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秀景仙堂山

段保成

<h1>在广阔的华北大平原西部,耸立着一列高峻、挺拔的山脉,那就是太行山。它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绵延近千公里。太行山又称王母山、五行山、女娲山,充满了传奇色彩,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孙猴子困囚五行山等神话故事,都出自雄奇状美的太行山。 </h1> <h3></h3><h1>太行山山形险峻,有“天下之脊”喻称,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得太行者,得天下”。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太行山金戈铁马、狼烟不休。日寇侵华时,太行山又遍燃抗日烽火,一曲《我们在太行山上》的英雄赞歌,让人唱得激情澎湃、热血沸腾。</h1><h3><br></h3><h3><br></h3> <h1>巍巍太行山与茫茫王屋山,合并构成我国北方的一大山脉,不仅孕育出了许多河流,也孕育出炎黄儿女和中华文明。《愚公移山》中那个挖山不止的倔老头,既有梦想又有血性,那种锲而不舍的劲头,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h1> <h1>陡峭的太行山沟壑纵横,壁立万仞,形成一道道天然屏障,阻断了河流,阻断了交通,阻断了文明。河南林县人民削平一千多个山头,开凿二百多个隧洞,硬是用人力劈开太行山,引入漳河水。河南辉县郭亮村在十三位开路先锋的带领下,全村在没有任何机械化工具的辅助下,硬是在百米高的绝壁上一锤一锤凿出了一条通向外界的挂壁公路。这近乎天方夜潭的壮举,惊呆了世界,国际友人观看后,惊呼是世界第九大奇迹!</h1> <h1>民族自信心爆棚的不仅仅只有南太行的河南人,西太行的山西人也不甘让贫穷困住,陵川人同样在绝壁上开凿了锡崖沟挂壁公路、昆山挂壁公路、陈家园挂壁公路,平顺人也开凿出了虹梯关挂壁公路和神龙湾挂壁公路。</h1> <h1>太行山有数不胜数的美景,晋豫交界处形成的太行大峡谷,千峰竞秀,万壑争奇,美得如人间仙境。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太行山西麓的襄垣县的仙堂山。</h1> <h3></h3><h1>仙堂山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山中草木繁盛,山峦叠嶂,云雾弥漫。仙堂山亮出的文化名片有两个名人,一个是上古时期的女娲,一个是东晋时期的名僧法显。女娲是创世之神,不仅造物造人,还在天塌地陷时炼五彩石补天。山中崖上建有东晋时期的娲皇阁,为女娲是仙堂山最早的主人的说法提供了佐证。法显是山西襄垣人,伟大的旅行家、翻译家,我国第一个到印度拜佛求经的人,也是一路一带的先行者,鲁迅先生称赞他是“中国之脊梁”。如果你感兴趣,就随我的镜头一块进山吧!</h1> <h1>襄垣县位于山西东南部,隶属长治市。襄垣历史悠久,战国时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初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古韩”之称。公元前455年,赵国创始人赵襄子在浊漳河之北筑城,因城系赵襄子所筑,故名襄垣。 这原汁原味的地名一直保留了两千多年,实属难得。</h1> <h1>车入襄垣,立刻被自然的田园风光所裹挟,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野草的清香,被黄土覆盖的太行山脉,极具苍茫之感。兼具了北方山脉的雄伟,和南方山脉的秀美。</h1> <h1>车上的我们一行五人走走停停,轻松自在,悠然惬意。</h1> <h1>从太原到襄垣,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当晚入住当地酒店。片刻我们驾车去了县城的东湖公园。</h1> <h1>城中心的东湖公园东临三漳湿地,高空俯瞰如同一条玉带环形缠绕,为这座千年古县凭添了浪漫气息。公园不仅具有南国水乡的风韵,也不失北方园林的端庄大气,是当地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地方。</h1> <h1>夜幕降临,景观灯亮起,把公园装扮得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赏心悦目。</h1> <h1>湖面逐渐出现了由音乐、喷泉、激光组合而成的精彩画面,色彩逼真、变幻莫测,宏伟壮观、美轮美奂。灯光水秀我只在香港、杭州、广州、南昌、西安、呼和特等大城市看过,太原也仅在新建的晋阳湖畔刚刚首秀,没想到襄垣县城也有了大型灯光水幕电影,让这座千年古城煥发出勃勃生机。</h1> <h1>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赶往目的地一一仙堂山。县城距仙堂山仅25公里,可我们被沿途的自然风光一次次逼停逗留。</h1> <h1>你看那山形,仿佛躺着一位丰满成熟的女性,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曲曲弯弯,环出一道道柔美的弧线。茂密的绿色和灿烂的野花,把她渲染得浪漫而优美。</h1> <h1>谁说襄垣无胜景,东行五十有奇峰,山中林隐仙堂寺,绝顶空悬娲皇宫。这四句古诗概括了仙堂山胜景的独特之处。</h1> <h1>乘坐景区小交通开往山里,往返十五公里。</h1> <h1>小交通停车处,游人徒步进山。</h1> <h1>天空艳阳高照,山下凉风习习,沿途观景,舒畅惬意。</h1> <h1>早在1600多年以前,仙堂山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史称“仙堂旧隐”。据石门口古碑记载,由于当时山上无路可攀,建寺所用的砖瓦,全是用羊群驮上山来的,这也是罕见的世界奇迹。</h1> <h1>人们都知道唐僧取经的故事,而襄垣高僧法显西行取经,比唐玄奘早了二百多年,梁启超先生称法显是我国历史上赴印度取经第一人。当人们谈论美洲大陆时,公认是西班牙人哥伦布发现的,尽管哥伦布本人并不承认。据最新研究资料显示,法显才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比哥伦布早了一千多年。可惜这位被埋没的英才,生前生后都没有名扬世界。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文中提的舍身求法的人,就是指法显。</h1> <h1>好在家乡人没有淡忘法显,且因法显而自豪。法显故里一说是临汾,一说是长治襄垣,两地都举办研究法显文化、弘扬法显精神的纪念活动,各表其说。襄垣在仙堂山建造了法显纪念馆,纪念馆顶部为法显高僧持杖的19米高金身立像,馆前的草坪上有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石碑:东晋高僧法显法师。</h1> <h1>仙堂山还依据法显西行途经的足迹,修建了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墨西哥八个主题馆。这八个国家的佛教建筑风格各异,形成景区的一个亮点。</h1> <h1>公元399年,65岁的法显从长安(今西安)前往天竺(今印度)求取真经,历经13年,走遍30余国,最终取回12部重要佛经典籍,译注60余卷上百万言经书,并将所历国家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撰成《佛国记》,为中外文化交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h1> <h1>公元412年夏天,法显乘坐商船在海上漂泊一年多,在粮水将尽时,终于抵达青岛崂山。</h1> <h1>观音洞</h1> <h1>观音洞依洞而立,建于奇峰峭壁之下,在繁花密林掩映中,如步蓬莱仙境。其洞深邃数丈,内有观音像,十八罗汉像,夏季至此,凉爽怡人。清代文人刘维诗云:仙堂雨洗绝尘埃,梵宇清幽爽气开,不上观音峰北顶,真成不到此山来。</h1> <h1>沿古栈道蜿蜒行走,见崖壁上有一耳洞,形成天然回音壁,到此的游人都要对着耳洞亮亮嗓子。随着一声喊叫,山谷中立刻传来清晰的回音。</h1> <h1>观音卧佛</h1> <h1>七子闹佛</h1> <h1>峭壁上凌空而建娲皇宫,全木结构,两层楼阁,构造奇巧独特。周围高山峻岭相衬,犹显娲皇宫之玲珑精美。为何称女娲为娲皇?因为女娲是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被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地位至尊,所以古人把伏羲、女娲、神农奉为华夏民族的三皇。</h1> <h1>生长在娲皇宫附近的椿树,从坚硬的石缝中发芽,没有雨水和土壤的滋养,依然茁壮成长,被称为“娲皇奇椿”。</h1> <h1>令人称奇的还有这棵仙堂奇松,同根同干的一棵树上,长着两种迥然不同的树冠,一冠枝叶稠密,另一冠枝叶稀疏。两种树冠就像两个恋人,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人们又叫它鸳鸯松。据专家考查,这棵松树已生长了近500 年,央视《人与自然》栏目曾对这棵树进行了介绍,被专家们称为树中一绝,举世罕见。</h1> <h1>黑龙洞,洞口有两条巨龙腾跃而起。从月门入洞,有9个龙头迎面伸出,个个口内喷水。洞前有龙王殿,内塑龙王像。传说洞中曾有九条龙盘踞,因此又叫九龙洞。洞里的确出土了九条金龙(一条纯金,八条鎏金),现存襄垣县博物馆,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洞口的一对石狮是唐代的,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h1> <h1>黑龙洞院内的一面影壁上,刻有明朝嘉靖年间曾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刘龙书写的诗句:“高士当年不可求,白云无恙水长流。桃源路杳应难问,蓬岛春深是胜游。已分烟霞成痼疾,肯将霖雨慰殷忧。苍松翠柏遮天日,独傲人间万户侯。”刘龙是明朝一代廉吏,襄垣本地人,曾在仙堂山寺中住读。</h1><h3></h3> <h1>洞内岩顶怪石形如彩云,洞底钟乳状若游龙,<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斑斓的灯光让洞里波云诡谲,神秘莫测。</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h3> <h1>仙堂寺依山而建,宋代建筑风格,四面环山,泉水萦绕,松柏苍翠,环境幽静,是仙堂山主要古建筑之一。寺内现存药师佛、枷蓝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等彩色塑像,均为明代遗物。寺内有五泉寺,佛殿中有三身不同质地的佛像,左为铁佛,中为石佛,右为木佛。三身佛像座下又各涌出一股清泉,大殿之外则另有二泉环旋于寺院中,五泉涌出,故又名“五泉寺”。</h1> <h1>仙堂寺前面的台阶叫做宝刹天梯,这是通往仙堂寺山门的唯一路径。天梯一共有162个台阶,由两个81组成,表示法显和唐僧西行取经各自渡过了“九九八十一”难。</h1> <h1>宋代和尚坟,是目前仙堂山遗存里最早的古代石雕残件。方形石柱上刻有题记,依稀还能辨认。</h1> <h1>仙堂山还有好多景点没来得及去,虽意犹未尽,也只能匆匆下山回返。坐在车里,耳边仍梵音袅袅,心中默念明永乐进士李浚云所写赞美仙堂山的诗句:此是蓬莱真境界,更于何处觅仙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