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忆名媛

云心野鹤

<h1><b>总辑</b>:</h1>文/云心野鹤<br>金陵肠断旧歌楼,十里秦淮碧水悠。<br>不见凤台霓彩舞,难闻柳巷板声流。<br>为谁洒落三春泪,何事平添几缕愁?<br>八艳名媛留史册,云烟散尽六朝秋。 <h1><b>之一:顾横波</b></h1>文/云心野鹤<br>秦淮河畔觅芳踪,自古红颜世少逢。<br>妙笔兰花清雅韵,眉楼缦舞俏娇容。<br>多情公子孝升识,一品夫人诰命封。<br>投井阖门曾报国,众评褒贬任双重。<br> <b>顾横波</b>(1619年-1664年)原名顾媚, 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秦淮八艳之一。她写的诗词清新纯真,人人争诵;绘画则偏爱画兰,颇能把兰花的清幽雅清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当时秦淮河一绝。十七岁时画的《兰花图》现在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中,供后人欣赏。顾横波居于眉楼,时人戏称“迷楼”。在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最幸运的,她遇到了多情公子龚鼎孳(合肥人氏,字孝升,进士,博学多才)。两人相逢于眉楼,龚鼎孳不仅为顾横波的美貌所倾倒,还为其兰花闲作的才艺所打动,禁不住也调墨弄彩,以顾横波凭栏而立即景作画,很快成就了一副“佳人倚栏图”,并诗一首:“腰妒垂杨发妒云,断魂莺语夜深闻;秦楼应被东风误,未遣罗敷嫁使君。”从此两相倾慕,成就一段美妙姻缘。成婚后,顾横波随夫君北上京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鼎孳与顾横波阖门投井,未死,被俘虏,受拷掠,降李自成,接受直指使之职,巡视北城。五月降清,仕途亨通,龚鼎孳为三朝之臣,做到了礼部尚书,顾横波开始曾劝丈夫忠君守节、以死殉国,可龚鼎孳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满的家庭,先后做了三朝之臣。 龚鼎孳正室董氏因已授明朝诰命,让封号顾横波。顾横波也堂而皇之的接受诰命,封为"一品夫人"。著名史家孟森先生尝作《横波夫人考》一文,对龚顾之人品大大不以为然,认为夫妇二人皆是势利无耻之徒,利欲熏心之辈。曾被誉为""礼贤爱士,侠内峻嶒"的横波夫人,真就如此不堪吗?<br> <h1><b>之二:马湘兰</b></h1>文/云心野鹤<br>纤眉凤目语如莺,秉性钟灵气雅清。<br>兰竹含情吾独爱,诗书享誉客高评。<br>几杯醪酒消愁寂,一片痴心对月明。<br>默守深盟终未嫁,秦淮梦断泪盈盈。 <b>马湘兰</b>:明末清初时秦淮河畔名噪一时的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本名马守贞,字玄儿,小字月娇,在家排行第四,故又称四娘,她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马湘兰在美女如织的秦淮河畔并不以姿貌出众,而是以其如兰品性和超逸的画兰造诣以及对爱情的痴情坚守脱颖而出位列八艳的。万紫千红中她独独钟情于兰,画兰功夫旷古烁今堪称一绝,借物言志的兰花诗更不胜枚举,因此她的诗文和画作被当时文人雅客争相收藏,她也成了许多江南才子王孙贵胄追逐的对象。马湘兰之所以能把兰花描绘得出神入画,栩栩如生,全赖于她的爱兰、知兰,她不但将院宅里种满各色兰花,日日勤加灌护,而且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能深悟兰花清雅脱俗的气韵,所以才能将兰花的品态展现于画笺和诗笺上。而她自己的品格,因受兰花的熏陶,也如兰花一样圣洁。她的一生,象一株空谷幽兰,吐芳于世,却又遗世独立。直到她二十四岁那年,认识了一位落魄才子——长洲秀才王稚登。王稚登偶然来到“幽兰馆”,与马湘兰言谈之中,颇为投缘,深交之下,都叹相见太晚。于是,王稚登经常进出“幽兰馆”,与马湘兰煮酒欢谈,相携赏兰,十分惬意。一天,王稚登向湘兰求画,湘兰点头应允,当即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叶兰。这种一叶兰图,是马湘兰独创的一种画兰法,仅以一抹斜叶,托着一朵兰花,最能体现出兰花清幽空灵的气韵来。内在的含义是表明自己决非路柳墙花,而似悬崖绝壁上的孤兰,非凡夫俗<br>子所能一睹芳泽。王稚登自然明白马湘兰诗画中的情义,然而他却顾虑重重。他觉得自己三十七岁的人了,依然无位无职,前途茫茫,却壮志不灭,不知何时还要赴汤蹈火,拼搏一番,如此一来,便很难给马湘兰带来庇护和幸福。他深知湘兰是个明敏多情的女人,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甚至毁灭她,不如早早就不作什么承诺,交往起来还能轻松些。因此,王稚登故意装作不解诗中情怀,随意地收了画,客气地表示谢意。马湘兰只以为他是不愿意接受自己,暗自伤心不已。但她又无法忘却王稚登,于是两人仍象好朋友一样密切交往,再也没谈过嫁娶之事。不久后,京都大学士赵志皋举荐王稚登参加编修国史工作,王稚登以为幸运降临,意气风发地准备登舟北上,去奔前程。心里还盘算着:等到在京城有所发展后,再回来接马湘兰同享此生幸福。马湘兰心情复杂地为他设宴饯行,她既为王稚登的离别而伤悲,又为他的得意而欢喜,悲喜交加,不知所以。王稚登稍稍透露了一些将来要与她共荣的心意,但马湘兰限于上次的隐伤,没敢接口把事情挑明,只是暗暗在心中种下了希望。辞行席上,马湘兰百般叮嘱,依依不舍。送走王稚登后,马湘兰竟然悄悄地闭门谢客,以期静待王郎仕途得意而归,自己也好相随左右,从此脱离这迎张送李的青楼生涯。独守寂寞,百无聊赖之际,马湘兰也曾想借酒消愁,举杯却慨然而叹:“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扈;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春去秋来,寒意渐浓,迟迟不见王郎的音讯,马湘兰却在“幽兰馆”中牵挂着他的冷暖。就这样,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却象一朵幽兰,暗自饮泣,暗自吐芳。王稚登七十寿诞时,马湘兰抱病赶到姑苏,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祝寿宴会,宴会上,她重亮歌喉,为相恋三十余年的王郎高歌一曲,王稚登听得老泪纵横。在姑苏盘桓了两个月后,马湘兰返回金陵,已是心力交瘁,油残灯将熄。不久的一个午后,已有预感的马湘兰,仔细地沐浴更衣,然后端坐在“幽兰馆”的客厅中,悄悄地走完了她五十七岁的人生,临终前,她命仆人在她座椅四周,摆满了含幽吐芳的兰花。<br> <h1><b>之三:董小宛</b></h1>文/云心野鹤<br>虽入风尘气傲宣,出泥不染是青莲。<br>半塘琴瑟知才俊,冒府春秋倾惠贤。<br>水绘园中当啸咏,影梅庵里尽缠绵。<br>红颜薄命空遗恨,冷月花魂谁可怜? <b>董小宛</b>:名白,号青莲,苏州人,歌妓,“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最爱晚菊。有朋友送几盆名为“剪桃红”的菊花,花繁而厚,叶碧如染,浓条婀娜。小宛见到“剪桃红”,非常喜爱,特意将花放在床边。每天晚上,高烧绿烛,用白色屏风围起三面,放一张小椅子在花间,调整好菊花,让菊影具有参横妙丽之态,然后身入花间,使人在菊中,菊与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画。董小宛性好清静,每到幽林远壑,就眷恋不舍,因厌弃喧闹奢靡,独居苏州半塘达六年之久。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她也容易涌动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给人以娇媚之笑。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冒辟疆久闻董小宛之名,崇祯十二年乡试落第,冒辟疆听说小宛住在半塘,便多次访寻,小宛却逗留在太湖洞庭山。苏州歌姬沙九畹、杨漪炤名气与小宛相当,辟疆便每天来往与沙、杨之间。在离开苏州前,辟疆又前往董家,小宛醉卧在家,与辟疆相会于曲栏花下。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患了重病,闭门不出。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撑着起身,牵着他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如在梦中。今天一见到君,便觉神怡气旺。”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辟疆好几次要告别,小宛都苦留辟疆。在与冒辟疆的恋爱嫁娶中,董小宛处处主动,焕发出向往自由、寻觅真情的个性光彩。董小宛和冒辟疆结为秦晋之好,明朝灭亡后,冒辟疆心灰意冷,隐居在老家如皋水绘园中。当时,水绘园高雅瞩目,当时一些名士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孔尚任、陈维崧、戴本孝等纷纷前来如皋相聚,在园中诗文唱和。董小宛入如皋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然而天公常常不尽人意,董小宛虽然幸遇冒辟疆,却因体弱多病不能尽享美好因缘。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仙逝,年仅28岁。临终之时,她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董小宛死后,冒辟疆撰写了一部散文小品,名为《影梅庵忆语》,文中怀念与董小宛九年的恩爱生活,词句清丽,感情真切,与沈复的《浮生六记》齐名。 <h1><b>之四:卞玉京</b></h1>文/云心野鹤<br>美颜须向酒垆寻,书画诗文晓律音。<br>邂逅梅村滋爱意,修行道教闭尘心。<br>一生困顿风飘絮,半世离缘泪湿襟。<br>无奈痴情香梦断,月清弦索惠山林。 <b>卞玉京</b>:名赛,字云装,小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秦淮八艳”之一。卞玉京被称作才女,在诗词歌赋、书法和绘画方面都有成就。卞玉京擅长画兰花、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书法作品有《法华经》。卞玉京是这八艳中最美的,也许有人会说应该是那被称为国色的陈圆圆,说得不错,这八艳应该说个个都是绝色美人,但当时坊间有传:“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说的就是这两位美人的美丽在何时才是最动人的呢?卞玉京的美是在酒醉微醺之间;而陈圆圆最美的时候在于花朵的映衬之下。对卞玉京来说,这酒成就了她的名,却也害了她一生。在一次的饯别会上,卞玉京作了一首诗:“剪烛巴山别思遥,送君兰楫渡江皋。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薛涛”,惹来许多人的赞赏。期间,卞玉京似乎看上了吴梅村。这个吴梅村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酒后放纵个性的她,想到自已的青楼姐妹柳如是嫁了钱谦益,而顾横眉嫁了龚鼎孳,自己也想依附江南名士,便询问吴梅村对她是否有意,吴梅村却装作不懂,这可把这心高气傲的卞大小姐的心伤得不轻,自此以后,再不提同吴梅村的情感之事了,并因此而误了终身,看来,卞玉京也是一根筋,她内心对吴梅村是属于那种一见钟情,非你不嫁的情结,只可惜,“我将痴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说起吴梅村,尽管他写的诗词还不错(大家熟知的那句“冲冠一怒为红颜”便是出自这厮之手),但确实不太地道,原因很简单,就是缘于他在对待卞玉京的情感上,犹犹豫豫,连连断断。一个大老爷儿们,非要弄出一付“欲说还休”的模样,直到把这卞小姐的大好春光,误得个秋叶飘黄,最终凄惨地离去。1645年清军攻破南京后,为避战乱卞玉京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赛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3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终年42岁,死后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h1><b>之五:李香君</b></h1>文/云心野鹤<br>烟雨秦淮负盛名,媚香楼绕柳莺声。<br>琵琶丝竹歌南曲,慧眼芳心识俊英。<br>来燕桥头思远客,桃花扇里见真情。<br>忠贞豪气传青史,当与裙钗作赞评。 <b>李香君</b>:又名李香,南京人,秦淮八艳之一。1624年(明天启四年),李香君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其父亲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李香君自幼跟人习得艺家诸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因为养母李贞丽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受干妈的影响,李香君小小年纪便颇善于辨识好坏忠奸。侯方域(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候方域慕名来到媚香楼,一睹"香扇坠"李香君的风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间,只见室内书画古玩陈设有致,别有一番清新气息,与一般青楼迥异。李香君娇笑盈盈地请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诗婢送来清茶果品,此时候方域又被正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型横幅吸引住了,这是一幅"寒江晓泛图",寒雪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天苍苍,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种悠远淡泊的意境,画上还题有一首诗":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画上没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问道:"此画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见他对画如此关注,略带羞涩地说:"是小女子涂鸦之作,不足为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姣小稚嫩的青楼女子,竟然作出这般神韵的诗画,真令人刮目相看。从这幅画开始,两人越谈越投机,彼此直引以为知己。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的青楼玉女,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了爱河之中,缠绵难分。像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br>给鸨母,可惜侯方域没有银子,无能为力。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但是,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阉党权臣阮大铖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想拉拢侯方域入僚。阮大铖本是明末戏曲家和文学家,人品却十分低下。侯方域尚自犹豫,但是李香君不忘家仇,坚辞不受。劈手就把头上的发簪脱下来了,骂醒了侯方域。变卖了首饰,四下借钱,总算凑够了数,把钱扔还给了阮大铖。这可得罪了阮大铖,侯方域只好逃亡。自侯郎去后,李香君洗尽铅华,闭门谢客。来燕桥头,等候盼望。在阮大铖的怂恿之下,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吹吹打打地来迎接李香君做妾了。李香君一口拒绝了,田仰还要坚持,她干脆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桃花扇。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只好灰溜溜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1644年(清顺治元年),北京紫禁城天崩地陷,明朝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清兵大举入关,明王朝覆灭。明宗室在陪都南京仓促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原来阉党的一帮余孽阮大铖之流又重新执政,大肆对东林党、复社人士进行报复,下令缉捕侯方域和其父侯恂,侯方域在宜兴亳村陈贞慧家被捕,押送至南京大牢,侯恂逃亡到安徽徽州朋友处避难。李香君在南京受尽苦难,后躲进栖霞山葆真庵,与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为尼。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栖霞山寻到李香君。经过商议,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他们星餐夜宿,历尽艰辛,回到商丘侯府。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以吴氏女子、侯方域妾的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在这里,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与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宾,姐妹相称;与侯方域鱼水情深,琴瑟和谐。从1645年到1652年这八年时间里,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适,也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美满的时期。可天有不测风雨,当公公侯恂这位孔孟之道的卫士,知道李香君是秦淮歌伎的真实身份后,怒不可遏,大发雷霆,当即命令李香君滚出翡翠楼,后经人讲情,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她住到离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园——打鸡园。那里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村落。而此时得知李香君已身怀有孕,引起婆母和常氏夫人的同情,二人一再向侯恂求情,侯恂才勉强答应派一个小丫头去那里服侍。侯方域在江南回到商丘之后,发现李香君被赶到城郊打鸡园,心如刀绞,悲愤至极。他多次在父亲面前长跪认错,替香君辩解,说明她卖艺不卖身,请求父亲收回成命,但最终遭到的还是无情的训斥。1653年春,李香君在打鸡园生下一个儿子,但因为自己是下九流,身份低贱,孩子不能随侯方域姓侯,只能随自己姓李。孩子生下不到几个月,李香君便在郁闷绝望中含恨离开了人间,终年三十岁。 <h1><b>之六:寇白门</b></h1>文/云心野鹤<br>面若桃花肤滑脂,章台柳巷弄风姿。<br>侠柔与共怜红袖,才艺双全称绝奇。<br>善对薄情施义举,媚从歌妓亦兰芝。<br>香魂一缕凡尘散,最是秦淮春梦痴。 <b>寇白门:</b>字湄,名白门,是秦淮八绝之一。寇白门应该是秦淮八艳中最青楼的青楼女子,因为青楼女子该有的各种才艺,她全部都有,而且都很擅长,风姿绰约,容貌冶艳的寇白门引来无数人求婚。在寇白门十七岁这年的暮春时节,寇家答应了声势显赫的南明小朝廷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当时崇祯皇帝还没有上吊,福王还没有被拥立,那是两年后的事情)的求婚。几次相会,朱国弼对待美人彬彬有礼,一副谦谦君子之态,所以在朱国弼提起婚事的时候,寇白门红着脸点头答应了。朱国弼与寇家商量好良辰吉日,等着用八抬大轿抬寇白门过门。朱国弼位高权重,娶亲自然讲究排场。五千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武定桥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堪称百年难遇的世纪大婚礼。当时的风俗是,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但是那数不尽的红灯早已将道路照得透亮,寇白门就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穿者大红嫁衣,坐上了婚轿,嫁进了朱府。刚刚成婚,朱国弼对待寇白门自然是千恩万宠,寇白门要是想伸手摘星,朱国弼怕是都要尽力促成,寇白门觉得自己要比寻常的女子都要幸运一点,终于嫁得良人。然而,等朱国弼对寇白门的新鲜感以过,便不再对寇白门那么宠爱。朱国弼整日流连花丛,寇白门独守空闺,还有不少朱国弼的姬妾前来嘲笑寇白门的失宠。寇白门这才发现朱国弼的真面目,谦谦君子,怕是朱国弼装出来骗她的。寇白门只恨自己当初没有擦亮眼睛,竟然选了这样一个丈夫。即使是这样的日子,寇白门也要失去了。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一看情势不对,就投降了清朝,不久尽室入京师,又被清廷软禁。朱国弼为了活命,竟想出把寇白门在内的所有姬妾婢女全都发卖,好凑钱给自己打点一番。寇白门为了逃脱这样的命运,就对朱国弼说:“你即使把我们都买了个好价钱,也不过百银而已。如果你能放我南归,一月之内,我必定为你凑钱万两白银。”朱国弼对寇白门的这个提议很动心,毕竟做了三年的夫妻,他了解寇白门并<br>不是骗他玩玩的,所以他就允许寇白门带着自己的婢女返回金陵。寇白门回到金陵之后,连夜找到原来的姐妹,东拼西揍,终于凑了两万两白银,把朱国弼给赎了出来。朱国弼感念寇白门的好,想同寇白门重修旧好,寇白门果断的拒绝了,她还说:“当年你用银子把我从青楼之中赎了出来,如今,我也用银子把你从牢狱中赎了出来,从此,我们就两清了,互不相欠。”寇白门离开朱国弼之后再度沦落风尘,与朱国弼失败的婚姻让她不再相信爱情,日日醉生梦死,与文人墨客酒酣情浓。寇白门的下半生可谓凄苦,她与一个名叫韩生的文人曾有些暧昧,有一次她生病卧床,希望韩生能在身边陪陪她,结果被韩生无情拒绝了。韩生出门之后,还与寇白门的婢女调情,<br>寇白门听后,悲愤不已,病情更加严重了,没两日就撒手人世。 <h1><b>之七:柳如是</b></h1>文/云心野鹤<br>十里秦淮烟雨浓,六朝都会见芳踪。<br>才高可胜谢家女,貌美不输西子容。<br>报国丹心天地鉴,儿男豪气碧云冲。<br>青山妩媚应如是,一代红妆点赞丰。 <b>柳如是:</b>本姓杨,名影怜,改姓柳,名隐。字如是(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她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1664年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从此,厄运便降临到柳如是身上。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一代风流奇女,香消玉殒,余恨不禁,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有:河东君(柳如是曾自号河东君)。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见陈寅恪先生著有《柳如是别传》。 <h1><b>之八 : 陈圆圆</b></h1>文/云心野鹤<br>倾国名优赛玉真,秦淮河畔历风尘。<br>几遭掳难成婢妾,一怒冲冠为至珍。<br>易改江山亡国罪,嫁及歌姬女儿身。<br>青丝削落空门里,庵外莲池谁问津? &nbsp;<b>陈圆圆:&nbsp;</b>本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芬。明末清初苏州名姬,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金牛里(现常州奔牛)人氏。父业“惊闺”, 俗呼货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陈氏家,改姓陈。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吴江邹枢所着《十美词记》中载“姑苏歌姬昆曲戏子陈圆圆年青聪慧,容貌娟秀,姑苏歌姬陈圆圆演《西厢》,扮贴旦红娘脚色,体态倾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后为田皇亲以二千金酬其母,挈去京师……”崇祯末年,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吴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李自成打进北京后,陈圆圆被俘掳,为李自成部下刘宗敏占有,吴三桂怒而降清,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陈圆圆复归吴三桂。后吴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陈圆圆曾被俘。吴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顺治中,吴三桂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庵长斋绣佛。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庵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庵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幅,池畔留有石刻诗。(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八艳中俺最瞧不起者,此女也!然最无辜者,亦为此女也!时人虽称其《色为天下第一,曲为天下第一》,然她却是八艳中最懦弱者。几经人手,无言无语,实为玩物。汉奸冲冠卖国,她却因此而背上了千古罪名,甚无辜!哀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