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常州-大运河城市联动“常走大运”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5周年纪念活动(20190622)

听雨

<h3><br></h3><h3><br></h3><h3>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是一条承载着密集文化基因的大动脉。</h3><h3>  中国的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它凝结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同时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流动着的中华文化遗产。</h3><h3>  对于家在大运河畔住的人们来说,无论它是清澈还是混浊,无论它是浩瀚还是涓细,无论它映照的是孤帆远影还是现代高楼,这条文化长河都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是酣畅淋漓的劳动场面,是富庶繁华的市井生活,也是波涛滚滚的乡愁记忆。</h3><h3><br></h3> <h3><br></h3><h3> 6月22日上午,2019江苏常州—大运河城市联动‘常走大运’暨纪念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5周年拉开大幕!(以下简称“2019常走大运”)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国家部委以及大运河沿线8省市有关部门、49个地市代表共计百余人与近3000名常州市民代表、100余位志愿者,相聚在常州西瀛里城门广场,一起环绕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步行10公里,用脚步丈量古运河、用眼睛发现运河之美、用行动号召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与传承运河文化的行列中来。</h3><h3><br></h3> <h3>  </h3><h3> 运河,常州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常州依河而生,因河而兴。</h3><h3> 公元前547年季札封于延陵,常州由此发端。公元前495年,季札侄孙,吴王夫差承继父业,北望中原,主持开凿了自苏州望亭经常州奔牛、由孟河出长江的江南古运河,凿通北上水路,奠定了吴国霸业基础。此后常州凭借运河百越舟车之会,三吴襟带之势,终成太湖流域三大行政中心之一,江南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冲和水陆交通枢纽,史称“中吴要辅、八邑名都”。</h3><h3><br></h3> <h3><br></h3><h3>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6月22日更是大运河成功申遗5周年的纪念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进一步提升常州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更广大市民了解大运河、保护大运河,推进运河文化带建设,常州作为发起城市,联动大运河沿线8省市有关部门以及大运河沿线城市共同举办此次活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大运河成功申遗5周年。“新时代新机遇,运河文化建设将为我们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立足自身优势,常州更将通过保护、传承、利用三联动,为江苏乃至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常州力量、书写常州样本!”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纯在致辞中表示。</h3><h3><br></h3> <h3><br></h3><h3> 两千多年来,常州与运河共生共融。母亲河已然成为滋养常州千年繁盛的城市根脉,孕育出萧道成、唐荆川、盛宣怀、刘海粟、瞿秋白等无数才俊英杰,形成了常州学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等名震东南的文化派系,对中国近代文化史产生重要影响。</h3><h3><br></h3> <h3><br></h3><h3> 经过数十年的沉寂,古老的运河以世界遗产的华丽形象,横空而来,再次激发了全市500多万市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而今,境内全长45.8公里,世界遗产23.4公里的大运河常州段,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全市人民的关注下,正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宏伟工程,阔步走向下一个千年。</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