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教研组应当针对本校教研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并对其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让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b></h1> <h1></h1><h1> <b>近期,湛江市第十七小学数学科组开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系列专题研讨活动。</b></h1><b> </b><h1><b> <font color="#ed2308" style="">【活动一】</font>:以课引研,林斐老师执教《鸡兔同笼》生本研讨课。</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置小研究</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评课 议课</b></h1>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活动二】</font><font color="#010101">:开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主题研讨活动。</font></b></h1> <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林斐老师主要从现状分析、归因分析、策略探究三个方面谈谈如何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现状分析</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归因分析</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师方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生方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探究策略</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认真审题、理清题意</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重视数量关系</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培养发散性思维</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一题多问</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一题多变</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一题多解</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及时反思 升华提升</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接下来是各年级代表谈谈本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年级(陈彩霞老师)</b></h1><h3> 一年级下册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竖式的加减法的时间,其中包括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100减两位数。另外加法又可分为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减法又包括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br><h3> 学生在竖式的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在竖式的进位和退位的计算容易出错,以及竖术的书写不规范。<br><h3> 解决策略有:1.结合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办法理解坚式每一步的意义;2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结合视听的训练让学生边写、边想、边说或者边写、边听、边记、边说,用以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步骤的理解:3对学生的常错题进行跟踪,可分为课堂上学生当小老师现场讲解以及老师系统讲解;4.养成学生对竖式的正确书写规范,尤其是进位“1”以及退位“.”的书写。</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年级(李碧云老师)</b></h1><h3> 1.个别同学没有读通题目。只读一半,或者只关注自己想到的就下笔做题,比如:“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种类型题应该做减法,但是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作为条件时,就要判断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求多的做加法,求少的做减法,很多孩子没有理清题目,直接就做减法了。</h3><h3> 2.二年级学了三位数加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有进位的加法和三位数减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有退位减法。学生在做竖式时的准确还是挺高的,但是一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他们习惯用口算来做题,总是容易忘记进退位这一点,从而导致失分。</h3><h3> 3.在求两步应用题上,学生容易把条件混淆,只做一步就没下文了。</h3><h3>4.在有长度单位需要换算的题里容易忘记换算单位。</h3><h3> 对于以上几点,我们做出的应对策略是: </h3><h3> 1.做题之前先读通题,理解题意;</h3><h3> 2.一定要从问题出发,明白要求什么,必须要先知道什么条件,找出对应的条件,然后找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不知道,就把所需条件先求出来,再求出最终答案。</h3><h3> 3.关于计算结果的准确率,我们要求学生先在稿纸上用竖式计算出来再把结果写在作业上。</h3><h3> 总的来说,针对低年级学生不善于认真读题,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我们要加强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明白数量的关系,。也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毕竟解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年级(谭小梅老师)</b></h1><h3> 存在的问题:1,没有理解题目的含义,导致不会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时,把相似的知识点或概念混淆。3,读懂题目了,可是弄不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h3><h3> 解决策略:1,分解策略。从复杂的应用题提炼出关键的语句变为简单的文字题,懂得取舍题目中信息。2,比较策略,教师把考查相似的概念的题目,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不同。3,数形列表结合策略。用图形线段表示或列表出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化繁为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年级(余春华老师)</b></h1><h3> 存在的问题:这学期学生刚刚接触列方程解决问题这类题,学生对方程的定义理解不透彻,也不懂得找等量关系,很难列出方程,错误率很高。 </h3><h3> 解决策略:1.让学生理解透彻方程的定义,教给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2.方程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数量关系熟记于心,通过不断的积累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提取题目中有用的信息的能力。3通过例题,教学生如何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如:学校买回3个篮球和1个足球,一共花了234元,每个篮球多少元?学生会设每个篮球x元,但不懂得3𠆤篮球的价钱怎么表示,不会根据3个篮球的价钱加上1个足球的钱等于234元这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这道题教师重点让学生理解求3个篮球的价格是用单价乘以数量表示,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部分数(3个篮球的价格)加上部分数(1个足球的价格)等于总数(总价钱)来列方程,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题意。4.归纳总结学生的错题,再进行错题的评讲,把学生容易做错的环节,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年级(黄雪鸿老师)</b></h1><h3> 一. 存在问题 (1) 正确解题训练量不够。基本功在训练中掌握,学生对于正确解题的训练量不够,也导致出错的原因之一。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过错误的题目进行及时的讲解后,学生可能暂时记住此题的正确解法,然而由于学生没有反复演算同类型的题目,很快就会忽略这个错误问题,最终导致在下一次解题中还会犯相同的错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提及的训练量并不是机械复习,而是让学生梳理和错题属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并进行系统性训练,找出自身容易犯错的原因,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提高解题的正确率。(2) 计算能力不达标小学生解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计算错误。由于受到考试形式的影响,不少学生心理会紧张,怕答不完卷在。因此,在计算中由于马虎导致运算上的错误。除了在笔头出现计算错误外,小学生还会出现口算错误,由于不少学生为了图快,节省时间,只在头脑中顺一遍后就进行作答,出现错误。</h3><h3> 二.解决方法:(1) 学会标记,让条件更清晰要解决一道数学题首先要学会读题,了解问题给出的重要条件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在给出的题目中标记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提高解题效率,对于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要注意主要耳朵信息收集,深入理解所给出语句,谨防忽略重要信息,为防止在读题时出现遗漏,可以采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将有价值的信息概括出来,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 归纳总结学生在解题中常犯的错误,形成错题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总结归纳在解题时常常犯的错误,形成一个错题集,以错题集为依据,更好地进行数学复习。汇报交流,提升思维能力。(3) 汇报交流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自我展示的过程。在汇报交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自我展示的过程。在汇报交流中可让有不同想法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及解题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讲得清楚的地方尽量让学生去讲、去说为什么这样做。若是学生方法有误,可让其他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及正确方法。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佳解法,进行集中思考。</h3> <h1> <b>六年级(王俊明老师)</b></h1><h3> 一、存在的问题:</h3><h3> 1.思路、公式不能和题目联系在一起,出现乱用思路、公式,导致失分。2.读不懂题意。不知道题目文字所表达的数学含义,造成“思维懒惰”。3.计算能力较差。即使列式对了,计算结果也不能保证完全正确。</h3><h3> 二、解决策略</h3><h3> 1.结合题目,分析题目与思路间的联系,可以借助图示法帮助理解。2.题目中的关键字做好标记,比如求一个无盖的水桶表面积,这句话关键字是无盖,求的是一个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进而帮助分析题目所表达的意思。3.对题目进行拓展,进行类比练习,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h3> <h1><b> 教导处张湛德主任总结强调:上课好比“作战”、备课好比“战略部署”,大家要高度重视级组备课,备课时要归纳专题,共研策略,提高教学实效性。</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