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一)——游天安门、故宫……

西昌老敖

<h3>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h3><h3>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七十万年前,周口店地区出现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成为蓟、燕等诸候国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h3><h3>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京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让无数的华夏炎黄子孙为之骄傲。</h3><h3>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祖国的心脏,是国人倍感骄傲、令人神往的地方。近二十多年以来,我曾两次去北京旅游,這次女儿女婿一家途经北京,我又去北京一个星期(5月17——23日),与其一道走马观花观看了一些北京著名的名胜古迹。</h3><h3><br></h3><h3><br></h3><h3> 5月21日,北京天气晴好,蓝天丽日,一碧如洗。我们一行乘地铁到天安门东站出站,经安检后,约8时许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红墙碧瓦、雄伟壮观的城楼,宽阔的、游人如织的天安门广场,让我领略到了北京這座城市的魅力,令人感到心情十分激动。天安门对于中国人来讲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和权威性的中国符号,他的神圣和庄严令人肃静,而它所见证的沧桑和风云又令人动容。</h3> <h3>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這首歌曲在我中、青年时常回响在耳边。对天安门,对伟大领袖我们是有深厚感情的。 天安门,她坐落在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h3><h3>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h3><h3> 1949年10月1日,在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h3> <h3>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h3><h3> 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h3><h3>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h3> <h3>  上午约8时40分,我们随不少参观故宫的旅行团队和分散游客的人流,经过金水桥、天安门(明、清皇城正门)进入,再经端门后,到午门(故宫博物院南门)进入故宫参观。</h3> <h3>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h3><h3> 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h3><h3>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h3><h3>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h3><h3>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h3><h3>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紫禁城作为封建皇宫的历史终结,但逊帝溥仪和皇室仍居内廷。1914年,紫禁城外朝部分辟为“古物陈列所”,对公众开放。1924年逊帝溥仪迁出紫禁城,1925年,内廷部分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古物陈列馆”与“故宫博物院”合并,统称“故宫博物院”。1961年,故宫博物院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博物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  我们购票(我免票)进入午门后,经过五座内金水桥。再经过人潮涌动的广场后,即到太和门。</h3><h3>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当时称奉天门。清光绪十四年被焚毁,次年重建。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h3><h3> 故宫是放大的四合院。午门、太和门以及东西两侧廊庑,合围太和门前约四万平方米广庭,成为故宫中轴线第一进庭院。庭院中部偏南有内金水河自西向东约200米,既如玉带,又似巨弓,河帮、河底均采用白石铺砌而成。河上有五座石桥即内金水桥。</h3> <h3>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廷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太和殿的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凱称帝时被换下,已佚。</h3><h3> 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以及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宣布进士名次、命将士出征等重大活动都在太和殿举行。</h3><h3><br></h3> <h3>  皇极殿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建,取名宁寿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仿乾清宫规制改建完成,改名皇极殿。嘉庆七年(1802年)、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此殿是乾隆帝准备归政后当太上皇时临朝受贺、举行典礼的地方。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春节),乾隆帝传位嘉庆帝,在太和殿举行授受大典,初四日,在此举办“千叟宴”。慈禧太后六十寿典在此举行;七十寿典,在此接受外国使臣祝贺。慈禧太后梓宫葬入陵寝前曾暂时安放于此。</h3> <h3>  中和殿,是皇帝在太和殿参加盛大典礼或朝会前,接受司礼官员们朝贺的场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初名华盖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中和殿。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殿顶正中安铜胎鎏金宝顶。宝座上方悬挂乾隆帝御笔“允执厥中”匾,寓意施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h3><h3> 皇帝参加祭祀活动的前一天在這里阅视祝文,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在此查检种子和农具,十年纂修一次的皇帝家谱《玉牒》修好后,在此阅视,并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h3> <h3>  乾清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h3><h3> 乾清宫从明代永乐年间至清代康熙年间,一直是皇帝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寝宫。清代雍正帝将寝宫由乾清宫移至养心殿后殿,处理政务也随之移至养心殿,但乾隆时仍于乾清宫处理政务。乾清宫又是明清两代皇帝死后的停灵之地,以示“寿终正寝”。</h3><h3> 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后是清代雍正皇帝创立秘密建储制存放建储匣之处,匣内藏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皇位继承人名字。皇帝死后,取下匣子共同验证,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h3> <h3>  故宫博物院目前收藏有180多万件文物,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清代宫廷遗存,今称“清宫旧藏”。這些文物历经岁月淘洗,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物证。其中有一部分以金、银、玉、翠、珍珠等制作而成,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技术水平。</h3><h3> 珍宝馆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遴选约400件(套)文物,结合建筑的特点,在皇极殿两侧庑房四个展厅分別陈列珠宝、金银、玉石、盆景类文物;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等建筑则根据其功能与历史,恢复相关原状陈设,向公众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h3> <h3>  保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明初称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称保和殿。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皇帝御笔“皇建有极”匾。</h3><h3> 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這里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h3> <h3>  御花园,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h3> <h3>  坤宁宫为明代皇后寝宫。坤宁宫与乾清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即天高明地博厚。</h3><h3>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在的坤宁宫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改建后的样式,门不居中而偏东侧,成为有满族特色的口袋式房。清朝康熙时将东侧两间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均在此大婚。西侧四间为萨满教祭祀神堂,内设安放神像的环形大坑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锅等。</h3> <h3>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h3> <h3>  从景山公园万春亭俯瞰故宫全景。只见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故宫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故宫,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令华夏炎黄子孙感到骄傲。</h3> <h3>  当晚7时许,随着夜色降临,伴着晚霞的余辉,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华灯齐放,把天安门映照得金碧辉煌,璀璨无比。</h3> <h3>  北京景山始建于辽金时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景山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宫苑园林之一,曾经是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景山被辟为公园,1957年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万岁山即北京景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据传明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时,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公园占地23万平方米,景山相对高度45.7米,海拔高度94.2米。景山始终保留着辽代的山;金代的围墙和宫门;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落保持完整。</h3><h3> 景山山上五亭横列,中峰建有万春亭;东侧依次建有观妙亭和周赏亭;西侧依次建有辑芳亭和富览亭。登上景山,俯瞰北京,古都风貌尽收眼底,美不胜收。</h3> <h3>  在金、元、明三代,景山上都曾建有辉煌的建筑,山上建有五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建万春亭。万春亭高17.4米,内外共32根金柱,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上覆金色琉璃瓦绿剪边,建筑面积为530平方米。</h3><h3> 站在万春亭上可以俯视北京全城的壮丽景色,也是观故宫全景的绝佳位置。</h3><h3> 我们于5月19日游景山公园,因天气较差,所摄故宫照片不太理想。21日我们参观故宫后,又于下午2时过出故宫北门,重登景山补照了几张故宫照片。</h3><h3><br></h3><h3> 万春亭</h3> <h3>  观妙亭</h3> <h3>  辑芳亭</h3> <h3>  5月19日,我们游了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后,又到北京一些胡同观光。</h3> <h3>  参观了北京天安门、故宫等名胜古迹,感慨颇多。做了点功课,查了点有关资料,交篇作业,制作了這篇《北京,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一)的美篇,供自已观赏,也发给大家分享!若有疏漏之处,请不吝赐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