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淡的中考

虫一

<h3><br></h3><h3> 昨天看了同门师弟小奉有关中考的一文,心里有所触动。结合自身经历,笔者也来聊聊本人的一丝体验。</h3><h3><br></h3><h3><br></h3><h3> 2019年永州市的中考业已结束。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束了。其实,更准确的说,中考昨天就已经结束了。</h3><h3><br></h3><h3><br></h3><h3> 一切显得那么平淡。</h3><h3><br></h3><h3><br></h3><h3> 自参加工作以来,永州市的中考多年来都是固定在6月18、19、20日三天。自2017年开始,18、19日两天,九年级考试。20日上午,八年级生地考试。</h3><h3><br></h3><h3><br></h3><h3> 所以说,初中毕业考试,19日就结束了。与高考相比,中考不仅仅平淡,还可以说是略有落寞。尤其是在我们乡下学校,除了组考要求严格和规范一些,与平时的模拟考试没有多大的区别。<br></h3><h3><br></h3><h3><br></h3><h3> 高考是全国性竞争和选拔,一考定乾坤。而中考只是县内竞争,当然没有可比性。</h3><h3><br></h3><h3></h3> <h3><br></h3><h3> 不过,中考当中那种没有丝毫硝烟气的平淡,还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可名状。记得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就说两个时间段吧!</h3><h3><br></h3><h3><br></h3><h3> 1、我们这一辈的中考,在80年代中期。当时整个社会刚好处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结点。所以当时,我们学习都非常努力。记得那时先是筛选一批,把成绩好的选拔出来考中专。</h3><h3><br></h3><h3><br></h3><h3> 当年虫一有幸通过了选拔,不过我们祁阳县86届中专只招收中考成绩577至599这个分数段的考生,而本人因超出9分而不在此列。当时对班上那些考上中专,从而跳出了龙门的同学,我不知道有多羡慕。</h3><h3><br></h3><h3><br></h3><h3> 都说造化弄人。兜兜圈圈,当年考上中专的,特别是考上师范的两位同学,人生轨迹与几年后的虫一仍大体相同。但是,在我心里,这些同学是永远的赢家,永远的成功者。时至今日仍然对当年的中考因超出9分而未录取的往事耿耿于怀。</h3><h3><br></h3><h3><br></h3><h3> 2、虫一刚参加工作那阵子,中考还是被很多家长重视。究其因,主要是当时的高中录取率实在太低。就拿我们文富市中学来说,能考上高中的毕业生简直是凤毛鳞角。记得曾经连续几年“剃光头”。</h3><h3><br></h3><h3><br></h3><h3> 所以,那时家长特重视中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高中。这个时间段,中专在家长眼里已经不怎么被看好。只有考上高中才能考大学。</h3><h3><br></h3><h3><br></h3><h3> 况且,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期望值都非常高。纵使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真的不怎么样,家长也会企盼自己的孩子到了高中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h3><h3><br></h3><h3><br></h3><h3> 于是便多了一个怪象,如果孩子没有考上高中的硬实力,家长便想方设法通过别的渠道来提高孩子的软实力。说白了,就包括一些旁门左道。</h3><h3><br></h3><h3><br></h3><h3> 那几年,虫一到过好几个兄弟学校去从事中考监考工作。几乎每个考点都这样。或家长,或亲朋,或当地干部,都会想一些办法跟监考老师套近乎。</h3><h3><br></h3><h3><br></h3><h3> 或请烟,或请酒,或找有点面子的熟人打招呼,甚至小红包相见都时有发生。虽然说是极少数人物,却也有一种疯狂劲。当然,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家长和孩子对中考的重视。</h3><h3><br></h3><h3></h3> <h3><br></h3><h3> 而今呢,一切变化得让人有点认不出的感觉。现在的中考监考,除了枯燥,要求严之外,几乎不用担心学生有什么歪门斜道。这个变化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h3><h3><br></h3><h3><br></h3><h3> 一是要求严了。考前有宣传,进考室有安检,考场外有公安全天值守,考场内有屏蔽,甚至还有监控。</h3><h3><br></h3><h3><br></h3><h3> 无论从学生角度,家长角度,还是考场内工作人员的角度,想要弄些舞弊,太难了,代价太大了,成本太高了。其实,这个原因不重要。<br></h3><h3><br></h3><h3><br></h3><h3> 第二个原因才是主要的:孩子们没有舞弊的兴趣。这个原因又可以分解成两个方面的因素。</h3><h3><br></h3><h3><br></h3><h3> 一方面是录取率大大提高。一万一千左右的毕业生,基本上可以录取到一万。如果算上一些不入流的中专无门槛入学,基本上人人都会有书读。</h3><h3><br></h3><h3><br></h3><h3> 甚至还会出现录取得多,毕业生少的可笑局面。多年前,初中生一毕业就会收到四五份录取通知书的笑话不仅有,而且还不是孤例。</h3><h3><br></h3><h3><br></h3><h3> 另一方面,现在的很多孩子,哪怕你给他传一张纸条,他还不一定打开。那种抓阄抛石的可能不多了,但是不看题目就可以填答案的人才却越来越多。</h3><h3><br></h3><h3><br></h3><h3> 甚至,可以不用理会考的是什么科目,拿来答题卡就填的,也有。你还指望他去另外争取?</h3><h3><br></h3><h3></h3> <h3><br></h3><h3> 高中扩招,让孩子们都有书读,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这本应是利国利民好事。为此,国家也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h3><h3><br></h3><h3><br></h3><h3> 然时至今日,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拉越大。成绩优秀素质高的学生都往县城甚至省城长沙流动。剩下的乡村学生越来越抱团厌学,大有集体放养得过且过的味道。</h3><h3><br></h3><h3><br></h3><h3> 前几年,有些教育专家们提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也许天资愚钝,虫一至今未觅此良方。</h3><h3><br></h3><h3></h3> <h3><br></h3><h3> 最后还多嘴一句。昨天下午,我们在哈弗中学监完考以后,目送毕业班学生考完后离校了。看着哈弗学校领导在校门口护送学生离校。同时值班的,还有九年级的班主任。</h3><h3><br></h3><h3><br></h3><h3> 也许多年教学经历使然,看着学生一个一个的离开,还是带有惯性的惆怅。但我发现,没有一个学生跟领导或任课老师道别。当时,哈弗陈党生校长就在我旁边。好在,学生当中,有跟班主任拥抱道别的。</h3><h3><br></h3><h3><br></h3><h3> 触景生情。作为地理教师,因学科特性,我任教的班级多。每一届八年级,我大都任教过一半班级,甚至更多。他们毕业时不也是很少跟我道别的?也许,我没教好这些学生。</h3><h3><br></h3><h3><br></h3><h3>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唯愿这些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依然有彩旗飘飘,依然有人头攒动。但是,不管怎样,这个中考的味道还是真的愈来愈淡了。</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