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时候过节,家里要来客人。母亲一早便拿着“杭州蓝”(有名的买菜用的篮子)买菜去,有鸡,有海鲜,有熟食,有蔬菜,一个“杭州蓝”装的满满的。鸡是活的,脚用“稻杆绳”绑着倒提着,熟食在纸袋子里装着,鱼和蔬菜则直接装在篮子里。</h3><h3></h3><h3><br></h3> <h3> 早上忙碌着料理,鸡清理干净后,鸡毛和“鸡囤皮”洗净放着晾晒,“乌贼板”也洗干净放着晾晒。客人来时,父亲叫我去拿几瓶啤酒,店家把啤酒瓶子装在麻绳袋子里。父亲再叫我去买几个“烧饼”来先打打牙祭,“烧饼”是装纸袋子里的,纸上有字,三角接缝处是浆糊粘的……</h3> <h3> 客人散去,食余倒进装洗米水的“泔水桶”里,然后再提到路口,倒进大的“泔水桶里”,那“泔水”几家养猪的会抢着来收。第二天把啤酒瓶,装回麻绳袋子,提回店里兑钱,兑回的钱也就成了零花钱,于是小孩子都喜欢去做退啤酒瓶之类的事了。那时隔三差五总会有“兑糖客”在巷弄里穿梭,当听到敲糖用的小锤和板刀敲击的声音传来时,小孩就兴奋的不得了,因为鸡毛、鸡囤皮,乌贼板,甲鱼壳,都可以兑糖,如果加上几个牙膏壳,就能兑更多的糖。</h3> <h3> 于是小孩子就高兴干“垃圾分类”,还都知道,哪种“垃圾”兑的糖多……,于是进行了“分类”,金属是一类,兑的糖最多,旧皮鞋旧衣服一类,旧书旧报纸是一类,可以入药的动物皮毛骨头是一类,经过分类能回收的都能“兑糖”,都能卖钱。那时总感觉没什么垃圾的,直到塑料袋的普及和所谓“垃圾袋装化”出现,于是到处可见垃圾了,人们也分不清垃圾了……</h3><h3> 今天买了台电风扇,价格美丽才99元,我问“新族”,电风扇可有以旧换新,回答说没有。我说我只是想把旧的无偿交给你们去处理,就地抡垃圾桶,总觉不妥,“新族”说,我们还没开展这项业务。</h3><h3> 旧东西本可回收利用,像旧的电器、摩托、电动车、沙发、家具,还有很多的大件的东西想淘汰,居然只能抡垃圾桶,连一块糖都兑不了,而新造的又那么便宜,难道就只能让垃圾如山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