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祭】为“只唯实”的父亲骄傲

韩凯~谢绝送花

<h3>父亲肖像照 攝影王保胜(曾是同事,资深攝影记者)</h3> <h3> 2019年5月1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北院举行了纪念父亲逝世10周年的追思会。在这场别开生面的纪念会上,96岁的老母亲、两位姐姐及国务院国资委纺织老干部局李战红局长分别做了发言,并宣读了家乡山西省定襄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代表全县22万父老乡亲发来的祭文。</h3><h3>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同志们的精心组织策划下,纪念追思会主题突出、庄严肃穆、简朴紧凑、情谊深厚。国资委纺织老干局的几位新老局长、处长及韩家在京家属、小范围亲朋好友近50人出席。</h3> <h3>会场外摆放着十年前父亲追悼会上,来自其母校太原成成中学全体师生及老太原市委同志们、河北省平山县党政机关、家乡忻州市、定襄县各界发来的唁电、祭文展板。</h3> <p class="ql-block">大姐韩驰是我国著名的食品毒理学专家和茶与健康专家、教授。在纪念会上,她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科研工作,讲述了如何学习践行父亲的革命精神,开拓创新,严谨求实,先后获得多项国家部委科技成果奖项,曾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p> <p class="ql-block">二姐韩凤在原劳动保障部的社保、医保业务司局做领导工作。退休后曾任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顾问兼《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长,组织策划完成了“医保助推扶贫”等多个项目和课题。在纪念会上她从老母亲手上接过父亲写的“家训”,并围绕“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坎坷的一生”做了发言</p> <h3>国务院国资委纺织老干部局李战红局长,代表一同前来出席纪念活动的曹光文、周佳萍老局长及全局新老同志做了发言,深情缅怀父亲一生的革命精神及对党和人民事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h3><h3>我代为宣读了家乡人民纪念父亲逝世十周年的祭文,并以《爸爸,我们选择着您的选择》为题,做了简短发言。</h3><h3>(本人发言短视频在李局长之后)</h3> <p class="ql-block">【家乡人民发来的纪念祭文】</p><p class="ql-block">韩纯德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会:</p><p class="ql-block"> 值此纪念韩纯德同志逝世10周年之际,中共定襄县委、定襄县人大常委会、定襄县人民政府、政协定襄县委员会并代表定襄22万人民,对已经离开我们10年的韩纯德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并向韩纯德同志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p><p class="ql-block"> 韩纯德同志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踏入华北,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韩纯德同志临危受命,归乡担任县委书记,为定襄抗日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抗日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革命胜利后,韩纯德同志时刻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经常向家乡同志提出宝贵意见;特别是在家乡的党史县志、文史资料、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工作中,韩纯德同志积极出谋划策,亲自撰稿,带头捐款,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p><p class="ql-block"> 韩纯德同志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韩纯德同志的革命业绩,是家乡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韩纯德同志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中共定襄县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定襄县人大常委会</p><p class="ql-block"> 定襄县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政协定襄县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11日</p> <h3>老母亲不顾96岁高龄,坚持出席纪念会并在发言中讲叙了与父亲60年风雨同舟的难忘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概:“我以老伴为骄傲,这一生无怨无悔!”</h3> <h3>在纪念会上,播放了一段7分钟简介父亲一生的视频小片。主持人吕莹滿怀深情地说道,我们回顾了韩老70多年的革命历程,看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实事求是的政治本色。50年代末,韩老受到错误批判,罢官到河北省平山县农林局工作。在横遭迫害的逆境中,韩老始终顾全大局,坚持通过组织程序申诉自己的问题;同时,精神不倒,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革命老区基层的建设中。他经常骑着自行车,上山下乡,走村串户,解决乡村的各种老大难问题,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尽力尽责。从许多小事小节中,看到一位不忘初心的老共产党员,一身正气,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大形象;以及韩老所具有的坚强党性和高尚人格。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对韩老一生坚定信仰、高风亮节的最高礼赞!</h3> <h3>全体参加追思活动的亲友,在父亲遗像前行三鞠躬礼,敬献鲜花。</h3> <h3>国资委纺织老干部局对举办纪念父亲逝世十周年活动高度重视。不仅新老局长全部出席,而且在职的三位处长也前来参加。用李局长的话说,就是希望年青的同志多了解纺织的老前辈,多向老领导、老干部学习、传承好的作风。</h3> <h3>参加纪念会的领导和亲友们,对八宝山革命公墓同志们精心组织策划该活动,并取得成功,给予了一致的高度评价。我们全家对他们围绕中心,创新工作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图为与主持指导该纪念活动的八宝山革命公墓董立波主任及参与该活动组织策划的同志)</h3> <h3><b>国资委纺织老干部局原党委书记周佳萍</b>:我和老部长最早接触是在80年代初我在机关团委时,后来又在党委丶纪委工作与老部长有更多的接触。他对我们年轻干部总是亲如长辈,爱护备至;分析问题有高度,谆谆教导有温度,讲历史,讲政治,讲形势,具体到讲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我特别愿意听,真想再听,受益匪浅!老部长都特别准许我遇到工作上什么问题可以到他办公室来。多年的接触和他老人家感情至深,是我非常尊敬的老领导!以至后来99年我调到离退休干部局工作,一直服务于这些离休的老部长,与韩老有更直接的服务机会。每次见到他老人家都十分快乐,有说不完的话。他和老伴梁妈妈及家人待人可亲,把我们当家人,热茶丶水果总是这样招待工作人员,我们听到的是正能量,看到的是老一辈优良作风,过去的时光历历在目,永记在心!时间过去的真快,韩老离开我们十年了,他老人家的扑实无华,坚毅大气,心态平和,音容笑貌的气质,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十年风雨,相聚追思,不忘历史,无怨无悔,后人永记!</h3> <h3><b>大姐夫李宝贵:</b>我对岳父拥有坚定的党性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印象深刻。我曾经两次到平山看望二老,他们在农村基层虽生活条件艰苦些,但始终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岳父鼓励我,要认真做事,实在做人,在政治上要求进步。他始终相信自己的问题终有一天会得到解决。永远怀念敬爱的岳父!</h3> <h3><b>在海南大学的大哥韩刚:</b><b>【忆父亲】</b>1948年冬,解放军已围了北平城。我当时住在外祖父西郊大泡子农庄。一天一位高个子的军人身后还跟着二位警卫员,来到大泡子家,原来这就是我的父亲。当晚父亲和我睡在一个土炕上,因天冷,父亲把我搂到了他的被窝里。我从出生就没见过父亲,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了父亲的慈祥。这一幕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1959年父亲因不向整他的党内权贵屈膝,敢于直言,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贬到平山县农林局,当副局长。1960年全国挨饿,因浮肿病,学校放长假。我一个月的定量半个月就吃光了,只好回京在海军刘道生叔叔处,住一个时期然后返校回西安。途中我多次去看望父亲,每次从刘道生叔叔处走时,刘叔叔的炊事员总要给我准备烧鸡、兔子、鸡蛋等很多食品,我便带给父亲。一次我尝了一口父亲平时吃的混合面主食,难以下咽,可这是父亲天天吃的。父亲在被整的近二十年岁月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他骑辆自行车,跑遍了平山的山山水水,与农民同甘共苦,倾听他们的心声,直书党中央,为民情愿,尽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h3><h3>父亲去世十个年头了。现在,国家进入发展的新时代,父亲为之奋斗的事业蒸蒸日上。</h3><h3>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会继承您的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h3><h3>2019年6月30日于海口</h3> <p class="ql-block"><b>侨居美国的二哥韩铁:</b>【怀念父亲】爸爸离开我们已十年,但您的音容笑貌仍活在我们心中。如那时代的先进知识青年一样,没有从商,从教,而是跟上共产党闹了革命。爸爸喜爱运动,年青时会打篮球,在太原市任市委书记时,时常和市委的青年人打几下;还喜欢下象棋(但色盲,红绿不分),只是我得让个車。爸爸让人佩服的是,在党内严酷的斗争中仍能𣎴屈,乐观。文革中被造反派毒打而跑出来上京告状。爸爸是真性情人,永远怀念他老人家!</p> <h3><b>四弟韩铂,程小莹夫妇</b>:爸爸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非常怀念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感受爸爸的关怀和教诲。爸爸一生正直磊落,坚定执着,爱国爱党,无怨无悔,是我们的楷模和骄傲!愿我们和谐真诚相互关爱的家风代代相传,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h3><h3>(韩铂1990年赴美留学深造,父亲亲自前往首都机场为这位日后成为国际著名汽车企业工程师的儿子送行)</h3> <h3><b>五弟媳石巧灵:</b>我来到韩家这个大家庭近40年,跟老人家相处近30年,在这些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公公给我的教育及关心甚多甚多。在生活中要学习他的好的品质很多很多。老人家从不说假话,睿智、果断,还非常热心,乐于助人。闲暇时聊天,他说自己这一生从没害过人。感恩这么多年给我们的帮忙,关爱,和教育……🙏🙏🙏</h3> <h3><b>姑姑长子、表哥郗云龙</b>:【深切怀念敬爱的舅父】舅父韩纯德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早在1937年便是家乡的县委书记,担负起抗日救国的重任。</h3><h3> 解放后,百废待兴,舅父就任太原市委书记兼市长之职,日夜操劳着全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当年我与表兄韩刚在“太中”上学,他高中,我初中。每到周末,我们就回到舅父身边,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他常说,为了祖国和人民,一定要努力学习。</h3><h3> 59年舅父被错误批判罢官至平山县近20年,他面对横加迫害,精神不倒,坚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问题。舅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铮铮铁骨,刚正不阿的精绅,永远值得我们晚辈学习传承,努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图为表哥郗云龙、郗存龙夫妇专程来京看望病中的父亲,与母亲合影。)</h3> <h3><b>六叔长子、堂弟韩铁马</b>:五伯伯非常关心咱们这个大家族中下一代人的命运和成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当他得知学者马洪在大庆油田搞调研后,就想起了还有我这么一个在那里当工人的侄子,于是就写了一封介绍信寄给我爸,我爸又转寄给我,让我拿着介绍信去见见马洪。我很顺利的见到了马洪,他语重心长的点拨指教,使我茅塞顿开,大大增强了我复习高考的信心和决心。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h3> <h3><b>四伯二女儿、堂妹韩砚林</b>:深深的怀念五叔 </h3><h3> 2008年3月,我陪五叔五婶在三亚住了半个月,以往到北京总是来去匆匆,五叔回太原又有很多人前来探望,因此很难有时间与五叔五婶在一起从容长谈,08年我们在三亚朝夕相处十几天,五叔和我讲了许多我们韩家大家庭的往事,解放前家里生活也挺艰难的,爷爷去世后,奶奶更不容易,我爸爸到包头工作后,家中主要靠我爸爸照顾,解放后五叔承担起了这个责任,在太原安顿好我爸的工作和我们家的生活;给大伯伯、三伯伯、姑姑每家各安排一个子女在太原工作,让他们老有所养;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许多亲友帮助。晚年回忆这些往事,从五叔欣慰的笑容中我看到了浓浓的亲情。有天晚上五叔睡着不久,很清楚的说了句梦话:“我韩纯德一辈子没有害过人,问心无愧。”这就是本真的五叔,不说假话,不做违心的事,刚直不阿,一身正气!我爸爸晚年也说过,我们韩家好家庭好传统。为五叔开个追思纪念会真是挺好,寄托我们的怀念,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优良家风。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无论名利地位的诱惑有多大,在利益面前心不为所动,保持正直的人格和信念,向我们的父辈学习,勤奋努力正直上进,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好人。深深的怀念逝去的亲人们,祝福五婶健康长寿幸福吉祥!</h3><h3>(上图为四伯全家,中图为韩砚林与弟媳侯静媛,下图是我2018年去山西扫墓,与太原老韩家的辰凤嫂、书田哥等亲戚们相聚)</h3> <h3><b>四伯儿子、堂弟韩森</b>:昨天看到纪念五叔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场景,十年前当五叔离开我们时,去北京送别还历历在目,转眼已是十年过去了,和五叔在一起时,谈的家事较多,政治生涯是我从五叔回忆录及山西、太原文史资料中了解一些,五叔刚直不阿的性格、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建国后的坎坷经历在党的一批优秀老干部中有代表性,一个党、一个民族没有坚强的脊梁能挺胸站立傲视世界吗?想到此,我更加怀念敬爱的五叔,也祝五婶保重身体,幸福安康。</h3><h3>(上图为爸爸与姑姑、四伯、六叔在太原团聚留影,下图为父亲与在山西的亲属们)</h3> <h3><b>二姐二女婿宋京海</b>:远在云南支边,无法参加姥爷逝世十周年追思活动,晨起看着妈妈发来的纪念活动的短片,思绪万千。感受着姥爷博大的革命情怀和老人家光辉精彩的一生。在姥爷身边的时日虽然不多,但老人家对晚辈们的关心教育,言语的点播历历在目,给我们留下无尽的财富,愿姥爷在那边一切安好!</h3> <h3><b>二哥之子韩普、李敏夫妇:</b>爷爷奶奶都是很慈祥的老人。还记得他们一同来参加我们的婚礼,爷爷当场讲了许多祝福勉励话,奶奶还高兴地流下了热泪。爷爷一生率真,刚正不阿,值得我辈学习。即便在晚年病重住院,仍与疾病做着顽强的不懈斗争,这些我们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上图为老母亲在94岁时还做了左乳切除手术,写了感谢信交到在医院党办工作的孙媳妇手里。下图为父亲平反后在中央党校学习时见到大姐之子李晖及小普)</h3> <h3><b>妹妹的女儿贺楠楠:怀念!</b></h3> <h3><b>在英国工作的大哥三儿韩韬</b>:身在海外,无法来参加爷爷十周年的纪念,看到这些照片感慨万千,爷爷一生坚持为民付真情,坚持唯实说真话,为我们的榜样。虽和爷爷见面的次数不多,记得我小时来北京时,他老人家对我的教诲和关心。请爷爷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h3> <h3><b>在美国工作的韩凯之女韩薇:</b>小时候对于整天都在忙着学习的我来说,去爷爷奶奶家吃顿饭是件挺幸福的事。每次都有一大桌子的饭菜,都有一大屋子的家人。那时我还小,没意识到爷爷是个什么大官,住在面积较大的公寓,还有专车司机……只知道跟着爷爷我开了眼界,与爷爷奶奶去过长白山,还进过些北京的大饭店,有最好的洋冰淇淋吃。印象中的爷爷很和蔼,很爱才,很会养生。每次看到有打网球的,我都会想起爷爷当时给我介绍的启蒙老师。爷爷是我在美国过第一个母亲节时病逝的。很遗憾我因刚生孩子没能回国给他老人家送行,很欣慰爷爷知道我有了儿子,在美工作顺利,生活很幸福。亲爱的爷爷,我很想念您!</h3> <h3 ><b >原平山县农林局干部张敬哲</b>:韩老罢官后我和他相处17年。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情怀只唯实的正直品德深深影响着他周围的人。到现在老人们提起韩老都说“老韩是大好人”</h3><h3 >我们尊重他,怀念他。记得每次韩老下乡骑车都驮着自己的铺盖卷,一路风尘,不辞辛苦。但只要有平山的卡车司机在路上遇到他,都会主动停下车来帮他拉行李,请他坐进驾驶室。贵在多年如一日,无一例外。在人民心目中,站立着一位不忘初心的老共产党员,一身正气,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大形象。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怀念,是对韩老的最好纪念!</h3> <h3>父亲离休后,来往最多的是战争年代的老战友们,话题多是怀念已故的老同志,包括他们的个性、品德及遭遇等。他要将这些回忆写出来的愿望,在不少老同志和家人的积极支持下,得以实现;2005年4月,《回顾与怀念》正式出版。</h3> <h3>父亲特意写了一篇“90岁的回想”,为该书的代序。他写到:“陆续写的回忆文章,共40篇;其中,有些是我近年因眼疾几乎处在失明状态,由老伴代笔写成的。现汇集出书,我感到这是我应尽的责任。让晚辈们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在旧中国,是如何随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走上革命道路的;又经历了些什么曲折,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我和这些老同志是如何战斗工作并结下深厚友谊的。”</h3><h3>至于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希望能通过这篇“90岁的回想”,对他有所了解;也更能理解母亲说的那句话:“我以老伴为骄傲,一生无怨无悔”的含义。</h3> <h3> 2003年5月12日,是我的90周岁生日。90年前的今天,母亲将我这条生命带到了人间,一转眼就糊里糊涂地过了90年,度过了三万多个日日夜夜。</h3><h3> 我很少过生日。早年在经济困难的家庭中长大。1919年,即我6岁那年,家里在内蒙多伦开设的恒生瑞商号,因当时外蒙民族革命斗争剥夺了外地商号的债权所致而倒闭;但韩家又必须净产还债,因此家道中落。当时全家11口人,只靠剩下的7亩旱地;母亲用她特有的勤劳和智慧,让全家人度过了几年艰苦的岁月。人在少年时代吃些苦头,往往是一种财富,这在很多人身上都得到了验证。窘迫的家境,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立志长大要重振家业,学本领为父母分忧。 </h3> <h3>爷爷,奶奶及爸爸文中提到的二伯韩修德。</h3> <h3> 我上高小时,发生的“五卅”惨案,激起我无比的愤慨。我们不顾校长的阻止,上街游行,到乡下村里宣传抵制日货,声讨帝国主义列强镇压中国工人的暴行,从而逐渐萌发了爱国、救国的意识。之后,我便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h3><h3> 1926年高小毕业后,家里经济拮据,我只好暂在二哥韩修德任教的定襄河边川至中学补习了一年。1927年9月,在父亲朋友的资助下,我考入太原成成中学。这是一所以管理严格,教学质量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学习风气浓厚而著称的私立中学。我的基础文化知识,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基本是在这四年学习中得到的。受校方所倡导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走“工业救国”道路的影响,促使我萌生了工业救国的理想。</h3><h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上海左翼文化影响的不断扩大,我陆续接触了一些革命道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并与几位同学在班里发起成立了“心瀑文艺社”。组织大家阅读各种进步人士主办的杂志,出墙报,办讲座,介绍“普罗”文学,扩大左翼文化的影响。当时的我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工程师,走“工业救国”的道路;二是当一名业余作家,以文学作品宣传左翼进步文化。</h3><h3> 此期间正逢蒋、阎、冯军阀混战年代。省城各学校学生生活日益恶化,太原私立中等以上学校成立了要求津贴委员会,推举我为主席,和几位同学作为代表,出面与山西省政府、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交涉。我们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几经周旋,终于迫使当局答应发给每个学生六块大洋,并提前放假。此次斗争实践,为我日后参加革命活动积累了经验。”</h3> <h3>(1993年韩纯德重返母校,参加恢复太原成成中学校名的纪念仪式。下图为在太原成成中学建校85周年纪念活动时,韩纯德被评为“感动成成十大杰出人物之一”。我代表家属应邀赴太原参会领奖。)</h3> <h3>1931年7月,我与其他5名同学以优秀成绩考入了著名的天津北洋大学(预科班)。“九•一八”事变,使我的“工业救国”梦很快就破灭了。中国正处即将亡国的民族危机中,要想救国,只能走革命的道路。此时,有两位挚友对我思想变化起了很大作用。一位是送我《共产党宣言》的老同学赖若愚,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共支部书记张仁槐。</h3><h3></h3> <h3>1933年,预科班学业完成后,我来至北平,投身革命。1935年12月,经张仁槐介绍,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城区做地下交通员,后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中诞生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民先队”北平第六区队队长。1936年9月我考入中国大学,并任该校特派员、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左图为张仁槐,上图为与赖若愚女儿来思平大姐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赖伯伯)</h3> <h3> 我这一生中经历了两次战争,前后共11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我的双腿患严重的关节炎,行走困难。组织上让我回原籍定襄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工作。(图为抗日战争时,与二分区地委,军分区领导赵尔陆,郭天民,张连奎,智生元等同志)</h3><h3><br></h3> <h3> 1937年10月间,大病初愈,我接任定襄县委书记兼动委会主任(见图)。从此,在8年的抗战中,我在滹沱河两岸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共同度过了这段艰苦的岁月。</h3> <h3> 面对残酷、复杂的抗日斗争形势,父亲在担任中心县委书记、晋察冀二分区河北地分委书记期间,始终怀着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坚持发动广大群众,结合实际,自觉抵制纠正“左”的和右的倾向,坚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站线,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出生入死,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h3><h3> 这几年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磨炼。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至今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图1,2 为定襄县组织百位老干部空前大聚会,当年的战友们难得大团圆。图3 为1982年参加定襄县党史座谈会,与老战友范儒生、范富山、郭高岚、郭文秀、趙克暐、何能彬等见面。图4 为1986年春节时与家乡老战友欢聚一堂,图5为在党校与抗日战争时期二分区的老战友)</h3> <h3>(图1,马洪、史进前、李力安、酆炳军,张海蝉等老战友在春节小聚。图2,李开信、李力安、杜导正、张定邦、郅文林、张海蝉等老战友在一起。图3,酆炳军、郭修真、王元海、阎四豹、张书祥等;图4,张连奎、郭修真,范儒生,范富山等老战友。图5,韩纯德与史进前、杜导正、酆炳军、酆炳林等老战友回家乡探访。</h3> <h3>(与发妻李佩兰(左一)在平山县同父亲的直接领导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赵尔陆,专员吕东,军分区司令员郭天民,地委副书记张连奎,河北区队队长曾美及王江风,韩庄等同志)</h3> <h3>(上图1~2 父亲与谢明,王平水,徐亮等战友重访解放战争时期工作过的地方,在董存瑞烈士墓前合影留念。中图3 与抗战时李向阳式的英雄人物樊金堂,杨孔晓老战友参观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图4 与南下湖南工作的老乡齐寿良,一同去看望昔日战友华国锋夫妇。图5~7 父亲与最熟悉的狄越阿姨,周铭、朱世英夫妇,郭修真、张海婵夫妇,韩庭珍等战友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h3> <h3>(图为与不同历史时期在一起工作过的战友肖克,史进前、王平水,程子圣、戴涛、邢永宁等)</h3> <h3>1944年8月,担任冀察区党委宣传部长;1945年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刚到便得知日本投降,于是中组部通知立即返回前方。晋察冀中央局派我到热河省任省委常委兼省委秘书长,主要任务是解决深入发动群众的问题。1947年3月,担任热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相信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打击和瓦解土匪,为解放区的革命和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野战军组建了六个大团的兵源。</h3><h3>(图为发妻李佩兰在抗战初期,不辞劳累与危险,只身携两个幼子赴战区一家团圆。李阿姨不幸于1947年病逝。母亲多次对我说,你爸爸和佩兰阿姨是战争年代的革命夫妻,这份感情极为珍贵。并郑重嘱咐我切记,在她百年后“要与李佩兰大姐一同与父亲合葬时,一定要把她写在我的前面”。)</h3> <h3>(上图为老战友范富山、梁进路、周铭、阎武宏、徐亮等同志。中图为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友们促膝交谈,追忆往事;下图为父亲在《回忆与怀念》书中所忆及的老战友,除图说己述的同志,还有王逸群、罗天、彭伯周马洪、王金才、牛连壁、韩宜斋、封铁夫、张德胜、齐林七及周子栋、薄辅周、岳美中、续吳山、芦之祯大夫等)</h3> <h3>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华北局安排我先在军管会领导下,负责处理两万多敌伪人员的工作。6月下旬,报经中央批准,让我担任了太原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山西省委委员、后任常委)。在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2号的市委大院里,我度过了一生中极具挑战性和开拓精神的3年又8个月。<br></h3><h3><br></h3> <h3>(左上图为太原解放初,与山西省委书记赖若愚(右一)康永和(右二)赵宗复(左一)等领导在庆祝国庆活动主席台。右上图为太原解放初参观考察当地矿山机械厂。下图为在太原市主持祭奠革命先烈活动)</h3> <h3>面对敌人留下的千疮百孔的旧城市烂,市委一班人团结一致,认真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市委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努力学会管理生产、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着力解决好当时太原市工矿企业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当年太原市密切结合实际,适时地开展了民主改革,工矿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作的相关经验,经中央批示在全国推广;《人民日报》于1951年12月2日和12月6日,先后发表介绍太原市委经验的文章)</h3><h3>旧中国,我在太原上了四年中学,解放后,又在这里工作了四年;使我与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让自己时时挂念。(图1为与太原市委王大任同志成为相识相交半个世纪的好友;图3为 与太原市委于林、刘开基等同志,图2为解放初期与战友范儒生,刘书亭,徐振海同志在太原,图4为与胥奎首同志)</h3> <h3>(世伟兄,三图中涉及老市委的人较多,大部分都不认识,有于林、刘开基,郭钦安、朱卫华、谷文波、赵力之、徐振海、于纯华、封铁夫等同志。烦帮我核一下该写出的名字。谢谢!也注意一下顺序)</h3> <h3>(左上图为父亲与在太原市委共事的王大任叔叔。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大任,你为民族为人民做了一辈子好事,你活得很值得,诚可敬;你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很有魅力,诚可爱……)</h3> <h3>1953年1月,我调任华北局财经委副主任;先后又在国家纺织工业部、三机部、电机部等部委任职。这几年间,我做的工作不多,唯一心安的是在反右运动中,没有将一位同志定为右派。(上图为1953年初,陶鲁笳、王世英、王大任、于林等省市领导欢送韩纯德调任北京工作;中下图为1957年5月,曾应邀率电机部工作组访苏谈判技术合作问题。出访照片)</h3> <h3>1958年,电机部与一机部合并。我被下放到河北省藁城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当时,正是人民公社、大跃进“左”的一套做法盛行。我如实地向中央书记处、河北省委,认真反映了藁城虚报产量、高征购、致使群众生活困难等情况。1959年庐山会议后,石家庄地委出面,对我进行了一次反右倾为主的批判;并在未得到中央正式批准的情况下,给予我行政降六级,开除党籍的处分;让我到平山县任农林局副局长。面对批判罢官、横遭迫害,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未说过一句违心的话。</h3> <h3> 在平山的18年,为我提供了一个真正深入群众,与老乡实行“三同”的机会,和农民群众一起商量如何发展生产,过好光景。在这里,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抗战在一起工作过的平山县委书记梁雨晴。他对我充分理解和信任,也始终受到了县委班子的尊重和支持。</h3><h3> 老区干部和普通老百姓都愿意与我谈心、交心,对我抱以朴实、真诚、友善的情谊。他们滋养着我、教育着我、鼓励着我,使我放下包袱,以饱满的热情,坚持骑车,自带行李,上山下乡,深入群众,走村串户。在精神上、体质上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发生了新的质的变化。使我至今难忘的是老乡们那句亲切的呼喊:“那位高个子,穿补丁裤子的,就是咱们老韩。” </h3><h3>(左图为当年平山县委书记梁雨晴同志)</h3> <h3>(在平山能深入基层工作期间,父亲分别向县委写出了13份专题调研报告,受到当地领导和干部的好评;与广大农民群众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关系。在平山工作的18年间,显示了一名老共产党员所应具有的政治信念和高风亮节。)</h3> <h3>(母亲从北京来到平山县父亲的身边。辞退了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工作,她分别在县城、公社、乡镇的不同学校,担任英语,地理等多课程的老师;据说是缺什么老师,她就教什么课。下图为河北平山中学的领导和师生代表专程来京看望母亲。)</h3> <h3>(在艰辛的岁月里,我们四个年纪较小的孩子,始终在逆境中的父母时刻牵挂惦记下,在梅香姨无微不至的带领照护下,也得到哥姐们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1965年从北京迁往平山县;1969年又随知青插队的潮流,从平山迁回山西省定襄县原籍-城关公社南关大队。在家乡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牢记父亲的教导:热爱农民群众,积极劳动锻炼,努力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在劳动中,从不怕苦累,让干啥就干好啥。我兼任大队的不脱产文书,坚持义务在夜晚编辑生产队油印小报。兄弟们还是县乒乓球、篮球代表队成员;参加地区、县里的样板戏文艺汇演……)</h3> <h3>文革中,我受到很大冲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也成为了一个幸存者。在我多年申诉、平反的过程中,得到史进前、黄火青、胡德平等多位同志的真诚帮助;直到1978年,在耀邦同志的亲自过问下,我的问题才得到彻底解决。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毕业时中组部明确说:“60岁以上者一律不留北京,韩纯德留京,因他是当年中央组织部临时下放的干部”。</h3><h3><br></h3> <h3>于是,在20多年后,我又回到了纺织部,直到1983年离职休养。(图为父亲任纺织部顾问期间,协助党组做些落实政策、调研工作;先后到河北、山西、内蒙、宁夏等省区调查山羊绒资源。1983年率团到欧洲参观访问,赴西班牙参加世界纺织机械博览会)</h3> <h3>(父亲对网球着迷,以球会友,切磋球技;还曾担任过中直国家机关老年网球队队长,与袁成隆叔配对双打,多次参加全国老年网球比赛,并取得过不少好成绩。)</h3> <h3>离休后,我仍积极参加些社会活动,撰写一些回忆革命斗争的史料和文章;时常关注着家乡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关注着曾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人民生活的变化。<br></h3><h3>(图--父亲晚年的生活是充实的。他珍爱生命,希望有生之年还能为社会为家乡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除打网球、习书法、怡情健身,增进联谊外,他还曾担任中国老年体育协会顾问等,1985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h3><h3><br></h3> <h3>(家乡定襄县的领导多次来北京看望父亲。在定襄县革命纪念馆,建有父亲等多位老同志的纪念碑,用于革命传统教育。)</h3> <h3>  回顾我这一生,挨整的日子达20年,但自己没有整过任何人。几十年来,尽管也为党、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工作,不讲假话,敢于担当;但我的缺点,也明显地表现在缺乏冷静周全和性格率直,处理问题,特别是不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易得罪人。<br></h3> <h3> 说到我的家庭,1947年我在热河时失去了童年订婚、在战争年代生死患难的伴侣,感情上受到创伤。解放后在太原又重建家庭,共有八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生活,主要归功于我的老伴梁尚智,她处世豁达,对人宽厚,在半个多世纪中,不管顺境或逆境,她都任劳任怨地为这个家庭默默地奉献着。<br></h3><h3> 我还要特别感谢纺织总会领导和老干部局的同志们,以及家乡的人民,对我热情的关怀和照顾,使我晚年过得很愉快。”</h3><h3>       二00五年二月二十日修改</h3> <h3>(尽管我们的家庭因父亲被错批近20年,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同时,让我们感到十分幸运的是,我一岁时来到我们家的赵梅香阿姨。在父亲罢官到平山县后,妈妈心急惦记父亲,需尽快从北京下去照顾他。可又放心不下留在北京这4个年龄尚小的孩子,大的不到10岁,小的4岁多,该怎么办呢?心中焦虑之时,梅香姨挺身而出,让妈放心下去照顾父亲。老人家带着我们,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妈多次说:“梅香姐是咱家恩重如山的亲人”。两位在命运的逆境中患难与共的母亲,相互搀扶着,坚强迎对着……老姨一直跟我们在一起生活了43年,把伟大的母亲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们。我时常梦到她,总是住在后院那间双扇门的厢房里,总穿着那件干干净净的浅兰色中式布衫…梅香姨,您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h3> <h3>(因两岸分离,母亲26岁后就与姥爷姥姥再没见过面。其妹尚仁姨一家侨居美国,常有联系。)</h3> <h3>(舅舅梁尚勇随姥爷姥姥到了台湾,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台湾“教育部”常务次长、台北师范大学校长。台北山西同乡会理事长,台孔孟研究会会长;多次访大陆,曾受到胡啟立、王岐山等领导人会见。)</h3> <h3>(图1为我家的五世同堂照。二姐在日本定居的女儿岚岚,现己当上了奶奶和姥姥。)</h3> <h3>(感谢陪伴照料父亲三年多的国强,还与家乡人林娥等共同在父亲住院期间认真负责做好看护工作,多次受到院方的表扬。感谢纺织老干部局在父亲身边的工作人员张师付等同志。真诚向你们表达全家人的感激之情!)</h3> <h3>在父亲逝世5周年时,我们制作的纪念帖。</h3> <h3>【编后记 】原计划在“七一”将此美篇编发,因出医保杂志熬了一夜,迟发了一天。首先衷心感谢在纪念父亲逝世10周年活动现场,梅刚和邱明月老师及亲友海光、忻生等拍攝的很珍贵视频及图片。感谢中新社视频部的小范、小刘等同志在百忙中帮做视频剪辑。的确工作量不小,收集整理分类历史照片和编辑拼图。符合不超100张图位的限制规定。参加追思活动,编辑这个作品,在自己灵魂深处也是一次洗礼。</h3><h3>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带着祟敬思念的心情,主观上想力所能及地把“十年祭”编得内容丰富些;让大家能走近我的父亲,了解这位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辈子没整过人,却被罢官近20年的老共产党员的一生!</h3><h3> 爸爸,我们以您为骄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