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五台山

柳絮飞扬

<h3>  教了N年地理,只知道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却不知道它名称的由来,更不了解它的佛教文化、地貌特征、植被特点……今年端午假期,跟随玉田风云户外来到了五台山!<br></h3><h3> 路上,历年都来朝台的旅友们规划着今年的大朝台穿越路线: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此时我才悟出五台五台原来是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组成!由五台山的名称也判断出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峰顶平坦,就像平台一样! </h3><h3><br></h3> <h3>  五台山所在的山西处于黄土高原,地旱树稀,沟壑纵横,视野里整整一个土黄色的世界!我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很早就想走走她的千沟万壑、摸摸黄土的松软细腻、感受她的辽阔无垠支离破碎……这次虽然没有走进黄土高原的腹地,但是也领略了她的朴实、厚重!</h3> <h3>  我们休闲游的第一站是佛母洞,又称千佛洞,它是一个石灰岩洞,坐落在南台支脉接近山顶的地方。从台怀寺庙集群区沿公路南下二十里到白云寺,转向西入沟登山路五里,就到了佛母洞。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顶处有一段岩壁,右侧有天然大山洞。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佛经记载,佛母不仅是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度化道场,佛母洞即为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三世佛母随缘教化显应之处。世人入洞即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为“佛母重生”,脱胎换骨。(我是坐缆车上下山的)(下面的照片是在佛母洞看到的美景)</h3> <h3>  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北台。坐上登山中巴车盘山而上,感受着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的变化:森林--稀树草原--草甸草原。北台的台顶很特别,整个山头无树,全是草,草下是三十公分厚的土层,再下不是岩体,而是孤立的乱石块,有大有小,平整的堆放在一起。像是人为的整平,又垫上了土层。这种地质结构不知经过多少万年才能形成。山坡上不时有牛和马在悠闲的吃着草!</h3><h3> 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北台顶灵应寺的布局结构简单,山顶仅有十余间楼殿房舍。正殿五间特别高大,内供无垢文殊菩萨。台顶有一大灵迹隐峰塔,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h3> <h3>  山顶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阳光明媚下一刻乌云飘来就雨声噼啪!山顶海拔高气温低,我们上山时穿的衣服不厚再加之小雨阵阵,稍作停留就匆匆的下山了!北台之行也让我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感!</h3> <h3>  从北台蜿蜒而下,虽一路颠簸但遥望东台西台,山峦层叠,松林浓密,枝叶繁茂,颇有诗情画意的境界。</h3> <h3>  五台怀抱中是美丽的台怀小镇,夜晚我们就住宿在这里!翌日清晨先驱车前往黛螺顶!黛螺顶在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东,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云雾缭绕。小山形如大螺,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顶寺宇名为大螺顶,又称黛螺顶。</h3><h3> 黛螺顶始建于唐朝,明成化年重建,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有修缮。因本寺供奉五座台顶文殊菩萨,所以来此朝拜为“小朝台”。(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h3><h3><br></h3> <h3>  坐缆车下山遇到了两位藏传佛教徒,他们友好的向我们打招呼“扎西德勒”!</h3> <h3>  从黛螺顶下来我们游览了台怀寺庙集群区的老爷庙、大塔院寺及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1948年4月11日路居旧址。</h3> <h3>  五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