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东欧行(八)—摩尔多瓦

卓军

<h3>  摩尔多瓦共和国Republica Moldova, 通称摩尔多瓦,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首都基希讷乌Chisinau。</h3><h3> 摩尔多瓦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东欧剧变后的1991年8月,该国宣布从苏联独立,建立今天的摩尔多瓦。</h3><h3> 1991年独立后,摩尔多瓦先后加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欧安组织(OSCE)、独联体等国际组织,摩尔多瓦正寻求加入欧盟的机会。</h3><h3> 独立后的摩尔多瓦,至今仍然是欧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h3> <h3>  <b>6月18日 周二 夜车往基希纳乌</b></h3><h3> 今天需过境去摩尔多瓦。</h3><h3> 14:14,从布拉索夫火车去布加勒斯特,17点几到。19:15再从布加勒斯特去基希纳乌。</h3><h3> 布加勒斯特酷热,整个候车室是个大棚子,没有空调。</h3><h3> 好不容易熬到我们的车来了。</h3><h3> 准点开出,以为会稍凉快。也真是想多了。</h3><h3> 这是摩尔多瓦的列车,类似我们曾经的绿皮车,没有空调,还是4人包厢。只有走廊这边,隔一个窗,开一小截窗。大家都挤在窗口。</h3><h3> 看在钱份上吧,90L,约144元人民币,400多公里,卧铺。</h3><h3> 娇气了,没有空调,真要命。</h3> <h3>列车上的日落。</h3> <h3><b>  6月19日 周三 晴热 基希纳乌</b></h3><h3> 列车上的日出。</h3> <h3>  早上3:45,到罗马尼亚与摩尔多瓦交界处。关员上车收了护照,一会发还,盖了罗马尼亚出境章。</h3><h3> 火车继续向前,不远处便是摩尔多瓦了。同样是关员上车收护照,盖了入境章。自2017年九月起,持有效申根签的中国居民可免签90天入境摩尔多瓦。</h3><h3> 在这里,列车厢被抬高,换宽轨轮。</h3><h3> 过关和换轮总耗时3个来钟。</h3> <h3> 这趟列车,就3节。每节车厢液压抬起,换宽轨轮,再放下。</h3> <h3> <b>基希讷乌Chisinau</b></h3><h3> (节选于维基百科)基希讷乌(罗马尼亚语:Chișinău),是东欧国家摩尔多瓦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该国的工业与商业中心。</h3><h3> 基希讷乌于1436年建成,当时是摩尔达维亚公国的一个修道院村落。<br></h3><h3><br></h3><h3> 基希纳乌火车站,挺漂亮。</h3> <h3>  住在市中心的基希纳乌酒店,同伴们说,相当于我们首都的北京大酒店啦。当年的酒店想必风光,现在硬件老旧,标间32欧一晚。</h3><h3> 旅游业似乎不旺,人气不够。</h3> <h3>上班时刻的候车亭。</h3> <h3>  市中心主干道的斯特凡大街Stefan cel Mare Blvd,沿路的政府机构。</h3> <h3>中央邮局Oficiul Central Postal。</h3> <h3> 邮局内还清凉,赶快躲进去,凉快凉快。</h3> <h3>  凯旋门Arcul de Triumf,修建于1840年,纪念俄罗斯帝国在1828年至1829年俄土战争对土耳其获得胜利。</h3> <h3>  凯旋门对面的政府机构大楼。</h3> <h3>  凯旋门侧是斯特凡大公公园Stefan cel Mare Park,摩尔多瓦中心的主要公园。</h3> <h3>  圣诞大教堂Catedrala Mitropolitană Nașterea Domnului修建于1830年,二战期间教堂被炸毁,苏联时期曾被改造为一个会展中心。教堂里面禁止拍照。</h3> <h3><font color="#010101"><h3>  这片是国民议会大广场The Great National Assembly Square。</h3><h3> 以凯旋门为中轴线,有喷水池、钟楼和圣诞大教堂。</h3></font></h3> <h3>路中的橱窗。</h3> <h3>  摩尔多瓦的葡萄酒文化,体现在他们的酒庄里。</h3><h3> 我们选择去离基希纳乌 16公里的克里科瓦酒庄Cricova。</h3><h3> 问酒店前台,前台小妹帮我们打了几个电话找guide,最后写了个50欧。</h3><h3> 这么贵,看来,只能靠自己了。</h3><h3> 到马路上找2辆的士,不容易。拦到一辆,开价200L,不靠谱。</h3><h3> 路边停了好几路线的小巴车,有没有前往的呢?正在此时,一老伯主动搭讪,问我们去哪里?递上我们要去的酒庄名,大叔便问那些小巴司机们。</h3><h3> 大叔说了一通,大概不在这里坐,大叔写了个车站名,还有N.152字样。看来,是有班车去的。</h3><h3> 大叔不断在说,我们很茫然地看着他。大叔手一挥,说带我们去。</h3><h3> 跟着大叔走,走到中央车站,也就是我们昨天去看往德左的车站。</h3><h3> 车站里,马路上,停满了有编号的小巴车。大叔指着一车,我们近看,真是往Cricova。我们商量说,是不是给些钱?同伴做掏钱姿势,大叔马上推,意思是不用。小插曲,好人多啊!</h3><h3> 就这辆小巴,票价5L。我们顺利在11点前去到酒庄。</h3> 克里科瓦酒庄Cricova生产优质葡萄酒,属于国有企业。<br> 酒庄创建于1947年,地下大酒窖创建于1952年,当时该镇为采挖石材将天然石灰石山体掏空。山洞常年保持97-98%的湿度和10-12摄氏度的温度,是保存和酿造葡萄酒最理想的地方。<h3>  于是从那时起开始建设酒厂,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酒窖,并成功开发成旅游景点。</h3> <h3>  参观酒庄,需要预订,可电话或邮件,有几种套餐,现场付款。</h3><h3> 在酒庄网页上看到有种95L的,纯游览,适合学生退休人士等,我们报了这这种。酒庄回邮件,只说安排11点的英语团,350L。</h3><h3> 心里不爽,再细看网页介绍,95L那种有不明附加条件。算了,350L约人民币130几。</h3><h3><br></h3> <h3>  酒庄平面图。</h3> <h3>  我们参观的这团约20多人。</h3><h3> 坐电瓶车进隧道,开始冷了,难怪进来前,导游穿厚厚的,并问大家要不要衣服,可免费借穿。</h3> <h3>  电瓶车停的第一个点。</h3> <h3>  来到视听室,在这里边看介绍边品酒。</h3> <h3>屏幕上的画面。</h3> <h3>  每人小半杯,有点酸,有汽。平时不喝酒,不懂酒。香槟?发泡酒?反正不是葡萄酒。</h3> <h3>隧道里的电瓶车。</h3> <h3>导游大妈。</h3> <h3>没有运作的生产线。</h3> <h3>藏酒洞。</h3> <h3>  据说收藏了600+种保存年限已超过半个世的各类名酒150万瓶。</h3> <h3>  这里有各国政要和明人到访的相片,看到俄罗斯的普京。</h3> <h3>  找找有没我们国家的?江泽民曾到访,没介绍是哪一年。</h3> <h3>  还有各国人士寄存在这里的葡萄酒。</h3> <h3>格子里摆的都是酒。</h3> <h3>  这里有几个装饰华丽的房间,大概是其它游览套餐的品酒并设宴的地方。</h3> <h3>  游览时间1小时10分,最后环节当然是卖酒啦。</h3> <h3>  傍晚,散步。</h3><h3> 第二次世界大战烈士纪念碑,又称五杆枪纪念碑。坐落在ETERNITY公园。</h3> <h3>  长明火是献给基希讷乌在二战中牺牲的无名士兵们。</h3> <h3>雕塑,母亲的泪珠。</h3> <h3>基希纳乌市景。</h3> <h3>  基希纳乌,这个在欧洲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前后3天,算是打过卡了。</h3><h3> 看到的只是皮毛,但印象深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