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h3>姜舟林,男,生于1961年8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系《雩娄吟苑》编委,《中诗报诗词创作室》、《紫云诗社》责任编辑。《沐兰之香文学朗诵乐园》评审团长。诗词及评论散见于海南《水晶诗报》、山东《历山诗刊》、《中原诗文》等。</h3></h3><h3><br></h3><h3><br></h3><h3><br></h3> <h3><h3>(一),古体诗词部分</h3></h3><h3><br></h3><h3>1,七律 精准扶贫
栉风沐雨顿时休,精准扶贫可解忧。力践初心甘露洒,隆推惠政富民讴。青山百仞重光置,碧水千潭壮志酬。振奋神州人不老,胜花笑靥度春秋。
2水龙吟.黄柏山
魂牵黄柏峥嵘,九峰顶上彤云积。悬崖瀑水,手持练舞,仙湖滴碧。日照吴关,月萦淮甸,松涛朝夕。忆扪萝惊鸟,簇生黛绿,君不见、薰风习。
银杏雄姿威立,越千年、纳祥疗疾。藏经宝院,墨香弥久,圣贤印迹。无念应知,梵音缭绕,渡人舟楫。看山河锦绣,心潮澎湃,醉神州客。
3卜算子 步范开武韵
得意春风中,为觅桃花句。总似回眸醉意生,浅笑伊归处。
空看月倚窗,无奈思量煮。一别经年梦自多,任尔红尘误。
附:卜算子 春夜
词/范开武
池满一天星,散作流波句。叹是经年碎片多,堆在春凉处。
古韵遣孤怀,怎奈红尘煮?客舍桃花又几枝,却似崔郎误。
:
4水调歌头.清明(二首)
(一)
雨送燕声杳,故柳又蹁跹。篱边枝硕红瘦,零瓣溅泥寒。四顾荒郊垄上,烟罩谁家新塚,鞭炮震空前。诉尽眷思苦,洒泪祭成篇。
影犹在,音未灭,探长难。苍天三问,羸马仙鹤共盘桓?宛若滔滔江水,一路蜿蜒流去,到海唤无还。唯恐留余恨,倾耳侍椿萱。
(二)
一片杏花雨,池柳拂轻烟。应知篁竹莺懒,鸣唱遁何边。今又红衰紫损,凋落谁家愁绪,唯恐旧情迀。尘虑总难尽,凝语泪双潸。
户重闭,人反侧,夜无眠。未扬意气,徒叹流水付华年。沧海沉吟觅句,白发青灯黄卷,千古自成篇。但愿诗魂在,把酒醉乡关。
5水调歌头 温泉湖聚会
春色醒幽梦,雅士聚温泉。三重螺黛眸底,亭榭隐朱栏。一鹤高飞浮碧,舴艋轻摇逐浪,惬意绕丹田。淮甸景方好,璀璨舜尧天。
镜头闪,容貌靓,笑声欢。酒樽频举,争演诗赋韵空前。豪气云舒吾辈,休道青春不再,催马正扬鞭。回望问津处,丝柳系华年。
6山花子(三首)
作者/姜舟林
一、春殇
一缕残红赠客吟,已然春老韵何寻。不寐月光偏照我,意难禁。
独向西窗吹玉笛,山重水远讯声喑。尺素未书先落泪,又沾襟。
二、春愁
香断寒阶忆旧游,闲情溪水任东流。岭上白云空自许,杜鹃啾。
欢宴歌声何处问,谢娥无力理新愁。春梦难寻人寂寞,语留喉。
三、春梦
无奈春姑拒挽留,送伊十里上桥头。短棹水茫烟笼处,泪空流。
梦里依稀人又见,醒时才道物华休。且趁余香相缱绻,做诗囚。
7七律 谒商城烈士陵园
陵园肃穆柏森森,叩拜躬身动地心。犹见三千坚毅血,应怜一万战旗愔。力拚峡口销顽胆,制胜金刚奏凯音。春去春来忠魄在,乡关佑我满川琳。
8七律 初夏游宋岗村
燕语榴红碧柳翩,宋岗五月少炊烟。姑娘荷担衣沾露,老汉扛犁汗滴田。
大美乡村机械化,桃源百姓富康篇。池塘肥鲤闲来钓,米酒黄瓜自比仙。
9满庭芳 初夏咏怀
映日榴花,枝头青杏,柳翩燕语融融。秧田新绿,麦浪起南风。最爱池塘荷立,须研墨、勾画芳容。飞扬处,随形换景,云绕远山峰。
身慵。寻茗饮,消除疲惫,坐看修筇。与谁促膝谈,携手情浓。不若抛纶垂钓,沉吟久、学做诗翁。人生好,一壶美酒,怕甚利名空。
10七律 纪念商城起义九十周年
立夏兴兵九秩年,红旗不倒固峰巅。镰刀斩断农奴镣,利斧开来赤色天。
两路雄师攻磨角,三千勇士战汤泉。杜鹃遍染英魂血,泪洒金刚日月篇。
(注:两路雄师攻磨角,指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取得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主要战斗的胜利。)
11七律 谒商城烈士陵园
陵园肃穆柏森森,叩拜躬身动地心。犹见三千坚毅血,应怜一万战旗愔。
力拚峡口销顽胆,制胜金刚奏凯音。春去春来忠魄在,乡关佑我满川琳。
12七律 咏蔷薇花(三首)
春容隐去费疑猜,晓看蔷薇入夏来。蝶舞绿丛香润野,风披花瀑粉栖腮。
唯忧高萼随流水,才伴鸿儒醉馆台。心若有情凝露重,人生处处是蓬莱。
二
三春尽处觅芳丛,飒爽蔷薇别样红。墙角葳蕤孤傲立,枝头馥郁炽情融。
为凭刺骨驱蜂蝶,更有奇根治湿风。人若如花应本色,归真抱朴亦称雄。
三
为怜素手绣春帏,陌上长开一簇薇。叶碧摇风妆雨霁,蕊香带露映朝晖。
无缘赠与倾城戴,蓄意相扶醉客归。附势趋炎时下景,安贫乐道古来稀。
13水龙吟.黄柏山
魂牵黄柏峥嵘,九峰顶上彤云积。悬崖瀑水,手持练舞,仙湖滴碧。日照吴关,月萦淮甸,松涛朝夕。忆扪萝惊鸟,簇生黛绿,君不见、薰风习。
银杏雄姿威立,越干年、纳祥疗疾。藏经宝院,墨香弥久,圣贤印迹。无念应知,梵音缭绕,渡人舟楫。看山河锦绣,心潮澎湃,醉千千客。
14浣溪沙 夏日(五韵)
一、夏景
欲傍沙堤碧影遮,几丛蕉艳映窗纱。小楼近水二三家。
渔父撑船穿荻苇,村姑挥杵戴莲花。满湖香雾笼朝霞。
二、夏趣
荷芰风摇野径香,白云丹鹤弄回塘。画屏墨染远山长。
且趁闲情划短棹,也邀明月醉壶觞。梦中年少是刘郎。
(注:刘郎,意指汉时刘晨在天台山遭遇仙女。)
三、夏韵
篁竹经年绕紫萝,栀香小院转陀螺。池塘鸣唱戏双鹅。
田垅无虞苗碧绿,西窗有梦月婆娑。肩挑风雨正吟哦。
四、夏思
烛泪空流淡淡风,梦残人醒四肢慵。愁思又涨小桥东。
玉指犹弹长恨曲,柳丝难系别时骢。芙蓉憔悴月朦朦。
五、夏约
陈约犹存已泛黄,门前垂柳一丝长。兰舟何觅水茫茫。
梦里清欢才落泪,屏中并蒂又牵伤。此情无计遣斜阳。
15七律.端午祭
重悬艾草佐雄黄,却道三闾彪柄香。浪下沅江怜楚客,星明荒塚祭残觞。
千年美政时惊梦,一世高标每断肠。写意离骚昭盛世,龙舟竞处起辉煌。
16望海潮.端午祭
汩罗波涌,招魂幡动,青青苦竹难持。哀郢垒危,怀沙铸恨,驾车马快鞭催。风飒飒云低。想奇服绰绰,芳草萋萋。辞赋高悬,好相随日月同辉。
龙舟竞渡声回,粽香蒲菖坠,凤管歌吹。遥忆纵身,金瓯泪洒,渔夫何忍分离。求索意痴痴。天问肠断处,掩卷追思。谁道神州独醒,夜雨响惊雷。
17七律 市诗词学会领导来商城调研
雩娄有幸聚高贤,跃上金刚百丈巅。谢女檀郎同筑梦,红旗晓日共争妍。
挥汗甘洒初心路,援笔酣书壮志篇。回首烟云缭绕处,应怜携手是流年。
18七律 夏游卢店桐花谷
桐花谷畔武陵船,洞内鸡鸣世外天。岭上葱茏连紫气,桥边突兀枕流泉。
翎鸶数点栖高柳,浊酒三盅醉夕烟。最爱山乡图画里,红尘羡我赛神仙。
18 咏菊 步潇湘妃子韵
篱外初开霜气侵,西风摇散世知音。叶凋空遣归鸿远,香冷唯余残月吟。
何惹颦儿题素怨,谁知元亮爱菊心。孤标遗落三生梦,自信高洁唱古今。
19 高阳台.游田湾新村
曲径通幽,溪流绕岸,车行翠绿冈峦。栉比高楼,画妍点缀新篇。清风吹送白兰郁,到南阁、书院堪怜。更欣然,千顷秧苗,几处炊烟。
游人畅饮知何处?向农家厅里,沉醉三番。鸟闹阳台,蓝莓醒酒篱边。平生心底逍遥梦,挽韶华、尘世同眠。舞蹁跹,笛管音悠,腰鼓声喧。:
20 诗悟.步韵和疏一影先生
春愁秋恨自相寻,何羡纤藤绕紫林。浪送云帆争彼岸,花迎曙色悦诗心。
品茶尽悟三生暖,揽卷唯余一爱深。瀚海迷途休怨马,鲲游鹏舞总为禽。
21 《画堂春》三首
深山访丁厚勋
白云深处访诗朋,峰回溪绕闻莺。蛙鸣秧碧藕花馨。雨后初晴。
长伴孤灯研史,画堂几度书声。数须捻断韵方成,吟苑精英。
游马堰赠茶痴
身临津渡问茶痴,云生庐隐芳菲。青藤匝地笋参差,飞瀑沾衣。
野簌煮成新阕,弯眉缀满清词。与君醉卧武陵时,忘却归期。
游黄柏山赠好者有梦
相约黄柏翠连天,撑腰石畔声喧。叮咚涧水奏于阗。多彩流年。
自是闲情觅趣,心随蝴蝶翩跹。繁华褪尽可听禅,过眼云烟。
22七律.端午祭
重悬艾草佐雄黄,却道三闾彪柄香。浪下沅江怜楚客,星明荒塚祭残觞。
千年美政时惊梦,一世高洁每断肠。写意离骚昭盛世,龙舟竞处起辉煌。
23望海潮.端午祭
汩罗波涌,招魂幡动,青青苦竹难持。哀郢垒危,怀沙铸恨,驾车马快鞭催。风飒飒云低。想奇服绰绰,芳草萋萋。辞赋高悬,好相随日月同辉。
龙舟竞渡声回,粽香菖蒲坠,凤管歌吹。遥忆纵身,金瓯泪洒,渔夫何忍分离。求索意痴痴。天问肠断处,掩卷追思。谁道九州独醒,夜雨响惊雷。
25诗悟.步韵和疏一影先生
春愁秋恨自相寻,何羡纤藤绕紫林。浪送云帆争彼岸,花迎曙色悦诗心。
品茶尽悟三生暖,揽卷唯余一爱深。瀚海迷途休怨马,鲲游鹏舞总为禽。<br></h3><h3></h3> <h3>26七律.柯楼印象</h3><h3>柯楼远眺景分明,岭北溪南绿涨平。竹茂荷馨连柳道,桥悬墅立起乡声。</h3><h3>千年海市留君驻,十里莺歌佐韵烹。碧水洗心尘世外,风清月朗梦初成。</h3><h3>27虞美人.柯楼印象</h3><h3> 人人争把柯楼颂。处处仙乡梦。画廊十里驻荷魂。放眼碧溪源处、彩云氲。 </h3><h3> 鸟鸣翠岭飞亭耸。游客纷接踵。松歌竹唱四时春。携手百年无悔、茗中村。 </h3><h3> 28 临江仙二韵</h3><h3> 一</h3><h3> 蛩外池塘烟笼水,柳梢蝉唱凝情。隔帘微醉藕香清。铺笺涂竹韵,瞥见玉琴横。</h3><h3> 星斗阑干思绪邈,小园红泪消停。依稀素手釆茭菱。旧欢新梦枕,化作一舟轻。</h3><h3> 二</h3><h3> 亭掩绿丛闻鸟啭,鱼游水底云天。红莲白芰斗芳妍。徜徉迷画境,逐鹭舞蹁跹。</h3><h3> 嗟叹韶华何苦短,风流只是当年。翰墨香里可耕田。浅斟人已醉,幽梦伴婵娟。</h3><h3>29记冯店笔会</h3><h3>山乡着韵物华妍,翰墨留香晕砚田。笔走龙蛇随剑舞,胸藏丘壑逐虹悬。</h3><h3>三杯玉液空言老,一片丹心可对禅。回望人生平仄路,暂凭稻浪奏和弦。</h3><h3>30鹊桥仙.七夕</h3><h3> 蟾光入牖,柳枝滴漏,遥望银河蒙雾。瞬间依偎又西东,泪已尽,痴情何诉?</h3><h3> 红尘魇梦,粉楼歌吹,宝马迷离归路。树摧鸟散罔风流,哪曾料,今宵生妒。</h3><h3>31五律.七夕</h3><h3>罡风弥夜幔,鹊舞摇星汉。顾影泪先流,相拥心已惋。</h3><h3>千年彼岸开,万里鱼鸿断。寄语薄情人,休将廉耻叛。</h3><h3>(注:彼岸即彼岸花,代表离别。)</h3><h3>32临江仙,秋韵二首</h3><h3> 一、访农家</h3><h3> 清澈池塘云弄影,荷花犹驻娇颜。柳梢白鹭舞翩跹。风来金浪起,葵硕报丰年。</h3><h3> 席上三瓜甜又脆,韭香举箸心欢。憨娃幺妹绕身边。桑麻多美趣,恬适蕴诗篇。</h3><h3> 二、咏怀</h3><h3> 明灭高枝蝉已歇,玉英凋尽西风。白云无力送征鸿。笼烟山黛远,铺水半青红。</h3><h3> 独倚栏干秋色冷,欲将过往尘封。菱花空照梦残慵。疏狂留不住,心事寄鸣蛩。</h3><h3>33定风波.秋访淮滨(三首)</h3><h3> 一、赠沐兰</h3><h3> 风雨侵来未隐沦。蒹葭玉指韵相芬。高唱秋妍心已醉。湖水。彩云白鹭证前身。</h3><h3> 千里为邻屏作侣。翘楚。终将不是世庸人。梦里依稀帆翼展。望眼。素笺兰语却纤尘。</h3><h3> 二、赠依然小语</h3><h3> 两袖风霜江上居。浪花飞鸟总相娱。船过千山携长棹。烟岛。只为生计不求鱼。</h3><h3> 是处宫商邀月伴。平岸。胸中尽纳圣贤书。一任流年飘泊瘦。邂逅。半杯白堕醉茱萸。</h3><h3> 三、秋访淮滨</h3><h3> 苇白蓼红鸿雁回。人逾淮水起涟漪。千载沧桑沉吟永。驰骋。衣衫初湿雨霏霏。</h3><h3> 携手诗朋湖照影。憧憬。天高云淡菊黄时。纵有豪情风韵挽。缱绻。且将心事笛横吹。</h3><h3>34七律.教师节咏怀(新韵)</h3><h3> 一 </h3><h3>如歌岁月任流连,墨晕清香落案前。半亩方塘寻雅趣,一蓑烟雨化清泉。</h3><h3>杏坛挥汗屡欣慰,吟苑传情频醉眠。极目楚天途漫漫,人生胜景奈何天。</h3><h3> 二</h3><h3>雁落江淮一处牵,情思涌动万重山。忽听室外钟声远,已晓额边白发添。</h3><h3>桃李经年争秀色,蜡烛终夜浸风寒。感时咏物成诗句,人若无私天地宽。</h3><h3> 35七律.中秋寄怀</h3><h3>疏篱菊绽醉乡愁,竹暗风摇意韵流。万水寒光征雁远,千山红叶暮云悠。</h3><h3>杯斟曾对长安月,笺展频因碧翠楼。但使人间偿夙愿,欢欣入梦永相俦。</h3><h3>37.蝶恋花.中秋遣怀</h3><h3> 移案停杯凝浩宇,敢问嫦娥,谁伴相思舞。拍遍栏干情暗许,桂魂入韵香南浦。</h3><h3> 斗转星移闻呓语,留守千家,总把温馨误。忽觉人间朝日煦,乾坤共作团圆谱。</h3><h3>38七律.中秋寄怀</h3><h3>疏篱菊绽醉乡愁,竹暗风摇意韵流。万水寒光征雁远,千山红叶暮云悠。</h3><h3>杯斟曾对长安月,笺展频因碧翠楼。但使人间偿夙愿,欢欣入梦永相俦。</h3><h3>39.蝶恋花.中秋遣怀</h3><h3> 移案停杯凝浩宇,敢问嫦娥,谁伴相思舞。拍遍栏干情暗许,桂魂入韵香南浦。</h3><h3> 斗转星移闻呓语,留守千家,总把温馨误。忽觉人间朝日煦,乾坤共作团圆谱。</h3><h3>40水调歌头.中秋遐想</h3><h3> 千古玉轮转,见证几沧桑。莫言高邈星汉,斟酒桂飘香。欲展愁眉无力,广袖空抛泪洒,遗恨远家乡。纵有万般思,何处称心郎。</h3><h3> 露魂洁,光晕美,爱情长。雁鸣冷渚,羁客惊梦夜难央。遥问云边天马,载我逍遥来去,相见只寻常。总是良辰误,花老覆秋霜。</h3><h3>41 七律.立秋(新韵)</h3><h3> 盈野蝉鸣未见歇,秋风化雨乱云叠。千重稻浪惊飞鹭,一缕菊香染韵诀。</h3><h3> 浦上渔歌归棹影,天边征雁赴前约。浅斟长啸吾将醉,白发痴心寄梦蝶。</h3><h3>42声声慢.咏桂花</h3><h3>芬芳十里,万树金黄,三番鸟啭别寂。浸露花蕊秋重,米痕堆积。西风欲送月殿,正笼头、玉人香逸。展绣幔,护容颜,怕甚寒来霜袭?</h3><h3>久伫回廊闻笛,知夜半,谁家烛红将熄。雾锁情思,酝酿归来信息。樽前绪飞古道,任飘零、底蕴散失。笑对那,白发尽,枯桂落魄。</h3><h3>附;声声慢 次韵姜舟林老师</h3><h3>词/张学生</h3><h3>金秋盛节,七日当班,机关独步寂寂。最怕无聊时候,玉阶金积。躬身掬尽碎蕊,忽仰头,叶花飘逸。炫艳影,弄幽香,可是瑶台来袭?</h3><h3>院外何人吹笛?堪笑我,尘心火苗难熄。树底徘徊,感受清新气息。香魂十余泡酒,熨枯肠,腐朽尽失。趁酩酊,约素女,何有胆魄?</h3><h3>43游新县咏怀</h3><h3> 作者/ 姜舟林</h3><h3>我爱红城美若诗,淙淙涧水跃鱼时。山添妩媚留心醉,花绽缤纷惹蝶痴。</h3><h3>只借香湖千顷翠,还窥卧佛半分姿。而今漫步阳关道,古寨云深遇故知。</h3><h3>44少年游.赠新县诗友</h3><h3> 红城自古蕴华章,灵秀腹中藏。时闻莺歌,东风约我,为作少年狂。</h3><h3> 清音雅韵萦轩牖,却道水波长。舟泊兰汀,满湖翠色,醉万瓣心香。</h3><h3>45贺新县城关一小百年华诞</h3><h3>叩见黉门岁月悠,芳华占尽演风流。穷经破壁宏图展,济海扬帆壮志酬。</h3><h3>授业何怜身影瘦,育苗岂敢稻粱谋。初心未改征途远,翰墨飘香作史留。</h3><h3>46七律.重阳登高</h3><h3>几缕浮云岭上留,茱萸开处涧溪流。簪花剪径寻童趣,踏露沾衣忆旧游。</h3><h3>极目乡关征路远,揽怀丽日雁声悠。人生乐事知多少,撷取枫红片片秋。</h3><h3> 47小重山.重阳</h3><h3> 冈上丹枫浓欲燃,映朝霞万缕,染流泉。重阳访友过前川,又执手,老泪醉秋天。</h3><h3> 剪断几多烦。偷闲人起舞,乐无边。莫将心事付空弦,夜阑处,筵散向谁弹?</h3><h3>48好事近.三壶阁吟</h3><h3> 一</h3><h3>赴约放兰舟,苇白雁鸣时节。远望三壶阁隐,浪回千堆雪。</h3><h3>抚琴夜半慰秋情,沽酒对明月。醒后闲吟风雨,韵成渔樵诀。</h3><h3> 二</h3><h3>水阔小村迷,雾锁满山红叶。无奈西风秋老,恐流年虚设。</h3><h3>菱花影瘦冷鸳衾,忆南浦声咽。何日乘鸾归去,慕神仙情切。</h3><h3>49七律.咏仰天山红叶</h3><h3>秋山最是媚人时,云淡盈怀别样姿。揽洞八干罗幻景,穿天一孔入晨曦。</h3><h3>梵音耳畔飞鸿过,红叶眸边雅韵遗。佐酒何言蓬路远,谪仙浪漫只如斯。</h3><h3>50夜雨咏怀</h3><h3>冷雨敲窗夜色弥,未凭绿蚁赋清词。菊残院内香初损,苇白滩头霜又欺。</h3><h3>别绪萦怀相媚远,愁思漫野拟归迟。锦书袖底何堪讯?唤醒黎明拥暖曦。</h3> <h3>51七律.放学归来<br></h3><h3>轻弹粉末步当车,踏过钟声踏晚霞。又见回风堆落叶,才知薄雪覆黄花。</h3><h3>谁怜白发痴情老,我指青山岁月遐。笃志聊凭三盏酒,清心且取一杯茶。</h3><h3>52春雪</h3><h3>料是争春着素妆,倾情欲挽腊梅香。拨弦翻奏莺歌雅,入墨平添律韵长。</h3><h3>且借妖娆凝笑靥,才将妩媚驻回廊。祈求青帝抛红线,嫁与东风对转觞。</h3><h3>53七律.冬日遣怀</h3><h3>雁叫枫凋几入怀,佯狂借酒上高台。金刚冷雨连天舞,赤壁惊涛动地回。</h3><h3>曲妙何忧知己尽,花香自有浪蜂来。一帘怅惘随风散,万古诗情逐梦徊。</h3><h3>54临江仙.题图</h3><h3>作者/姜舟林</h3><h3>渐远乡关残照里,芦花摇曳西风。悲鸣孤雁向苍穹。一程山共水,遗恨旧年同。</h3><h3>阅尽沧桑情未已,铺笺相语丹枫。霜侵雪覆任从容。莫言今世误,驿路响晨钟。</h3><h3>55五律.自题</h3><h3>谁解西宾意,难求隔夜粮。挥锄除稗草,洒汗育琼芳。</h3><h3>踏露闻鸡唱,披星恐路长。穷庐藏雅韵,风雨入壶觞。</h3><h3>56七律.咏光山(平水韵)</h3><h3>弦城光耀几千秋,对语苏山意蕴幽。古寺禅音三树绕,谪途墨宝一仙留。</h3><h3>王湾举帜风雷动,永济扬波众志酬。司马传言归故里,品茶陆羽上高楼。</h3><h3>57七律.题图(平水韵)</h3><h3>峰峦隐处有人家,石径盘旋涧水斜。一缕炊烟浮俗世,千寻古杏著僧裟。</h3><h3>芦开漂白凌晨月,鹅唱氤氲午后茶。耄耋无知山外事,才收紫芋摘棉花。</h3><h3>58七律.对雪咏怀</h3><h3>柳絮纷飞觅句时,偶成笔底动情诗。几行野鹜随风散,一树梅花对雪痴。</h3><h3>自古繁华多蝶拥,由来寂寞少人窥。孤山和靖今何去,醉酒桥边又有谁?</h3><h3>59临江仙.对雪咏怀</h3><h3>雪舞篱边梅弄影,枝头鸟尽琼疏。冰凉境界景何殊,远山含洁白,万物也空如。</h3><h3>岂可人生云志坠,夜阑漫卷诗书。穷庐寒峭正吹余,一心归淡定,不做世尘奴。</h3><h3>60七律 咏怀 步易、方、张诸君韵</h3><h3>牖外梅香佐自豪,箪瓢陋巷逸情高。长安醉酒留佳话,雪夜行舟富韵骚。</h3><h3>勒石燕然空许愿,扬帆诗海可擒鳌。丹心白发恒相慰,利去名来未枉劳。</h3><h3>附:七律 次韵易烋、方应展两老师</h3><h3>文/张学生</h3><h3>舞文弄墨说英豪,大别山巅试比高。诗赋千篇学唐宋,商光两地领风骚。</h3><h3>微群唱和同题律,韵海飘流独占鳌。应展雄才紫弦上,人生易老建功劳。</h3><h3>附;七律 步韵易烋先生谨和</h3><h3> 文/方应展</h3><h3>开屏笔势动吟豪,仰止崇山岱岳高。流水行云追乐府,天风海雨迫离骚。</h3><h3>辋川琴语松眠鹤,碣石鞭声浪驾鳌。何日门前长立雪,躬身捧砚不辞劳。</h3><h3>附;七律•赠方应展先生并弦山诗友</h3><h3> 文/ 易烋(原玉)</h3><h3>弦山一路仰诗豪,曲奏阳春调太高。</h3><h3>一卷新词师庾鲍,三篇柳字涉风骚。</h3><h3>人将鷃雀嗤青鹄,我愧蜉蝣较巨鳌。</h3><h3>今日尤知天宇阔,殷殷向学敢辞劳?</h3><h3><br></h3><h3>61小重山 (二首) </h3><h3>作者/姜舟林</h3><h3> 一</h3><h3> </h3><h3> 绕径寻梅溪畔东,香销孤雁影,泣寒风。水如宝镜映霞慵。人徒返,山隐两眸朦。</h3><h3> </h3><h3> 何事总成空,唏嘘温旧梦,恨难穷。诗心酒胆化千雄。那堪对,白发荷樵翁。</h3><h3> 二</h3><h3> 梦里关山云卷舒,携乡愁万缕,驾长车。高堂闻讯两相扶。儿童闹,欢笑溢穷庐。</h3><h3> 采摘院中蔬,围桌温老酒,话连珠。空巢作别凤栖梧。放眼望,春种落银锄。 </h3><h3>62七律 步张、范二先生韵</h3><h3>作者/姜舟林</h3><h3>爆竹声声别旧冬,舟轻水暖浪千重。扬眉一笑湮尘梦,握手三呼佐玉盅。</h3><h3>绿柳初开池畔雨,黄莺正唱岭南风。东来紫气云霄外,雅韵随时酝酿中。</h3><h3>附:七律 赠友</h3><h3>文/张学生</h3><h3>春去夏来秋复冬,小城除夕喜重重。山高水远拦游子,牛壮羊肥佐酒盅。</h3><h3>雅句行行寄亲友,余生日日付西风。新年多少相思意,都在声声祝福中。</h3><h3>附:七律.戊戌除夕和@学生 兄</h3><h3>诗/范开武</h3><h3>酒酿春浓饮在冬,年年除夕意重重。千山叠影归南燕,万水回肠望北盅。</h3><h3>故里门前三寸树,他乡案外一帘风。新桃旧符今还换,不尽怀思百味中。</h3><h3>63元宵咏怀</h3><h3>银花火树夜婆娑,狮舞龙腾影漾波。力挽清欢邀月醉,狂敲檀板向春歌。</h3><h3>人逢胜景流年好,燕剪东风柳韵多。莫道红尘无彩凤,平生有梦绕青萝。</h3><h3>64永遇乐.元宵咏怀</h3><h3> 料峭春寒,柳枝嫩锁,梅残何处?烟笼荒郊,暮弥四野,群雁纷纷去。上元良夜,街灯如昼,嬉闹不知归寓。顾怜久、珠罗佳丽,知谁旧时诗侣。</h3><h3> 星移斗转,独听更漏,凝视蟾光临户。斟满香茶,氤氲思绪,遥忆争吴楚。千年一梦,几人能醒,潦倒穷庐风雨。怎如向、菩提树下,乾坤顿悟。</h3><h3>65南歌子(三首)</h3><h3> 一、赠诗友</h3><h3>紫燕迎词客,槐花恋故人。湖中菡萏绿罗裙,且取春心一片蘸香痕。</h3><h3>处处清音好,年年柳色新。多情似水绕山亲。任尔潮来潮往漾高樽。</h3><h3> 二、 暮春吟</h3><h3>转眄如荷碧,移裙似杏红。斜依堤柳沐清风,燕语流泉此处最相融。</h3><h3>香茗斟初酽,鸳衾绣未工。一帘幽梦万山重,瞥见玉郎夜半正思侬。</h3><h3> 三、 醉流年</h3><h3>云笼横桥景,榴红院外天。呢喃双燕筑巢悬,争笑东风有意恋尘缘。</h3><h3>披卷寻佳境,言情弄素弦。相邀诗侣醉华筵,又是人间雅韵伴春眠。</h3><h3>66蝶恋花 初春(二首)</h3><h3>作者/姜舟林</h3><h3> </h3><h3> 一</h3><h3> 陌上烟霏添几许,亭柳轻寒,渚上惊飞鹭。春到双眸无一语,堇花开向邻家去。</h3><h3> 尺素堆愁谁与诉,水泊兰舟,总是归期误。梦里清欢能共曙,犹闻箫鼓人间舞。 </h3><h3> 二</h3><h3> 谁道韶光抛却久,雨霁云开,风拂门前柳。草碧莺飞初邂逅,依稀传语茶花秀。</h3><h3> 呷浪垂纶香饵后,荷篓归来,且尽迎春酒。明月倚楼长守候,朱颜照镜情依旧。</h3><h3>67七律 醉春</h3><h3>销魂自是物妍时,缭乱清风别有枝。鸢舞高天三稚闹,鱼游浅水一翁知。</h3><h3>才描沐雨桃花面,又赋和弦绿柳词。何惧春归身渐老,青山醉卧落霞迟。</h3><h3>68看花回 春韵</h3><h3> 碧水晴空旖旎姿,堤草初萋。绽苞三五芳香早,正雁归、叫响春犁。望中蜂蝶舞,心旷神驰。</h3><h3> 携酒轻舟野渡西,酝酿新词。恣情深处平生韵,尚思量、彼岸有伊。转身烟散处,难觅佳期。</h3><h3>69七律 春雪(二首)</h3><h3> 一</h3><h3>料是争春着素妆,倾情欲挽腊梅香。拨弦翻奏莺歌雅,入墨平添律韵长。</h3><h3>且借妖娆凝笑靥,才将妩媚驻回廊。祈求青帝抛红线,嫁与东风对转觞。</h3><h3> 二</h3><h3>窥见西园覆絮绒,窗棂玉砌映梅红。林峦顿失纷纷霰,竹海轻摇冽冽风。</h3><h3>斗室围炉杯易取,方塘搜韵句难工。行舟夜访无心绪,明日抛纶学钓翁。</h3><h3>70七律.对雪咏怀</h3><h3>柳絮纷飞觅句时,偶成笔底动情诗。几行野鹜随风散,一树梅花对雪痴。</h3><h3>自古繁华多蝶拥,由来寂寞少人窥。孤山和靖今何去,醉酒桥边又有谁?</h3><h3>71七律 咏怀 </h3><h3>牖外梅香佐自豪,箪瓢陋巷逸情高。长安醉酒留佳话,雪夜行舟富韵骚。</h3><h3>勒石燕然空许愿,扬帆诗海可擒鳌。丹心白发恒相慰,利去名来未枉劳。</h3><h3>72元宵咏怀</h3><h3>银花火树夜婆娑,狮舞龙腾影漾波。力挽清欢邀月醉,狂敲檀板向春歌。</h3><h3>人逢胜景流年好,燕剪东风柳韵多。莫道红尘无彩凤,平生有梦绕青萝。</h3><h3>73七律 醉春</h3><h3>销魂自是物妍时,缭乱清风别有枝。鸢舞高天三稚闹,鱼游浅水一翁知。</h3><h3>才描沐雨桃花面,又赋和弦绿柳词。何惧春归身渐老,青山醉卧落霞迟。</h3><h3>74小重山 冬咏(二首) </h3><h3> 一</h3><h3> </h3><h3> 绕径寻梅溪畔东,香销孤雁影,泣寒风。水如宝镜映霞慵。人徒返,山隐两眸朦。</h3><h3> </h3><h3> 何事总成空,唏嘘温旧梦,恨难穷。诗心酒胆化千雄。那堪对,白发荷樵翁。</h3><h3> 二</h3><h3> 梦里关山云卷舒,携乡愁万缕,驾长车。高堂闻讯两相扶。儿童闹,欢笑溢穷庐。</h3><h3> 采摘院中蔬,围桌温老酒,话连珠。空巢作别凤栖梧。放眼望,春种落银锄。</h3><h3>75临江仙.对雪咏怀</h3><h3>作者/姜舟林</h3><h3>雪舞篱边梅弄影,枝头鸟尽琼疏。冰凉境界景何殊,远山含洁白,万物也空如。</h3><h3>岂可人生云志坠,夜阑漫卷诗书。穷庐寒峭正吹余,一心归淡定,不做世尘奴。 </h3><h3>76蝶恋花 初春(二首)</h3><h3> 一</h3><h3> 陌上烟霏添几许,亭柳轻寒,渚上惊飞鹭。春到双眸无一语,堇花开向邻家去。</h3><h3> 尺素堆愁谁与诉,水泊兰舟,总是归期误。梦里清欢能共曙,犹闻箫鼓人间舞。 </h3><h3> 二</h3><h3> 谁道韶光抛却久,雨霁云开,风拂门前柳。草碧莺飞初邂逅,依稀传语茶花秀。</h3><h3> 呷浪垂纶香饵后,荷篓归来,且尽迎春酒。明月倚楼长守候,朱颜照镜情依旧。 </h3><h3>77看花回 春韵</h3><h3> 碧水晴空旖旎姿,堤草初萋。绽苞三五芳香早,正雁归、叫响春犁。望中蜂蝶舞,心旷神驰。</h3><h3> 携酒轻舟野渡西,酝酿新词。恣情深处平生韵,尚思量、彼岸有伊。转身烟散处,难觅佳期。 </h3><h3>78看花回 春韵</h3><h3> 碧水晴空旖旎姿,堤草初萋。绽苞三五芳香早,正雁归、叫响春犁。望中蜂蝶舞,心旷神驰。</h3><h3> 携酒轻舟野渡西,酝酿新词。恣情深处平生韵,尚思量、彼岸有伊。转身烟散处,难觅佳期。</h3><h3>79七律.游苏仙石乡</h3><h3>四面青山笼素纱,一湾碧水近人家。石边胜迹留佳话,画里天书蕴玉葩。</h3><h3>瓦舍炊烟萦老柳,曲桥倩影映丹霞。秋光此处蓬莱道,尘外钟声韵似茶。</h3><h3> [注:石边指苏耽在石上留下的足迹。</h3><h3> 画里天书指苏仙石乡,南山下有一溪,水下有排列整齐的青白石,绵延十余里,甚为壮观,被当地人称作"十里画廊"]</h3><h3>80虞美人.游黄柏山</h3><h3> 钟情黄柏平生愿,芳蔓接宫苑。高亭飞瀑水潺潺。山隐雾吞仙境、正凭栏。</h3><h3> 何言净土空蒙远,此处能消遣。千年银杏醉禅音。幽梦月光抵户、照斜衾。</h3><h3>81七律.柯楼印象</h3><h3>柯楼远眺景分明,岭北溪南绿涨平。竹茂荷馨连柳道,桥悬墅立起乡声。</h3><h3>千年海市留君驻,十里莺歌佐韵烹。碧水洗心尘世外,风清月朗梦初成。</h3> <h3>82虞美人.柯楼印象</h3><h3> 人人争把柯楼颂。处处仙乡梦。画廊十里驻荷魂。放眼碧溪源处、彩云氲。 </h3><h3> 鸟鸣翠岭飞亭耸。游客纷接踵。松歌竹唱四时春。携手百年无悔、茗中村。 </h3><h3>83七律.山村夏景</h3><h3>欲问清溪几处斜,无边翠色绕人家。松涛入牖闻莺语,夜露留畦吻韭花。</h3><h3>蛙鼓田畴吟稻韵,梨耕湿地种甜瓜。炊烟一缕浮尘世,老酒三盅醉晚霞。</h3><h3>84七律.记冯店笔会</h3><h3>山乡着韵物华妍,翰墨留香晕砚田。笔走龙蛇随剑舞,胸藏丘壑逐虹悬。</h3><h3>三杯玉液空言老,一片丹心可对禅。回望人生平仄路,暂凭稻浪奏和弦。</h3><h3>85七律.题图</h3><h3>峰峦隐处有人家,石径盘旋涧水斜。一缕炊烟浮俗世,千寻古杏著僧裟。</h3><h3>芦开漂白凌晨月,鹅唱氤氲午后茶。耄耋无知山外事,才收紫芋摘棉花。</h3><h3>86临江仙.题图</h3><h3>渐远乡关残照里,芦花摇曳西风。悲鸣孤雁向苍穹。一程山共水,遗恨旧年同。</h3><h3>阅尽沧桑情未已,铺笺相语丹枫。霜侵雪覆任从容。莫言今世误,驿路响晨钟。</h3><h3>87七律.咏光山</h3><h3>弦城光耀几千秋,对语苏山意蕴幽。古寺禅音三树绕,谪途墨宝一仙留。</h3><h3>王湾举帜风雷动,永济扬波众志酬。司马传言归故里,品茶陆羽上高楼。</h3><h3>88七律.放学归来</h3><h3>轻弹粉末步当车,踏过钟声踏晚霞。又见回风堆落叶,才知薄雪覆黄花。</h3><h3>谁怜白发痴情老,我指青山岁月遐。笃志聊凭三盏酒,清心且取一杯茶。</h3><h3>89夜雨咏怀</h3><h3>冷雨敲窗夜色弥,未凭绿蚁赋清词。菊残院内香初损,苇白滩头霜又欺。</h3><h3>别绪萦怀相媚远,愁思漫野拟归迟。锦书袖底何堪讯?唤醒黎明拥暖曦。</h3><h3>90永遇乐.元宵咏怀</h3><h3> 料峭春寒,柳枝嫩锁,梅残何处?烟笼荒郊,暮弥四野,群雁纷纷去。上元良夜,街灯如昼,嬉闹不知归寓。顾怜久、珠罗佳丽,知谁旧时诗侣。</h3><h3> 星移斗转,独听更漏,凝视蟾光临户。斟满香茶,氤氲思绪,遥忆争吴楚。千年一梦,几人能醒,潦倒穷庐风雨。怎如向、菩提树下,乾坤顿悟。</h3><h3>91卜算子.赠友人</h3><h3>作者/姜舟林</h3><h3>卿本水中荷,明月来相语。凝目神闲笑靥酣,不与狂蜂许。</h3><h3>碧叶舞翩翩,玉立香苞举。彩墨偷窥醉画魂,莫向无情诉。</h3><h3>92虞美人 春行(二首)</h3><h3> (一)</h3><h3>樱花萦梦牵情去。曲径云生处。溪流碧水绕兰亭。茂密才闻音乐、闹莺声。</h3><h3>因怜素手容颜老。画笔留春早。暮来凭酒释闲愁。何怕雨狂风骤、挽归舟。</h3><h3> (二) </h3><h3>池塘杨柳初闻笛。蛙等新荷碧。歌喉未展韵先知。乍见一枝花灿、扮春姿。</h3><h3>须知胜景非遥远。情寓流苏幔。酒斟无咽月光盈。闲品旧巢紫燕、语温馨。</h3><h3>93七律.山村夏景</h3><h3>欲问清溪几处斜,无边翠色绕人家。松涛入牖闻莺语,夜露留畦吻韭花。</h3><h3>蛙鼓田畴吟稻韵,梨耕湿地种甜瓜。炊烟一缕浮尘世,老酒三盅醉晚霞。</h3> <h3>二,新诗部分</h3> <h3><br></h3><h3>1赠诗友</h3><h3>你在诗经中约定千年 而今将守望的翅膀放飞 越过向往的万水千山</h3><h3>你伫立在荷塘池畔 清风撩拨着你的温婉 那荷面上晶莹的露珠</h3><h3>滚落成玲珑的诗篇 你轻挥白云般的衣袖 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h3><h3>点燃了激情迸发的夏天 蛙鸣是跳动的音符 莺歌敲响了琴弦 </h3><h3>你用一片冰心裁剪 令人怦然心动的画卷 炊烟缭绕着馨香</h3><h3>月光将会照着今夜的无眠 我将留恋堆满素笺 只为永驻青春的浪漫</h3><h3> 2 家 乡 的 小 河</h3><h3>老屋的后面有条小河 玉带似的绕过 云母晃人的眼</h3><h3>晶莹的燧石 唱着童年的歌谣</h3><h3>一种身着五彩的鱼儿 在浅水流上飘 一群握着竹竿的小伙儿</h3><h3>追着鱼儿跑 鱼儿串满柳条 欢笑洒满小河</h3><h3>隆隆声惊飞牛背上的鹤 金沙子换来湖泊 又肥又嫩的鱼儿</h3><h3>鸬鹚竟不敢去捉 煤油味儿太烈 铜臭味儿太恶</h3><h3>家乡的河梦中的河 一群群野鸭嘎嘎 一对对鸳鸯戏波</h3><h3>老人们说 数过一拨一拨的天鹅……</h3><h3>3寻觅</h3><h3>文/姜舟林</h3><h3>东风儿暖了 柳丝儿长了 那只梦中的燕儿</h3><h3>为何姗姗来迟</h3><h3>樱花儿开了 缭绕着妩媚 那位赏花的人儿</h3><h3>将前约遗落在地</h3><h3>淫雨儿落了 愁绪儿涨了 将缠绵叠成船儿</h3><h3>随浊流远逝</h3><h3>平仄的路啊 远方有灯亮起 忘却了遍体鳞伤</h3><h3>去寻找心灵的栖息地</h3><h3>4致七夕</h3><h3>文/姜舟林</h3><h3>一片羽毛 从银河上飘下 幻成情人的泪</h3><h3>滴入秋色的西湖 映出雷锋塔里的孤寂 看不见鸿雁的归期</h3><h3>愁绪涨满了湖水 谁在冷月下 弹奏《白头吟》的曲子</h3><h3>低回惆怅弥漫 笼罩了夜色凄迷 敢问—声颦儿</h3><h3>泪水风干了</h3><h3>香丘的双翼 何处才是你的皈依 黎明被鸡啼唤醒</h3><h3>彩蝶在爱乐声中翩飞 "七夕"已是凄美的传奇</h3><h3> </h3><h3>5仰天山的枫叶红了</h3><h3>作者/姜舟林</h3><h3>仰天山的枫叶红了 红得那样热烈 涨红了东边的天空 红得那样绰约</h3><h3>醉了文人墨客 你是山的精灵 啜清泉食野果枕青石 罩一款白云面纱</h3><h3>你移动婀娜的身姿 抖落亘古不变的神韵 我愿生出双翼</h3><h3>去吻你的脸嗅你的发 托起你那长长的裙带 或许你不屑 飞脚将我踹醒</h3><h3>庆幸 我偷了你藏在心底的诗</h3> <h3>6野菊花</h3><h3>作者/姜舟林</h3><h3>着一袭霜衣 香醉了孤独的墙角 不需要姹紫嫣红的喝彩</h3><h3>请别来打扰 我的心灵 正和深秋对话 大地上流动的金波</h3><h3>是馈赠给人们的琼浆</h3><h3> </h3><h3>7一片黄叶</h3><h3>作者/姜舟林</h3><h3>秋风飒飒中 一片黄叶瑟缩 试图立稳高高的枝头 在骊歌声里</h3><h3>跳完最后的舞蹈 它和大树诉说 想衬托来年 桃花的红梨花的白</h3><h3>凄雨来时 用身子护住巢中的雏鸟 但连白云也弄不明白</h3><h3>为什么突然飘下 扎进树下老人的怀抱</h3><h3>8贺王蓉芳诞</h3><h3>作者/姜舟林</h3><h3>你簇拥着春风而来 桃花是你的笑靥 绰约身姿 醉了天上的云彩</h3><h3>百灵鸟为你歌唱 你是应运而生的宠儿 你偷饮了聪明泉的水 酝酿出唐风宋韵</h3><h3>纤指弹奏阳春白雪 挥笔描出绝代风釆 也许易安嫉妒 也让颦儿逊色</h3><h3>竟这样输给了 大明湖畔的蓉儿 倾城倾国</h3><h3>9赠光山诗友</h3><h3>作者/姜舟林</h3><h3>多少次梦中相见 多少回低声呼唤 诗友啊,我的亲们</h3><h3>你那灿如花朵的笑脸 让我知道此时的甘甜 可翻出手中信息</h3><h3>已模糊了你天真的容颜 人生的风雨侵袭 让我们随岁月苍老</h3><h3>官渡口太久的等待</h3><h3>让鸿雁捎书变黄 而我们的童真,情谊 永远不会改变</h3><h3>也许你刚放下手中的活计 也许你刚放下怀中的孙儿</h3><h3>也许你刚放下无法排解的愁绪 但亲们一声召唤 毅然决然</h3><h3>我就和大家欢聚一团 有太多的话要讲 有太多的等待期盼</h3><h3>期盼你有平和的心态 期盼你有老有所乐的空间 等待你儿孙孝顺的消息</h3><h3>等待你拄着拐杖欣然来访 但愿别后彼此挂牵 但愿欢聚岁岁年年</h3><h3>10今夜,我借着雪光前行</h3><h3>文/姜舟林</h3><h3>风儿吹僵了原野 纸一样的煞白 月儿躲到哪儿去了</h3><h3>撇下我今夜的孤清 听不到柴门犬吠 听不到寒山寺的钟声</h3><h3>我多想看到 春天的溪流淙淙 雪儿漂白了四壁</h3><h3>听不懂 灵魂深处的呻吟 我只有借着雪光</h3><h3>在诗的平仄里 走过人生的浮沉 忽然有一阵轰鸣</h3><h3>从大雁塔传来 大地已被震醒 曙光照亮了我的梦境</h3> <h3>11雪的吟唱</h3><h3>作者/姜舟林</h3><h3>我从大雁的鸣叫中 知道你要来 我相信枫叶凋落后</h3><h3>会出现更炫的色彩 你和梅花相约 演一场冬之盛会</h3><h3>你舞动着衣袂 搅动玉天寒彻 似无数流星划过</h3><h3>照亮漫漫长夜 再也听不到喧嚣 一切都被你漂白</h3><h3>趁着这无边的清切 一个人携酒 在晶莹的湖冰上</h3><h3>将浪漫斟满 让诗韵在血液中奔涌</h3><h3>12点亮夜色</h3><h3>作者/姜舟林</h3><h3>无边的凛冽 紧紧锁住了橘黄的灯光 那几行无精打釆的文字</h3><h3>幻成拉长了的问号 分明是那个女人 偷吃了树上的苹果</h3><h3>却说成是蛇精的诱惑 当虚伪与贪婪 熬制成欺世盗名的蛊</h3><h3>试图将人们的灵魂侵蚀掏空 看不见芳草萋萋 也看不见琴瑟和谐</h3><h3>满眼是滚滚而来的雾霾 爱与恨两股势力 在欲望中短兵相接</h3><h3>得意时的狂笑 挣扎后的呻吟 汇成一支尘世的歌</h3><h3>祈盼一场大雪 将一切肮脏与罪恶埋葬 我只愿做雪中</h3><h3>一树怒放的梅花 和雪儿一道 将整个夜色点亮</h3><h3>13冬到里罗城</h3><h3>作者/姜舟林</h3><h3>不到月亮口 就读不懂里罗城 火红的枫叶是她的容颜</h3><h3>晶莹的白雪是她的肌肤 叮咚的泉水是她的韵律 她是一颗镶嵌在</h3><h3>大别山中的明珠 是人们千呼万唤的桃花源 我真想撩起她的神秘面纱</h3><h3>触摸她脉博的跳动 而她正踩着时代的鼓点 在高唱山乡巨变</h3><h3>将青春的能量喷发 腊八粥的滋味 糯米酒的香甜</h3><h3>洋溢在人们的心头 我按动快门 想带走这里的一切</h3><h3>愿枕着里罗城的大美入梦 温暖整个冬天</h3><h3>14约你,在四月的温泉湖畔</h3><h3>一一赠淮滨、潢川诗友</h3><h3>作者/姜舟林</h3><h3>你在我梦中一次不经意的回首 撩拨起我对芬芳的屡屡思念</h3><h3>我描绘出一千零一次的邂逅画面 仿佛看见细雨濛濛的小桥上</h3><h3>你正举着湿透的花折伞 合着春风的节拍</h3><h3>敲打着青春的鼓点 明媚的阳光抚摸着眼中的温软</h3><h3>轻拂柳丝万千 把千年的憧憬放飞</h3><h3>听醉了新燕的呢喃 心中正绽开那朵娇艳的杜鹃</h3><h3>湖中翻涌一道道滢亮的波澜 将岁月流成平平仄仄</h3><h3>让你我写进沧桑的素笺 我们用青春的诗意守望</h3><h3>我们用青春的名义歌唱 将激情与浪漫裁成青春的霓裳</h3><h3>约你 在美好的人间四月天</h3><h3>约你 在多韵的温泉湖畔</h3><h3>15 别样的"520"</h3><h3> 姜舟林</h3><h3>并蒂莲儿开了 初如春日的娇羞 挥手的人儿远了</h3><h3>泪水恣肆地流 红烛下的孤影 倦依在夜色尽头</h3><h3>隔山隔水的情 溢满一篇篇的笺 骊歌噎满喉</h3><h3>烟雨湮没了归期 涌潮羁留了行舟 何不化作云儿</h3><h3>伴自由来去的海鸥 凝望太久 坚守夏日的等候</h3><h3>让爱静静入土</h3> <h3>三,诗评部分</h3> <h3>1.评忍冬《我的美篇》</h3><h3> 如同许多人不知道梵高,我也之前也不知道忍冬其人。近来借助《忍冬侃诗楼》这个平台,我对忍冬先生才有所了解。忍冬,一个善为别人作嫁衣裳的人。别人的诗文,本来就美,进而借助忍冬的生花妙笔,就美轮美奂了!</h3><h3> 今天,惊喜地看到《我的美篇》,我十分感慨:好一个文如其人!"阳光明媚,终于让我自己走进自然,感受阳光的亲切!"其实,我们每天都被包裹在自然中,几乎天天沐浴着阳光。而忍冬如此说,就非同凡响了!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芸芸众生,或为生活所困,或为金钱所诱,或为美眉所惑,或为权力所毁……有几人能真正看透红尘,懂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一质朴的道理,而去享受物外之趣!</h3><h3> "站在云朵下,心在蓝天上。忘记世界和时间,回到自我。"仿佛先哲临世,看破前世今生,乃至往生。道家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也论,我在天地之间,而天地在我心中。读着忍冬的优美文句,自然联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神来之笔。是前世有约,还是惊人的巧合,成为一段神话!笔者不太赞同"敬畏自然"之高论,而盛赞"天人合一"之学说。如今不是讲合谐吗?而和谐之要义,就是感受自然,最终回归自然。"地球是我家",其实就是强调自然才是每个人真正的家!由此而论,忍冬先生,真乃以自然为家的人!</h3><h3> "比肩而立,我们的情怀在流水中涨起。"此句是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好的诠释。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而剪除烦恼,需要有广袤的胸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一个人心胸宽阔了,人生的路也便畅通了。前方的路不仅为"我"打开,携手同往,才是人间的金光大道!</h3><h3> "相互搀扶,岁月不老。家,就是让拥抱生长的地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雄关漫道,岁月如歌。纵然我们白头,但我们的情怀不老。青山作伴好还乡,自信人生二百年!</h3><h3> 忍冬,一个能写出大美的人!</h3><h3>2,有如夜莺的歌唱</h3><h3> ——姜舟林侃评沙漠里的女孩的《夜,醒了》</h3><h3> </h3><h3> 沙漠里的女孩,一个多么眼熟的称谓,而如同行走在楼下的那位女孩。她的婀娜身姿、飘逸步履,乃至一颦一笑,是那样的熟悉,但若问她叫什么名字,我却答不上来。我试想,之所以称作“沙漠里的女孩”的,可能缘起台湾女作家三毛吧。中国人往往缺失信仰,但并不缺少偶像。是因为三毛当年行走在撒哈拉沙漠深处,体现出来的“自由、洒脱、坚强”震撼了作者,还是因为三毛的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深深感染了作者。总之,三毛成为了“沙漠里的女孩”的偶像,于是我也便成为了“沙漠里的女孩”的铁杆粉丝。</h3><h3> 且不论作者的诸多诗作,也不谈“是你吗/借了那月光/我看见你在楼下痴痴地/仰望我的窗口”销魂索魄的诗句,只侃评这首《夜,醒了》。</h3><h3> “今夜,窗帘翩翩起舞。我听见天空唱着大海的歌,缓缓走来,送我开满鲜花的草原。”好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在“今夜”,只因为“窗帘翩翩起舞”,“我”听见了大海的歌,嗅到了草原的花香。可见,作者夜不能寐,浮想联翩了。诗人都是善于联想的,杜甫由眼前“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而联想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成为神来之笔!作者“今夜”已走进了文学的幻境,在情真美幻,悠闲杳渺的艺术境界中徜徉。而神往的心一旦安顿下来,继而生出“一位钢琴王子,弹我额上的五线谱,并且深情的吻我”的渴望。毋庸讳言,虽吃着五谷杂粮,却有着“七情六欲”的芸芸众生,都充满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或者说“爱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如果非要找出一个理由不可——马克思说,没有爱情就没有人类。我想这一个就能抵得上一万个了。只是作者的这种渴望太过于浪漫了,因为“骑白马的不一定全是王子,还有唐僧。”现实生活中,夫妻能够“你担水,我浇园”,“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足矣!</h3><h3> “几支青竹,将根须扎在繁茂的夏天,挟持一支红荷作伴。”为什么要有“几支青竹”呢?这里应隐含着“哥骑竹马来,绕妹青梅行”之意。爱情是人们永恒的话题,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爱情最纯洁、最崇高的境界。为什么要“挟持一支红荷作伴”?是缘自“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吧。古往今来,人们总喜爱把荷花作为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妙就妙在作者对于爱情,舞之蹈之,却不直言之也。从美学的角度来论,这叫“含蓄美”。清代叶燮有关诗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缈,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看来,作者深谙此道,不愧为诗作高手!而作者并没有沉溺在自己用浪漫营造出的童话般美好爱情的境地里,却让弯弯的船儿,载着唐诗宋词,连同自己的心事,带到天上神仙的面前。为什么不亲身前往呢?只因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读到此处,不难知道,作者的内心深处:憧憬与留恋交织,浪漫与现实充斥,天上的“我”和地上的“我”重叠。这就是诗人不同于一般人的独到之处:一任思维充溢宇宙之中,而不知何处为物,何处为我。</h3><h3> “灯光里流出你的影子,那晚的月光已经久违。一杯咖啡,一场电影,思想让我如此美丽。”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呀,令读者心生些许酸楚。正如欧阳修在《木兰花》词中写的那样:“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是啊,王国维不也是在说:“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吗?有人说“人总是活在自己的影子里”,我认为人总是苦在自己的相思中,也许这就是凄美的爱情吧。好在作者终于从“欲语还休,欲语还休”的彻骨相思中走出来——夜,醒了。啜一口咖啡,映一场电影,坚信“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作者释然了,并感激说:“思念让我如此美丽”!而诗的结尾写道:“坐在用雪花编织而成的童话般的椅子上,我耐心地等候。”这种等待,不能仅仅局限于有关爱情的,一定还有美好的明天、幸福的生活,精彩的人生……</h3><h3>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在《夜莺颂》中写道:“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快乐——因为在林间嘹亮的天地里,你呵,轻翅的仙灵,你躲进毛榉的葱绿和荫影,放开歌喉,歌唱着夏季。”这哪里是写夜莺,这明明是在写沙漠里的女孩呀!其实,我未曾和沙漠里的女孩谋面,而深信她撩起神秘的面纱,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位柔若江南水、洁如天山雪、才情似易安的当代女诗人!</h3><h3> ——沙漠里的女孩的诗,有如夜莺的歌唱!</h3><h3>附:夜,醒了</h3><h3> </h3><h3>文/沙漠里的女孩</h3><h3> 1</h3><h3>今夜,窗帘翩翩起舞。</h3><h3>我听见天空唱着大海的歌,</h3><h3>缓缓走来,</h3><h3>送我开满鲜花的草原。</h3><h3>我将大地的心情收下,</h3><h3>突然渴望一位钢琴王子的钢琴。</h3><h3>弹我额上的五线谱,</h3><h3>并且深情的吻我。</h3><h3> </h3><h3>2</h3><h3>几支青竹,</h3><h3>将根须扎在繁茂的夏天,</h3><h3>挟持一支红荷作伴。</h3><h3>黄色的蕊不停地诱惑,</h3><h3>花瓣飘落如船,</h3><h3>弯弯的,</h3><h3>载不动唐诗宋词,</h3><h3>只把我的心事送与天上的神仙。</h3><h3> </h3><h3>3</h3><h3>起风了,</h3><h3>秋天落进我的小屋里,</h3><h3>我不敢走动,</h3><h3>怕踩痛那一地熟透了的诗句。</h3><h3>灯光里流出你的影子,</h3><h3>那晚的月光已经久违。</h3><h3>一杯咖啡,一场电影,</h3><h3>思念让我如此美丽。</h3><h3> </h3><h3>4</h3><h3>你有多久没来了?</h3><h3>是否想起了那个冬天的约定?</h3><h3>你的手里拎着一条河流,</h3><h3>在路灯下站成了一棵音乐树,</h3><h3>树上挂满了我爱听的言语。</h3><h3>坐在用雪花编织而成的童话般的椅子上,</h3><h3>我耐心地等候,</h3><h3>等候那些语言闪烁、成熟、坠地……</h3><h3>3,徜徉人间四月天</h3><h3>——姜舟林侃评韩云霞的《总是没有人知道》 </h3><h3> 韩云霞的这首《总是没有人知道》,虽写于2007年,而今读起来,仍倍感亲切。诗中重重叠叠的比喻,毫无雕饰的美的意象,和谐而律动的节奏,仿佛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回肠荡气,萦怀不去!</h3><h3> 诗的前三节,皆以“总是没有人知道”领起,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令人回味无穷。真像一首歌词中唱的“女孩的心事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吗?拨开云遮雾罩,诗句的意蕴还是能够看得清的。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穿着一件柔软的红袖衫”,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清晨,行走在林荫小道的深处,远处的野花争奇斗艳,弥漫着醉人的芳香。近旁的树林中,鸟儿唱着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多么令人神往的美不胜收的意境啊!少女看呆了,痴迷着,傻笑着,嗅着袖内的缕缕清芬,回望村庄升起的袅袅炊烟,憧憬着人生无限美好的未来。是啊,面对此景此情,林徽因慨叹道: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h3><h3> “曾经的我/撑着一把易皱的黄纸伞/在世俗笼罩的林荫道上/影伴着人走着”。“黄纸伞”是岁月的记忆,伞骨和伞柄是竹子做的,伞布其实是“白洋布”漆上桐油,比现在五光十色的小花伞笨重几倍,颜色也是单一的“黄”。但它是上个世纪乃至更遥远时代,人们不可或缺的雨具。人们撑着它,风里来,雨里往,迎来了金秋,也遭遇着寒冬。曾经的“我”也举着“易皱的黄纸伞”,步履艰难地走着——不是在野外的泥泞中,而是走“在世俗笼罩的林荫道上”。这比泥泞更糟糕的世俗之路,“我”走得踉踉跄跄,举步维艰。在有奶便是娘的世俗眼光里,纸醉金迷才是人们的神往。那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达贵们,尽管“朱门酒肉臭”,哪里去管“路有冻死骨”?那些“暖风醺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蝇营狗苟们,谁还去问国难民苦?那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们,在祈求黄纸伞的庇护,能躲避因战乱、灾荒、疾病等带来的痛苦,但哪里能呀!一部尘封的历史,就是劳动者的苦难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于东方欢呼的一方天空/纸伞升腾了/曳成几片破纸的碎伞”,欢呼什么呢?也许,“我”在濒临绝望中,蓦然瞥见毛泽东携着黄纸伞正走在去安源的路上。“我”进而看见了阴霾散尽的“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我”于是加入了欢呼的队伍中,放飞了手中的黄纸伞。升腾的黄纸伞,在东方的天空中渐去渐远,破碎的纸片变成了朵朵的花儿盛开——劳动者的春天来了!“我”徜徉在人间的四月天里,且走且歌.....诗的意境总是充满陆离虚幻,而现在的“我”已为人妻母。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肩上扛着超负荷的责任。曾经的伤痛,让“我”有时也会流泪。“哭吧哭吧,男人流泪不是错。”难道女人流泪就是错吗?但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倒塌的只是心结的围墙。“我”在浴火中获得重生,又回到人间的四月天里:早天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h3><h3> 如同歌行体中的换韵,此诗第四、五两节,改为“总是没有人指点”领起,结构特点和前三节类似。诗句言及的不再是肩上责任,而是“背负着一个沉重的绿行囊”。读者可以猜知,行囊里装着情感的纠葛,人生旅途上的喜怒哀乐。可“总是没有人指点”,“该放该收该背离该执着”,“我”一度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一任灵魂脱离了躯壳,躲进“飘渺不定的海市蜃楼,细品着绵绵无尽的孤独。”但梦醒时分,“我”看见天空飘舞的风筝,此时的心情正如作者在《心语》中描写的那样:我小心翼翼把心情藏到洁白如雪的信中,捎给远方的晴天,白云朵朵,点缀我的梦境。</h3><h3> 此诗的后两节,一再强调“总是没有人晓得”。试问:“我”要人晓得的是什么?是那一首恼人的捣衣曲吗?“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这一定“要泡一生的泪水去酝酿”,“须付出一生的心血去聆听”吗?其实,作者是要放飞烈酒般的爱呀!古往今来,人们对爱的狂热几乎到了无以覆加的地步——死了也要爱!“我”也毫不例外地:“将心瓣片片摘下/托付曲水流觞/三千弱水求一瓢/润我心田”。在接受了爱的洗礼之后,“我”安坐在现实中:“遥望窗外湛蓝的苍穹,我把心结朵朵收起,交给蓝天白云”,“我”的耳畔响起天籁之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h3><h3><br></h3> <h3>4,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h3><h3>一一赏析周国林的《七绝.秋雨(三首)》</h3><h3> 姜 舟 林</h3><h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一层秋雨一层凉",道尽巴山夜雨带给羁旅孤独的诗人,不仅是体感的清冷,更是心境的凄凉了。是深受李商隐这首诗的影响,还是基于某种机缘巧合,周国林先生而今写就了"秋雨三首"。总观其诗,笔势婉转缠绵、荡漾生姿;构思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情感直抵心田、摧人泪下。堪称当下诗苑"奇绝"!</h3><h3> "云山墨染压房低,泪滴风摧似夜啼。″如骇浪骤起,先声夺人。"云山墨染″喻乌云翻涌,堆积如山,整个空中如同墨染。"压房低"极具夸张手法,写出乌云来势汹汹,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状。"泪滴"一词,不是言人之泪,而是雨滴似泪,可见作者睹物伤情。故此,"似夜啼"也就不难理解了,"啼"字又照应了前面的"泪"字,可谓相得益彰。"愁看潇潇无尽处,难飞雁翅叫声凄。"此联上下句釆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意为雨亦凄,雁亦愁。作者借雁负雨难飞,抒思乡未归之凄愁。通首写秋雨,而未见一"雨"字,可见作者"未着一字,已尽得风流"之高超技法。</h3><h3> "寒气侵身透被凉",作者平铺直叙,点明"一场秋雨一场寒",虽以被御寒,而仍觉凉气袭身。"摇窗老树影沧桑",沧桑的岂止老树?这句应是作者的自画像。如霜的岁月漂白了作者的鬓发,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作者的脊背,但"壮别天涯未许愁",自己的人生凄凉算得了什么,高堂父母才是真正的牵挂。"尤怜舐犊萱堂冷,恨不温衾奉热汤。"此句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异曲同工之妙。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无论是古之帝王、圣贤,还是今之伟人、民众,都是奉行孝道的!李密在《陈情表》里写道:"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竟使汉武帝收回成命,恩准他回家侍奉祖母的请求。当代伟人毛泽东的孝行也当大书特书。"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令多少赤子泪流!周国林先生感恩父母,恨未能温衾奉汤之情已充溢在字里行间。《礼记.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作者奉行天大地大没有父母的恩情大,这就是最好的"诗言志",这样的诗句是最值得称道的!</h3><h3> ″雨打秋窗意欲眠,滴阶鼓点似寒蝉。"依旧用了比拟的手法,"阑风收尽苍云色,静坐空房懒笔笺。"依然釆用了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哪种手法,或哪种方式,周国林先生的诗读来总觉琅琅上口,又如口含饴糖,令人回味无穷。应当指出:作为诗人的周国林先生是最擅长写七绝的。今年先有《七绝.桃园即景(十首)》,诗中"粉面轻燃红蕊里","夭媚随风逐笑嫣",真让人心驰神迷。继而有《七绝.春行(十首)》,写活了春之色彩,春之形迹,春之神韵,令人读来拍案叫绝!今又重磅推出《七绝.秋雨(三首)》,论其艺术效果应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高标;论其"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真的能和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相媲美!</h3><h3>5,《 欲语泪先流 》 </h3><h3>作者/姜舟林</h3><h3>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睡意正浓,笑意正酣,烦人的莺儿,为什么来打搅我的美梦?睁开眼,朝阳已映红了窗帘。移了移蜷曲的身子,懒洋洋地起来穿衣,倦怠怠地坐在了梳妆镜前。呀!镜中人,脸色苍白,头发散乱,这样怎能迎见官人?连忙拿过梳子,左右整理,然后将头发向上卷起,乌黑的凌云鬓已耸立在镜中。翻出匣中的胭脂,在脸上轻轻扑过。嗬!俏脸泛红,杏眼含波,嘴角溢出迷人的浅笑,好一副沉鱼落雁、闭花羞月的美貌!</h3><h3> 莺儿声起,分明在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今在何处?我从隆隆的夏雷,盼到枯黄的落叶,盼到皑皑的白雪。今已是叶绿花红,鸟儿双双钻进了爱巢,久别的人儿,托梦说今儿回来。急忙打开窗扉,江面跃进眼帘:江水奔流,百舸争游,为什么没有一艘驶到我家门前?曾记得在开满白花的洲头,你紧紧握着我的手,泪流满面地对我说:"誓死长相守,明春放归舟!"</h3><h3> 门前的树挡住我欲穿的望眼,移步门外,攀过岩石,终于登上望江楼:望江楼,江水奔流,白云悠悠,见证了人世的千古悲愁。小船儿似柳叶飘浮,大船儿似巨鲸竞游,可哪一艘是属于我的归舟?鸟儿喉咙嘶哑,已躲进茂林深处。我站得双脚发麻,双眼昏花,双泪横流。只好倚在楼栏上,任脚下的水流,任失望在煎煮,不见归舟,决不罢休!</h3><h3> 白云飘散,夕阳在山,微弱的斜晖笼上了楼头。看不见归客的身影,却看见千帆过尽,流水悠悠,剪不断的离愁又涌上了心头: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泪水模糊了眼晴,用手帕试过,再极力远眺。噢,看见了一一看见了江中的白蘋洲,你是我昔日的神往,却成了我此时肠断的地方。</h3><h3> 鸟儿在悲鸣,风儿在呜咽,云儿在哭诉:滴不尽的相思,载不完的离愁,都交付给一江春水向东流;说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叹什么并蒂花儿变作了泥土。只有门前的江山依旧,空中的白云悠悠……</h3><h3>6,来自远山的呼唤</h3><h3> ——评《一个村庄》</h3><h3> 作者/ 姜舟林</h3><h3><br></h3><h3>面对份量厚重、意蕴深沉、信息繁多的《一个村庄》这首组诗,我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感。静心而论:贫困与繁荣的交替,孤寂与喧闹的掺杂,蛮荒与文明的碰撞,充溢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h3><h3> “一棵树,仅仅一棵,风着、雨着也寒冷着。”一个村庄只有一棵树,可见这是一个怎样落寂的村庄。这棵树它应该立在进村的路口,是守护村庄、庇护村民的一棵看村树。它也许不够高大挺拔,并终年遭受着寒风冷雨的侵袭,但它有如守卫村庄的将士,矢志不移,坚如磐石。有了它,就有了村庄的长治久安。其实,这是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诠释诗境中的意象。它哪里是树,它就是一位热恋故土,誓死不愿离去的老者,这正体现出炎黄子孙“悲守穷庐”的恋家情结。</h3><h3> “野花什么时候开了,窝窝草也开始青,聚拢成一簇。”这里影射出武陵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梦幻般的情景。并不名贵的野花,并不起眼的野草,躺满了小村四周。花开花落,草枯草碧,没有蜂围蝶阵,不见游人如织。一年又一年,经历了几番沧海桑田。这里就是山民生活的地方,他们一代又一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单一纯朴生活。村外的景色怎样,山外的世界如何,他们全然不知。一如桃花源中人“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多么质朴本份的山民啊!</h3><h3> “你的周围多了牵挂,多了不该有的零零碎碎。”“牵挂”具体指什么?如同绘画中的留白,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也许是担心村旁的果树没有挂果,也许是担心村中的牛羊没有了青草,但又是谁在担心呢?拨开云遮雾罩,读者心里明明白白。其实就是那位守候在村中的老者,在担心千里之外打工儿女的安全,牵挂他们是否餐风露宿。这“零零碎碎”应该有呀。</h3><h3> “你想伸伸扭曲的枝,张启那漫天的星辉,可是岁月太重,风也太重,就这样趴在村庄的边沿,飘完最后一片叶子。”想起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名作《最后一片叶子》,那片栩栩如生的叶子在心头瞬间闪现。如果那位伟大的画家贝尔门,能起死复生,用心灵的画笔为远山深处村庄路口的那棵树,画上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该有多好呀!而我们只看到村头的那棵树,是如此执著地守护着村庄,留守在村中的那位老人,褶子布满额头,白雪覆在头上,而他(她)拄着拐杖吃力地走到村口,坐在那棵树下的岩石上,在张望,在等候……</h3><h3> 全诗采用蒙太奇的手法,镜头转换,一条河呈现在读者面前。河虽然干涸,但那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河床上尽情玩耍。“还有梦,一个远方模糊的梦。”对于贫穷山区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梦”是模糊的,是奢侈的——因为河边看不到学校,没有出现通过往文明都市的柏油马路。我读到此处,心在颤抖。二十多年前,有一幅“大眼睛”的照片,轰动新闻界,引起全国有识之士一片哗然。照片中背景,是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深处,照片上的那位小女孩,头发蓬乱,衣服褴褛,但那双镶嵌在脏兮兮脸庞上的大眼睛,却震撼了所有人的心。“我要上学!”她发出了令人撕心裂肺的呐喊!诗中那个村庄的孩子们,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安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呢?</h3><h3> “ 一座山,一直都没有翻过去。”这是怎样的一座山呢?是类似愚公门前的太行、王屋二山,还是如同唐僧取经途中的火焰山?应该是因长期贫穷落后堆积起来而让人难以翻过的那座大山。山的那边不就是海吗?为什么村里的人,祖祖辈辈,翻不过山,看不见充满希望的海呢?我们的灵魂在经受着拷问!诗的结末“开始了有路,和路的伸展。”令读者心头一喜!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千山万水,党的惠民的政策在中华大地的角角落落已生根开花,远山之处孩子们,你们上学的梦想马上就能实现了!</h3><h3> 《一个村庄》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和诸多技巧的使用,也可圈可点。诗句凝炼、干净利落;复沓回环,一咏三叹;真实和虚幻的巧妙结合等,都能体现出作者思想的成熟性和运笔的娴熟性。此诗堪称为现代的力作。</h3><h3> 欧阳修曰:“诗之作也,触事感物,文之以言,美者善之,恶者刺之,以发其揄扬怨愤于口,道其哀乐于心,此诗之意也。”诚如斯言,《一个村庄》的作者能“情动于中、发之于外”,对于读者无不裨益。</h3><h3> ——来自远山的呼唤,萦耳不去……</h3><h3>7,唯有杨柳最春色</h3><h3> </h3><h3> 一一读南黛《翠柳明春一一淮滨西湖记》有感</h3><h3> 姜 舟 林</h3><h3> 读南黛的诗总觉妙笔生花:"风前侧帽闲庭步,烟外相思陌上花。(《七律.晚秋》)"诗中景物明丽,诗人于闲庭散步之时,心生谈淡的相思之愁;读南黛的词总觉画面感极强:"临水古城千翠抱,纤纤夜雨凝芳草。(《渔家傲.喜雨》)"碧翠映水,群芳滴露,这是何等唯美的画面;今读南黛的《翠柳明春一一淮滨西湖记》,其超凡脱俗的笔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h3><h3> 一篇咏杨柳的散文,写得如芙蓉出水,充溢着清雅的、流动的美。"湖畔的柳,绵枝垂垂,倩影凌波。"这分明是写淮滨的西湖,总让人疑是杭州的西湖:"西湖美景三月天,风雨如酒柳如烟。"又让人疑是大明湖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古人道:观山河依然旧景,看杨柳又是新春。杨柳是最能代表春天的,"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唐李咸用《咏柳》)″南黛笔下的杨柳:"这么几十亩水域,长上几百株大小柳树,风景就非常的柔媚、非常的飘逸了。"一一"目光所及,都是诗意。"</h3><h3> 应该说文人都是多情的,南黛更是痴情的。试想,一个南国的清丽女子,把故乡菠萝蜜的香甜、金丝燕的呢喃、椰子树的风情,统统移植到淮滨西湖杨柳的身上,这是何等的风流倜傥!这种对杨柳的痴爱,在行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南黛的诗句:"雾落秋江人渺茫,楚天万里水为乡。"南黛怀揣着"对这湖、这柳的眷恋之情"扎根在淮水之畔,徜徉在杨柳之中,醉情在三尺讲台。其景越发美艳了,其人越发美丽了!</h3><h3> 笔者将此文捧至三,回味无穷,心中生出无限遐想:"假如,你有个如花似玉的红颜伴着,两个人并肩走着,探讨一点诗词歌赋,闲话一段天南海北,把南方的乡间俚曲用浑厚的中原嗓音呢哝一通。″不得不承认,是南国的秀丽滋润出南黛绰约的身姿,是杨柳的妩媚撩拨起南黛灵动的诗情。</h3><h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h3> <h3>8,无言谁会凭栏意</h3><h3> ——评林新荣的诗</h3><h3> 作者 / 姜舟林</h3><h3>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吟罢李清照的《永遇乐》,我们来侃评林先生的诗。</h3><h3> 原诗没有标题,妄称之为“无题”。以“无题”为题是李商隐的专利。“无题”之类的诗,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无不渗透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而林先生的这首“无题”诗,辞藻精丽,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h3><h3> “12点钟,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凌晨时王小姐入眠了”。我们权且把此句称为诗前小序吧。序中交代,时间:凌晨。人物:王小姐。事件:王小姐睡了。地点呢,假设是某一大都市吧。都市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王小姐为什么就入睡了?是身有小恙吗?如同黛玉当年“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不会呀,如果有病怎么等到凌晨才入睡呢?或是因为疲于应酬,过于劳累吧?还是因为“为了生活,来来来跳舞”,以致心力憔悴?不可能呀,因为“夜生活才刚刚开始”。</h3><h3>那就有可能是:因君一首诀别诗,“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王小姐蒙头便睡,不思也罢!</h3><h3> 仅仅一行序言,就生生地揪得读者的心阵阵发痛!自然想到身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之中的林黛玉,却发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吟。但凡中国女性,自古就被侮辱、损害者居多,例如刘兰芝和杜丽娘。就连堪称女英雄、女汉子的孙二娘、顾大嫂、也被蔑称为“母夜叉”、“母大虫”。可当今是什么时代呀,早就男女平等了呀!但职业的迷惘,竞争的残酷,爱情的受挫,等等,等等。一骨脑地向王小姐袭来,她像一棵因缺水而枯黄的弱苗,一下子被拦腰斩断,只有瘫倒在睡床上,连那一句发自内心深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都未能喊出!</h3><h3>一缕熹微的光线</h3><h3>踱进房间</h3><h3>盖在她的足趾上</h3><h3>接着探首到腿上</h3><h3>腰上,裸露的手臂上</h3><h3> 《圣经》上说,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道“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因为有了光才有了水、鱼、鸟、虫……,总之,有了光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希望中的一切。醒来吧,王小姐!“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我们还有梦。”人处世间,都希望眼前一马平川,都希望人生顺水又顺舟。其实任何一条通往希望的路,都荆棘遍布,随处是坎坎坷坷。因此,人生不得意十有八九,但我们绝不能因一时受挫,就畏惧不前。成功历来都属于勇敢前行的人。一个人只有把千难万险踩在脚下,才能获得人生中希望的一切!</h3><h3>晨风动了动窗帘</h3><h3>现在光线</h3><h3>跃到她秀气的眉目上</h3><h3> 《六祖坛经》记载:时适有风吹幢幡摇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王小姐属平凡女子,不懂哲学佛理,但希望的晨风已掀动了窗帘,成功的“光线”已“跃到她秀气的眉目上”。读者虽从未结识过王小姐,无缘看到她一双秀气的眉,但借助作者点睛妙笔,一位“芙蓉如面柳如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妙龄女郎就站在面前。是啊,自古英雄属少年,最美人生是青春。起而行吧,王小姐!大自然正向你招手致意,生活正向你张开双臂,人生正为你鼓满风帆!</h3><h3>刚从混乱中回来的</h3><h3>王小姐 在梦中</h3><h3>把遮掩的手臂移开</h3><h3>这样</h3><h3>室内</h3><h3>一共有三束淡兰的光线照耀着</h3><h3> 作者施展魔术,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将原本应放在第一节位置的这段改放在第二节。不过这是作者有意的倒装,又将意境渲染得扑朔迷离,表意九曲连环,复沓往复,给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但是“三束光线”却令读者费解。读书有三味之旨,参禅有三昧之境,而阳光只有七色,哪来“三束”之说?读者如果采用剥笋法来读,就清楚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抽象派画技。一曰:色彩的诱惑。佛教把一切充满诱惑的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称之为色,所谓“色即空,空即色”,通俗地讲,一个人应戒贪去私,不要被繁华虚荣所累。这样,这个人看似什么都没有,但他(她)其实拥有了一切;二曰:做人的底线。这就强调一个人要始终守住自己人格尊严。此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三曰:心灵的召唤。“人之初,性本善”,做人要始终保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作者在“光线”的前面加上“淡兰”一词,加以限定,营造出一种梦幻而柔和氛围,和梦境相得益彰。可见作者别具匠心,笔法老到!诗在结末写道:</h3><h3>接下去</h3><h3>会发生什么呢,这时</h3><h3>光线却暗了下来</h3><h3> 我们不能轻率地认为:真的“这时光线却暗了下来”。作者这样写是别有用意,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典寄寓在里面。凤凰背负着五百年积累在人间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这仅仅是作者对王小姐一个人寄予厚望吗?</h3><h3>————这是对所有的人发出的召唤!</h3><h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h3><h3>9,月满西楼闻莺啼</h3><h3> 姜舟林</h3><h3> 我对月满西楼的诵读很是钦佩,其传情达意的声音,和诗词的情感相得益彰。今读《一个人的雨夜》,对其出众的才华,更是刮目相看了。</h3><h3> 这首诗惜墨如金,正如"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所云。下笔点题,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雨夜之愁。燕子双栖、海棠酣睡,反衬出人的凄凉冷落。用"我和静寂″相伴,更加渲染出人的形影相吊。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凝望中频添几许怅惘。"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夜漫漫而思悠,雨淅淅而人瘦!</h3><h3> "今夜/就让我枕着雨声"入梦,读者能够猜知梦中的情景:湘水伊人,白马王子,低吟浅唱,相偎相依……纵然是梦景,而梦中残留着宋词微醺、江南烟柳,让凄美的意境,笼上了淡淡的馨香。</h3><h3> 人或谓,才媛都多愁善感,才有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以为,是才嫒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才使得其诗词妙不可言,才感动得读者"一吟泪双流"的。当然,诗中主人公的际遇不可等同作者的遭遇,应为作者将切身的和间接的感受融为一体,并将这种荡气回肠的情感倾诉笔端,这便是作者心灵深处吟成的诗!</h3><h3> "然后/早早地醒来/去相逢/那一树的莺啼",有如"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之境界。这种莺啼中醒来,既是人的醒悟,也是诗的醒悟。一一好一个月满西楼!</h3><h3>10,一首母爱的颂歌</h3><h3> 一一评杨鸿飞的《母亲颂》</h3><h3> 姜舟林</h3><h3> 近来,央视《朗读者》节目,轰动全国,叩响亿万听众的心弦。斯琴高娃朗诵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引来全场听众潸然泪下,董卿多次以帕拭泪,就连朗诵者本人也泣不成声。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震撼效果?我想,母亲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一一"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h3><h3> 杨鸿飞的《母亲颂》,以饱满真挚的赤子之情,唱出了一首母爱的颂歌。诗的起笔"小时候/我是炉母亲是炭/爱如爝火",这是化用了郭沫若《炉中煤》的写法:"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作者借"炉中煤"这一意象,抒"我"之激情,述爱国之热情。而杨鸿飞将母亲比作炉中燃烧的炭,"烘烤着我冰凉的胸膛"。正因为有炭的付出、牺牲,才有了茶瓶的水,锅里的饭。这与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有着异曲同工的表达效果。</h3><h3> "衣服破了/你替我补缀/针针引着纱线",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千古名诗,拨动着古往今来的每一个赤子的心弦,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怀念。而杨鸿飞用质朴真诚的诗句,讴歌了母亲将无私的大爱缝进了"我"的衣裳。</h3><h3> 诗的第二、三节,用了排喻的手法,将对母亲的颂扬之意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拿云",儿女长大了,怀揣着美好憧憬,总想到社会上去闯一闯。亦如鸟儿的翅膀硬了,就要飞出巢去,去接受风雨的洗礼。但"儿行干里母担忧"啊,母亲流着泪对儿女说:舍不得你的人是我,离不开你的人是我,想着你的人是我,牵挂你的人是我是我……所以,母亲"总把一根牵线紧紧地缠绕在指间"。由此可见:天下母亲的舔犊情深!</h3><h3> "我是船,母亲是港湾。"人一经长大,就要立足社会,去打拼、去奋斗。而人生之路并不是笔直平坦的,却处处布满了荆棘。人往往被刺得遍体鳞伤,心中不免失落、怅惘,就如同船行在大海之中迷失了方向,人于是惶恐不安。但请记住:母亲就是避难的港湾!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有躲到你的怀里。杨鸿飞也在诗中写道:"颠簸的心/回到家/才觉得舒适温暖"。毋庸置疑,天下母亲都是那般伟大,天下的赤子都懂得感恩!</h3><h3> 韩愈诗曰:"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母爱历来都是人们歌咏的永恒话题,但止于歌颂是不够的,关键是学会报答,换言之,就是要及时行孝!孔子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而行孝不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可为母亲洗洗脚,陪母亲叙叙话,抑或像杨鸿飞诗中所言:"您走倦了,步履蹒跚,扶着我的膀肩"。是啊,行孝须趁早:母亲在,我们知来路;母亲去,人生只剩归途。</h3><h3> 杨鸿飞的《母亲颂》,唱响了一首母爱的颂歌!</h3><h3>11美哉,乡韵 醉哉,乡愁<br></h3><h3>一一评依旧的《乡韵,流淌在月色里》作者/姜舟林</h3><h3> </h3><h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境澄澈空明、清新自然,而重在表现在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认识。依旧的这首《乡韵,流淌在月色里》,望月生情,抒写的是乡愁。</h3><h3> </h3><h3> 诗以"今晚的月色如水"起兴,引出歌咏的对象:远方的老家。诗韵灵动流淌,思绪放飞千里。眼前景,心中情融为一体。落笔不凡,才华横溢。</h3><h3> 第二节转入写实。读者看到"小孩、老槐树",但又虚实结合,"月下的童年图画",便是虚拟的意象之境。想作者深谙虚实互生、相得益彰之道。第三节,镜头拉近:淮水流过、堤上人家,还有孩子在玩耍。而这一切都被笼罩在朦胧的月光之下。这正体现出美学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意境。第四节的"鸡犬相闻",折射出武陵桃花源的影子。日出而耕,日没而息,正是重复单调的乡民生活写照。岁月的风霜染白了"爸妈的鬓发","纹理已爬上爸妈的脸颊。"有人说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游子无论是在千里还是万里之外,而始终把那颗牵挂的心留在了家乡,留在了父母的身边……</h3><h3> 诗的意境总是若真若幻,缥缈摇曳的。"心中涌起无限的牵挂"弥漫了远方,让人看不清老槐树是否开花。而这刻骨铭心的乡韵,在月光里滋生、发酵,令作者"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啊,家是人的避风港湾,家中的父母是游子永远解不开的情结一一这就是乡愁!乡愁在月光下氤氲弥漫,笼盖了四野,跨越了古今,永驻在游子那颗滚烫滚烫的心上!笔者的耳畔忽然响起了歌声一一是席慕蓉在唱: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还有沐兰的歌声,如此鸣如燕声拂柳、响如山泉出涧、脆如珠玉落盘的配音朗诵,令听者如醉如痴,可以说给原诗进行再创作了。循着歌声,读者的眼前出现的是:月色、淮水、河堤、槐树和流淌的乡愁……</h3><h3>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一一美哉,乡韵;醉哉,乡愁!</h3> <h3>12,读立言《送你六片海》有感 </h3><h3> </h3><h3> 姜 舟 林</h3><h3> 如果读莫言的《蛙》,只看前面的四个部分,而不看第五部《九幕话剧》,你就不懂莫言的话:"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如果仅看立言的《送你六片海》前面的正文部分,而不看后面的结束语,你就不能真正领悟副标题"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所富含的人生哲理。</h3><h3> 清朝作者沈复写有《浮生六记》,多以"闲情记趣"体现"物外之趣"。立言秉持一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赤诚之心,以蔚蓝作为底色,以沙滩、海浪、落日、游人作为点缀,绘制出六幅美轮美奂的大海画卷,无不体现出作者"一直坐着看海,感受不到时间流逝"的沉醉大海的心境!</h3><h3> 其实,人们对大海的爱恋,自古就有不解之缘。曹操在《观沧海》中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大海吞吐曰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伟人借滔滔海浪,烘托出心系百姓的大海情怀。立言也写到了北戴河,并庆幸自己在那里度过两次生日。作者盛赞北戴河真的是"黄金海岸",虽没有欧洲的"蔚蓝海岸"浪漫,也没有巴塞罗那的海滩那么干净,但放大了照片,每个人脸上都是真实的笑容。可见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意,在作者多情的笔端表现得淋漓尽致!</h3><h3> 三毛当年只身深入撒哈拉沙漠,并以当地生活为背景,写出了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余秋雨行遍万水干山,写出了《文化苦旅》,奠定了其作品的艺术真实性的基础。立言深谙杨万里的诗句:"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她迷恋台湾白砂湾的完美色调,用一颗心去朗照尼斯海面的蔚蓝,试图伸手挽住巴塞罗那塔海滩的落日,最终把一些雾蒙蒙的心事留在了英国"七姐妹"白崖的海边……</h3><h3> 壮哉,此行!美哉,此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送你六片大海》,送给读者的是如何才能写出美文的启迪,还有看淡功名、寄情山水的人生感悟。何不先睹为快乎?</h3><h3>13,春风吹又生</h3><h3> 一一读疏一影《临江仙.草》有感</h3><h3> 姜舟林</h3><h3> 读疏一影先生的《临江仙.草》,我想到唐人趣事: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前辈寻求提携,闻名赫赫的顾况素来目下无尘,就跟白居易摆起了老资格,说:"京城米价很贵,想要居住在这里大概不太容易。"等看了"春风吹又生"之后,马上改口说:"以你这样的才华在京城肯定能混得很好。"一一以在下之见,疏一影先生的诗词之路,一定会走得很宽,也走得很远……</h3><h3> 先生的草之四题,不正印证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四阕词都借助反衬,凸显草的顽强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然先生词止于咏草乎?窃以为,先生采用了象征手法,借草而写人也。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身处顺境,希冀一生都能一帆风顺。而现实中,人往往"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以故,人往往在艰难困苦中行走,让岁月漂白了须发。而读此词需釆用剥笋法,才能明了作者的深层用意。先生试图用词来诠释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一岂不妙哉!</h3><h3> 王国维论词的核心是"境界",论人也有境界: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由词论人,疏一影先生应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种境界的人。</h3><h3> 小草是卑微的,而小草的精神是伟大的。做人应像小草,不向恶劣环境妥协,不向欣欣向荣的春天邀功,只知妆扮大地,只为他人带来绿茵一一这就是疏一影先生的《临江仙.草》,给读者带来的启迪。</h3><h3>14,徜徉人间四月天</h3><h3>——姜舟林侃评韩云霞的《总是没有人知道》 </h3><h3> 韩云霞的这首《总是没有人知道》,虽写于2007年,而今读起来,仍倍感亲切。诗中重重叠叠的比喻,毫无雕饰的美的意象,和谐而律动的节奏,仿佛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回肠荡气,萦怀不去!</h3><h3> 诗的前三节,皆以“总是没有人知道”领起,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令人回味无穷。真像一首歌词中唱的“女孩的心事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吗?拨开云遮雾罩,诗句的意蕴还是能够看得清的。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穿着一件柔软的红袖衫”,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清晨,行走在林荫小道的深处,远处的野花争奇斗艳,弥漫着醉人的芳香。近旁的树林中,鸟儿唱着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多么令人神往的美不胜收的意境啊!少女看呆了,痴迷着,傻笑着,嗅着袖内的缕缕清芬,回望村庄升起的袅袅炊烟,憧憬着人生无限美好的未来。是啊,面对此景此情,林徽因慨叹道: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h3><h3> “曾经的我/撑着一把易皱的黄纸伞/在世俗笼罩的林荫道上/影伴着人走着”。“黄纸伞”是岁月的记忆,伞骨和伞柄是竹子做的,伞布其实是“白洋布”漆上桐油,比现在五光十色的小花伞笨重几倍,颜色也是单一的“黄”。但它是上个世纪乃至更遥远时代,人们不可或缺的雨具。人们撑着它,风里来,雨里往,迎来了金秋,也遭遇着寒冬。曾经的“我”也举着“易皱的黄纸伞”,步履艰难地走着——不是在野外的泥泞中,而是走“在世俗笼罩的林荫道上”。这比泥泞更糟糕的世俗之路,“我”走得踉踉跄跄,举步维艰。在有奶便是娘的世俗眼光里,纸醉金迷才是人们的神往。那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达贵们,尽管“朱门酒肉臭”,哪里去管“路有冻死骨”?那些“暖风醺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蝇营狗苟们,谁还去问国难民苦?那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们,在祈求黄纸伞的庇护,能躲避因战乱、灾荒、疾病等带来的痛苦,但哪里能呀!一部尘封的历史,就是劳动者的苦难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于东方欢呼的一方天空/纸伞升腾了/曳成几片破纸的碎伞”,欢呼什么呢?也许,“我”在濒临绝望中,蓦然瞥见毛泽东携着黄纸伞正走在去安源的路上。“我”进而看见了阴霾散尽的“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我”于是加入了欢呼的队伍中,放飞了手中的黄纸伞。升腾的黄纸伞,在东方的天空中渐去渐远,破碎的纸片变成了朵朵的花儿盛开——劳动者的春天来了!“我”徜徉在人间的四月天里,且走且歌.....诗的意境总是充满陆离虚幻,而现在的“我”已为人妻母。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肩上扛着超负荷的责任。曾经的伤痛,让“我”有时也会流泪。“哭吧哭吧,男人流泪不是错。”难道女人流泪就是错吗?但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倒塌的只是心结的围墙。“我”在浴火中获得重生,又回到人间的四月天里:早天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h3><h3> 如同歌行体中的换韵,此诗第四、五两节,改为“总是没有人指点”领起,结构特点和前三节类似。诗句言及的不再是肩上责任,而是“背负着一个沉重的绿行囊”。读者可以猜知,行囊里装着情感的纠葛,人生旅途上的喜怒哀乐。可“总是没有人指点”,“该放该收该背离该执着”,“我”一度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一任灵魂脱离了躯壳,躲进“飘渺不定的海市蜃楼,细品着绵绵无尽的孤独。”但梦醒时分,“我”看见天空飘舞的风筝,此时的心情正如作者在《心语》中描写的那样:我小心翼翼把心情藏到洁白如雪的信中,捎给远方的晴天,白云朵朵,点缀我的梦境。</h3><h3> 此诗的后两节,一再强调“总是没有人晓得”。试问:“我”要人晓得的是什么?是那一首恼人的捣衣曲吗?“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这一定“要泡一生的泪水去酝酿”,“须付出一生的心血去聆听”吗?其实,作者是要放飞烈酒般的爱呀!古往今来,人们对爱的狂热几乎到了无以覆加的地步——死了也要爱!“我”也毫不例外地:“将心瓣片片摘下/托付曲水流觞/三千弱水求一瓢/润我心田”。在接受了爱的洗礼之后,“我”安坐在现实中:“遥望窗外湛蓝的苍穹,我把心结朵朵收起,交给蓝天白云”,“我”的耳畔响起天籁之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h3><h3>15,心远地自偏</h3><h3> 一一赏析清风出岫的《遥想着,采菊东篱》</h3><h3> 我近年来不敢写新诗了,因为没有了那种激情,写不出能拿出去的作品。而我很爱读新诗,每每读来都是心潮澎湃,觉得自己真的又年青了。</h3><h3> 清风出岫的《遥想着,釆菊东篱》,反弹琵琶,写出了新意。诗的开头反复强调"不是很远",试图拉近今人与陶渊明的距离。佛语云:人人皆可成佛。其实,圣贤并未走远,如同佛在心中一样。出岫君也许心逐武陵源,仿佛看到了"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的世外生活场景。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称绝妙好辞,是因为他在不经意中道出,无刻意雕饰之故。可出岫君却有意去篱笆边采一朵菊花,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一一"千年前的篱笆/已静待在/我怡然的指端",这就是时空穿越了。后人仰慕陶渊明,是因为他淡泊名利,心远地自偏。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斯人已逝,何处望君归?可出岫君仍坚持,把"菊花放到鼻尖上嗅一嗅/望一眼南山"。笔者以为这里的"菊花",已是陶渊明精神的象征了。可谓有明灯指航,还惧怕人生黑暗吗?"望一眼南山",明知看不见还要去"望",这里道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蕴。可见"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之精华已在出岫君心里生根发芽了一一"清澈在魂"、"柔骨入心"。</h3><h3> 诗中的拟人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运用得巧妙。"把落叶送进太阳地里躺下",真是神来之笔。莫非此句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化来?笔者以为,这是在营造一种"落英缤纷"的意境,能让特定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抒发。″月光藏进草窝子里睡上一觉/让鸟语随意地落进里来",同样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些类似虚幻却又真真切切的情感,可能受到″后遂无问津者"的神秘桃花源的启迪,才流淌在出岫君的笔端。虽然这是如同梦中的境界,而"醒来/欣喜树影这么近″,似镜头拉近,眼前呈现出真实的桃花源了,而出岫君只是遥望,哪里真的置身于桃花源了?一一只是出岫君的心灵和陶渊明的心灵贴得更近了,进而"心觉与天地一起静在/如此甚好。"想天地之大,人之甚微,何言与天地同在?一一而人的思想一旦得到了净化、灵魂得到了超脱一一是为不朽!</h3><h3> 我们评判一首好诗,应从意境、意象、意蕴入手,出岫君的《遥想着,东篱釆菊》于此三者都很出色一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h3> <h3>16,眼前有景道不得</h3><h3> 一一浅析轩窗空对月词的艺术特色</h3><h3> 姜舟林</h3><h3> 崔颢一首《黄鹤楼》如横空出世,倍受人们称道。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已成为千古名句。令李白只有望楼兴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笔者近来忙中偷闲,重新拜读了对月君的几首词作,只觉眼花缭乱,却又欲说还休了。总体感受正如香菱所言:"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中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h3><h3> 意境凄婉却又美不胜收,是对月君之词的特色之一。南唐中主李璟的词句"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描写残荷零落,西风乍起的景象,这就是所谓的凄美。仔细留意对月君的词,发现无处不烙上这种凄美的痕迹。"虫语凄凄篱落,黄花老矣,桔草千坡",词中"虫语"、"黄花"、"枯草",用这些极富气候特征的景物,把秋光盈野、秋老花黄,描写得淋漓尽致。一幅秋景的素描图,传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天外晚来风切,伴笛鸣野陌,叶落寒塘。"想起大观园中秋夜筵时的即景联句,史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对句"冷月葬花魂",语惊四座,皆道妙极。对月君用晚来风急、寒塘叶落,堪与湘黛辞句相媲美否?</h3><h3> 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是对月君词的特色之二。王国维论诗词意境有"造境"与"写境"之分,并云"然二者颇难分开。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想必对月君深谙此道,词中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依稀乍添素彩,初卸残妆,枯桠半曲,落冰尘,碎玉无香。交颈雀,多情自暖,啼成地老天荒。""依稀"即模糊不清,而景象却历历在目,营造出一种"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朦胧美。借"交颈雀,多情自暖"抒情,世事沧桑、世态炎凉,人何如鸟,终落个"啼成地老天荒。"真乃读之动情,品之落泪。"凉眸但瞥前生事,如诗如幻如烟。"尚且不论人是否真有三生三世,但对月君真的穿越了时空,洞看出生前身后名,如灰飞烟灭,对错只有留与诗人去评说了。而世事如棋,一朝入局,终生不醒。思之无解,探之无果,只好徒叹:"心香一瓣倩谁怜,两行清泪,空自对婵娟。"一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h3><h3> 用词贴切,传情达意是对月君词的特色之三。"酒香花气,青山红树,往日婆娑",仿佛读到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句子,景物鲜活,抒情酣畅。"婆娑"指枝叶扶疏美好之意,而前面加"往日"限定,表意恰到好处。好一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和后面"独怅望,长天寞寞"相互映衬,道尽"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的凄苦无奈之情。而对月君词中也有惬意轻快的用语,"疏枝冷香暗吐,竹韵深藏。""吐"字生动形象地传递出香虽冷,但又缕缕袭人之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也。"藏"字用得好,意蕴而不露,给竹以人格化,似少女含羞,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就是一种含蓄的美。"迎面有人难自信,笑问:来人可是二姑娘?"口语化极强,却活泼俏皮。若人要问"二姑娘"是指绰号"二木头"的贾迎春吗?这如同问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须知艺术之形象,有别于现实之形象之故也。</h3><h3> 但凡词人言情一定会感人肺腑,写景一定会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其辞脱口而出,真切自然,没有雕琢斧凿的痕迹,这是因为他们所观察的真切,所理解的深刻。笔者想用这段话来评价对月君,是最恰当不过了。而君之词已是自成高格,令笔者感到"眼前有景道不得",且留与词评家去评说吧!</h3><h3>17,侃评枫石的组诗《无弦琴》</h3><h3> 姜 舟 林</h3><h3> 但凡骚人凝聚笔端者,情也。此组诗之情,不是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思乡之情,也不是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忧国之情,而是类似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之情。这种儿女情长的相思,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锁紧了古今多少文人的眉头。究其因,正如王国维的说的那样:"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h3><h3> "你的名字/也和我一起走吗″既是一种真情的呼唤,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不是当初你把约定/弹奏成等待″,怅惘之后,仍残存一丝期盼。"怀抱无琴弦/肩扛一缕相思/在山水之间游走",难道"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真的就在"灯火阑珊处″吗?"有泪滴进怀中/把盏的人/哭了",敢问一声:"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须知,人生不如意八九,而作者过于痴情,放大了别离相思,以令读者:愁肠寸断兮,潸然泪下!</h3><h3> 从审美角度而论,此组诗虽带着些许伤感,却渗透着一种凄美。比如《蒹葭》中的主人公,苦苦寻觅而最终不见的失落之情;比如被棒打鸳鸯两处飞的陆游和唐琬,经年后在沈园偶遇,仍是洒泪诀别。正因为别离太苦,思之太痛,才深深拨动读者的共鸣情弦,使之成为千古绝唱!现实中,人们都期盼"花和月圆″式的婚姻,而有所缺失的爱情,人们更争相传诵。同时,残缺也有美的价值所在,一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世界是七彩的,生活也是缤纷的,为什么作者就不能讴歌爱情的凄美呢?</h3><h3> 相信作者不一定是遭遇爱情不幸的人,但深信作者告诉读者:在有所失落的爱情面前,确信风雨过后就是彩虹!</h3><h3>18,一首母爱的颂歌</h3><h3> 一一评杨鸿飞的《母亲颂》</h3><h3> 姜舟林</h3><h3> 近来,央视《朗读者》节目,轰动全国,叩响亿万听众的心弦。斯琴高娃朗诵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引来全场听众潸然泪下,董卿多次以帕拭泪,就连朗诵者本人也泣不成声。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震撼效果?我想,母亲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一一"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h3><h3> 杨鸿飞的《母亲颂》,以饱满真挚的赤子之情,唱出了一首母爱的颂歌。诗的起笔"小时候/我是炉母亲是炭/爱如爝火",这是化用了郭沫若《炉中煤》的写法:"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作者借"炉中煤"这一意象,抒"我"之激情,述爱国之热情。而杨鸿飞将母亲比作炉中燃烧的炭,"烘烤着我冰凉的胸膛"。正因为有炭的付出、牺牲,才有了茶瓶的水,锅里的饭。这与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有着异曲同工的表达效果。</h3><h3> "衣服破了/你替我补缀/针针引着纱线",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千古名诗,拨动着古往今来的每一个赤子的心弦,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怀念。而杨鸿飞用质朴真诚的诗句,讴歌了母亲将无私的大爱缝进了"我"的衣裳。</h3><h3> 诗的第二、三节,用了排喻的手法,将对母亲的颂扬之意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拿云",儿女长大了,怀揣着美好憧憬,总想到社会上去闯一闯。亦如鸟儿的翅膀硬了,就要飞出巢去,去接受风雨的洗礼。但"儿行干里母担忧"啊,母亲流着泪对儿女说:舍不得你的人是我,离不开你的人是我,想着你的人是我,牵挂你的人是我是我……所以,母亲"总把一根牵线紧紧地缠绕在指间"。由此可见:天下母亲的舔犊情深!</h3><h3> "我是船,母亲是港湾。"人一经长大,就要立足社会,去打拼、去奋斗。而人生之路并不是笔直平坦的,却处处布满了荆棘。人往往被刺得遍体鳞伤,心中不免失落、怅惘,就如同船行在大海之中迷失了方向,人于是惶恐不安。但请记住:母亲就是避难的港湾!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有躲到你的怀里。杨鸿飞也在诗中写道:"颠簸的心/回到家/才觉得舒适温暖"。毋庸置疑,天下母亲都是那般伟大,天下的赤子都懂得感恩!</h3><h3> 韩愈诗曰:"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母爱历来都是人们歌咏的永恒话题,但止于歌颂是不够的,关键是学会报答,换言之,就是要及时行孝!孔子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而行孝不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可为母亲洗洗脚,陪母亲叙叙话,抑或像杨鸿飞诗中所言:"您走倦了,步履蹒跚,扶着我的膀肩"。是啊,行孝须趁早:母亲在,我们知来路;母亲去,人生只剩归途。</h3><h3> 杨鸿飞的《母亲颂》,唱响了一首母爱的颂歌!</h3><h3>19,轻舟荡漾释烦忧</h3><h3> 评陈良彬的《柳梢青.香山湖之夏》</h3><h3> 姜舟林</h3><h3> 当年听郑绪岚演唱《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曲: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我陶醉在歌声里,极力去想象太阳岛夏天迷人的样子,但最终总有些怅惘。而今看到陈先生的"香山湖之夏",我真是欣喜若狂了,好一个"又是一年香山游,轻舟荡漾释烦忧"啊!</h3><h3> 《礼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陈先生这首《柳梢青》,为咏物叙事之作,写出了夏天香山湖美不胜收之貌,写出了游人弄舟放歌的浪漫情怀。</h3><h3> 起句似画家写生,虽二、三笔勾来,景物却栩栩如生。作者落笔技巧类似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写法,"环滁皆山也"虽只有五字,却将滁州的地理位置一笔勾出。陈先生写景状物也善于抓住特征,"曲径"、"香炉"、"峻岭",虽各具情态,但都是"夏"中之景,令读者感到历历在目。上阕末句"尽在眸波",看似信手拈来,却别具匠心。让人自然想到王观的词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但凡遣词高手,能化抽象为形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陈先生深谙此道,真乃个"尽在眸波"!</h3><h3> 过片,"呼朋且下东坡,试摇棹、兰舟放歌",转入写人。作者巧妙地将人设立在一个特定的意境中去刻画,这种意境不是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黄昏水乡图,也不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汪伦送别图,而是类似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的春日遣兴图。试想,有一群文人雅士,刚刚逗留在东坡之上,沉醉在香山的旖旎之中,忽又随着呼叫奔上兰舟,摇棹放歌,这是多么的惬意无比!这里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美的所在。有上下层次的构图美,有山水风光的映衬美,有动静结合的情势美,有近镜头似的真切美。这种美呀,美了生活、美了人生。而作者却云"心扉轻敞",可见香山湖有多少令游客流连忘返的妩媚绰约啊!</h3><h3> 词的结句"楚剑重磨",不是止于写景,而是长于抒情。附带提及这简单的四字句,而作者打磨再三。由"空镜"到"宝镜",最终敲定"楚剑"。"空镜"是和客观景物不符,"宝镜"只能开启,唯"楚剑"贴切得体。一是"香山湖"古属楚地,二是"剑"象征英雄之气。“诗言志",词中所寓之志,应类属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如此画龙点睛,深化了词的主旨。</h3><h3> 香山一日游,从此无烦忧……</h3> <h3>20无言谁会凭栏意</h3><h3>一一简评王世芳的《湖西观荷咏怀》</h3><h3>作者/姜舟林</h3><h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千古咏荷名句,描绘出那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让人仿佛看到荷花绽蕾盛开的鲜艳娇红。</h3><h3> 荷,只因为有诗人的吟咏酬唱,才越发优美。今读王世芳的《湖西观荷咏怀》,不禁感慨才千: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h3><h3> "盈眸叠翠绿初齐,倚栈风回云脚低。"写的是初荷景色,何以知之一一绿初齐。作者化用白居易"水面初平云脚低"的句子,指明自己于云脚低时分,来到湖西观荷。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倚栈望去,水中堆叠着层层碧翠,荡漾着万顷绿波。作者面对此景,心情像久困笼中的鸟儿,终能够奋翅向蓝天飞去一一那真叫个爽呀!起句不凡,明在写景,实在写人。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h3><h3> “笛竹萦心空待月,芙蓉出水不涂泥。"正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虽只是两句,表意却一波三折。“笛竹萦心",应出自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句子。李诗抒发的是因笛声触动的乡思情怀,而作者是表现"空待月"之愁。这与首联表意形成转斩,起到过渡作用,又为了突出下句的表意。下句"芙蓉出水不涂泥",源出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单从"空待月"看出作者的些许怅惘情绪,而从"不涂泥"中我们又得知,作者由描写荷的外貌转入对荷之高洁的赞美了。可谓承转得法。</h3><h3> 颈联是联想之笔,虚幻之境。"蝶衣晒粉",是浓缩了宋.张耒"蝶衣晒粉花枝舞"的句子。既然蝴蝶"踪难觅",又何以道之?缘起"姻荷得偶"之寓,这句和下句形成正对。可见,蝴蝶双飞,鸳鸯戏水是作者的最爱了。而此景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真切,而是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的虚无缥缈,最终是虽望眼欲穿,却难成正果。</h3><h3>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作者想去蓬莱,未必真的是表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痴情。只是身在尘世之中,终敌不过喧嚣的困扰,企图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息地。而现实就是现实,并没有人们理想的桃花源。因此,作者从无限憧憬之中,回到眼下的湖西景观。尾联既有描写,也有抒情。但个中滋味,作者并没有细说,任由读者去一一品评。真乃个言虽尽,而意无穷矣!</h3><h3>21,字字读来皆是血</h3><h3> 一一品读汪大秀《苦难的母亲》</h3><h3> 姜 舟 林</h3><h3> 过去读毛泽东的《祭母文》,总被文中"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震撼着;今读汪大秀的《苦难的母亲》,我心里又有了新的震撼!我是满噙泪花读完此文的,回头再读,心已在哽咽。我想作者行文时,定是以泪洗面,以泪水和着墨水吟成如此感人至深的文章。令读者读来,无不觉得:倾尽泪水写大爱,字字读来皆是血!</h3><h3> "母亲老了!"开篇看似突兀,而着实给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想"母亲"早年失去长女,继而失去丈夫,随之失去爱子。这"无情的岁月,生活的艰辛,还有多舛的命运",像座座高山压在"母亲"皮包骨的肩上一一她能不老吗?所以,作者每看到"母亲"那佝偻的身影和满头的白发,"我的心就像千万枚钢针在穿刺着一样难受!"而从行文的高度来论,此文正如胡适写的《我的母亲》那样,汪大秀写母亲,饱含深情,而文笔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肃然起敬的由衷情感!</h3><h3> 文中详细记述了面对长女突然逝去,母亲痛不欲生的情形。而她却欲哭无泪,想用石磨压住鞋子的迷信作法,企盼能将女儿留住。但在山崩似的悲痛面前,"母亲"还是哭喊着女儿的乳名:"荣儿嘞一一妖精古怪放嗯回来呀!……荣儿嘞一一娘亲喊嗯回来呀……"请读者注意,此举不能被轻率地冠之"迷信色彩"。须知,在大山区有"喊魂"、"捞魂"的习俗。"喊魂"对弥留之际的人有着心灵感应的作用,有的竟能将"死"者喊活;"捞魂"则表现对逝者的依依不舍之情。一一"母亲"在悲痛欲绝、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唯有声嘶力竭的哭喊,更能体现出她在不幸面前的挣扎,哪怕这是徒劳的。而"这震撼的哭声在那漆黑寂静而又空旷的夜里是那样的凄厉,那样哀婉,仿佛天地房屋都一齐在摇晃……"诚如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写的那样:"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笔者以为,汪大秀作此文是"一面哭,一面写"。行文的每一个字,每个字行间都浸透着作者为母亲的哀痛而哀痛着!</h3><h3> 鲁迅指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此文就文体而言,是叙事写人的散文;就内容而言,此文只能算作"正剧"。因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一悲痛已远离作者及亲人而去,"母亲"而今也过上了甜蜜的好日子,可以颐养天年了。而作者把悲痛的过往形诸文中,是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也以此警醒当下的儿女:"母亲的大爱和坚强一直影响着我,让我在人生道路的行走中,但凡遇到坎坷,哪怕摔跤,哪怕流血!只要想到母亲,就会义无反顾地继续向前行走。"</h3><h3> 行文至此,笔者已将题目补充完整:字字读来皆是血,声声讴歌慈母恩!</h3><h3>22,无情未必真豪杰</h3><h3>一一评汪大秀的《清明节,写给天堂亲人》</h3><h3> 姜 舟 林</h3><h3> 记得我是今年1月8日,读过汪大秀的《苦难的母亲》一文。读后,我写了一篇评论。文章的开头写道:我是满噙泪花读完此文的,回头再读,心已在哽咽。我想作者行文时,定是以泪洗面,以泪水和着墨水吟成如此感人至深的文章。</h3><h3> 时隔三月,今又读了汪大秀的《清明节,写给天堂亲人》的文章,我的心情越发沉重了。其文情感基调悲痛沉郁,令人读后唏嘘不已!我忍不住替作者呐喊一声:为什么伤心的总是我?</h3><h3> 1980年冬天,"姐姐"因病离世,"给多少人带来伤痛啊","其实你是很不愿意走的,你的女儿还那么小……"1988年,"父亲"走了,走时正值腊月,身着"黑色手工缝制的小棉袄,草黄色的军用棉裤。""父亲"走得是那么仓促,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就走了。2009年冬月,"弟弟″因车祸离世,"丟下了70多岁的老母亲,丟下妻子和尚未成年的儿女……"</h3><h3>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写道:"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是自古人世多劫难,还是冥冥之中有惊人的巧合?不幸向汪大秀纷纷袭来,这多么令她痛不欲生啊!"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是故,人情至悲者,莫过于梦中难依。而作者把痛彻心扉的不幸行诸文章,绝不是走不出悲伤的阴影,而是借清明祭扫之际,对离去亲人的一种缅怀,也是告慰在天有知的英灵。笔者以为:要让逝者永活在存者的心上,最好的办法是存者用文字留住逝者的音容笑貌,铭记逝者的仁慈德馨。为此,作者将对亲人的眷眷思念之情诉之笔端:"我的至亲至爱的亲人啊,你们在天堂还好吗?""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姐妹,好吗?"</h3><h3> 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面对亲人的离去,活着的人悲痛欲绝,完全在情理之中。但"逝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我们须振作起来,要有好好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作者在文末写道:"我不再哭了,我怕我的哭声会吵醒你们。就让我在天堂的门口静静地注视着你们,轻轻地,轻轻地为你们唱首歌吧。"这是作者痛定思痛后的觉悟,有如凤凰浴火后的重生。</h3><h3> 其实,古人早就有正确对待生死的典型事例,"鼓盆而歌"足以佐证之。庄子说:"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这就是先人的智慧。我们不愿意死亡,但绝不畏惧死亡;我们想活在世上,但不能碌碌无为地苟且偷安!牢记逝者之恩,激励存者之心。一一这就是汪大秀此文给读者带来的启迪!</h3><h3> 愿逝者安息,愿存在安心……</h3><h3>23,凭栏十里芰荷香</h3><h3>一一评留云借月的一组荷词</h3><h3>作者/姜舟林</h3><h3> “荷花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写荷的诗句,让人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几乎分不清熟为荷叶熟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一一真是妙不可言。今有留云借月君,描荷之色彩,绘荷之妩媚,吟荷之神韵,抒荷之痴恋,无不感人心者,赏之已醉矣。</h3><h3> "重重青盖舞,朱红画笔,一弯新月照。""重重"言荷叶参差,"青盖"喻其外形,"舞"字釆用拟人,其舞也炫,其姿也媚。"朱红"不是喻画笔,应是以朱红画笔点之。"之"者荷花也,似娉婷少女,面敷胭脂,撩拨得观者心跳。"一弯新月照","新月"应为初月,初月即弯月也。此语双关,作者观荷,流连忘返,已是弯月高挂了;"一弯新月"喻女子美眉也,可见作者将荷花看作知心爱人了。</h3><h3> "采莲素手今何在?一曲情歌梦中看。"釆用设问句式,直抒胸臆。而对句是虚设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遐思和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看"什么:意中人一边釆莲,一边唱着情歌。愚以为是作者梦中在唱:谁道痴情远,等你一万年。真乃"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h3><h3> “个中几笔相思债,付与清波暗度量。"可谓花开易落,相思最苦。显而易见,是"浮云游子意"辜负了"低头弄莲子"的一片痴情。是啊,"想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几笔相思"极具夸张手法,类似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而"相思"究竟几何,作者没有正面回答,是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有如"只教此情付流水,其木萧萧待回首。"抑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一借荷写夏意,相思唯自知!</h3><h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白乐天与元九书中语,然用于当下亦不可谓不合时宜也。"鞭随希望飞,人共春风醉,山歌滚落黄牛背。"今人之诗句,质朴爽朗,通俗随意,读来俏皮风趣。余观留云借月君,也拽紧韵律的尾巴,踏着时代的节拍,为诗词注入"时髦"的元素。"荷池泛绿波,层层绿伞竞婆娑。暧风晓韵律,慢四快三又探戈。"不难看出,这里以描写作铺垫,烘托出一种美伦美奂的氛围。在铿锵悦耳的韵律声中,一场荷们的舞蹈大赛拉开了帷幕。只见绿伞摇曳、舞姿婆娑,慢四稳,快三急,探戈炫,何输当年未央宫的霓裳羽衣舞啊!</h3><h3>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h3> <h3>24,五脑山下闻莺啼</h3><h3>评傳咸胜的《<莺啼序>步吴文英韵.代<傅易人诗词集>出版自序(戊戌秋月)》</h3><h3>作者/姜舟林</h3><h3> 词中难工者,"莺啼序″也。《钦定词谱》列出五体,傳先生依据第一体式,步吴文英韵而作。此体特点: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如此高难度,令一般词作者望而却步,而傅先生知难而上,且是步韵而作,真是难能可贵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先生以此给自己的诗词集作序。可谓写"莺啼序"难,以"莺啼序"作序,难乎其难矣。</h3><h3> 词的第一段写的是"少年志"。起句"从心一壶浊酒,掩他浮华户。"以叙事入手,引出下面的文字。不似杨慎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写的是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一一而是一壶酒从心。且慢,不是言"少年志"吗?何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了?须知这是采用倒装的手法,看似突兀而起,实则引发读者的悬念。将"春来晚,恰到乡城,诉说如是迟暮"的少年遭遇作了有意的强调。"掩他浮华户"和"少年志,浮云过了",前后呼应。如果读懂了"戎装脱去如冬树"的内涵,就知通"浮华已掩、浮云已过"的用意了。《尚书.尧典》中记尧的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傅先生的少年志:从戎报国、报答人民。如此"拿云"之志,于此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矣。</h3><h3> 词的第二段写的是"廾载商畴"。此段主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从商的心路历程作了概括式的简述。自古有言:商场如战场。作者是行伍出身,有的是铁骨,也不缺柔肠,而缺了对"尔虞我诈"的认知。单从"尽心工还雾"就清楚,先生付出了风里来雨里往的艰辛代价,而希望在哪里?只是"雾中花、水中月"而已。但先生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敢做时代的弄潮儿。"学文件、网织人文",什么都是从头开始呀。而人的命运常常会受到捉弄,“恰原来、心宽梦窄。看他处、人拖金缕。”此所谓"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庄子.让王》)。"凭暸望,扯把残阳,想还鸥鹭。"这就是诗的语言,极具夸张和浓缩性。黄鲁直《登快阁》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解之曰:明月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由此可知,傅先生虽惜墨如金,而"廾载商畴"之内蕴,已被生动形象地诠释出来了。</h3><h3> 词的第三段写的是"激赋文章"。《汉书.艺文志》道:"春秋之后,周道寝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于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诚然,傅先生未曾失志,而中年之时志在诗词,信然矣。设若李白不作诗,能千古留名吗?而傳先生因"青山不老,碧绿丛生,家乡能寄旅"而赋文章。还是家乡好啊,"杏花村"的酒,"浮桥河"的美,"五脑山"的秀,令先生销魂失魄,还有"渴望柏子,攀登龟首",这些构成了诗词的元素,经先生的生花妙笔,谱成一曲曲阳春白雪。作者浮想联翩,"忆当时,举手河边渡。"虽然儿时的生活,渐去渐远,而留给先生的除了温馨的记忆,还有诗意化了的鲜活人生。有如此信手拈来的绝妙好辞,而先生却道:参今古事,手拙莫要题诗。假若先生不题诗,题诗者知是谁?</h3><h3> 词的第四段写的是"婚姻自讽"。讽者,喻也。《沧浪诗话.诗辩》云:“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者,吟咏情性也。"无论作者的婚姻是青梅竹马的相知,还是诸如伉俪的美满,而从词中看出年青时是聚少离多的。"室少鲛绡,远凤无归,空留鹤舞。"谁言军人不解风月?只是肩负重任,暂抛却儿女情长。而先生那时心里也有些许怅惘与自责,"繁华掠过无书信,莫惦她,哀附相思柱。"此句虽有"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角色错位,却能更好地表现出"草木春轮回,如醉如痴、问君知否"的柔情蜜意,令人读来荡气回肠!</h3><h3> 傅先生词中生动贴切的遣词,巧妙得体的技法,真挚感人的情感,都昭示着这是一首上乘力作。我为傳先生质朴率真的品性所折服,也为傳先生词中美轮美奂的意境所陶醉。</h3><h3> 何故闻莺劳车马,词中自有五脑山。</h3><h3>25,总是离人泪</h3><h3>一一评周国林的《满庭芳.送别》</h3><h3>作者/姜舟林</h3><h3>满庭芳·送别</h3><h3>柳岸风萧,莺声几许,波心荡去圆沦。经年一聚,软语溢香唇。难掩多情爱恨。烟眸里,白发根根。轻寒外,新春梦好,第未热还分。</h3><h3>伤回,尘又起,破空汽笛,惊看流云。此后两分飞,旧念新痕。噙泪千声嘱托,人在外常念亲亲。挥挥手,空山远影,数不尽晨昏。</h3><h3> 有道是"相见时难別亦难",因种种原因,古时天各一方的人儿见面难是可想而知的。而"别亦难"便耐人寻味了一一难以割舍,痛苦得让人难以承受。见时匆匆,在不经意间过去,而离别之后要想再次相逢是非常困难的。由此想到周国林先生的《满庭芳.送别》也许借鉴了李叔同的《送别》一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一的写法,一挥而就的。显而易见,周先生是借送别这一载体,在词中抒发了一层深似一层的人生情趣,写得既缠绵悱恻,又情真意切,且具有一咏三叹的艺术表达效果。</h3><h3> "柳岸风萧,莺声如许",写景是为了铺垫。杨柳依依,不是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是类似李白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以碧绿的柳色,撩拨起作者在灞陵伤心的送别。周先生起笔来了个欲扬先抑,用柳风与莺声相互映衬,为下面"经年一聚"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软语溢香唇","软语"用得考究,可谓吴侬软语,闻者心醉矣。此句可能化用了温庭筠“鬓云欲度香腮雪"的句子。"溢"有流动之意,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香的质感,还有香的动感。如此“丹唇外朗""气若幽兰"的可人,为何经年一聚?但终于聚首了,只因"难掩多情爱恨"。真乃"海水永不干,天也望不穿,红尘一笑和你共徘徊",只可惜"烟眸里,白发根根。"此两句和首两句写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方知作者伏笔千里、匠心独运之功力。而作者没有沉溺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一如此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之中,而是憧憬在"轻寒外,新春梦好"的意境中。但"第未热还分",无奈呀无奈,西洲在何处?日暮伯劳飞。</h3><h3> 过片"伤回,尘又起",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如此悲摧,让人如何消受到起哟!而此情无计可消除,"破空汽笛,惊看流云。"是惊梦甫定,还是情感转移?而痛定思痛,"此后两分飞,旧念新痕,噙泪千声噙托。"评者耳畔响起《枉凝眉》的歌声: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h3><h3> 但凡一首词,借物抒情,似乎是每位作者都能信手拈来。正如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而周先生的这首《满庭芳.送别》,并没有停留在追求悲情抒发的浅层次上,而是揭示出特定环境中人的内心深处的思念、忧伤、寂寞之美,真是难能可贵了!一一此词结尾"挥挥手,空山远影,数不尽晨昏",令评者心中再起波澜: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h3><h3>26,人生难得是知音</h3><h3> 一一读"三人唱和《南浦》词″有感</h3><h3>作者/姜舟林</h3><h3> 人之交情,论之有三:知己,知心,知音。三者得一,人生无憾。当年钟子期和俞伯牙因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生死之交,成就千古佳话。后人赞其二人为知音!</h3><h3> 今于黄柏山深处,亦有三人,秉承竹林七贤之遗风,仿"三袁"、卓吾、无念之雅为,采山之灵秀、水之灵气,击节而歌,唱和成韵。范氏文君者,值中秋将至,对月生情,于泪水滢滢处,吟成《南浦》。其一曰:"前事纷扰,南来北往行人袖。"思乡追远,念母生辰。又曰:"乡音未改,故人终是无缘就。"其游子思归拳拳之意可见一斑矣!总观其词,一咏三叹,温婉可人。如春风拂柳,情丝绵长。又如山泉汩汩流淌,直抵人心。范开武君,读小女《南浦》词,心中顿生波澜,感慨万千,想"梦中似有,呱呱稚啼声,揽怀依旧。"止不住老泪纵横。毕竟为父情怀,恐女有伤,旋即破涕为笑:"天涯执手,共笑对将来,开心时候!″其慈父之心,养育之恩,岂止三春晖哉?</h3><h3> 谁道人海茫茫,知音难觅?张长木者,范氏父女之知音也。君读罢《南浦》词,欣然命笔成阕。其词音律铿锵,其情真切感人:"父女情,读来奔泪如雨。"一一难怪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张先生堪称真豪杰也。先生词又似月涌大江,波澜起伏:"心倾子女,力保幼无忧,晚来无虑。"孟子曰:仁者爱人。张先生词中仁爱之心尽现,非高士不可为也!</h3><h3> 行文至此,笔者耳畔响起电影《知音》中的插曲:"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人生难得一知已,千古知音最难觅!"一一《南浦》情系千古情,黄柏山中有知音……</h3><h3>27,我是人间惆怅客</h3><h3> 一一浅析疏一影的《驻马听》</h3><h3> 姜舟林</h3><h3> 疏一影之词,既具柳永词的婉约风韵,表现出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又兼得稼轩词的雅俗并收、骈散兼融之特点。</h3><h3> 《驻马听》一词,于古香古韵中,传递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清新。起笔看似突兀:"晚意消魂/漫天雨/淋漓泣下愁云",其用意在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为写蔷薇蓄势。王国维云:"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蔷薇坠雾/梧桐凝碧/时光不似三春",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这与王勃在《藤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类似,点明时令,″不似三春",而是初夏了。句中以"坠雾"、"凝碧",描写景物形神兼备。这与李之仪的"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以及白居易的"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笔至此,仍是作铺垫,好让″斯人"于紧锣密鼓中闪亮登场。"斯人"谓谁?人或曰亲朋故交,或曰梦中情人,窃以为"斯人"和"我"是一个重合体。作者沉浸在意境之中,不知何处为我,何处为物,已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h3><h3> "问斯人/咏叹中/底事伤神?"这在下句似乎作了回答:"帘暮轻垂/晚窗幽暗/又近黄昏",但可见"斯人"伤神的缘由远不如此。这只是将"伤神"的情愫推向更高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h3><h3> 下片内容由实入虚,而又虚实相生。"曾经几番唱和/梦醒还是红尘",道出"伊人"已远去,彼此只有梦中清欢。文笔虚幻空灵,给读者留出无限想象的空间。梦中的情景是"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的欣逢,还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阵痛?终究,"我"挣脱不了情感的桎梏。</h3><h3> "浅吟低诉/劳力劳身",明知是徒劳,却"梦中寻他千百度″。无奈之下,"我"只有拣一处孤寂,枕一段凄凉,任愁绪疯长。"我"于欲穿的望眼中,援笔挥洒"几阕风花雪月"、"万种风情",但又恐"题罢谁懂伤痕。"且慢,这种"欲语泪先流"的煎熬,还需与人分享吗?一一"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h3> <h3>28,诗人本身须得是一首诗</h3><h3> 作者/姜舟林</h3><h3> 时下,有崇尚古体诗词者,对自由诗不屑一顾:那有什么好写的。而读了"潢川卷"(1918),相信你会脑洞大开:原来好的自由诗是不可小觑的!</h3><h3> 冯玥瑛的《彼岸花》,在取材上就别具一格,其意印证了佛语“即使爱情没有结果,彼岸仍会开出绽放的花朵。"此诗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名在写花,实在写人。"花"成了人的情感载体,将对爱的憧憬、迷惘、执着之情感,借着对花的絮语,表露得酣畅淋漓。</h3><h3> 轩窗空对月的《听,谷雨已经来临》,单就题目就很富有诗意,传递出作者欣喜若狂的心声。诗中采用拟人的手法:“琴声弹奏着流年/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期盼/在婉约着谁的双眼/惊艳了谁的字里行间",如此唯美的句子,将诗的意境渲得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醉。也有虚实结合的手法;"那大片大片的嫣红/十里芬芳的等候/渐行渐远",既写出了对桃花的痴恋不舍,又描绘出生活中原本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最喜结末句:“雨湿了青阶/亦可湿了流年。"此句富有人生哲理: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而那曾经的拥有却成了永恒。</h3><h3> 英国诗人弥尔顿说:诗人本身须得是一首诗。我想以此赠给"大潢川"的现代诗人们,因为你们活得有诗味,方能写出好诗来。</h3><h3>29,洗尽铅华始见金</h3><h3>一一浅论轩窗空对月词的特点</h3><h3>作者/姜舟林</h3><h3>临江仙·听雨</h3><h3>夜雨凉凉凉几许,昏灯照壁无言。无聊着墨写寒天。小笺犹未展,眉黛却成川。</h3><h3>怕得清词皆病句,凄凄何忍成篇。由他心浪涌无边。窗前空自坐,点滴落樽前。</h3><h3> 临江仙·春</h3><h3>野色入江郊雁起,廊桥已是新春。低垂柳辫淡黄匀。夜来犹自舞,月下钓冰轮。</h3><h3>谁把笛声频吹彻?山前山后山村。朝阳一笑绕花身。穿帘双燕子,软语忒温存。</h3><h3> 锦园春·春</h3><h3>几分凄绝。陪樽唯那月。嫩寒轻拂。浅照窗纱,惹愁千千叠。</h3><h3>芳枝绕蝶。漫飞落、有花如雪。别后年来,云山千里,箫声吹彻。</h3><h3> 看花回·春</h3><h3>日日无聊品宋词。身懒多时。尽由春至轩窗外,鸟语频、绿满疏篱。芬芳千万种,哪种堪题。</h3><h3>漫想桃花灼灼兮。约得何期。落帆啼宇归来晚,雨潇潇、煮酒莫辞。莫怜尘世事,残了梅枝。</h3><h3> </h3><h3>行香子·调寄流年</h3><h3>夜幕低垂,冷雨还来。半掩门与母相偎。轻声慢语,断续无时。正鸡儿慵、猫儿懒、狗儿归。</h3><h3>经年淡淡,红尘寞寞,愿风霜莫再相摧。携分安暖,与子长陪。看春花开、秋花谢、雪花飞。</h3><h3> </h3><h3> 行香子</h3><h3>立尽斜阳,瘦尽芳华。奈秋声,卷尽残霞。门前老树,枝上昏鸦。对风中叶,篱边朵,盏中茶。</h3><h3>屏前空念,新霜难就。借谁人,妙笔生花。云天待问,冰月何遮。任三更长,一更短,五更嗟。</h3><h3> “填词若烹小鲜",这话说与轩窗空对月,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凡人间物象,胸中块垒,兴观群怨,感之为情,发之为词。她的每一首词,看似信手拈来,而仔细咀嚼,都余香满口。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是源自她内心的聪慧,也许是家乡的青山秀水养育出她的灵性。虽是平凡意象,而一旦走进她的词中,都着情感之色彩,富有特定的韵味,为读者带来惬意无比的享受。评者仅就上面的六首词,试图归纳出其词的艺术特点。</h3><h3> 一、一切景语皆情语。《姜斋诗话》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无聊着墨写寒天。小笺犹未展,眉黛却成川。"这是以景结情,以情结景,融情入景。将人放在特定的寒天里,是因为人的无聊而天愈寒,还是因为天寒而人越发无聊?这如同“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句子,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点明是烟和月笼罩着水和沙,让人倍觉寒意。"小笺犹未展,眉黛却成川。"此句侧重以情结景,有如贺铸的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如絮,缥缈不定,似真还幻。而对月的词句是借助夸张的手法,将那种愁情融入景中,有“欲语泪先流"的感人效果。通过“小笺未展"与“眉黛成川"的对照描写中,有意将心中的愁绪放大,令人不忍卒读。“窗前空自坐,点滴落樽前。"这是以景达情,情与景谐。想起蒋捷的词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作者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的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试问对月,何缘如此?解之曰:词中所描绘的景与所表现的情融合一致,进而形成一种艺术境界。</h3><h3> 二、擅长白描,写照传神。白描,原是中国画所特有的一种方法,即以一支墨笔,在纸上用线条勾勒轮廓,不着颜色。读对月的词,不难发现多处用了白描这种技巧。既不设色铺彩,也不夸张、变形,而直接用简练的笔法书写意象的形态与神韵,给人以朴素自然的美感。"野色入江郊雁起,廊桥已是新春。低垂柳辫淡黄匀。"雁是北归的雁,廊桥在淡黄柳枝的掩映之中,一派早春的景象。让人仿佛看到白居易笔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情景,透露出早春的气象,给人以清新之感。同样是写春景,而"嫩寒轻拂"“浅照窗纱",写的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情景,抑或作者是借景抒情。"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许可以减人的几分孤寂。显然,对月此处的用词是为后面的着墨作铺垫。“惹愁千千叠",似乎在情理之中了。总之,渗透在对月词中的白描手法运用,无论是绘景抒情,还是叙事写人,都力求做到朴素而直接,凸显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或神情风采,给读者留下真切生动、鲜明深刻的印象。</h3><h3> 三、别具风采的"诗家语"。评论一首词好不好,不仅要看合不合规矩,还要看它的诗味。而论词的诗味,首先要看词的语言运用。因为语言是词的艺术表现手段,应为词的最高形式。同时,词的语言应是至为精纯的语言。对月填词善于“炼词",讲究“审美性",追求意境的空灵、优美。“莫怜尘世事,残了梅枝。"其中“怜"字用得好,有“怜惜"之意。这与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虽意境不同,但借景抒情的章法一致,赏来余味无穷。“残"字忒出彩,如果换用"落“字表达效果就逊色多了。"残"字表现出似有还无、虚实相生的境界。言尘事欲恋不能,欲弃不忍,犹如梅花抱紧枝头。大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之状。这种只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手法,在后面两首《行香子》中也得以佐证。"经年淡淡,红尘寞寞,愿风霜莫再相催。"“淡淡"与"寞寞"叠用,体现出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音乐美。“催"字拟人化,明写风霜,实写词人。一种祈愿,一种无奈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立尽斜阳,瘦尽芳华",看似妙手偶得,却是匠心独运。试想,能将斜阳立尽,这是多么漫长的寂寞等待啊,以致于芳华瘦尽了。真乃“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h3><h3> 王国维有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评者以为,轩窗空对月的词之所以具有魅力,能够打动读者,是她将生活酿成了醇酒,才会让笔下的景物如此鲜活,词中的情趣如此有温度,令人们读来是如此的沉醉!</h3> <h3>我家住在桃花源</h3><h3>评黄守果的《桃花吟(五章)一一游上石桥镇桃花源》</h3><h3>姜舟林</h3><h3> 人或曰黄守果先生《桃花吟(五章)》,道尽金屋藏娇之情,我谓先生借花喻世,实则有感之作。想先生深居大别山中,躬耕陇亩,独守南山穷庐,而得天地之精华。观柳丝飘舞妆春景,怜红蕊生香而凝韵。遂生江南红豆之思,又得梦中青鸟牵引,置身仙境之中,心旷神怡,援笔成诗。评者为之而叹:情到真处即为韵,吟得珠玉慰平生。</h3><h3>休将往事问刘郎,一派绯红上晓妆。</h3><h3>醉媚东风花竞艳,娇含朝露色生香。</h3><h3>仙株遍植人增寿,瑞果畅销民富康。</h3><h3>惠政驱贫兴国计,新诗谱写尽瑶章。</h3><h3> 应该承认,黄先生的律诗句工意美。既有唐诗遗韵,又为律诗注入了新鲜血液。此诗首联起句嵌入了刘禹锡玄都观观桃树之典故,看似有些突兀,而实则作为张本,引起“一派绯红上晓妆"。朱熹诗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而黄先生是采用拟人手法,将桃花写成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清晨正对着菱花镜梳妆,抒发了对桃花的喜爱之情。颈联仍是采用拟人,且对仗工整。“醉媚“一语双关,既写竞艳的桃花醉在东风里,又写出作者为桃花的媚态所陶醉。“娇"照应了起句的"媚"字,彼此形成互文,总体写出“色生香"。色是艳丽的,而能生香,显然是用了通感的手法。白居易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想必黄先生深谙此道,此诗的颈联与尾联借物抒情,歌颂了党的惠民政策,指出富康路上尽瑶章。</h3><h3>问津何必探仙源,禹甸夭桃处处妍。</h3><h3>万朵红霞娇欲滴,一溪春柳嫩含烟。</h3><h3>蕊凝晨露朱光润,鸟动笙歌妙韵传。</h3><h3>笑慰落英成果后,丰收好著富民篇。</h3><h3> 桃花源为陶渊明的理想所在,而需要指出的是,它自古就是人们的一种空想。而在近两千年后的今天,神州处处有桃花源。这在黄先生的诗中得以佐证。"问津何必探仙源?"缘何不探,因为家乡就是桃花源。"禹甸"是化用了"禹甸尧天“,道出"春色无边称禹甸,世风有道胜尧天"之意。"夭桃"是借用《诗诗》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此二典,"处处妍"既美不胜收,又如在眼前。颔联的“万朵",极具夸张,写出了桃花之多。“娇欲滴"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桃花的动态美。"春柳嫩含烟",既与桃花的环境相谐,又彼此相得益彰,营造出一幅唯美的画面。颈联中的"蕊凝晨露"与"鸟动笙歌",相互映衬,动静结合,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矣。尾联以议论的笔触,深化了此诗的主旨:家乡是桃源,谱写富民篇。</h3><h3>娇红二月怯春寒,影照清溪柳带烟。</h3><h3>瑶圃仙姿新物象,武陵春梦旧歌弦。</h3><h3>柔情万种云霞灿,冶态千般舞袖纤。</h3><h3>斜倚东风婀娜甚,游人尽醉赏花天。</h3><h3> 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的是早春景象。黄先生"娇红二月怯春寒“,写的也是早春,须指出"二月"指的是农历。早春的桃花虽“娇红",但"怯寒"。这正是早春桃花特有的景象。首联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桃花写为一位娇羞少女,“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多么引人入胜。清溪旁有柳,临水照影,顾镜自怜。"柳带烟“应是化用"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的句子。颔联用"瑶圃"和“武陵"作喻体,将家乡的春色写得美不胜收。作者流连忘返,梦中仍行吟高歌,对家乡的无比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颈联再度铺陈与渲染,重在言情。“柔情万种"与"风流万种"堪可媲美。"冶态千般舞袖纤",既是拟人手法写桃花的媚态无比,也是实指,写出前来观赏桃花的“珠翠罗绮"者,喜不自禁,翩翩起舞,大有"人面桃花相映红"之意境。尾联的"斜倚东风"、"游人尽醉"为点睛之笔:桃源风光美,最美二月天。</h3><h3>腮含酡晕秀容颜,世外空凭彭泽传。</h3><h3>郁蕾有情舒笑靥,落英无意证仙缘。</h3><h3>一湾碧水萦村舍,万点红霞染昊天。</h3><h3>为嫉时人轻薄态,奇葩应绽醴泉边。</h3><h3>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自然景物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是五味杂陈的。此等内容诉之于诗,也是形式多样的。此诗主要以议论为主,呈现出作者寻根问源,去伪存真的严谨态度。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似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桃花源是无处可寻的。“陶潜不知何处去,桃花源中可耕田。"只有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才能看到九州大地上处处有桃源胜景。正如此诗作所描绘的那样:一湾碧水萦村舍,万点红霞染昊天。一一安宁和谐,美如画卷。</h3><h3>仙源无据事迷茫,人面桃花意感伤。</h3><h3>时雨催春臻化境,东风焕彩耀朱光。</h3><h3>几行新柳烟含翠,万棵秾桃露溢香。</h3><h3>未得生花真妙笔,难裁云锦赋天章。</h3><h3> 一个"桃花源"话题,黄老师赋得五首美章,真乃文思泉涌、左右逢源了。此首仍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抒发了对当下桃花源无比炽爱的情感。而仔细品来,此诗除了美轮美奂的意境外,诗中色彩的搭配,相互映衬格外引人注目。须知,好的一首诗就是好的一幅画。而画的内容须用色彩去烘托演染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黄老师的诗中,“新柳"对"秾桃",“烟含翠"对"露溢香",既有色彩的相得益彰,又具律诗对仗的音韵美。尾联"未得生花真妙笔,难裁云锦赋天章。"不能仅仅理解为黄老师的谦逊,而其实是一种泛指。如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采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种大气象。一一黄老师诗中内容不仅有"人面桃花",更有“云锦天章",好个人们的理想境界所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