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遐思

立纯

<h3>金皇后,四三八,胜利百号大地瓜。没的吃,你活该,胜利百号你不栽。<br>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我家乡流传的两句顺口溜。到我记事时还在流传。长大之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金皇后玉米,四三八小麦和胜利百号大地瓜是建国初期政府在农村着力推广的三个作物品种。胜利百号大地瓜原名冲绳百号,一九四一年由日本人引进中国,在青岛附近栽植,据说日本人的本意是想在青岛附近扩种后作为生产酒精的原料,结果酒精厂还设建,日本就投降了,抗战胜利了。冲绳百号也就顺便改称为胜利百号了。胜利百号引进前,我们当地也栽植地瓜,而且历史也很悠久,地瓜品种叫仕地瓜。估计原来应该是和未选育前的胜利百号是同一品种。由于缺乏系统选育,品质蜕化很历害,与胜百号相比,一是产量低,二是品质差,此瓜含水量大,类似现在的烤地瓜品种,鲜瓜不耐贮藏,容易烂窖,鲜瓜晒瓜时出干率低,瓜干卖相不好。三是结瓜不集中,容易跑瓜,收获费工费力,四是瓜秧长的‘二三庹长,翻秧很费力,管理不方便。而胜利百号结瓜很集中,瓜块纺锤形,:瓜皮表面紫红色,很鲜艳,刨出来的地瓜象一窝小猴子趴在一起。群众直接叫它是‘’’一窝猴‘。同等肥水条件下,其鲜瓜产量至少高出当地品种‘三成以上,鲜瓜含水量低,淀粉含量高,煮熟后硬度高,吃起来特有面,面的噎人,香度大,鲜瓜贮存一段时间后,淀粉转化为糖化后就不噎人了。由于鲜瓜含水量低淀粉含量高,出干率高,一般三斤春地瓜能晒一斤瓜干,山岭旱地的出干率更高。后来国家规定四斤鲜地瓜顶一斤口粮,社员也觉得合算。胜利百号的瓜瓤主要有白色和浅红色,晒好的瓜干白净板正,很受看,卖价高。另外胜利百号刚引进时瓜蔓极短,几乎蹲在地瓜垅上不下山,管理方便,收获省劲。后来我国的地瓜选育一直以胜利百号为对照品种,逐渐以徐州农科所的徐薯号,山东省农科院的济薯号和烟台农科所的烟薯号取代了胜利百号:不过那己经是六十年代未期的事了。当年胜利百号确实优于当地的地方品种,好归好,有些群众就是不接受,一是你越说好,群众越不接变,越是逆烦;二是当时有个传说,类似现在的转基因作物。当时民传说,曰本培育的这种地瓜秧苗长出的地瓜有毒性,他们把这种地瓜弄到中国来,是让中国人吃了慢慢中毒死亡。后来这种地瓜逐渐推开了,人们吃也了没有死亡,老百姓说这是因为中国的土好,环境好,地瓜的毒姓逐渐小了,同时由于咱吃地瓜时又吃萝卜,萝卜也能解毒,所以吃这种地瓜就没事了;三是有些地方一开始推广时要用三斤玉米换一百棵地瓜苗,用记账的方式进行交换,春天用了一百棵地瓜苗,秋收后交公家三斤玉米。由于这些原因,不少群众就是不接受胜利百号地瓜,有时即使国家免费发放地瓜苗,你前脚把苗子送到他家,他后脚就给扔到门外。也确实气人。有一年闹春荒,有些农民家里断了顿,就找乡,村干部要救济粮,说是家里没的吃了,大人孩子挨饿了。有的干部想到推广作物良种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听到做那些闲v话,推广任务又没完成,一肚子的委屈,见到这些不听话人,心中难免有气,但又不能过分发作,以免引起冲突,于是就调侃的说:噢!你没的吃啦?没的吃,你活该呀!胜利百号你不栽呀!于是这两句顺口溜这样流传了好多年,我很小的时侯就经常听到老人们这样说,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长大后碰巧又学了农学专业才搞清了金皇后是什么,四三八是个吆,为什么要叫它是百号大地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天下苐一件大事,没有吃的那可万万不行。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呀。民饥为盗,铤而走险。历朝历代的当政者为了社会的稳定,也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让黎民百姓吃上饭,那么吃的孬一点,吃的少一点。历史上有朋确记载,以前由于生产力低下,作物品种产量低,老百姓一天是吃不上三顿饭的,只有达官贵族才能一日三餐。中国的农民世世代代祖祖辈辈起五更睡半夜,一切都是为了吃。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上世纪五十年的电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严风英领着姐妹们唱道:庄稼之人不得闲,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愿五谷收成好,家家户户庆丰年。或许是你们也会记得,过去乡间农民吃饭前后见面的问侯语是‘吃了吗?‘你吃饭了吗?’’足以证明吃饭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是何等重要。据专家考证,清朝中期(1766-1839)人们要想正常生活,“约以四亩供一人之食&quot;,山东民间有四亩丰,三亩穷,一亩两亩不得生的说法。但长期以来人均耕地都在三亩以下。清朝未年,山东德平县(在德州市境,解放后废县),人均耕地约二点七亩,莱芜县仅一亩左右,蓬莱县一年砰产粮食不足半年之用,人们生活极度艰难。中国人盼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实际上我们中国原的五谷(稻麦黍稷菽)都不够人吃的,那能有尔六畜的份?过去农村养猪不都是靠糠菜,食品站收猪,四斤毛猪返还一斤饲料粮,返还的饲料粮成了人的口粮,也根本没有猪的份。古人为了吃的问题,从国外引进了不少好东西,有蔬菜,有调料,有粮油瓜果,种类繁多。查一下资料,凡带洋(洋葱)、胡(萝卜、胡椒)、番(茄、番薯)的都是国外引进来的。其中玉米、地瓜(番薯)分别于1531年和1593年从国外引进,1742年地瓜来山东省落户。此后,水稻小麦玉米地瓜依次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四大主要粮食作物。我们这一代人从未出生时就与地瓜有不解之缘,地瓜是我们和父辈及至祖辈及祖祖辈辈赖以果腹的主粮,地瓜的秧蔓是家畜的好饲料和人们度荒年时的食料,半年糠菜半年粮。一年中,如果地瓜丰收了,能顶半年乃至半年以上的口粮。如果地瓜歉收,春季早早把瓜干吃完了,大麦又没有黄粒不能食用,这是青黄不接,就要讨饭,就要卖地度荒年,解放后,就要向政府申请救济粮。沿海村庄的渔民和滩区的盐民要捕鱼晒盐,所得产品交国家,他们就由国家供应粮食,所供粮食多为大米白面。老百姓形象的概括为:渔民米盐民面,庄户百姓地瓜干,遇上荒年啃‘麻杉’(麻杉,花生饼粕)。每年秋收冬藏后,每户挖的地瓜窖里贮满了地瓜,每户的大囤褶子里装满了晒好的地瓜干,囤褶子的高度几乎要高过窗户。老人们就会高兴的说:又饿不着了,又有‘干’吃了。他们说的‘干’是地瓜干的简称,不说成干湿的干,而是说成了‘该’的音,怕说重了吓坏了地瓜干。那时大家都在生产队里从事光荣的劳动。临近收工的时侯就互相招呼着说“走吧,走吧,回家吃‘干’了”。只要有地瓜,有地瓜干吃,不吃地面秧蔓,就很知足了,就别无所求了。他们也以这种心态去衡量社会上的人和事,真是纯朴之极,如有个生产队长自豪的说,他是比国家主席差了五级的干部(差大队、公社、县、地区、省五级)。有这么纯朴的干部,当然更有纯朴的贫下中农了。&quot;文革”期间,大喇叭里喊打倒刘少奇,有农民不解的问,咋待打倒刘少奇?明白二大爷说,他反对毛主席呗。又有人惊讶的问,他待反对毛主席咋?毛主席耽误他吃“ 干”啦?瓜干真是好东西,有了瓜干可以不挨饿。有了瓜干,没有媳妇的青少年可以早有媳妇。三年困难时期,有些条件差的村,有些生活困难的户,家中有女 孩,虽然还不到婚嫁年龄,但也托亲朋给在富裕村打听合适的户:能吃上饭,不挨饿,粮食(瓜干)还能有点余头,处世为人又比较厚道。如果碰巧这户人家又有与自己家女孩年龄相仿或差别不太大的孩,就托亲朋作个媒,先订下婚事,男方给女方点聘礼(主要以瓜干等口粮为主)帮女方度荒,尔后双方继续走动,越送越亲,男女青年到适婚年龄再嫁娶,由此而成就了不少好姻缘。有了地瓜,也就有了鲁东南一带(曰照莒县莒南周围)地瓜煎饼和瓜干煎饼的名气。日照地瓜煎饼薄如纱布,一斤称八九个,烙的特好,抹的特薄的煎饼一斤能称十个以上。烙好的煎饼放在大瓷缸里,蒙上包袱,缸口盖好盖顶压实,现吃现叠,年前烙的煎饼可以吃到年后割麦子的时侯,在一定时间内,越陈越香。当年,我家每次烙煎饼前,母亲把洗净的地瓜削去虫眼、斑点和收刨时造成的伤痕,先切再剁,有时加上少量泡好的玉米小麦或一把黄豆,用石磨推成“糊子”,加清水搅拌,捞去浮在水面上的皮屑,用包袱过净浆水,接下来就是烙煎饼了。母亲这一代人都是烙趴錾子,也叫地熬子,在平地上支好鏊子,自己烧火自已烙(煎饼)。这是一种很累很辛苦,也很需要技术的一种操作办法,现在己基本淘汰失传。没有地瓜时,就用瓜干面加水过滤烙瓜干煎饼,同样是农家稀有的、限量供应的优质干粮。年前女儿从西乡买来一些地瓜煎饼,以孝我们翁妪,虽非故乡所产,且原料和烙功也很粗糙,但见到之后有一种久违的、亲切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苦涩欢乐的青少年时代,眼前浮现出我帮母亲推磨和母亲坐在鏊子前烙煎饼的情景。有了地瓜,也就有了地瓜酒和瓜干酒。1958年我村曾自建酒厂用地瓜酿酒,甚至连冻坏的地瓜和提炼地瓜淀粉后的粉渣都可以造酒。瓜干更是县酒厂的主要生产原料。每年临近春节前,各村各生产队几乎都要推上瓜干去县酒厂换酒,那一时段酒厂周围車水马龙。平曰里村里的小卖部也有酒,但村民家中很少有酒,除非家中来了非喝酒不可的客人和非喝酒不行的事,就拿瓜干去换点或拿钱买点。有的村民馋酒了,碰巧又有了三毛两毛的闲钱,就去打上一端子半端子的,倒在小卖部的黑碗里,要上几个盐粒子作肴,也有不要盐“干拔楂”喝的。喝完一抹嘴,美滋滋的回家吃饭。当年全国八块样板戏,唱的天下妇孺都能倒背如流。《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被叛徒出卖,日本宪兵队长鸠山派人“请李玉和赴宴”,李奶奶知道李玉和此去难回返,便叫道:铁梅拿酒来!李铁梅把酒端给奶奶,奶奶把酒递给李玉和,叮嘱一番。李玉科饮酒之后有“;临行喝妈一碗酒”的唱段,便去斗鸠山了,……。有一天晚上,当演到李奶奶叫:“铁梅,拿酒来’时,铁梅突然朗声答道:咱家没酒了。李奶奶听了一楞,情急之下顺口说道:你还不快拿瓜干去小卖部换点?李铁梅说“是,我这就去了“,说完,羞的跑了下去,台下观众笑的前仰后合,台上演员也乐成一团,查点酿成政治事件。……。地瓜作为一种主食来说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其食用口感真不如大米白面,吃饱之后胀气泛酸,没吃过地瓜的人馋地瓜,我们这代人还真吃够了地瓜。我们这代人拼命脱离农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少吃或不吃地瓜。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威谢地瓜的救命之恩。如果没有地瓜,很可能没有我们的今天。是她填饱了我们饥肠辘辘的肚子,延续了我们的生命,陪伴我们度过了那个年代,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也留下了我们无穷的回忆和思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