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大集体:左右我命运走向的“紧箍咒”</b></h3><h1></h1><h5><b>作者:姜永龙</b></h5><h3></h3> <h3><br></h3><h3>看着标题中“大集体”这个颇具历史感的名词,想必40岁以下的读者大多不知道是个什么东东,但年龄与笔者相仿者对它却一目了然。它特指集体所有制企业。那么分配进大集体的人,自然也就生是大集体的人、死是大集体的鬼了。</h3><h3>我职业生涯的前17年,头上戴着的就是这样一顶大集体的“帽子”。</h3><h3><br></h3> <h3>1974年高中毕业时,正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而我之所以能够成为极少数留在城里工作的人,一是有赖于当时长子可以照顾的特殊政策,二是得益于母亲几次三番到居委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诉求的结果。她实在不忍心更不放心身体瘦弱连走路都会经常跌跤的唯一儿子,到广阔天地去吃那份众所周知的苦。<br></h3><h3>城总算是留下来了,进的却是与赫赫有名的南化公司仅一墙之隔的一个大集体小厂——工农化工厂。因为那会儿分配工作的接收单位,一水儿都是集体性质的企业,有所区别的无非是大集体还是小集体。想想老天有时真是挺公平的,我的那些插队摔打几年后返城的老同学,可全都进了号称大厂“四大家族”的南化公司、南钢等国营大厂。</h3><h3>在人生供职的第一个单位也就干了半年。1975年12月,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我们全家都从大厂搬进了市区,我也就调到了南京第三化工机械厂。只不过那仍是一家大集体单位。</h3><h3><br></h3> <h3>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全民还是大集体,在老百姓的评价体系乃至自身的心气支撑度等方面,都是有云泥之别的。即便是谈对象,只要一方亮出全民的身份,另一方内心立马就会添上一枚重重的加分砝码。不过大集体的“帽子”,于无声处突然成为左右我命运走向的“紧箍咒”,却是我始料未及并引为终身憾事的。<br></h3><h3>那是1978年,团市委筹备召开全市团代会,需要从基层单位抽掉一批团干部参与大会的筹备工作,给了当时的化工局一个名额,局里给了三化机。厂团委书记陈新向领导推荐了时为兼职团委副书记的我并得以批准,于是毛头小子就此兴抖抖地跨进位于新街口工人文化宫对面的团市委的大楼,在那里上了三个多月的班。</h3><h3>当时只有20出头的我正值“气吞万里如虎”的年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工作热情。被分配在团市委办公室,跟在副主任庆啟荣的后面,具体从事代表证件印制、会场布置、纪念品订做等具体事务。站在一个比企业大得多、高得多的平台,有幸经历自己从未尝试过的大型会议筹备,对我开阔视野、增长才识,学会组织协调、知人阅事、交联沟通无疑具有极大的益处。同时还培养了我细致、严谨、专注的工作作风,为我日后在长江涂料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位置上长坐十年奠定了履职基础。</h3><h3><br></h3> <h3>根据惯例,每次团代会结束后,团市委都会有一批超龄团干调离岗位,而填补空缺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在临时抽调上来协助筹备会务的人当中遴选。我们那批人,除了我是小单位来的外,其他都是江光、720、动校等国营大厂或事业单位的团委书记。即便如此,让我没想到的是,由于年轻、勤奋、根正和可造,团市委仍然把我列入了留用名单。这可是当时的团市委书记孙家正(日后曾担任过国务院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我谈话时亲口告知的一个好消息。但套路的是紧接着他就又说了一个坏消息,说将我的档案调出一看,没想到是“大集体”编制,故而只能表示遗憾了! </h3><h3>说老实话,当时我对这次改变命运机会的失之交臂,并没有太大的失落感。本来就是借调去帮忙的,活干完了回原单位顺理成章。只是随着岁月的推移,日后工人与公务员之间的巨大收益落差、施展身手的舞台迥异等等,才使得这次的向左走或向右走越发显出它非同小可的分量。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算是领教到了大集体绝不是一顶普通的“帽子”,它更像是一道寻常看不见、关键时足以勒得你满地打滚的“紧箍咒”。</h3> <h3>至于这道“紧箍咒”的二次发威,则已是10年后的事了。《南京日报》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记者。闻讯后的我像打了鸡血般的兴奋难耐,立马报名备考,因为当记者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理想。只不过在经过到中央商场现场采访写作新闻的初试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向报社的朋友一打探原因,对方说你怎么是大集体的编制啊,报社解决不了编制问题。于是我吃到了“紧箍咒”的二遍苦!</h3><h3>正是基于以上两次刻骨铭心的遭遇,为儿子创造甩脱大集体帽子的机会,就成了家父离休前向组织上提出的最后请求,这也是我1992年4月从三化机调到南京造漆厂的背后缘由。只是世上很多事情人算不如天算,还没等到能够跨越从大集体到全民这一“鸿沟”的那一天,仅仅2个月后,随着造漆厂更名为南京天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南京市第一批股份制试点单位,我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南京市第一批劳动合同制员工。自此,大集体的“紧箍咒”终成历史。但我的人生也再没了能够变向的机会,在企业里一条道走到了退休。</h3><h3><br></h3> <h3>到了如今这把年纪,回顾过往,人生的风景确实因为十字路口的某一步异动而大相径庭。但“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那也就认命了吧!<br></h3><h3>聊以自慰的是,在企业这方不算大的天地,通过本人的不懈修为和努力,我也算做到了自己的最好,故无悔矣! </h3><h3>2019年6月23日</h3> <h3>作者:姜永龙</h3><h3>摄影:姜永龙</h3><h3>编辑:古月竹</h3><h3>音乐:王俊雄《水月空禅心》由林红云推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