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战友情,伴我江南行(二)

桑妮

<h3>这几天在整理照片时,脑海里如流水般的浮现出江南之行的情景。感谢江苏各位战友,在各地战友们精心安排及陪同下,我们才拍到了这么多的照片,我们才有了如此快乐的江南之行。虽然这也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旅程,但所到之处无论自然风景还是战友们的亲情,都留在了照片中,此次挑选了部分照片制作系列美篇,分享给各位战友,留作纪念。</h3><h3> </h3> <h1><b>南京掠影</b></h1><h5></h5><h1></h1><h3></h3> <h3>南京,六朝古都金陵城,江苏省会,依钟山,临长江。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此筑城以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2600年的历史。</h3><h3>现在的南京可以说是古今文化荟萃之地,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点缀其中,用"城在园中"一词形容最为恰当。</h3> <h3>南京,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我拍的这些照片只是少数景点的缩影,但足以看出,南京既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六朝古都,又是坐拥紫金秦淮的山水名城。</h3> <h3>孙中山陵墓、南京地标,其在南京的人气,不亚于北京的故宫。</h3><h3>整个中山陵地形随山势升高,在到达祭堂前,经过博爱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的陵门,以及约30层楼高的392级石阶。据说陵墓设计很巧妙,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一定要亲自爬上去才知道啊。</h3> <h3>途经博爱坊</h3> <h3>博爱坊前留个影</h3> <h3>途径陵门,门顶上蓝青色的琉璃瓦,下方金色的天下为公,在太阳光下分外耀眼,</h3> <h3>尽管天气很热,我们还是爬上去了。这是从上往下拍摄的,的确是只见一个个的平台,而看不到台阶。</h3> <h3>民主、民权、民生三个字的上方是天地正气。这几个字念出来都感到慷慨激昂。 </h3> <h3>祭堂内立有孙中山大理石雕像,从一侧小门进入墓室,凭栏绕行一周。墓室内石馆上方摆着1:1还原的孙中山雕像,而他的遗体则安放于石棺之下。</h3> <h3>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孙中山先生,因为是从他开始,中国革命将有了后续。</h3> <h3>参观大报恩寺遗址</h3> <h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历时达19年,用了10万军役、民夫,按照皇宫的标准来建造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然后南京政府以遗址奇观,千年佛光,报恩圣地,重新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复原并重新对外开放。</h3> <h3>大报恩寺这个景点可能景色并不惊艳,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王朝遗留下的最真实的写照——历经沧桑后的荒凉,更让人有所感触。</h3> <h3>不过最惊艳的还是大报恩寺内的彩色画廊和灯光绘。</h3> <h3>从大报恩寺出来,不远处就是一段儿明城墙,南京的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现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只有25.1公里。始建于1366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h3> <h3>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因时间关系,只是在外围走马观花,没有很好的深入探究。</h3> <h3>南京城墙内城含老城门十三座,水关两座,闸口若干。外城为土廓,已不存了。老十三门中现存最大的瓮城就是中华门城堡,传说为沈万三捐资修建,其下埋着沈万三的聚宝盆,故又名聚宝门。这是南京城墙的标志性景观。</h3> <h3>中华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中国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翁城而不是简单的城墙,由三个瓮城组成,共有27个藏兵洞,可藏兵三千余人。所以还具有军事意义。</h3> <h3>沿着明城墙下走一走,抚摸他的一砖一瓦,感受南京的历史浮沉,兴衰荣辱!</h3> <h3>过了中华门就是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最南京的是城南,最城南的是门东。青石板路, 马头墙,古旧的木门与铜栓,一溜的老街木楼展现在眼前。</h3> <h3>老门东牌坊高17米,梁柱和坊额上都有精美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艺人设计雕琢。石雕画面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玉如意等,牌坊基座上的抱鼓石也敷设了精美的石刻云纹。牌坊两旁有一副楹联,道是:市井坊间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合书千古大文章。短短22个字,仿佛想告诉人们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典故。</h3> <h3>穿过牌坊,就走进了老城南传统民居生活。一幢幢的仿古砖木建筑,一条条老街巷,让人感受曾经老城南的风貌。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拥有九十九间半的蒋百万、中国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等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都在这里留有印记。</h3> <h3>老门东早在三国时期,就有民居聚落出现。明朝中华门与内秦淮河沿线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这里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清末以后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如今的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间开设了金陵刻经、南京白局、德云社,还有手制风筝、布画、竹刻、剪纸、提线木偶一类民俗工艺,以及多种南京传统美食小吃。</h3> <h3>虽然是新晋景点,人们依旧希望它不仅复制了南京的城市风貌、延续了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更是留住了老城南的古老记忆。让历史不仅仅是儿时长辈口中的故事,而是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东西。其实更是老城南最深处的文化符号和灵魂。</h3> <h3>漫步在老门东的街巷中,时不时就会有一些反映老城南居民生活的系列铜铸雕塑小品闯入你的眼帘,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唤醒了人们对城南的记忆和回味,一派浓浓“老南京味道”。</h3> <h3>两层高的木楼星巴克,也算是一种中西融合。虽然是刻意复古、现代再造的新建筑群,但是并不影响游客的兴致。</h3> <h3>老门东历史街区其实是南京城的缩影,在这里可以找到南京的许多特色,南京云锦便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肖科曾推荐我们去江宁制造局和云锦博物馆,因时间紧暂且舍去。肖科介绍说:寸锦寸金,说的便是云锦,它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h3> <h3>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老南京那么多的历史情怀、故都遗梦,也正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模糊。</h3> <h3>夫子庙一带的秦淮风景区最能代表人们印象中的金陵风光了。风景区地处南京城南,秦淮河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亲和魅力。 这里既是南京最大的娱乐场所,也是一个游人如织的景点。</h3> <h3>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它在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h3> <h3>六朝时代,南京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繁华景象。</h3> <h3>为了让我摄影方便,肖科为我们选的酒店就在秦淮河旁。每天清晨,我来到河边,秦淮河上斜晖脉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果真如同古诗所描绘的“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h3> <h3>船弦边的灯彩,石桥两侧的红灯笼,白墙青瓦的挑檐,与流水互相呼应。曾经的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都已变得无比遥远了……</h3> <h3>徐怀生战友则安排我们在这个风景如画的秦淮河畔晚餐,酒店的环境,滿桌的菜品都是江南文化,让我们实地感受了杜牧写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灵气“。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饭后,又在徐怀生和肖科陪同下,坐着游船,观赏了南京的最美的夜景,最美的秦淮河夜晚。 </h3> <h3>夜晚的夫子庙更加的繁华、热闹,游客与市民徜徉在灯火璀璨的街头,呈现着盛世的繁荣。而红彤彤的灯火将秦淮河两岸映衬的明亮可人。我们一行人在徐怀生和肖科的带领下,走到游船码头,码头对面有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据说建于明万历三年,长达1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上面雕刻两条金色巨龙戏珠,灯火闪烁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h3><h3>  码头候船的游客排着长队,水中画舫秩序井然,将河道平均的分配成双行道的公路一般,有节奏的往来着。</h3> <h3>河中的画舫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都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秦淮画舫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 眼前的秦淮河码头,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经过修整的秦淮河依然还是那条河,旧景已全然翻新。虽仍有画舫、水榭、绿窗、朱户、但因为加入了太多的现代灯光技术,而稍显暄嚣,少了古时的逸致。</h3><h3>   </h3> <h3>我想象中的秦淮河应该是:月夜星疏,灯影婆娑,画舫里不时传来歌女那委婉醉人的歌声…而如今,秦淮河早就不是当时模样,看着熙熙攘攘、灯火通明的景象,商贩云集,人头攒动;机动船舫发出的阵阵轰鸣声,使那“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早随着时光一起远去了。 </h3> <h3>我们乘着画舫行在河上,既可躲开岸边的人山人海,又能听着讲解,换个角度感受秦淮的历史。沿着幽幽河水,徜徉在如七彩图画般的彩灯中。沿途处处可见“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明清徽派风格建筑。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明清古秦淮的优美画卷中,恍然之中,感到时空穿越……。耳边响起王献之安抚小妾桃叶的诗,不觉中船已行至传说中的“桃叶渡”。</h3> <h3>那明清有名的“秦淮八艳”,虽已香骨埋冢!如今的秦淮河再也不复当年的繁盛。“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虽是对歌姬商女的鞭打,侧面正反应了秦淮河当年的靡靡盛况。</h3><h3></h3><h3>机械动力驱动的画舫,拍打出的水声当然远远不及老船夫们手摇桂棹所拍打出来的美妙,听着播放放录音导游词,坐在舱中看着河水,画舫驶进外形酷似城堡的东水关,东水关通水不通航,船在此调头驶向中华门城堡。 </h3><h3><br></h3> <h3>画舫回经文源桥,继续前行,就到了文德桥。就是这座桥将秦淮河与夫子庙相连。游走这段秦淮河,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一段段醉生梦死,与文人政客相互交缠的一腔腔辛酸与无奈,至今早已淹没在灯火斑斓的秦淮河里……</h3> <h3>其实,心驰神往的游历这“十里秦淮”,并非完全是被它那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美景所吸引,更多的是一份对历史的回味,因为秦淮河是一条穿越了时空的河,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 。<br></h3> <h3>以摄影的视角,总觉得无论什么景色,只有蓝天白云才好看。</h3> <h3>但我眼中的南京,雨中才彰显出无与伦比的气质,那种阴郁,带有伤感哀怨的景致,正是她的独特之处。<br></h3> <h3>细雨常伴秦淮岸,虽与花长好,难同月常圆。</h3> <h3>贡院街,真是复杂多样、难以精确描述的一条街,这半边,庙堂庄严;那半边,市井狂欢。</h3> <h3>远观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金碧辉煌,体现了庙宇建筑的特色,规模要比曲阜的三孔逊色的多。虽然建筑规模不能相提并论,但也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体现了自汉代以来,人们尊崇孔子的理念。</h3> <h3>明明是一座孔庙,南京人却漫不经心地称之为夫子庙,文庙供奉的是孔夫子,这称呼,倒也透着几分亲切。</h3> <h3>南京的孔庙与全国各地孔庙不同的是,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有水相伴,景色多了些灵性。夫子庙是深受游客欢迎的祭孔祈福之地,90年代我还曾来此处为孩子升学祈福过。</h3> <h3>经过的来燕桥、文德桥、文源桥、利涉桥,每座桥都有隐秘的过往。原名黄公桥的文源桥,纪念的是明代忠臣黄观。</h3> <h3>我们的驻地就在文源桥附近,过了文源桥就是江南贡院和中国科举博物馆。</h3> <h3>中国科举博物馆和江南贡院则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据统计,中国古代科考状元,一多半来自江南,这和江南一带重文轻武、崇尚儒学的民风不无关系。江南贡院的设立,也为学子就近博取功名提供了便利。</h3><h3>其实科举博物馆和南京江南贡院是合二为一的。里面分为新馆(南馆)和旧馆(北馆)。</h3> <h3>尽管如今的贡院已是辉煌不再,但从这里走出的名人,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头的风流人物。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就是地道的南京人,她的名字还保留在江南贡院的状元榜上。</h3> <h3>徐怀生战友为我们请的讲解员,带领我们一睹百年前的考场模样。</h3> <h3>战友们在观看中国科举制度的影片介绍。</h3> <h3>随着参观讲解,我们了解了江南贡院的历史意义,其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其规模之大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h3> <h3>曾经的考场,千年科举悲欢,江南贡院</h3><h3>始于南宋,兴于明清。在“一考定终生”的科举时代,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士子们,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参加江南乡试,蜷缩在狭小的号舍中,渡过炼狱般的考期。</h3> <h3>河北岸是科举考场,河南岸是笙歌达旦的香闺河房,真不知身着长衫的贡院才子们,如何能抵挡诱惑,写出锦绣文章。</h3> <h3>北馆是沿着秦淮河依河而建的翻新古建,里面主要展示的是关于科举制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各朝代的考生科举考试中会用到的用具以及生活用品,还有一些中了名次被当朝政府分封奖励的牌匾以及其他奖品的展示等。 </h3> <h3>参观北馆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索性躲在画舫的长廊里,拍了很多照片。只是篇幅所限,很多战友的美女照没法放上,特此致谦!</h3> <h3>我们冒着绵绵细雨,沿着古老的街巷,继续探寻着南京古都的故事…</h3> <h3>乌衣巷</h3><h3>我们从文德桥跨过秦淮河,就到达乌衣巷了。巷子很不起眼,楣上石匾刻着苔绿色的“乌衣巷”三字,十分低调。巷子是重建的,已经不算是古迹。王谢故居纪念馆就位于翻修后的白墙黛瓦内。多数人则是因为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慕名前来。很窄的巷子,青砖铺的路面,两边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一切似乎都很普通,乍一看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的江南小巷而已,很难与贵族雅士联系到一起。想象中的豪族世家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清晨的巷子里空落落的寂静,站在巷口,外面是热闹的商铺游人,里面则幽静寒凉。时过境迁,多少风流都被雨打风吹而去。显赫也好,黯然也罢,晨辉下巷子里坐着的看门人,依然安享着属于她的时光。</h3> <h3>在秦淮河畔来燕桥南端,我们又看到一处两层高的砖木结构民居,上书“李香君故居”,这就是著名的“媚香楼”,李香君是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虽然门楼正在修缮,到访媚香楼的人还是很多,这个出身秦淮名妓的下层妇女之所以受人仰慕,不在其花容月貌,而在于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爱国心和高尚的情操。</h3> <h3>南京这座古城,遍地都是古迹,就是市区里一座寻常的小街小巷,小庭院,也许在历史上就曾经辉煌显赫过。</h3> <h3>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漫长的园林史上,诞生了一批批精巧、辉煌、古典、雅致的园林。世人都知“苏州园林甲天下”,却不知南京还有一座明代园林,也曾闻名,被誉为“金陵第一园”,它就是瞻园。</h3> <h3>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h3><h3><br></h3><h3></h3> <h3>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87年版《红楼梦》,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府等便是在瞻园取景地。</h3> <h3>瞻园素以“假山”闻名,分为南假山和北假山两组,全是由假山石堆叠而成。堆造轻巧,面积庞大,令人称赞。 </h3> <h3>我们放弃了南京人山人海闹市区,来到瞻园里走上一走,偷得半日闲,享受王公贵族府邸花园的清凉。</h3> <h3>瞻园元既是朱元璋称王的地方,又为开国功勋、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这两位中华历史上的名人,一定在这座幽静的园子里增添了许多故事传说……</h3> <h3>瞻园的池塘、假山、走廊、太湖石、绿树、花草、风墙、飞檐、水草等诸多元素在这小小空间内合理而精致的存在。</h3> <h3>从瞻园返回,行走在贡院街附近的街巷小馆,足以串起你这一趟美食发现之旅。</h3> <h3>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h3><h3>整个纪念馆非常非常大,场馆内,弥漫着压抑悲伤肃穆的气息,的确,这是一段残酷的历史,一笔无法消抹的惨痛经历和旧账,万人坑遗址裸露的遗骸数量惊人,令人发指,不管日本怎么否认,这都是必须直面的黑暗历史。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勿忘国耻,缅怀先烈,愿逝者安息。</h3> <h3>美龄宫在钟山风景区内,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20世纪30年代初竣工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经常休息和度假的地方。建筑看上去有点年代但维护得不错,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看介绍上说房檐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真的是下了功夫。周围的绿化非常棒,参天大树和各种植被茂盛。</h3> <h3>我们从一楼参观起,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 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看过来,只感觉设施物件的陈旧,事过境迁,以现在的眼光已感觉不到它的奢华。美龄宫其实也算是半部金陵史吧。</h3> <h3>我知道的总统府是电影中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几个镜头中认识的,此次参观南京总统府才知道,总统府是南京的一大特色,是中国最大的近现代历史博物馆,更是南京历史的活化石,有着一般名胜古迹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经历了中华神州的百年沧桑、世纪风云,向人们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场景。</h3> <h3>总统府汇集了清末、太平天国、民国时期三个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建筑搭配和谐,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勾勒出一副超美的江南园林画卷,艺术韵味浓郁。在参观游览的短短几小时内能让人了解涵盖从太平天国到新中国成立的整个近代史历程,百年沧桑,弹指一挥间!</h3> <h3>在明朝,这里是煦王府;在清朝,是两江总督府;在太平天国,是天王府;在民国,是总统府。所以这里有很多的故事,它所在的建筑群也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从太平天国时期天王府的旧址,到解放军解放南京城登上的门楼,在这片大院中纵览南京跌宕的近代史。</h3> <h3>走进总统府,大堂典型的中式建筑与西式大门形成鲜明对比。沿着红柱长廊走下去,就是国民政府的办公楼子超楼。二层是总统府的枢要之地。</h3> <h3>总统府展示的几个展馆,或者还原当时场景,或者图片展示历史介绍,都非常详细。</h3> <h3>战友们在总统府园林中。</h3> <h3><h3>耸立在南京长江南岸狮子山顶的阅江楼,是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想建而没有建成的一座楼阁。在600年后的今天,这座历史上出了名的有记无楼的阅江楼终于矗立在南京下关江边的狮子山巅。这座被现代文人墨客称赞为“积淀着古都历史,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现代楼阁,甚至被称颂为中国继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后的吴楚第四名楼。</h3></h3><h3>只有吕亚萍、赛虹光、王怡华三人登上了阅江楼,为她们点赞!</h3> <h3>南京长江大桥在我们这一代人眼里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它曾是我们儿时课本上背诵的大桥。对桥梁建设者来说,它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桥梁的典范。它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雨,我们在大桥上纷纷寻找自己的大桥记忆。</h3><h3><br></h3> <h3>南京行程结束了,再次感谢肖科和徐怀生战友,两天来短短的行程,在你们浓厚的战友情的陪伴下,大家玩得非常开心。重游六朝古都,感受千年诗篇。一座古城的千年沧桑,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都市烟火味。“南京废而又兴,兴而又废,往来于繁华与落寞之间。 这些细碎记录,会让我们记住在八仙女下江南的第一站就是南京,让这组照片,随着时光永远印在我们的心中。</h3><h3>《浓浓战友情,伴我江南行》之三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