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新村行

<br>&nbsp; &nbsp; &nbsp; 6月20日,“娄烦县美丽乡村旅游节暨首届进善村芍药花摄影节”活动开幕。<br>&nbsp; &nbsp; &nbsp; 早晨六点多,时间尚早,我们出发驶往第一个目的地——马家庄乡杨湾新村。<br>&nbsp; &nbsp; &nbsp; 沿途景色甚美,公路两边山地葱茏,平缓起伏,小溪似带,缓缓流过,远山如画,浓淡相宜,沁人心脾又微带凉意的清新空气从车窗涌入,感觉真是个避暑胜地。<br>  远远就看到有整齐的灰青色二层小楼背山面水而建,绿树掩映中显得格外端庄秀丽。没想到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竟有这么漂亮整洁的村落,我们兴奋地从车上赶紧跳下来。 <h3><font color="#010101">  天空云淡风轻,村口一棵高大茂密的大树下,有四五个村民正闲站着聊天,柔和的阳光透过叶隙静静洒落。偶有一两人从大门口探出头来看看,又很快回去,村子静悄悄,一派世外桃源之景。</font></h3> <h3><br></h3> &nbsp; &nbsp; &nbsp; &nbsp;这里是娄烦县的整村扶贫搬迁项目之一。走进一户贫困家庭的小院,整洁气派,上下共六间房,人均面积在二十多平左右。房子统一由政府修建并简单装修,下水地暖一应俱全,冬季供暖电费也大半由政府补贴,房间陈设完全看不出贫困的模样。 <h3><br></h3> &nbsp; &nbsp; &nbsp; &nbsp;旧村离新村很近,我们走路前往。路上不时遇到三三两两的村民结伴去附近的方山县看戏,现在的人们沉迷于手机网络,这样的兴致头仿佛只在小时的记忆中存在了。 <h3><br></h3>  旧村古朴原生态的一座小桥。 <h3><br></h3> &nbsp; &nbsp; &nbsp; &nbsp;旧村大多数窑洞已拆除,但还遗留了两处挺有特色的院落。我们发挥爬墙上树、飞檐走壁的本领,跳进院子里四处打量。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nbsp; &nbsp; &nbsp; 近九点钟,我们赶往今天摄影节的正式活动地点——羊圈沟新村。未进村口,已望见车辆停满道路两侧,广场前人声鼎沸,红色的广告牌耀眼醒目,欢快的音乐声震耳欲聋。太原、古交等地的摄协成员来了不少,拿着长枪短炮四处瞄准。简短的开幕仪式后,摄影爱好者纷纷跑去参观拍摄新村的建设,顾不上欣赏广场前的文艺表演了。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nbsp; &nbsp; &nbsp; 比起杨湾新村,羊圈沟新村面积更大,设计更讲究,布局更合理,民居更漂亮。听说这里是省委书记骆惠宁的包扶村,也是全省扶贫搬迁建筑的样板工程。一色的青砖灰瓦,古朴大方,颇有江西赣派民居建筑风格,又采用错层设计,兼顾美观与采光。建筑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上部的屋顶全都是统一模板。新村并未完全竣工,还有收尾工程在进行。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nbsp; &nbsp; &nbsp; 我们在工地上瞅准一个纯朴的农民工大爷,围着他拍个不停,还不时让他配合摆拍下,拍的老汉都不好意思干活了。 <h3><br></h3> &nbsp; &nbsp;还有天真无邪的孩子。 <h3><br></h3> &nbsp; &nbsp; &nbsp; 中午,村里给一百多人提供了丰盛的午餐。吃过饭,同行的秦老师要去给旧村的贫困户拍全家福,我们随同前往。旧村的窑洞依山而建,外墙多已斑驳,居住条件很是简陋。说起共产党的扶贫政策,村民赞不绝口,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住上这么漂亮的新居。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我们走访了三户贫困户,在逼仄的窑洞里,摄友们蹲着的、站着的、半弯着腰的,和村民边聊天边瞅准空隙各种角度拍照。大家拍了又拍,精益求精,兴致劲儿不减。我拍了几张便收摊,跑到屋外拍拍羊吧。 &nbsp; &nbsp; &nbsp; &nbsp;第三站是折家沟,也是属于整村搬迁,是进善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经过新村,只是清一色的水泥建筑,沒啥出奇处,听说唯一的特色是太阳能供热。秦老师是老向导,并没让我们停车,而是直奔旧村。<br>&nbsp; &nbsp; &nbsp; &nbsp;旧村村口有一片小树林,枝繁叶茂,笔枝的树干直指蓝天。旁边开阔的草地上几头牛正悠闲地咀嚼青草,小孩子从远处跑来,奶奶在后面紧追慢赶,正是一幅安宁详和的田园风光图。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nbsp; &nbsp; &nbsp; 几个村民见我们带着相机,把我们当记者了吧,围上来倾吐移民新居的质量问题。村民说:"共产党的政策是好政策,就是实施中有人不负责任,你们帮我们反映反映。”可是我们除了叹息能帮上什么呢? &nbsp; &nbsp;要返回县城了,碰到一群摄友驶往大山深处,大家又改了主意。山路很不好走,全是石子路,又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真是考验驾车技术啊!我何曾走过这样的路,但想返回也没法了,沿途只能勉强一车通过,连个想调车的地方也没有,只能绷紧神经硬着头皮往前开,好不容易看到远处山头出现人影才松了口气。<br>  刚停好车,山坡上一群牛便吸引了我的视线。落日西斜,草地沐浴在白色的阳光下,牛群悠闲地吃着青草,画面极美。我不顾劳累一路飞奔而去。一头牛见我拍它,一步步朝我走近,抬头静静地看着我,仿佛通人性。 <h3><br></h3> 山坡对面只看到一两户人家。这个村子叫后庄村,听说只剩三人留守,其余的人都走光了。 <h3><font color="#010101">  &nbsp;</font></h3> &nbsp; &nbsp; &nbsp; 无限风光在险处。先来的一位老师指给我看谷底深处,只见褐色的岩石间有一处小瀑布急泻而下,周围绿意葱茏,是拍摄的好对象,只是离的远了些。我想看看就算了,可同行的伙伴非要下到谷底拍照,只能跟去。&nbsp; &nbsp;&nbsp;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nbsp; &nbsp;沿着清澈的小溪旁逆流而上,终于找到了那处瀑布,旁边还有开的正艳的粉色花丛,果真不虚此行。我的相机沒电了,只能用手机拍。流水很不容易拍好,拍照时手机轻微的晃动画面就虚了,只能选好位置借助石头固定手机,但也总是失败。算了,干脆交给秦老师帮我拍了一张。 &nbsp; &nbsp; &nbsp; 我实在缺这些摄影爱好者的精神,在他们专心致志、上下左右狂热不减的拍摄时我就想返回了,只是心想,大概这样的定性与耐性才是成就摄影家的必备素质吧,可惜我连门也沒入。<br>沿路无聊,其它人又没跟上来,各种自拍,哈哈,没人给我拍照我自娱自乐也乐在其中。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六点半,我们赶在太阳下山前返回。途中秦老师给我们讲到他和别的摄友在荒山野岭中到处寻找美景的艰辛经历,不由感叹,那些美丽的图片背后是有多少付出啊,没有狂热的追求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不可能成就一个真正的摄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