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又是一个毕业的季节,闲暇之时偶尔回忆起曾经走过的时光,三年的师专校园学习和生活就常常萦绕心际,甚至在梦中。</h3> <h3>曾记1992年的深秋,北燕南飞的季节,乘汽车到忻州师专(2000年已组建为忻州师范学院)报到,一路走来,雁北深秋的景色给人一种孤寂悲凉之感。记得那时的交通不像今天这样便利,早晨7点乘车,晚上8点才到,在老乡的安排下住了下来,第二天办理了各种入学手续,开始了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h3><h3><br></h3><h3> 三年的师专生活是美好的、充实的。在我为人师的道路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r></h3><h3><br></h3><h3>还记得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曾为一篇文章所感动,那篇文章是我们中文系9222班一位同学所写,标题为《师专生—— 请亮出你的校徽》。文章刊登在校报上,写的十分感人,全校同学重新把那枚椭圆形、浅绿色的校徽佩戴在了胸前。虽谈不上是一种自豪,但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却彰显的是一种庄重,是对我们教师职业的一种肯定与憧憬。</h3><h3><br></h3><h3> 90年代三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没有今天的大学校园浪漫多彩,但也不乏一些生机与活力。那时同学们经常调侃:中文系学生有激情,英语系学生很浪漫,物理、数学系学生太古板……但也不尽然。除平时紧张的学习以外,周末时间,学校也会放几场电影,举办周末舞会。在同学们的动员下,我们宿舍的几位好友也曾跳过几次,但终因舞姿不美,总感觉有些别扭,也就放弃了,还是去看看电影,在外面小聚一下。学校食堂周末饭菜很简单,我们就买了些方便面、榨菜之类的东西,也算换换口味吧,吃得居然也很香甜。可现在总也找不到当时的那种口感了,时过境迁,人非昔比而已。<br></h3> <h3>图书馆、阅览室是我们宿舍几位同窗好友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天文、地理、军事、科技等都是我们阅读的内容,但最钟情的还是文学,毕竟都是中文系的学生吗?时间长了,以至于和那位负责节借阅的老教师(当时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姨)相处很熟,她经常向我们推荐一些新书,还时常对我们说:作为学生,就应该多看书,常阅读,读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对你们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这句话更加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现在想来,她当是我们大学时期的一位恩师,虽不执教于课堂,但在另一层面,以另一种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汲取知识营养的精神食粮。</h3><h3><br></h3><h3>最难忘的还是我们班主任申载春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兄长,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他所执教的《文学理论基础》很娴熟,使我们受益匪浅。性格温和的他有一次是真的生气了,那是我们几个同学因为睡懒觉而被他抓住,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事后他找我们谈话:对不起,我不应该这样,大学老师更应该讲究教育方法,我是感情用事,希望大家理解。说到这里,眼眶有些湿润。现在想来,我们真是无知,本来自己犯了错误,老师还向我们道歉,大家深受感动。这就是一种长者的风范,这就是一种对学生的大爱,这就是一种对教育内涵最好的诠释。<br></h3><h3> </h3> <h3>大学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我们收获了很多。在毕业分别的那个晚会上,同学们相拥而泣,久久不肯离去。第二天,我们含泪各自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开始了每个人的生活。时至今日,我还常常忆起那朴素而庄重的校门、校牌,简单中蕴含着一种务实进取的力量,更孕育着一种教育的希望。是啊,大学时期是每个人学生时代的升华,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那种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一个人的熏陶,那是一种不竭的力量,将使你终生受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