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蝴蝶的故事</h1> <h3> </h3> <h1> 2019年6月18日晚,澳大利亚华人摄影家协会举办了一埸名为“蝴蝶的故事”的专题讲座。(讲座地点:MERRYLANDS RSL CULB)邀请到专注于微距拍摄近20年的摄影家李国雄先生主讲,详细分享拍摄微距的心得与技巧,以及摄影微距的设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拍摄蝴蝶一生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李先生摄影以昆虫为主,通过微距镜头拍摄蝴蝶的一生,以另一种视角使大家欣赏到美妙而壮观的昆虫世界。</h1><h3></h3> <h3>原创李国雄先生</h3> <h1>拍蝴蝶注意什么:</h1><h3> 野外生态拍摄安全很重要,做好防晒,防蛇虫,带上闪光灯,反光板,背景版对拍摄有一定作用,衣服不要穿浅色,注意拍摄时自己的影子,行动速度要慢。了解他们的特性对你拍好蝴蝶很有用。</h3><h3></h3> <h3>怎样增大放大率:</h3><h3> 近拍镜:在镜头前加一个放大镜。</h3><h3> 近拍镜:在相机与镜头中增加新缩皮腔或者几个可以自由调节的环。</h3><h3> 倒接镜头:接的镜头越广角,放大率越大。用镜头接环接上放大镜或者显微镜的物镜所获得的放大率更大。</h3> <h3>拍摄器材</h3> <h3>各类胡蝶幼虫</h3> <h3>蝴蝶-幼虫:</h3><h3> 毛毛虫,蝴蝶幼虫不像蛾幼虫,基本没有毒。幼虫吃的植物叫这种蝴蝶的寄主,种类比较单一,想找蝴蝶幼虫,在它的寄主上很容易找发现。</h3> <h3>拍摄蝴蝶特写:</h3><h3> 一个特写镜头可以成为一幅抽象或者有震撼力的相片。</h3> <h3>蝴蝶的蛹:</h3><h3> 每一种蝴蝶的蛹都不同,为了生存繁衍出不同特色。</h3> <h3>蝴蝶出蛹的过程</h3> <h3>微距拍摄的稳定性:</h3><h3> 用好三脚架(野外拍摄蝴蝶难有作为)和快门线,利用好固定物找好支撑点,形成人相机合一,做到风在动,心不动。</h3> <h3>微距拍摄的稳定性:</h3><h3> 提高快门速度,增大ISO和光圈,使相机达到快门安全速度,学会用手动对焦也是稳定性提高。</h3> <h3>微距镜头和景深的关係:</h3><h3> 镜头和景物的距离,也会影响景深,距离越大景深越深,近距离拍摄景深就浅,不同焦段的镜头拍出来的景深都不同,焦距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越深。</h3> <h3>什么是焦平面:简单来讲被拍摄物的那个平面要与相机感应器(CCD)达到平衡,就是镜头的镜片和你要拍的物体平衡,这个在拍摄蝴蝶和昆虫很重要,想把蝴蝶的头和尾部都清晰,整隻蝴蝶在焦平面上。</h3> <h3>焦平面的控制:</h3><h3> 景深的控制,就是经常讲焦平面。首先是光圈大小影响景深浅和深,为了拍出昆虫的细节增加主体的清晰度,一般用小光圈增加景深深度。</h3> <h3>蝴蝶成虫</h3> <h3>蝴蝶飞行板:</h3><h3> 拍飞行的昆虫,一般要果断按下快门或者连拍,有人采用陷阱对焦也能拍出满意的照片,微距拍摄要多拍多尝试加上后期的调整,才会出好片。</h3> <h3>拍摄微距的用光。</h3><h3> 微距拍昆虫的用光,普遍有环形闪光灯,双闪光灯,闪光灯加柔光罩。由于昆虫细节和色彩丰富,闪光灯光线太硬,需要一个好的柔光罩把光线柔和。</h3> <h3>以上图片在讲座现场拍摄幻灯图片,如有侵权敬请来函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