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父辈的足迹

燕山

<h3><br></h3><h3><br></h3><h3> 2019年6月19--21日,广州地区东二支后代40多人,组成"龙川五华红色足迹寻访团",头顶烈日,开展了一次火热的红色之旅。</h3> <h3> 龙川五华,历史久远,人杰地灵。这里是父辈当年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对我们这些后代来说,除了亲情、乡情与怀念之情,还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红色情结。</h3> <h3> 伫立在位于老隆的东二支司令部旧址门前,不由浮想联翩。当年,我们的父辈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却甘冒杀头风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h3> <h3> 用今天市场经济的视角,是难以理解那代热血青年的心境的。他们很多都是读过书的知识青年,家境尚可,却投笔从戎,视死如归,四处发动贫苦农民反抗压迫,与反动统治作斗争。</h3> <h3> 在东二支司令员郑群老前辈写的一篇文章里,向我们诠释了东江纵队诞生与发展壮大的历史缘由: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聚力,它是由三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种合力: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各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这三种力量是有机统一的,三种力量的发展状况综合地显示出民族凝聚力的状况,成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当中华民族遭受外敌、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空前强大起来,成为一致对外、保家卫国的精神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讲,东纵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胜利的历史……</h3><h3><br></h3> <h3> 是的,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后来人平时耳濡目染,现在也多少能理解,父辈那一代人抛头颅、洒热血的信念所在,穷则思变,不平则鸣,为民奋斗,是他们忠贞不渝的理想 ,不管是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还是在极左路线肆虐的年代,他们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在所不惜。</h3> <h3> 龙川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这里铭刻着500多位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h3> <h3> 我们一位团友还在纪念碑意外找到了他二伯父的名字:郑国兴。郑国兴是龙川登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他从五华皇华中学地下党得到去东纵的联络暗号,只身前往罗浮山参加东纵。他跟家人说到外面教书,一去不返 。他被安排在东纵政治部群工队。仅过半年,他在紫金古竹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枪杀,抛尸东江。牺牲时年仅24岁,无儿无女,母亲因此精神失常。</h3> <h3>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烈士英勇献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龙川县党史办主任向大家介绍的龙川简要党史,我们为之动容。</h3> <h3> 向烈士致敬!</h3> <h3> 为表达东二支后代的感激之情,团长钟黎星代表大家向党史办赠送礼物。</h3> <h3> 龙川是东纵的重要游击区。日军攻占香港时,一大批文化精英被困。东纵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抢救出来,老隆是接待文化精英的一个落脚点。图为胡风、柳亚子在老隆的居室。</h3> <h3> 龙川县很多地方当年是东二支根据地,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活跃,群众基础和统战工作较好,青年人踊跃参加游击队。在东二支的领导下,军民英勇善战,于1949年5月14日解放龙川,使龙川成为广东省依靠自身力量最早解放的一个县。</h3> <h3>  位于老隆水贝的这间黄氏大宗祠,曾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站。</h3> <h3>  1949年5月14日,东二支解放龙川。2019年6月19日的今天,我们激动如昨,与龙川解放同庆。</h3> <h3>  五华是大革命时代的策源地。彭湃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到这里。</h3> <h3> 周恩来东征在五华。</h3> <h3>  五华岐岭曾国华故居。他1931年参加红军,是开国中将。</h3> <h3>  在开国将军故居前合影,我们感到无比自豪。</h3> <h3>  皇华中学。1941年,这里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先后发展了80多名党员。</h3> <h3> 校领导向大家介绍学校历史。</h3> <h3>  皇华中学培养了一批党的领导干部。图为1983年11月,钟俊贤随梁威林访问皇华中学。</h3><h3> 前排左起:1.钟应时,2.钟靖寰,3.钟雄亚,4.梁威林,5.钟俊贤。</h3><h3> 后排左起:1.赖燕如,2.蓝虎彪,3.钟大中,4.黄韬,6.钟彬麟。</h3> <h3> 三多齐学校。1938年,这里成立了中共党支部,东二支的领导人钟俊贤在这里入党,并组织了青年抗日读书会,开办农村妇女识字班和成人读书班,使全村掀起了学文化、谈抗日的热潮。</h3> <h3>女校长向我们介绍校史。</h3> <h3>  中共后东特委机关驻地长布镇福兴村。1946年3月,特委机关转移到这里。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组织部部长钟俊贤、宣传部长黄中强、武装部长郑群等领导及机关70多人驻宿在该村骏兴楼、经华楼等群众家里,继续领导后东各县开展武装斗争。</h3> <h3>  由钟应时、郑平、郑波负责的无线电台联络室,就设在这里。</h3> <h3> 抗日前卫队成立旧址——河囗中学。1938年4月,这里成立了中共党支部,钟靖寰任党支部书记。这是五华重建地方党组织的第一个中共支部。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五华县委,书记钟靖寰。今天,钟靖寰同志的儿子钟泰宁,站在"校树"下,深情地向大家讲述父辈创业的艰难岁月。</h3> <h3>  钟靖寰同志的骨灰,就洒在这棵百年玉兰树下,与他创立中共党支部和五华县委的河口中学同在。</h3> <h3> 闻名四乡的五华铁匠,成为中央红军兵工厂的主力军。</h3> <h3>  马文,铁匠出身,1930年到江西谋生,参加红军。他和一批五华铁匠,创办了红军兵工厂。</h3> <h3> 朱德总司令当年亲切接见马文,对五华铁匠创办红军兵工厂大加赞赏。</h3> <h3>数万五华挑盐工挑盐北上支援苏区。</h3> <h3>  双华镇竹山村。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军800多人向竹山村"进剿"。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七团和乡赤卫队在这里与敌浴血奋战,一举击溃了来犯之敌。</h3> <h3> 这是当年的战场。</h3> <h3>  他俩也曾在军队服役多年,经历过自卫反击战,此刻更能理解上战场便意味着什么。</h3> <h3>  古大存。来到五华,我们都情不自禁会想起古大存,想起他的坎坷经历。他是老革命了,1924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江红军总指挥、红军第11军军长。1945年出席党的“七大”。解放后任广东省副省长、"八大"中央候补委员等职。</h3> <h3>  古大存参加革命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三次放火烧毁他家。这是他家的残墙断壁。</h3> <h3> 古大存的侄孙向我们介绍古大存的事迹。</h3> <h3>  古家为革命牺牲了12位亲人。古大存把满腔热血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但他的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仍然影响、感动着我们。面对这位德高望重而又遭受不公正对待的革命老前辈,我们百感交集,还什么想不通呢?</h3><h3> 再见了,亲爱的红色老区!你孕育了我们的父辈,为我们奉献了美好的今天,在我们心中是一座永远的丰碑!</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