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深,重现芳华。

川人

<h3>短促的汽笛声响起,冒着白色的汽雾向着天空喷发,五十年前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h3><h3>1969年二月的寒冬,我们告别父母,踏上征程,身着65式冬季的戎装及军用装备,被长龙似的闷罐子軍列从祖国的江南拉到大西北,从此开启了我们的军旅生涯。</h3><h3>曾经的我们</h3><h3>在一个锅里吃饭,</h3><h3>在一条地铺上睡觉,</h3><h3>在一个操场上训练,</h3><h3>在一个哨位上轮班站岗,</h3><h3>在一个执勤点上共同生活。</h3><h3>战友这一称谓从这一刻起,有了特别的定义,一朝做战友,一世是兄弟!</h3> <h3>甘肃的八零九八到陕西的五三八零,部队的番号溶入脑海,她是我们对外联系的代码,是我们人生阅历的体验与记载,更是祖国不曾忘记的“两弹一星”涉核部队的光荣称号。</h3><h3>天水新兵连的集结到分赴各执勤连队,分分合合,部队跨省换防,柴满垛,水满缸,调防部队一根火柴就能吃上饭的交接,历历在目。珍宝島枪声响起,“准备上战场,打倒苏修,我们顶头浪”动员部署,个个摩拳擦掌,“三打三防”集结训练,我们人人精神抖擞!</h3><h3>奉命调动撤离略阳到黄陵,告别白水江到姚家堡,我们始终都是五三八零好战友。</h3> <h3>军营的生活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上午天天读,手捧红宝书,关心天下事。下午天天练,队列,瞄准,拼刺刀。夕阳下,各班在自留地忙得满头大汗。</h3><h3>我们首要任务是保障西北铁路大动脉的畅通。繁忙的铁路线24小时奔驰不息,我们日日夜夜荷枪实弹守护着,不分春夏秋冬,寒冷皓暑。甘谷3号桥,苗河坝,桑树梁……一座座千米以上的隧道山洞,都是我们的守护目标,哨位上都曾留下每位战友的英姿倩影。她承载着核武器爆炸和卫星上天的试验,是祖国日益强大的光荣使命激励我们奉献青春芳华。</h3> <h3>半个世纪后的四月二十七日,南京南通两地140多名老战友聚会,庆贺当兵五十年。以连为单位拍照留念,然后全团集体合影,场面宏大,群情激昂,激动不已!</h3><h3>五十年前相识,五十年后相聚,当年的小伙子相见个个唏嘘不已,两鬓斑白门牙稀,沧桑岁月催人老,见面相识不相认,半天叫不出个名字来……</h3><h3>离开了部队,每个人延续着各自的故事,或深造学习,或工或农,或自主创业,各自打下一片天,但今天只为着一世兄弟战友情而来!</h3> <h3>三营十一连在白水江驻扎时间最长,六九年入伍的南通兵与南京兵,两地战友在刘伯香班长的招集下再相见。</h3><h3>会议室里热气腾腾,相互回忆当年的情景,从起床号开始,到熄灯号为止,谝得不停。早操洗漱,整理内务,饭前唱歌,换岗验枪,交接口令,不一而足。</h3><h3>拉练行军中,炊事班更辛苦,背着大铁锅,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就地挖灶,在要求的时间内,生火烧水做饭,还要疏散烟火。</h3><h3>我们的战友中间有立个人三䓁功的,有受嘉奖的,有评上五好战士的,这些都为我们青春年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h3><h3><br></h3> <h3>朝花夕拾杯中酒,故地重游现芳华!</h3><h3>到当兵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找寻着师部的大门,站在乾陵高坡上眺望不远处的礼泉县,路过黄陵所在地的营部,遥指姚家堡的农场,记忆装满一箩筐。更有浪漫的回想,当年军区陆军三院的“小芳”和师部医院的她……</h3><h3>相聚总是短暂的,回忆总是美好的,总把每次相聚当成再次分手,心中念念不舍…</h3><h3>借用刘伯香战友的一席话:我们是走向人生成熟时一个锅里吃饭烙下的终身浓厚的战友情谊,有机会再来共同品味我们战友间的夕阳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