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

大山晴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2.4</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火车”一词源于早先的机车是靠烧煤产生蒸汽驱动的。现在不管是内然机车还是电力机车,人们还是习惯了原来的叫法,通称“火车”,如同现在有时也称道路为“马路”一样,原来的路是用来走马车的,所以称之为“马路”。现在的火车大多是电力驱动,严格的叫法应该叫“电车”更贴切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自从技术科调到销售部门,就三天两头出差坐火车,天南地北的跑。现在由于工作性质关系,已很少出省外,加上现在有了自备车,省内的出行基本也不坐火车了。离最近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坐高铁,还是2016年参加公司集体活动去武夷山旅游时坐的,感觉速度真的快。</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高铁,千里之外也晨发午至。不仅快捷,而且乘坐舒适,整洁干净,秩序井然,全车空调,冬暖夏凉。车上的卫生设施毫不逊色于飞机,可与五星宾馆相媲美,完全没了原先的脏、乱、差、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原来的旅客列车外形千篇一律,黑色的车头,绿色的车厢,人们倒是给取了个环保的名字“绿皮火车”,它即使使出浑身的力气,喘着粗气,也只能以每小时跑个五六十码的速度前进,加之火车经常不能正点,走走停停,从杭州出发去趟北京需要近三十个小时。我父亲在衢州工作,老家在义乌,小时候坐火车坐的最多的就是义乌到衢州这一段,几乎每年都来回坐一趟。喜欢看着窗外的景物快速地向后闪去,听着车轮驶过铁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由于现在用上了无缝钢轨,这“哐当”声已经听不到了。还有那“呜呜”的气笛声,都非常美妙。当时觉得坐火车是件开心的事,人也不多,上车基本都有座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逐步繁荣,带动人流物流的显著增长,铁路的发展又滞后于经济。特别是每年的春运,一票难求,铁路运输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痛。每当列车靠站,蜂拥而至的旅客如同池中喂食的鲤鱼冲向车门。如果你带着几大包的行李根本就没法上车,只能让车上的旅客帮忙打开车窗,从车窗将行李塞进去。坐火车,特别是远途出行,又是大包小包的,加之车上的状况,简直就是花钱买罪受。一路上蒸汽机车的烟尘顺着窗户飘进车厢,几十个小时下来,你身上都粘满了细小的煤灰,脸花了,鼻孔也黑了,用手在手臂上一抹就有几道黑线。更为难受的是大冬天坐火车,车窗紧闭,车上真真是“五味”杂陈,泡面味、酒味、烟味、臭脚味、晕车人的呕吐味.......混杂在一起,有让你窒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次远途旅行,从杭州去广州出差,整整坐了三十六个多小时,几乎没有合眼。出发前听人说车上吃的贼贵,就随身携带了十多包方便面,一路就方便面充饥,以至于好长一段时间闻到方便面的味就想吐。还有一次从上海去郑州,没有买到座位票,一路站到开封后才得到座位。又恰逢酷热的夏天,车厢里没有空调,拥挤的人群塞满整个车厢,过道上站着的,座位底下躺着的,车辆连接处卷缩着的,你上车后都不知该如何下脚。时常望着水杯,拧开了盖想想又盖上,实在渴了只能呡一口润润嗓子,就是怕水喝多了上厕所难,到厕所的距离虽没一节车厢长,车厢里人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似的,犹如千山阻隔。</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要数列车售货员最有耐心,一趟趟地来回叫卖,“香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啦……来,前面的腿收一下!”以及每个站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声,“符离集烧鸡、德州扒鸡、茶叶蛋、盒饭......”都是那个时代的记忆。当然还有形形式式的旅客,千姿百态。有上车后一声不吭闭眼貌似睡觉的,有带着许多零食热情邀您一同享用的,有沉默寡言的,有侃侃而谈的......等等。在这杂乱环境中,最叫人如沐浴一缕阳光的是让出半个屁股请你同挤一座的热心肠好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没有对比,无以好坏。没有坐过绿皮火车的人,是无法体会过去旅行的艰辛。目前,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真是史无前例,旅行成了一件惬意的事。我们个人的生活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是息息相关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是我们幸福的基础,为国家点赞。</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