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摄影:焦伟捷</b></h1><h1><b>文字:焦伟捷</b></h1><h1><b></b><b>本美篇资料来源于老同学焦伟捷的微信朋友圈《我的红色记忆》</b></h1><h3><b><br></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焦伟捷微信头像</b></h1> <h1><b> 序 言</b></h1><h1><b> 从1994年起,我在北京工作了10年,后来,又陆续在北京待了10年。在这两个10年时间里,我接触认识了很多在京的老红军,有的后来还成为了朋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举国上下都在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在这样重要的时间里,让我又想起了那些亲密接触过的老红军老将军们,想起跟他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刻。但是,随着时间延续,现在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开国将军越来越少了,跟他们在一起的很多往事,已经成为了《我的红色记忆》,每当我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想起他们关心重视革命老区的建设,想起他们关心老区人民的生活改善,我就会更加怀念他们,更加由衷地爱戴他们感谢他们!</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b></h1><h1><b>《我的红色记忆》<br> 今天,是习总书记来赣州视察一个月的日子,一个月前的今天,习总书记来到于都河,看望红军烈士后代,缅怀革命先烈,叮嘱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长征精神。今年,是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85周年。我们这些生活在革命老区的人,更要牢记共和国的历史,不能丢掉红色的记忆。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幸见过很多红军老前辈,他们对革命老区的关心关怀,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里,从今天起,我用图文的形式,把这些珍贵的记忆整理出来,让这些红色记忆永远不会丢失。<br> 今天说的第一位是于都老红军钟月林和她的丈夫宋任穷。<br> 1996年,我们在中南海永福堂见到宋任穷和夫人钟月林,他们是专门安排时间接见我们的。那天因为北京下雪,路上堵车厉害,我们迟到一个小时赶到中南海。后来听宋老的秘书说,宋老夫妇俩早就在厅堂等候我们,宋老左等右等还不见我们到,就跟钟月林阿姨开了一句玩笑,说你这个小老表不太遵守时间哦!秘书告诉我,宋老参加会议或活动从来不迟到,一般都会提前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到达。听了宋老参加活动从来不迟到,对我的教育很大。<br> 钟月林(1915—2009年8月3日),女,江西于都人,原开国上将宋任穷同志的夫人。中共中央组织部离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b></h1><h1><b> 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男,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乌石垅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br></b></h1><h3></h3> <h1><b>1996年宋任穷和钟月林夫妇接见我们并合影留念</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宋任穷夫妇和我亲切握手</b></h1> <h1><b>钟月林和李敏(毛主席女儿)、贺捷生(贺龙女儿)等出席活动</b></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我带侄儿去中南海永福堂</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月林家里</b></h1> <h1><b>【焦伟捷摄记】</b></h1><h1><b>《我的红色记忆》<br></b><b> 这是一篇与摄影有关的《红色记忆》,前天,一位赣州的老领导给我打电话,问到1996年在北京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摄影展”的事,这次展览请了很多老将军老革命来观看。当时,我正在赣州驻京办工作,为了搞好这次展览,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其中,邀请老将军老革命观展,就是一项仔细和责任心很强的工作,这次展览无疑是一次《我的红色记忆》。</b><b><br></b><b> 这次影展在京城引起很大反响,对长征沿线城市人民也是一次很大的鼓舞和鞭策,还有一张和将军们的大合影以及其他照片没有找到,待将来找到了再发出来。</b></h1><h3></h3> <h1><b>前排是王宗槐中将(左)廖汉生中将(中)方强中将(右)</b></h1><h3></h3> <h1><h1><b>王宗槐中将(左)和邝任农中将</b></h1><h3></h3></h1><h3></h3><h3><br></h3> <h1><b>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左)、右边就坐的是老红军王定国(女)</b></h1><h3></h3><h3><br></h3> <h1><b>邝任农中将(左)和欧阳毅中将(右)</b></h1><h3></h3> <h1><b>万绍芬书记陪贺晋年将军(坐轮椅者)看影展</b></h1><h3></h3> <h1><b>老红军邓飞(右)和肖茂普(原赣州地委副书记)交谈</b></h1><h3></h3> <h1><b>李振军将军(贺龙女婿)和肖茂普书记交谈</b></h1> <h1><b>肖茂普副书记和周英棠副书记陪贺晋年将军看影展</b></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廖汉生副委员长在看影展</b></h1>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这张照片拍摄于1999年,是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赣州地区撤地设市的时候,当时地区的主要领导来到北京,向在京的赣南籍老将军汇报撤地设市的准备情况,应邀来参加会议的有:(照片第一排从左至右)张海如书记、肖鹏(兴国籍、原国家农业部副部长)、曾汉周(瑞金籍、原最高法院副院长)、谢振华少将(崇义籍、原昆明军区政委)、邓飞(兴国籍、国家粮食部副部长)、曾克林少将(兴国籍、原海军航空兵司令)、张耀祠少将(原中央警卫团团长)。这几位老红军是我们赣南老红军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每个人都是戎马一生,战功赫赫。<br> 因为撤地设市是赣州的一件大事,除了向邀请到会的老红军汇报,还有一些因为身体或其他原因不能到会的,会后,我们通过其他方式也向他们作了汇报。</b></h1><h3><b></b></h3><h1><b> 这一张照片没有公开发表过,只有很少人看到过。虽然看似普通,但它记载了赣州“撤地设市”,这样一个历史大事件。</b></h1>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在我的红色记忆里,谢振华将军是印象最深的人之一。我说二件事,可以说明跟谢振华将军的交情。第一件事是将军请我帮忙。咋听起来好像是我在吹牛,待我说完以后,你就会明白了。在九十年代后期的某一天,将军夫人在秘书陪同下,突然来到办事处,说有件事想请我帮忙,我当时很诧异,我能帮将军什么忙呢?原来是将军崇义老家的亲戚来了信,说老家的小学校很破旧,缺钱维修,请将军帮忙找点钱维修。谢将军接到信心里很着急,召开了家庭紧急会议,让儿女们想办法,解决家乡小学维修资金,儿女们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大家凑了10万块钱。但是,这个钱不能交给个人去办,要通过一级组织办才放心,以保证资金用于修学校。这样他们就找到了我,让我跟县里有关部门联系,后来经过联系,资金很快就汇出去了,学校修好以后,县里还专门派人来北京向将军汇报,将军一家人都很满意,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谢将军组织观念强,办事很讲原则。第二件事,是我请将军帮忙。我请将军帮忙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件事很大,直接捅到了中央军委。在本世纪初期,市里为了扩大城市建设,快定搬迁老机场,建设新机场。老机场搬迁涉及到军产,需要陆军、空军同意,最后要军委批准。市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驻京办,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做工作,让军方理解支持我们的机场搬迁。但是,最后军委这一关我们接触不到,这样我们就想到找谢振华将军帮忙。当年,谢振华将军身体好,影响大,说话有分量。记得正值2004年的春节,将军要去大会堂参加团拜会,军委首长也都在团拜会上,在团拜会上,请谢将军当着军委首长的面,提出赣州搬迁机场的事,就有希望了。但是,按照谢将军的习惯,他在团拜会上不会待很长时间,一般是露个脸,坐一会就会离开。为了及时提醒将军记住这件事,我和他的秘书商量好了,保持电话联系,在将军想离开时,秘书及时提醒了他。等到见到军委首长的时候,提出了赣州机场搬迁的事。果然,在将军要提前离开的时候,秘书及时提醒了他,让他重新坐下来,等晚会开始军委首长过来敬酒的时候,谢将军向军委首长当面说了赣州机场搬迁的事,并说了革命老区需要发展的理由,让军委首长欣然同意,当即表态让我们把报告送过去。这样,赣州机场搬迁的事,在军方就基本通了。所以,我说谢振华将军对赣州机场的搬迁功不可没。我在北京十年,去谢振华将军家里比较多,麻烦他的事也很多,亲自感受到老将军情系革命老区,情系家乡的情怀。<br>谢振华(1916.9—2011.8),男,原名谢振泮,1916年9月生,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甲子村人,少将军衔。原中顾委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二、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中央会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谢振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br>在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中,谢振华是一个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还是和平时期的统兵主政,他都有着不凡的履历。从漫漫长征路到镇守大西南,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写就了他辉煌的人生。</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从昨天起,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八子》,在全国院线上映了,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许。电影是根据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改编的,由赣籍著名影视导演高希希执导的。电影我还没有看,但是,这个戏我已经看过几遍了,每次看都被故事情节和演员真挚的表演感动得泪流满面,现在翻出当时拍的剧照,还能回忆起在北京看戏的情景。图中是在北京和这个戏的导演张曼君的合影,张曼君也是赣州走出去的知名人士,原来是赣州的采茶戏演员,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新世纪杰出导演,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 1997年9月9日,我陪市里有关领导去见杨尚昆主席,是为汇报赣州公路建设方面的事情。上午十点左右,我们来到什刹海岸边的杨家,在秘书的带领下走进客厅,这时,杨尚昆主席已在客厅等候我们,听说我们是来自革命老区赣州的客人,杨主席顿时高兴起来,他刷地一下从沙发里站起来,笑容可掬地跟我们一一握手,给我们让坐。我近距离看到的杨主席,完全不像接受国书时的杨主席,没有了那份庄重庄严,而是一位慈祥可敬的老人。他红光满面口齿清晰,除了听我们汇报工作,还不时地问问赣州和瑞金的情况,可以感受到,他对赣州革命老区的关心和牵挂。我们坐了近一个小时,当要离开的时候,他又一次蹭地从沙发里站起来,并问我们:你们看我的身体怎么样?接着又做了二次从沙发里起立的动作,我们真的很敬佩老首长的身体,当年他已经九十岁高龄了,还能做这样的动作,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可是,后来我们听说杨尚昆主席生病了,1998年9月14日,在接见我们一年另5天以后,杨尚昆主席与世长辞了。<br> 杨尚昆(1907年8月3日-1998年9月14日),男,号诚五,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入上海大学学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r> 杨尚昆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h1><h3><b></b></h3><h1><b> 在北京期间,经常看望革命老妈妈,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b></h1> <h1><b>看望老红军邓六金老人(曾庆红妈妈)</b></h1> <h1><b>看望老革命李昭(胡耀邦夫人)</b></h1> <h1><b>看望老红军钟月林(宋任穷夫人)</b></h1> <h1><b>看望老红军王定国(谢觉哉夫人)</b></h1> <h1><b>看望老红军邓六金和陈兰(邓子恢夫人)</b></h1> <h1><b>看望老红军彭儒(陈正人夫人)和王定国(中)和李敏(毛主席女儿、右)</b></h1> <h1><b>看望老革命刘昂(钱之光夫人)</b></h1> <h1><b>看望看革命张文秋(毛主席亲家)</b></h1> <h1><b>革命老妈妈,从左至右:彭儒、邓六金、陈兰、钟月林、王定国、刘昂</b></h1>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开国中将方强,是湖南平江人,但是,他对赣南老区最有感情,他把赣南当成他的第二故乡,他非常关心赣州的经济发展,关心赣南老区人民的生活幸福。他为什么会把赣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呢?我听他讲过一个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在“第四次反围剿”的一次战斗中,他负了重伤,在他昏迷不醒的时候,是赣南老区的老百姓,把他从现场上抢救下来,是赣南老区的妇女用奶水救活了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因此,他说赣南人民好,赣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有这个情分,我们去方强家就像是走亲戚,方老也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从九十年代早期京九铁路的立项,到九十年代赣韶龙铁路的立项等重大建设项目,我们都向方强老将军汇报,请他向中央反映老区人民的心声,推动这些项目尽早批复。我们每次找他,他都毫无迟疑地答应帮助,甚至有一次,他当场让我帮他起草给总理的信,再由他自己手抄一遍,马上走机要直送国务院。很多次通过方老送上去的报告,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答复,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大项目落地赣州。方老是我最尊敬和最感谢的老将军之一,从九六年认识他,到2012年他逝世前,我都与他保持着联系。<br>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 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均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黄玉昆将军,是我认识的赣南籍将军里面,最平易近人,最乐于给家乡办事的将军。听说早些年,不论是地区还是县里,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到了北京找到他,他都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有时自己办不了的,还联系找到其他领导共同想办法解决。如1990年10月,赣州地委和兴国县委就京九铁路的走向问题,将老苏区人民的愿望向他作了汇报。黄玉昆说: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照顾江西省的铁路经过的区域宽一些,铁路长一些,使老区的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并表示他将如实反映这个要求。我1994年到了驻京办工作,继续跑京九铁路的工作,有一次,我给老将军打电话,说去拜访老将军并汇报工作,老将军一句话就温暖了我的心,他说,你们工作太忙不要专门来看我,我到办事处去看你们,有问题在那里谈。在黄玉昆等将军的呼吁支持下,京九铁路得以尽快开工,并实现了走兴国路线和1996年顺利通车,这与黄玉昆等一大批老将军的长期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图一)是我和黄将军在驻京办拍的合影。后来几年,将军的眼睛不好,身体也越来越差,但是,他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家乡的变化和进步,心系革命老区初心不变。1997年8月黄玉昆将军病重住进了医院,这是他已经不能说话,经常昏迷不醒。但是,有一次我去医院看他,当家里人贴在他耳边告诉他,赣州驻京办来人看你了,他马上就有了意识,并用手探索着,他抓住了我伸过去的手,我能感觉到他的力度和温度。1997年8月12日,黄玉昆将军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0岁。<br>黄玉昆(1917—1997),江西兴国潋江瑶岗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空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杨思禄将军是赣州于都县人,他是我见过的现在还健在的少数几位开国将军之一。前年,他出席了中央台的春节晚会,看到他身体很健康,思路很敏捷,感到由衷的高兴。今年他已经102岁了,他战争年代,先后给肖华上将和刘亚楼上将当过警卫员,后来成为解放军空军的高级指挥官。<br>杨思禄(1917—),曾用名张友、方力,男,汉族,江西于都县曲洋乡曲洋村人,1930年加入儿童团,任少共国际师战士。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任班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排长、代连长、营长、营教导员、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旅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师长。建国后任第五航校副校长、第十一航校校长,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退休后居住于北京西直门外总政干休所。<br>截至2019年1月,在世开国将帅仅剩14人,杨思禄是其中之一。</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我第一次登门拜访杨成武上将,是在1997年左右,具体日子记不清了。但是,最早接触杨将军却要早二年,因为我在北京海外客家联谊会挂了副秘书长的职务,杨成武将军作为客家人,是联谊会的顾问,联谊会的活动他有时会参加。最后一次去杨成武家,是2004年2月15日,是去吊唁杨成武将军逝世。<br>杨成武是个大英雄,他在长征路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br>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br>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于都籍将军张耀祠,是我最想见的将军之一。因为他在中央警卫团团当团长几十年,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做警卫工作,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他又在第一线执行抓捕任务,因此,他是一个传奇人物。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听说他已经离开北京去成都军区了,过了几年听说他已经回到了北京,住在万寿路的部长楼。图一是我们第一次去看张将军,我们到了大门口,就被门卫拦下了,说张老出去散步,每天这个时候都看他出来锻炼,让我们在门口等,等了半小时左右,我们让门卫往他家里打电话,才知道他已经回来了。见到张将军身体这么好,我是又兴奋又激动,这次,我们在他家坐下来聊了很久。图二是2001年我陪电视台去采访将军,手捧着将军新出版的书拍的合影。<br>张耀祠(1916—2010),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候补委员等重要职务。<br>1916年生于江西于都,他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0年生活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身边,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他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奉党中央之命拘捕了“四人帮”的头目江青,直接参与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斗争;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在江西南昌因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5岁。</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刚才看到肖华上将女儿肖霞发的微信,知道今天是肖华夫人王新兰阿姨95岁生日。首先祝贺王新兰阿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玫瑰]这也让我想起来九十年代末我去肖华将军家看望王新兰阿姨的情景,当时在家里的人都在客厅等候我们,我看到王新兰阿姨身体健康,红光满面,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我没有机会见到肖华上将,但是,见到他的夫人和家人同样感到欣慰。图二是肖华夫人和女儿肖霞在一起。(摘自肖霞微信)<br>肖华(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男,又名肖以尊,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解放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获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肖华谱写的《长征组歌》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br>王新兰,原名心兰,1924年6月生,四川宣汉人,开国上将肖华将军的夫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6岁送过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台长、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处机要秘书、总政治部机要科副科长、总政治部专家工作室主任、交通部干部局干部科科长、交通部外事处处长、总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军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兰州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5年12月离休。</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汪东兴是大家都知道的名人,一是因为他一直在毛主席身边,二是他在粉碎“四人帮”发挥的作用。其实,他也是一名开国将军,他的最后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因为他的传奇故事和跟赣南的渊源,我去他家里比较多,除了自己去还带朋友去,每次去汪主席都热情接待,交谈甚欢。在汪东兴家里,我看到了毛主席手写诗词的真迹(图四),看到了毛氏风格的客厅(图六),听到了毛主席口音的湖南话(汪老说了一口流利的湖南韶山话)。我跟汪主席吃过二顿饭,一顿是我们请他吃客家菜,一顿是他们一家人请我们吃涮羊肉。这些要细说起来都有故事,因为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在这里说了。我每次去见汪老,走得时候都要同他合个影,前后有十年的时间,拍了很多,有的也找不到了。汪老心态很好,每次见到他都是乐呵呵的,他2015年8月离世,享年100岁。<br>汪东兴(1916年1月——2015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红军,历经长征与抗日战争,从1947年开始一直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并长期掌管8341部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起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党委第一书记,并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对领导人的起居、出行等负责,因此又被称为中南海大内总管,是毛泽东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是四人帮抓捕行动怀仁堂事变的决策人之一。汪东兴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br>2015年8月21日上午5时28分,汪东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宋玉琳将军,是我们会昌县人,1996年我第一去他北京的家里看他,就知道他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将军的精气神不减。当时,他送给我一本回忆录《挥戈疆场》,我看了一些知道了将军辉煌的战功,他参加过著名的击毙日本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所率部队涌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等战斗典型,指挥了抗美援朝中经典的“奇袭白虎团战斗”等,让我对将军肃然起敬。<br>宋玉琳(1915年-2001年),江西省会昌县西江镇人,1929年参加赣南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随红军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是个大喜的日子。让我想起了自己入党的时间,是在1971年2月,正好是在建党50周年的前夕。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跟着党走了48年,再过2年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辉煌岁月,也是自己入党50周年的时间。让我们永远记住入党誓词,不忘初心,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这是1996年我在北京国庆招待会上,用一部理光傻瓜照相机(胶片),拍摄的招待会主桌的照片。从画面看,当时的管理很宽松,我作为一名普通人员,能在总理作国庆讲话的时候,走近主桌拍摄国家领导人,并且没有受到任何干涉。从现场情况看,当时很少新闻记者和拿相机的人,记得只有二名摄像记者和二名新华社照相记者,其他很少看到玩相机的人。因为我的傻瓜相机不能变焦,因此不能拍摄特写镜头,只能这样取景拍摄中景场面,但是从背影还是基本能认出几位领导人。</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于都籍老红军刘九洲,曾经当过周恩来总理的警卫员,在战争年代的一次日机轰炸中,他救过周恩来的命。在他家客厅里,挂着一幅周总理和邓颖超和他的合影,每次我们去他家拜访,他讲到周总理对他关心培养,都是泪流满面。解放后,他在前门饭店当经理,一直到退休。2008年7月9日,刘九洲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b></h1><h5></h5><h1></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老红军肖鹏部长,是兴国永丰乡豪溪村人,他是出了名的关心家乡发展的老部长,也我在北京联系最多的人。家乡的大事小情他都经常关心帮助,不管是市里还是县里,有事情找到了他,他从来不推却,总是想办法帮助解决。不仅他自己关心家乡事,就连他夫人和孩子也受到他的影响,只要是家乡来人他们都热情接待,相敬如宾。图一是赣州电视台采访肖鹏一家的合影;图二是肖鹏部长为京九铁路开通写的贺词。<br>肖鹏(1919年11月25日——2016年12月11日)即萧鹏,原名肖良斌,男,汉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永丰乡豪溪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曾任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部长级待遇)。<br>2016年12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b></h1><h3></h3><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1996年10月19日,瑞金市在北京新华社大楼召开了“瑞金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暨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一是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请来了很多中央的老同志一起座谈,二是向中央领导和部门汇报老区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反映老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就是这样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有了现在中央对老区的关心和重视,也才有了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发〔2012〕21号《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经过这几年中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使赣州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图片从右到左领导是:万绍芬、朱穆之、廖汉生、陈锡联、肖克、王光英、李德生、邓力群等。</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美好的回忆》<br>刚才,偶然在网络上看到邵华主席的一组摄影作品,既感到亲切也很让我激动。我跟邵华主席有十年的交情,在北京时会常去她家看看,经常会遇到她拿出来新的摄影作品让我们欣赏,我也参与过她摄影展的文字整理工作,我的中摄协会员证就是邵华当主席时签发的。今天在网上看到的,是她喜欢拍摄的一些题材作品,但是,没有看到她的花卉摄影作品,我知道花卉是她晚年最喜欢拍摄的题材。邵华主席2008年6月24日在北京去世,她离开我们已经十一年了,但是,她的摄影作品和其他精神财富任然留在人间。</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这是我和彭林中将,在2002年4月25日的合影,如果不注意照片上的拍摄时间,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张很正常的合影,但是,大家只要在百度上查一下彭林中将的简历,就会发现,彭林将军拍完这张照片三个月后就去世了,将军这么健康的身体,这么快就逝世了,真是令人很难以置信。<br>彭林(1914年6月29日-2002年7月24日),原名彭栋才,江西省吉安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2001年8月,我陪电视台去采访梁必业中将,他是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1960年起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伤害,后来将军恢复了总政副主任的职务。我1969年参军来到吉安,当时就听说梁必业将军的家乡在吉安的渼陂,家乡人民世代在传说着梁家几位将军的故事。三十二年后,我才有机会在北京见到了梁必业中将。<br>梁必业(1916.03~2002.10),男,江西省吉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科学院原政治委员,原中央军委列席常委,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政治工作、军事教育和军事理论研究领导者,为人民军队的建设,为繁荣和发展军事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 这是我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和孙毅将军的合影,当时他已经98岁了,但是,将军的身体非常好,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孙将军是1955年授的中将,曾任冯玉祥所率国民军的团副。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反蒋战争。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中校参谋。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走上革命道路,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十四军司令部谍报科科长。<br> 孙毅(1904——2003),河北廊坊大城县人,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粤赣军区第22师参谋长,军委教导师参谋长,政治保卫团参谋长,红3军团教导大队大队长,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过赣州战役,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欧阳毅将军是湖南宜章人,和第一任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夫人彭儒是老乡。我去过欧阳毅将军家二次,第一次是礼节性拜访,用北方话说就是认个门。第二次去是带记者去采访,那一次聊得比较多,知道了将军第一次见到毛委员是在井冈山,后来又跟毛委员来到中央苏区瑞金,在瑞金工作生活了几年,一直到1935年跟中央红军离开苏区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br>欧阳毅(1910—2005),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曾汉周是从瑞金走出去的一位老红军,他的最后职务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这是我1996年去看望曾老的时候,看着他亲笔签名给我送书。<br>曾汉周,1917年7月出生于江西瑞金。1934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一军团一师二团三营八连任战士、班长、排长,并参加了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西吴起镇兵站、甘肃黑城岔兵站采购员,红军总部特务团二连、红军总部延安警卫营二连司务长,中央军委后勤部科员,抗大四大队供给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东北军政大学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政委等职。建国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中央政法五机关党委副书记,最高人民法院交通庭庭长、刑庭庭长,山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经理,1963年6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1966年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顾问。1980年9月参与主持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审判,任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副庭长兼第一审判庭审判长,1982年12月任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是中共八大代表。2001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张铚秀将军吉安永新县人,曾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云南省委书记。那天我们去看望他,张老很高兴,一是叙老乡情,二是谈他的革命生涯,还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套刚印出来的《张铚秀画传》。张将军家住在谢振华将军附近,二个人曾经是昆明军区时的工作搭档,一个是军区司令员,一个是军区政委。<br>张铚秀(1915年—2009年8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参加虹桥村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昆明军区司令员、云南省委书记。</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2000年3月31日,我去北京西郊的一个军干所,看望居住在那里的兴国籍中将邱会作和他夫人胡敏。邱将军夫妇对我们的到访非常重视和隆重,早上,他们去菜市场买了很多菜,邱老将军专门写了一幅“长征”条幅送给我,胡敏阿姨找出了她在延安时期写的部分歌词和诗让我们欣赏。我们看到将军夫妇身体健康,晚年生活快乐幸福,感到很欣慰。在将军家坐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告辞的时候,听到邱将军操着兴国口音留我们吃午饭,让我们感受到客家人的热情待客。但是,考虑到不能给老将军添麻烦,我们还是推辞了。<br>邱会作(1914—2002),1914年4月生,江西兴国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和判刑,2002年在北京逝世。<br>胡敏,1922年生,邱会作中将夫人。胡敏同志军医出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抢救了无数指战员的生命,为我军卫生工作做出了有益贡献。老八路军战士、解放军上校、邱会作中将的夫人胡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5年11月24日凌晨7时20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4岁。</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有一次,我们请傅崇碧将军夫妇和王光英副委员长吃饭,用了我们当地产的苦瓜酒招待,二位老领导对苦瓜酒饶有兴趣,问了很多关于苦瓜酒的生产过程,并对酒的口感也称赞有加,这顿饭大家吃得都很高兴。<br>傅崇碧 (1916—2003)四川省通江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军长,率部坚守铁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br>王光英(1919年8月-2018年10月29日),北京市人,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大学文化,1950年参加民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杰出领导人。<br>王光英是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五届、六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执行委员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名誉董事长。</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海军航空兵是一个特殊的兵种,也是现在国家重点发展的兵种。我有个朋友曾在海航当兵,他常以此为荣在我面前炫耀。但是,当年海航的司令员就是我们兴国老红军曾克林将军,记得有个电视剧《曾克林出关》,说的是曾克林率兵拿下山海关,进军东北的故事。历史证明,曾克林出关和延安之行,对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对缩短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br>曾克林(1913~2007)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人,原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大军区副职待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我的红色记忆》<br>刘振华将军是我的山东老乡,他既是开国少将(64年被授予少将),到1988年又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一个经历丰富,在很多岗位担任过重要职务的将军。<br>刘振华(1921年7月-2018年7月11日),山东泰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委,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br>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9月2日,刘振华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b></h1><h3></h3> <h1><b>【焦伟捷摄记】<br></b></h1><h1><b> 最近一段时间,在我的微信里主要在发《我的红色记忆》。因为全国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搜集整理老红军的资料,回忆自己认识的老红军老将军的革命事迹,更能切身感受到这种教育的意义。现在,在世的老红军老将军已经不多了,我们要经常传授他们的革命故事,不忘他们对赣南老区的关心和帮助,并牢牢记在心中。<br> 从今天起,《我的红色记忆》暂告一个段落,待以后整理出新的资料再做续集。<br> 最后补充一句,要感谢我的老同学谢毓富,这一段时间来把我散发的几十篇微信整理编辑成册,使《我的红色记忆》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他热爱和传播红色记忆,并为此付出的劳动和辛苦表示衷心的感谢!</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