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郑义门•“江南第一家”——行走浙江(11)

高峰

<h3>“江南第一家”座落于浙江省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现为浙江著名的旅游景区。</h3><h3> “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15世同居共食达360余年,鼎盛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赐于“江南第一家”之称以示旌表(当地还流传着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钦赐“江南第一家”一说)。</h3><h3> 郑氏一家孝义治家,以清廉家风扬名于世。自南宋至明代中叶,15世同居共食,和睦相处,立下了“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其168条家规,经宋濂整理带至南京上奏朝廷,成为明代典章制诰的蓝本。</h3><h3> 据说,明末“靖难之变”中的建文帝曾在“江南第一家”的一处祠堂的佛堂阁楼上藏匿避难,镇上有口井也取名为“建文井”。这成为了扑朔迷离的明末历史迷案的又一传说。</h3><h3> 堪令所有参观者动容的是,郑氏一门历宋、元、明三代,在长达360多年中,前后有173位子弟出仕为官,个个清廉,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我想,仅此一项,“江南第一村”就足以辟为中国“吏治文化教育基地”了!</h3><h3> 现在郑宅镇上有郑氏宗祠、昌七公祠、建文井、老佛社、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十桥九闸”、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迹遗址和历史文物二十余处。其中结构宏敞,风格古朴的郑氏宗祠始建于元朝初年。宗祠中,高悬有历代众多名人所书的题匾和楹联,前厅和拜厅天井内的几棵百年古柏粗壮高大,生机盎然,枝干虬劲,传说是明朝初年的重臣宋濂亲手种植。</h3><h3> 参观“江南第一家”各处景物,令我难忘的,还有耸立于古镇入口之处、蔚为壮观的象征郑氏“一门尚义,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含义丰富,超越徽州棠越牌坊群,实属国内之罕见。 </h3><h3> 据有关资料称,这“九座牌坊,恰合郑氏义门的九世同居,展示着郑氏九世同居的深远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有出处,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故事。”</h3><h3> 牌坊群的第一座牌坊叫“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从南宋开始同居,到明初已经几百年没有分家,几千人同财共食,和睦相处,孝义闻名天下。为了表彰义门代代相传的孝义家风,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亲赐“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h3><h3> 第二座牌坊叫“孝义门”。郑宅原叫仁义里,后来因为郑氏家族的孝义家风被历朝所推崇,许多感人的孝义事迹也常被乡民传颂,又经常被朝廷表彰,就改成了孝义门,后来连村名也改叫作“孝义门”了。</h3><h3> 第三座牌坊叫“三朝旌表”。郑氏义门的忠节义孝的表率作用,历经宋、元、明三朝,始终如一。所以在宋、元、明三朝都受到朝廷的旌表。</h3><h3> 第四座牌坊叫“有序”。 “有序则不乱,不乱则安。”郑氏数百年间同居共食,168条家规,以“有序”和“师俭”为治家的两大支柱。</h3><h3> “有序”牌坊后的牌坊,依次叫“恩德”牌坊、“麟凤”牌坊、“取义成仁”牌坊、“礼部尚书”牌坊和“九世同居” 牌坊。</h3><h3> 因在大雨如注中游历“江南第一家”,我轻易不敢贸然“动机”。所摄照片,只能概其貌于十之一二了。<b> </b></h3><h3><b> 高 峰 </b><br></h3><h3><b> 2013年11月6日</b></h3> <h3>(▲村内的旌表牌坊)</h3> <h3>▲排列于“江南第一家”村口的牌坊群</h3> <h3>▲“江南第一家”郑氏祠堂和祠堂花园</h3> <h3>▲“昌七公祠”和“一门尚义 九世同居”碑亭</h3> <h3>▲“昌三公祠”和祠堂木雕<br></h3> <h3></h3><h3>▲“昌三公祠”内建文帝避难处</h3> <h3>▲“千人同食”展示堂</h3> <h3>▲孝感泉</h3> <h3>▲雨中古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