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邦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1984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严峻的形势考验着每一个企业。永安电机厂为在市场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他们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打破常规挑战自己。在短短的40天内试制出4个规格8台远极比变速塔吊电机新产品样机,率先占领市场,不仅赢得了一席之地,还填补了国内这项新产品的空白。不得不说这是永安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据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靠这个产品维持着企业的生计。那年,我正好在永安厂工作;正好为这款新产品试制过程作了大量的采访报道;当时我正好被全厂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也正好需要提交一篇毕业论文。也许是这种种“正好”机缘巧合,我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下那令人难忘的40天里永安人怎样创造出了一个奇迹。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一直被束之高阁,如今已古稀之年的我又一次机缘巧合遇上了“永安故事”。李思、建方两位主编邀请我参加入其中。正好我有这样一篇文章,我将它从尘封已久的书堆中寻出来,借“永安故事”这个平台将我的这篇拙作与大家分享,一来是想与永安的同事、朋友们一起重温那年那月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那些事,共同见证过的永安厂的艰辛与精彩;二来是想仅以此文向那些为了永安厂的生存与发展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奉献自己的聪明智慧,心血和汗水齐心协力创造奇迹的永安人致敬!</p><p class="ql-block"> 2019.6.19于贵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竞争中求生存 </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叩击着每个人的心田。人们的时空感在扩大,节奏感在加快。在这个旋转的世界中,一切都在变化,而且是飞速地变化。旋转的中心就是四个现代化。 </p><p class="ql-block"> ——题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确被阻隔得太久了,摸索了十七年,动乱了十年,徘徊了两年,它早已不耐烦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闸门,时代所企盼的改革便如同奔腾的洪流席卷了我们广大的国土。洪流所及“大锅”砸了,“铁饭碗”裂了,一些人,一些企业猝不及防,手足失措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那么,我们来看看坐落在山沟沟里的贵州永安电机厂是怎样迎接这场惊心动魄的挑战呢?企业中一个个有生命的细胞——人又是怎样发挥着自己的功能为企业赢得了竞争的胜利的呢?在这个飞旋变幻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口号声催促着人们紧跟时代的步伐。面对同行业之间展开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永安电机厂的干部、职工不能保持平静了,他们敏锐地感到,这个厂再也不能因循守旧,徘徊不前了。十多年一贯制的产品生产,传统的老管理方法再也维持不了永安电机厂的生存,连续两年高达两百多万元的巨额亏损使他们吃够了苦头。</p><p class="ql-block"> 要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面向市场、面向用户,高速度,高质量的开拓出高效益,高水平,独具特色的产品,才能在有限的市场中争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 “根据两天会议得到的总的印象,可以肯定地说,塔式起重机械采用变极电机作主电机,甚至一些辅助电机也采用变极电机,是一个将在近期内出现的总趋势……随着起重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对起重用远极比变速电机的需求量有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充分认识这种形势,并果断地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上意见如本厂有意采纳,则 其成败关键一是在速度,二是在质量……”这是1984年2月底,永安电机厂出席重庆QTDF40型塔式起重机鉴定会的代表提供的信息。这条信息对急于寻求出路的永安电机厂来说,无疑是非常及时的。信息,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大千世界中布满了雷达般灵敏的信息神经。全国同类电机制造厂有400多家,同一个信息很有可能通过这些灵敏的信息神经很快输入这类电机厂。在这强手林立,争相抗衡的形势下,永安电机厂要抢在其他厂家前面,争取主动,率先涉足市场,取得独家经营的优势,关键在一个“快”字。抓住这一重要信息,周琪儒厂长雷厉风行,组织决策机构的有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搜寻各种门路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验证,测算经济效益。十来天就得出结论:立即试制,事不宜迟。永安电机厂决定捷足先登了。</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3月15日下午,阳光如瀑,满室生辉。厂部会议室里周厂长正在主持召开关于试制YED250三速远极比塔吊电机的专题会议。各级领导约20人,个个屏息静气,只听见钢笔落在笔记本上发出不停的沙沙声。周厂长简炼地介绍了塔吊电机的市场形势,他强调指出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意义。接着他满怀信心地宣布:为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厂部定于4月25日请求召开新产品省级鉴定会的决定。他说:“尽快拿出样机是当务之急,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一律对变速电机的试制开绿灯。熊总工程师具体布置,调度由生产科王科长负责。”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甚至于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厂长一锤定音,必须在4月25日前拿出样机,熊也明总工程师能掂量出它的分量有多重。他搞了十多年的技术工作,新产品试制对他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在40天内拿出四个规格八台样机,这样的试制速度,他的印象中,在永安电机厂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意识到这是一场硬仗,非同小可,它意味着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形势下,这个企业将在应变能力上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他提出他的意见:一定要打胜这一仗!各部门要全力以赴,生产调度要彻底打破过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老常规,接受统一调度。他说:“大家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试制进度一定要保证,谁影响进度,影响鉴定会按时召开,谁负完全责任。”这是一次别无选择的竞争!是时间的竞争!人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平时说话总是充满幽默情趣的熊总,今天也一反常态非常严肃而认真了。负责这次试制调度的王卫平科长,拿出他精心设计的试制计划。为了确保试制进度,他的试制计划首先打破常规,采取按时间倒排的方式:“4月25日,省级鉴定会;4月20日厂级鉴定会;4月13—19日样机型式试验……”依次往前推。好家伙,试制周期从常规的五至六个月一下缩短到四十天,这是何等惊人的速度啊!“进度已安排,时间上已经没有余地。明天就把计划发下去,按这个进度执行,只能提前,不能推后!”熊总再次强调。“这是一次突破性的硬仗,关系到我们厂的前途。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反映。”周厂长随时都不会忘记宣传工作的宣传鼓动作用。一个新产品试制计划就这样脱颖而出。一场紧张的战斗就这样拉开了战幕。“竞争,时间的竞争,人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厂部的决策就象心脏里奔流的血液通过无数支血管顿时传遍了全厂各个角落。40天时间里必须拿出四个规格八台样机,从领导到群众都深知它的必要性、紧迫性。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己的责任。时代感、紧迫感、责任感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人类有极强的向心力,此时此刻,全厂职工就象紧紧捆在一起的一支箭,要在这时代的弯弓上来一次劲射。一旦射出去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冲破一切阻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在成千上万的人当中,犹如沧海一粟,普普通通无足轻重,但当他置身于集体事业之中的时候,便会体现出他举足轻重的作用。上班的汽笛声刚响过不久,一位工人师傅急匆匆走进设计科。他中等个儿微胖,饱满的天庭有点秃顶,微突的眼睛闪烁着敏慧的光芒。他是电装车间的工艺员赵永贤。由于走得急促,他进门后不停地喘着气,眼睛迅速地扫视着办公室象是急于要找什么人。赵师傅今年50岁,别看他其貌不扬,与普通工人没什么两样。然而他却是我厂屈指可数的老技术工人。尽管他文化不高,由于他肯干好学。三十年来他不仅掌握了电机嵌线,绕线,接头等娴熟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能讲出令人信服的电机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及测算办法。这次厂里试制变速电机,他的任务是与设计科唐菊凤科长、小夏一起攻克降低电机起动电流的难关。唐科长、小夏主要负责设计,赵师傅主要负责实际操作,一个萝卜一个坑,缺一不可。可是工作才刚刚开始他就接到家里的电报,说他岳母病危,要他立即回去。消息来得突然,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心急火燎地来找唐科长。此时,熊总,唐科长为难了,他们不知该说什么好。让他走吧,这项工作难以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接替,会给试制工作造成困难;不让他走吧未免又太不近情理。他们只好先安慰他一番,再婉转地把这次试制工作的紧迫性、关键性对他重复一遍。然后默默地期待着赵师傅的抉择。赵师傅听了熊总,唐科长的话后,心情冷静了许多。他理解熊总、唐科长是想挽留他,试制工作确实离不开他,他明白自己在这次试制工作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担任着重要任务,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毅然打消了离厂的念头。几天后赵师傅家里来电告诉他岳母已去世。可他再也没有提出离厂的要求。在厂区的道路上人们时常听见他匆匆的脚步声,在车间里人们时常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仍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好象并不曾发生过什么事情。可是,你可知道他内心却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啊!八十年代的工人阶级,致力于改革开拓的今天,一切都在急巨变化,唯有他们朴素的本质没有变。他们虽貌不惊人,却有一颗对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的红心,他们的工作虽平平凡凡,却于平凡中见崇高的献身精神。</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电机是工人亲手制造的,可是离开了设计师,它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变速电机是一种特殊规格的电机,国内极少有人制作过。有关它的技术资料极缺,前人没有留下什么经验,总结。特别是要按用户的要求降低起动电流,更没有什么现成的数据,公式或方案可循。要在短期内试制出来,首先在设计上遇到很大困难。担任这次主设计任务的又是一个什么角色呢?提起夏光强,人们便会把他同“煤矿工人”这个名称联系起来,他魁伟的身材、宽宽的肩膀、方方的脸膛,浅黑色的皮肤,黝黑的眉毛和粗粗的头发。他较少有知识分子那种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派头,却更多的保持着农民憨厚淳朴和工人粗犷刚强的气质。七年“广阔天地”、七年井下矿工,不但磨炼出他一付强壮的体魄,而且磨炼出他坚韧、倔强的性格。1982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制造专业。同许多贵州的大学生一样,他怀着理想和抱负,满腔热情回到家乡,要为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施展出自己的才干。来到永安电机厂,他犹如一粒种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地、空气和阳光。设计科唐科长发现了这棵好苗子,便经常耐心地指导和帮助他,有时竟故意“难为”他,有意让他在实践中锻炼。一年多的时间,他进步很快。这次领导又把设计变速电机的重担压在他的肩上。信任和支持犹如浩荡的春水激荡着小夏的心房,他决心不辜负大家对他的希望,勇敢地承担起这副重担,然而工作却是极艰苦的。接受任务后小夏立即着手工作,他挖空心思去搜寻有关这种电机的中外技术资料,重温他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去找有经验的同志讨教,经过自己分析、测算,于3月18日拿出了第一个降低起动电流的绕阻方案。3月22日,按这个方案试制出的第一台三速电机白坯进行试验,结果失败了,起动电流没有降下来。唐科长,赵师傅连夜帮助小夏分析失败原因,寻找新的方法。经过几天的仔细琢磨,周密考虑,切实修改。小夏又重新设计出新的方案。这回该万无一失了吧!3月26日进行第二次方案的试验,结果还是不行。是测试仪器出了毛病吧?大家都这样怀疑,然而事实证明,确实是方案的又一次失败。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方案验证屡遭失败,眼看不能按进度计划完成设计任务,小夏心急火燎。时间啊,你停滞一会儿吧!你为什么老是从人们身边嗖嗖地急驰而过,想留也留不住……可再急也不能一口吞下个大西瓜呀!何况设计工作是十分细致周密的工作,稍有马虎便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他只好耐着性子再重新分析失败原因,寻找新的方案。几百个电机绕阻…</p><p class="ql-block"> (下文见之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俩个电大老同学</p> <p class="ql-block">与厂退休职工</p> <p class="ql-block">与厂退休职工</p> <p class="ql-block">原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