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多年后我都不愿坐绿皮火车出行(也没机会😊),估计是那时落下的心理障碍😠。 从西安火车站登上去乌鲁木齐的141次列车,开始了长达3天的旅程。</h3><h3> 刚刚告别亲人的伤感被这新奇的感觉掩盖,一大群从山里出来的愣娃们嘈嘈杂杂,议论纷纷:我们要去哪里?什么兵种?新疆是个什么样子?好奇心永远是年轻人的天性。</h3><h3> 任何时候都有消息灵通人士,有眼活的很快和接兵干部套上近乎,有立马把消息传到我们这群瓜娃子耳朵。我们的目的地大概在乌鲁木齐市郊,好像是坦克兵。哗!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疑有一次引起轰动。以前连汽车都没坐过几回的愣娃就要去当坦克兵,哪庞然大物在电影里也难得看见几回,在以后的几年里可能要天天打交道😇,想想都激动。坦克是咋走的?司机是咋开的?要在啥路上走?年轻的准坦克兵们放开思维尽情发挥想象。但终究无知限制了你的想象,那时候的消息闭塞程度,猎取课外知识的渠道狭窄程度是现在人难以理解的。我还算是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军事刊物的,也只知道59坦克的名字和极少的皮毛,本想卖弄一番,转眼看看接兵干部略带嘲讽的笑容,赶紧把话噎回去了!</h3><h3> </h3> <h3> 火车🚉一路往西,天色越来越晚,火车上最难熬的时间来临。一天的悲喜交集,一路的车马劳顿,山路上的颠簸,火车上的喧嚣,对部队的好奇对坦克的想象,又费脑子又费脑子。疲倦不堪,困乏无力,准士兵们急需休息。硬座车上没有床,但到了晚上哪里都是床,座位,座位下边,走廊里,行李架上,只要是能窝圈下人的地方都能睡觉。</h3><h3><br></h3> <h3> 况驰!况驰!绿皮车奔跑了一夜,它没有疲倦,没有睡眠。睁眼看窗外时已经出了陕西,茫茫的荒漠戈壁在晨曦的照耀下格外荒凉。车厢内地板上横七竖八,座位上斜三顺四,行李架上摇摇欲坠。走廊上有头有脚,在广播嘈杂声中,蠢蠢欲动。就因为这样睡姿,后来竟引起一场不小的“战斗”。</h3><h3> 等到阳光从车窗照进车厢时,新兵们开始起“床”了。从座位下边钻出来一批,从行李架上跳下来一批,拿着毛巾牙具到两节车厢连接处排队洗刷、排队解手。进到厕所里的酣畅淋漓,堵在厕所外的也许是头天吃坏了肚子喝多了水,在门口夹着双腿捂着肚子跺着双脚大声的催促里边的快开门😃😃。</h3><h3> 洗净脸面控净肚子后,开始早餐。方便面,煮鸡蛋,各种干粮水果,那时的方便面都是袋装的,我的一个保温杯大家抡着泡面,只可惜还没到新疆,那只印着“先进工作者”老爸的奖品保温杯就被白正礼用钢勺子把底怼了个窟窿😣,本想到了新疆再配个内胆,一直到复原也没配上。吃饱了,昨晚没睡好的继续钻到座位下边睡觉,白天走廊里基本都是脚伸出来,不然哪买瓜子花生啤酒的小车来了没法躲。精神好的又开始吹牛扯蛋闲谝。</h3><h3> 从丹凤走时大概有150多人,在宝鸡下了一批。到新疆的分在两个部队,也不在一个车厢。我们这节车厢就我们30人,坐在靠近开水房,车厢其他人打开水都要从我们跟前走。年轻时小伙子们,吹牛吹累了,开始找活干,帮烧锅炉的大叔加煤,帮列车员大姐拖地板打扫卫生,大叔大姐高兴的给大家讲故事,写表扬信在列车广播上播。</h3><h3> 这节车厢另一部分是陕北米脂的,都是陕西人,但口音不同。我们的口音接近关中话,算是陕西方言,陕北口音鼻音比较重。陕北小伙子们接开水泡面,要避开走廊上的脚,嘴上还用他们的方言喊着好像是“借光”的话。来来回回走动,难免要碰到哪位睡意正鼾的脚,或是惊了谁的梦。这位不愿意了,故意用脚拌了一个过客,不成想那过客端着一缸子开水扑液出来洒脚上,座位下一声惨叫,人紧忙出不来用脚乱蹬。下来就是其他人的叫骂声,下来就是两波人对骂,接着又被工作人员拦开了。座椅下的“受伤”者才笨拙地出来,故作痛苦装(本来穿着大头鞋也烫不了啥)。同乡们帮着安慰,或用牙膏在烫过的脚裸上搽摸着,心里盘算着如何报复。</h3><h3> 人们都说“不是新疆太远,而是甘肃太长”。列车在河西走廊上缓缓行进,窗外的景色依旧是荒凉空旷,几乎没有变化。只是车厢的广播从秦腔变成了张保合的甘肃快板、巴哈尔古丽的新疆民歌。车几乎每站都停,几个烧包货都要在停车时但站台买些小吃,回来后胡吃海塞,等到了第二天又会在厕所门口夹着双腿来回跺脚叫门😀😀😀😀😀。</h3><h3><br></h3> <h3> 甘肃的确太长了,第二个早晨车还在甘肃境内。车厢内依然是胡吹冒撂,依然是胡吃海塞,依然是好人好事……。窗外的景色一成不变,偶尔经过一段村庄,新兵们给感到一阵稀奇。枯燥的环境,乏味的话题,年轻人耐不住寂寞了,酝酿着生些“余事”了。</h3><h3> 这里,依然是其他人打开水的必经之地,难免有些磕磕绊绊。同车厢有几个嗓门大的,路过时都要吆喝让路,大嗓门的陕北口音不时给那些瞌睡虫引来不适,从早上到下午发生了多次口角。双方的年轻人也许在这枯燥的环境中产生了共鸣,都在想到了用一件事调节一下乏味的气氛。几个好战分子在一起密谋作战计划了,挤眉弄眼指手画脚,接着把我们几个不适宜作战的调到后方。</h3><h3> 一切就绪,就差借口了。突然,小C手里捏着一块不知是事先准备好的,还是对方真的扔过来的面包叫了一声“谁拿面包打我哩”。接着又把半块面包打了过去,对方看了也有准备,一包苹果皮苹果核刷的一声就过来了。“战役”打响了,有下手狠的,抓起一个啤酒瓶毫不犹豫的飞了过去,“嘭”的一声,应该是酒瓶碎了,接着一声惨叫,有人中弹了。对方有人大叫着什么,听不懂,大概是通报战况和动员。几秒时间,一个车厢内除了我们30个人,其余都站起来向我们这边涌来。妈呀,大半车厢的人都是一个地方的。这边的也不示弱,座椅上站着Z、L、W、C、S、B几个会打架的,他们一手拿着背包当盾牌,一手拿着皮带攻击,走廊站着两个壮实的,拿着拖把和扫帚拉开架势。列车员大姐和烧锅炉的大叔一看情形不对,也拿着炉钩和煤铲子站在最前边给我们挡驾。很快,惊动了双方接兵干部、送兵干部,惊动了乘警、列车长,在训斥声中双方的年轻人暂时先回到自己的座位。然后接兵干部商量解决问题,各说各有理,对方那个中弹者手捂着头满脸是血,我们的小C见装,也抱着头说是那包苹果皮把他砸晕了😜😜😜😜😇😇😇,把列车员大姐都给逗笑了😄。</h3><h3> 丹凤来的送兵干部有一个老家是米脂的,好沟通。好在,锅炉大叔和列车员大姐替我们说话,说对方人多欺负我们,人们的习惯思维是同情弱者。最后,在双方接送兵干部,列车长乘警三方的协商下,各看各的病,各管各的兵。对方的伤员在车上简单包扎,到了下一站下车。我们的伤员小C也开了几粒治头疼的药💊吃了去卧铺躺下休息😇。</h3><h3> 一场战争下来,车厢内再一次热闹了,做着战后总结。双方接兵干部和送兵干部也不敢离开车厢,和我们一起总结☹️。按他们的话说:你们这些人不来当兵就是埋没人才,当了兵不上前线更是人才浪费。你看你们,战前有计划有动员,有安排有部署,战术战略运用得当,武器装备选的很实用,防攻得体,还会发动群众搞统一战线🙄🙄。</h3><h3> 窗外的荒凉笼罩在夜幕下,一颗颗年轻时心也不在躁动,双方的准士兵们也安然了,过往时相互避让提防。广播里,巴哈尔古丽、克里木等歌唱家不厌其烦的唱着我们新疆好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巴哈尔古丽、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好听的新疆民歌。</h3><h3> 听着这些动听的歌,年轻的心又在思量着哪神秘诱人的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明天,明天中午谜底就要揭开了。</h3><h3> (平凡的故事,平凡的叙述。谢谢阅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