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厦门原名嘉禾屿,明朝依据“厦门城”命名厦门岛,隶属泉州府,1933年设市。因填海造地使面积从最初的110.80平方公里,扩展到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屿),现岛上仅有的两个最大的内海湾分别是五缘湾和筼筜港(因围海造地现称筼筜湖)。厦门岛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岛上有厦门较早的商业和政治中心,辖区湖里、思明是厦门市六区中唯独没有连接大陆的市辖区。</h3> <h3>厦门本岛与海沧半岛之间的海域称为厦门西港,是进出厦门的贸易船只停泊的最早港口。岛上最高的山峰是云顶岩,海拔339.6米。由于区划原因最早的厦门仅指厦门岛,而广义上的厦门地区,今已包括海沧、杏林、集美、同安、翔安、大嶝岛、鼓浪屿等岛屿。</h3> <h3>曾厝垵(Tsan-tshù-uann),中国最文艺渔村,为“曾厝垵文创村”的简称。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有兔耳岭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岛之礁,自然人文为一体。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周边景点包括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厦大白城、环岛路、南普陀寺、万石植物园等。</h3> <h3>走在曾厝垵,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痕迹。建筑是最直观的展示,当年华侨建造了大量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至今仍有所保留。较大的住宅群甚至综合两种建筑风格为一体:古建筑的前面两“落”的屋顶为马鞍脊或燕尾脊,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如今,这些华侨房屋由华侨的后代或亲戚居住、管理。只是它们也像鼓浪屿的老建筑一样,正在一步一步地没落了。</h3> <h3>环岛路(Island Ring Boulevard)是环绕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岛的城市干道,跨越厦门市的思明区和湖里区两个区级行政区,全长43公里,地方道路编号为县道401,现主要有两个路段,环岛东路-环岛南路。从厦门大学到前埔的一段海岸,长约9公里,被称为“黄金海岸线”,是大家最钟情的区域之一。</h3><h3>环岛路也是厦门马拉松赛的主赛道,被国际誉为世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路间的绿化镶嵌有《鼓浪屿之波》的乐谱,路旁有马拉松塑像,路旁红色道路的部分只限行人通行。绕着环岛路骑自行车,聆听海浪,轻拂海风,也是一种享受。</h3> <h3>环岛路全程31公里,路宽44~60米,为双向6车道,绿化带80~100米,是厦门市环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环岛路的建设一直奉行“临海见海,把最美的沙滩留给百姓”的宗旨,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海架桥,有的穿石钻洞,建设起点高,标准严,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特色。通过近47万平方米的绿化、小品等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体现了厦门特色,形成了一条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海走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蓝天、大海、沙滩、绿地和四季花开不断的美好图画。环岛路将依据现有地貌,海滨沙滩、历史文脉,从“人、自然、生态”的理念出发,上下行分幅设计,中间和两侧各留50~150米的景观分隔带和防风林带。道路依坡就势,形成一条原始与现代,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生态路。</h3> <h3>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h3> <h3>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h3><h3>鼓浪屿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h3><h3>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1]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