年6月27日于古城西安<br> </h1> <h1> 巴尔干半岛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较早发祥地之一。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所统治。公元4到7世纪,匈奴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等各民族对半岛的统治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长达500余年,其间半岛人民曾进行了一系列反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br> 从19世纪初期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帝国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br> 巴尔干半岛 因而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有"欧洲火药库"之称。</h1> <h1> 这是我们情迷巴尔干、捷奥匈斯+巴尔干8国13天线路图。二零一九年五月十九日,我们从西安直飞布拉格,陆续经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萨拉勒窝、萨格勒布、卢布尔雅那等地,一点进出于五月三十一日返回西安。</h1> <h1> 奥地利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与多国接壤,东邻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邻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邻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邻德国和捷克;国土面积83855平方公里。奥地利从中世纪开始到一战结束前曾是欧洲列强之一,更是统治中欧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br>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170万,也是欧洲的中心城市之一。雄踞中东欧,过去的一千多年里,它始终是大国首都;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的传奇大多是凭借着维也纳不断演绎。 <br> 阿尔卑斯山绵亘欧、非大陆,长1200公里,宽约200公里,风光秀丽。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br>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良好的艺术氛围和人文环境产生了许多音乐大师以及他们创作的世界经典名曲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br>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们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br>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br> 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的新年维也纳音乐会更是家喻户晓、誉满全球。<br> 悠久的音乐史与灿烂的音乐文化,维也纳被世人称为音乐之都当之无愧!<br> 让我们簇拥着这些在维也纳生长和生活过的音乐大师们一道走进音乐之都——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br> </h1> <h1>音乐大师 海 顿</h1> <h1>音乐大师 舒伯特</h1> <h1>音乐大师 贝多芬</h1> <h1>音乐大师 老施特劳斯</h1> <h1>音乐大师 施特劳斯</h1> <h1>音乐大师 格鲁克</h1> <h1>音乐大师 勃拉姆斯</h1> <h1> 下面的一组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不同方位的照片,遗憾的是我们参观没有绕歌剧院一周参观,特别是没有在正面有5个拱形大门处拍照。翻拍了几张360媒体上的照片弥补些遗憾,向原片作者致谢意。<br>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原来就是皇家宫廷剧院,与霍夫堡宫玫瑰花园相连。剧院规定,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它赢得了国际声望。全世界最著名的歌唱家都以能够在这里(而非金色大厅)演出而感到荣幸。</h1> <h3></h3><h1> 我们这个旅游团是个39人的大团,领队兼导游小潘把大家分为7个组,我们6人有幸分为第六组。这是第六组的合影。</h1> <h1> 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是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剧院的式样、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建。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 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 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在门楼顶上,两边矗立的是骑在天马上的戏剧之神的青铜塑像。</h1> <h1>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古老而又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始建于1867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这栋楼全称叫做“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这座闻名遐迩的建筑其实并不十分显眼,在各种建筑争奇斗艳的老城区里很容易被忽视。<br> 金色大厅也见证了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历程。1998年中国民乐乐团第一次在此演出并引起巨大反响,受到热烈欢迎。金色大厅是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圣殿;全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家均在金色大厅做过演出。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谭晶和天才钢琴演奏家郎朗先后在此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东方的艺术魅力。<br> 金色大厅离霍夫堡宫不远,车程几分钟;我们是在旅游大巴上与之一撇而过。也不在我们参观游览的行程内,留些遗憾。</h1> <h1> 穿过新霍夫堡皇宫的大门,就来到了气派非凡的英雄广场。英雄广场上的两座铜像分别纪念的是:在和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h1> <h1>霍夫堡皇宫大门多立克柱式立柱</h1> <h1> 霍夫堡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自1275年至1913年间,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了眼下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庄严的宫门、绿茵的草地、雄伟的宫殿,构成了这个古典优雅、富有艺术美感的总体格局。<br> 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下宅两部分。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宅作为起居接借宿用。<br> 霍夫堡宫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分旧皇宫和新皇宫。我们游览的主要是新皇宫,它是奥卡尔皇帝为欧根亲王建造的宫殿。欧很亲王原是法国贵族,后来成了率领奥地利军队击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宫前的英雄广场上竖有他跃马英雄铜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筑艺术的武将,建筑师按照他的设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国凡尔赛宫的古典宫殿。这也是一座富丽堂皇巴罗克式的建筑,是欧洲最为壮观的宫殿之一。<br> 霍夫堡宫的装饰富丽堂皇。如新皇宫金碧辉煌的美景富大厅,1955年5月有历史意义的独立条约,就是在这里签订的,奥地利从此宣布了“永久中立”。新皇宫还有玛丽雅公主花费百万金银装饰的大居室“百万室”;玛丽雅是奥国公主,后嫁给当年驰骋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拿破仑曾两度住进这座皇宫,这里还保存着他的真容画像和他的遗物。宫殿内的“奥地利画廊”珍藏着中世纪到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名作,这里实际上是奥地利宫廷美术博物馆。富苑内的珍宝馆存放着历代帝王的华丽服饰,传神的画像,光彩的珠宝。一顶镶嵌着各色宝石、珍珠的王冠,熠熠发光,它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象征。<br> 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不同时代的建筑给这座昔日哈布斯堡的皇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建筑密集紧凑,堪称欧洲最美的老城。 虽然我们在霍夫堡皇宫只是看到它的建筑外观,但仅此富丽堂皇的外表已经足够让我为之赞叹而流连忘返。<br> 今日的霍夫堡皇宫已成为奥地利的总统府和政府所在地。游客到此可驻足参观其外部建筑景观或摄影留念。遇到对公众开放日,游人还可进去参观皇帝的寝宫、皇宫银器室、宴会厅以及珍宝馆。<br> (可惜我们的行程安排只是外观,没有机会入内参观)</h1> <h1>广场上的欧根亲王雕像 </h1> <h1>广场上卡尔大公爵雕像 ,拿破仑也认为,在他的对手里面,卡尔大公是最强的。</h1> <h1> 霍夫堡新皇宫 1938年,希特勒曾经在新皇宫的阳台上宣布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历史的长河已经洗去了奥地利人的耻辱。如今维也纳新皇宫内的国家图书馆是奥地利人引为骄傲的一座宏伟、华丽的建筑。图书馆有着全世界最华丽的阅览大厅,奥地利政府有时就用这个大厅招待国宾。大厅中间是卡尔六世的白色雕像,周围廊柱上有16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雕像,极富皇家气派。</h1> <h1> 这一组照片是宫廷玫瑰花园,花园连接国家歌剧院与霍夫堡宫,背景均为国家歌剧院。</h1> <h1>我们老两口的合影。</h1> <h1>邻居老两口的合影。</h1> <h1> 维也纳市政厅 </h1><h1> 从1872年开始建造的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中间是一个极大的中央尖塔,站立着一个个穿戴甲胄执一支枪矛的非常显眼的武士塑像,称之为市政厅铁人。<br><h1> 当时教会规定非教堂建筑不得超过100米,设计者冯.施密特却在98米的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铁人,显示了向旧势力的挑战。<br> 正在维修,不能靠近参观,照片拉大些给您看看。</h1></h1> <h1>奥地利国会大厦 </h1><h1> 兴建于1874年至1883年,一座希腊神庙式的建筑,目前是奥地利国会两院的所在地,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国会大厦。议会大厦前的高达4米的喷泉雕像是雅典娜女神。<br> 可惜大厦正在维修不让参观,我只能在建筑围墙外仰拍几张照片以飨朋友。</h1> <h1> 维也纳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h1><h1> 广场正对霍夫堡宫大门,广场的中央是一座玛利亚•特蕾西亚的雕像,广场的东面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广场的西面是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h1> <h1>艺术史博物馆<br>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建于19世纪末,馆内收藏以绘画为主,其他为雕塑、工艺品等。</h1> <h1>自然历史博物馆<br> 自然史博物馆,也建于19世纪末,馆内有矿物岩石展厅、地球历史及化石展厅、史前文化展厅和生物演化展厅等。</h1> <h1> 广场中央是一座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塑像<br> 这是一组从雕塑的正面、侧面、反面拍摄的照片。<br> 玛丽亚·特蕾西亚是奥匈帝国的女王,并辅佐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治理国家。女王端坐在纪念柱宝座之上,下面有众多人物雕像,他们是女王信任的大臣和将军,正面的立像是首相。</h1> <h1> 这就是被称为“欧洲丈母娘”哈布斯堡王朝的玛利亚•特蕾西亚画像。<br> 1740年,卡尔六世逝世,并无遗下男性后嗣,于是他开创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先例,将其女儿确定为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人,根据卡尔六世于1713年所颁布的《1713国事遗诏》,其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有权承袭其奥地利大公之位,而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夫婿则可承袭其神圣罗马帝国帝位。<br> 1740年年仅23岁的玛丽亚.特蕾西亚成了哈布斯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女皇,同时也当上了匈牙利的女王和奥地利大公,当时她加冕后曾遭受除匈牙利和奥地利以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反对。而德意志三大诸侯国 - 普鲁士,巴伐利亚和萨克森更极力协玛丽亚•特蕾西亚的表姐夫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0年12月16日三大诸侯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以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并且长达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正式爆发。玛丽亚.特蕾西亚这位"国母",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通情达理的政策,挽救了这一危机四伏的帝国。她虽然在西里西亚战争中未能击败夙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但是也从未违背过她的格言:"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h1><h1> 特蕾西亚女皇一生生育众多,时常挺着隆起的腹部,指挥自己的将军们对抗敌人。当然,这也为她造就囊括欧洲的哈布斯堡联姻体系创造了条件。这位养育了十六个子女的女君主从未因此中辍她的治国大业。1745年她的丈夫茀兰兹•斯特凡取得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但她仍大权独揽,纵横捭阖,博得欧洲外交家的名声。在国内,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改良机构、普及教育的政策,同时大力宣扬文化艺术,开创了奥地利的文艺黄金时期。玛丽亚•特蕾西亚于1780年殁于维也纳霍夫堡宫。她的四十年执政,开创了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为奥地利写下了辉煌的一页。</h1> <h3> </h3> <h1>美泉宫<br> 奥地利的皇宫分为夏、冬两宫。 前面介绍的霍夫堡宫是冬宫,美泉宫又称夏宫。我们是入内参观,可惜宫廷内禁止拍照,只能增加些文字介绍。<br> 美泉宫位于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70多年后,即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罗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br> 宫内有1400个房间,从中央大厅进去。有44间是洛可可式(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纤巧华美的建筑风格),优雅别致,大多数是巴罗克式(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的建筑风格)。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和措花花瓶等。<br> 宫内有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大摆筵席的餐厅和华丽的舞厅。宫内陈列着几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加冕大典时用过的绣金马车。特蕾西亚女皇是奥地利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女皇,她的著名格言是“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和。宫殿长廊挂满哈布斯堡正朝历代皇帝的肖像和记录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所生16个儿女的肖像画。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后来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东涅特少女时代的画像。优雅细致的笔调,把王朝当日的豪华盛景和奢丽气氛表达无遗。玛丽皇后是在这个宫里长大的,在法国大革命时与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被处死。各房间和回廊拐角处装有各种式样的火炉,俄式的大火炉造型尤为奇特。宫殿后面是一座巴罗克式大花园。拿破仑两次占领维也纳时都曾在宫里居住。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幼年时代也在典雅的宫廷舞台上为女皇演奏过钢琴。<br> 美泉宫设计时的规模和豪华程度与凡尔赛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财力有限,原设计并未能如愿。美泉宫虽不能和凡尔赛宫相比,但依旧显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气派。<br> 美泉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1> <h1> 这是宫前两坐方尖碑上雕塑的放大照片,金鹰展翅。</h1> <h1> 美泉宫花园总面积有200万平方米,是欧洲典型的法式园林。碎石铺成的地面上,是一片片按几何学设计的,格局幽雅、精雕细琢的花坛和草坪。<br> 1996年,美泉宫及其花园已经被世界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h1> <h1> 气派非凡的为数不多的老式马车在招揽游客,也为美泉宫增色不少。</h1> <h1> 这是我们第六组的第一次合影照片。细心的朋友可能纳闷,前面不是有一张合影照片吗?是第一次合影吗?没错,我是按照轻重,把维也纳市中心的景观放在前面介绍了,但参观游览的顺序是按方位进行,不走回头路,上午先参观游览了美泉宫。</h1> <h1> 这可不是一对老两口,是亲兄妹俩。妹妹前两年来过东欧一些国家,这次是特意陪哥哥来看看,好温馨的兄妹情谊,向妹妹致以敬意!</h1> <h1> 花园绿树墙里面掩映着众多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雕像,个个栩栩如生。</h1> <h1> 美泉宫凯旋门是美泉宫内的一个标志,坐落在美泉宫花园的一处山坡,凯旋门建于1775年,初被用作餐厅和皇帝约瑟夫一世的早餐室。<br> 如今凯旋门处设有观景平台,游客可以登上凯旋门眺望维也纳全景。平台还上建有一个咖啡馆,供应独一 无二的茜茜公主蛋糕。你可以在这里一边享受蛋糕的美味,一边欣赏眼前优美的美泉宫花园,欣赏美景,享受美味,多惬意呀!<br> 遗憾的是集合时间快到了,我们没有来得及跑上去,错失了一饱眼福的机会。</h1> <h1> 领队兼导游小潘正在向全团游客们全面介绍美泉宫,他曾多次提到“欧洲丈母娘”特蕾西亚。进了前面的电动闸门,就不让拍照和大声讲解,每人一个手动中文讲解器。</h1> <h1> 奥地利有个人气 最高的“女王”,她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唯一的女性统治者——玛丽亚·特蕾西亚。<br> 玛丽亚·特蕾西亚出生前,本该有一个哥哥,但只长到几个月就夭折了,因此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出生,给父亲查理六世和家族带来了极大喜悦。虽然后来查理六世又有了两个女儿,但依旧专宠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后来还把江山交到了特蕾西亚手里。<br> 1740年23岁的玛利亚•特蕾西亚依照诏书成为奥地利首位女大公。之后特蕾西亚帮助丈夫登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位子,由于茀兰兹•斯特凡对权力没什么追求,只想玩乐,实际上权利一直由特蕾西亚掌握。<br> 大概20年里,特蕾西亚和茀兰兹•斯特凡一共生了16个孩子,几乎每生产一胎之后,平均间隔两个月就要再次怀孕,这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可悲的是,这其中不乏会有孩子走上政治联姻的道路,16个孩子中有11个女儿,其中10位就是为了实现她的谋国方略而与欧洲其它国家联姻的。<br> 因为特蕾西亚的女儿做了许多国家的皇后,于是许多国家的皇帝、王子就成了她的女婿,她成了欧洲人公认的 “欧洲的丈母娘”。<br> 玛丽亚·特蕾西亚执政时期可以说是奥地利历史上的鼎盛阶段。她倡导改革,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她还推行了义务教育,倡导文化和音乐,使奥地利成为欧洲文化中心之一。她所做的种种努力都将奥地利从一个封建内陆国走向了现代国家。</h1><h1> 特蕾西亚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也是政治家。最后1780年11月29日,执政40年的玛丽亚·特蕾西亚死于心脏病,她的一生便这样结束了。<br> </h1> <h1> 5月20傍晚,我们乘上大巴,离开这座充满魔力的城市前往斯洛伐克,带着对奥地利历史,文化和音乐的记忆,继续我们快乐的旅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