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三百公里的西藏自驾行(道路篇)

lwp

一辆普通的车,载着4个普通人,居然安全地走完了这段不平凡的路程。<br><br>进藏走G214和G318(川藏公路南线),出藏走G109(青藏公路)。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穿越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的川藏南线,被公认为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武警的交通支队负责其养护保通,沿途见到的是武警官兵忙碌的修路身影和川流不息的进藏物资车队。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国道由军队管理维护,说明318国道的重要性。在等候单边放行期间,好奇地问一位入伍3年的武警士官:“服役来修路,寃不寃?苦不苦?”得到的回答很坚定:“不寃、不苦!”。看着这些在平凡岗位工作的年轻背影,敬佩之情从心里升起。</h3> <h3>1950年进军西藏的二野十八军,奉命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动用十万军民,花五年时间,以每公里牺牲一人的代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用锹、镐掘出一条路,用生命和意志闯出一条路!这就是318国道的川藏线。毛主席当年说的:“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就是出自十八军某师官兵的口号。</h3> 当年大军进藏,中央就部署 “一边进军,一边修路”。(图片来自网上)<br>在这种艰苦的自然环境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单单运送粮食物资的驼队,一年多骆驼就死了9000多峰,牺牲了1百多人。<br> <p>在天路72拐观景台,可鸟瞰“怒江72拐”。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道路窄,坡道陡,急弯多,形如女性头上的发夹,故叫“发夹弯”。茫茫群山中,人是多么卑微,穿越靠的是精神。</p><p><br></p> <h3>海拔高差大,上下长坡时密封的罐装车要放气调节。平原带来的抽真空食品,来到高原也会鼓起来。</h3> <h3>远看悬崖下的碎石,更明白劈山开路之艰难。上方嫌其多,下方忧其少。凿时怨其硬,用时恨其松。多者削之,少者撑之,方成今日之通途。</h3> <h3>山岩下凿开的路,当年只有简陋的工具何其困难。放在今天,用隧道掘进机就可轻松完成。</h3> 好路烂路交替,塌方令柏油路面坑坑洼洼,还不知会不会陷进去出不来。 <h3>转弯前才发现路基因塌方而被掏空,一停二看三通过。看要远看,看别的车如何通过。</h3> 无遮无栏的山腰路。开车时只管向前,别东张西望。 虽然不是悬崖,路旁都是碎石,路面难免无落石。从天而降的落石是行车中的最大风险。 我们是从远方(左边山的背面)爬坡盘上来的。 <h3>山腰之上,贴山而行,内弯比外弯安全很多。</h3> 新建的公路桥,正在代替绕大弯的山边路。 <h3>青藏线(109国道)与川藏线的地形地貌完全不同。青藏线平缓,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之上,苍茫原野,缺氧人易困。气候易变,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h3> <h3>青藏公路,一望无际的高原,银装素裹,苍凉寂静,不由想起“青藏公路之父〞一慕生忠将军。1994年秋天,当家人把他的骨灰子撒向莽莽昆仑时,晴空万里的青藏高原突然下起了漫天大雪。60多年前,慕将军的铁锹上就自刻着“慕生忠之墓”五个字。他嘱咐部下:〝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3年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物资供应问题,慕生忠将军远赴北京,主动要求修筑青藏公路。</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4年,慕将军率领2千官兵、民众,打通25座横亘的雪山,用7个月零4天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第一次把汽车开进拉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慕将军因是彭老总的部下而受牵连,很少有人知道格尔木、沱沱河、不冻泉…等地名都是慕将军起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青藏线是进藏物质的主要通道。川流不息的货车,不堪重负的青藏公路。重压之下,路难平呀!</h3> <h3>玉虚峰旁的昆仑山垭口,海拔4768米,平缓上下,内燃机车也从坡上过。这就是传说中的万山之祖---昆仑山,没有险峻山峰,怎么看都是平淡无奇。环顾四周,姜子牙修炼的昆仑玉虚宫在哪里呢?据说法力高强的修行者隐居结界之内,一般的修为是找不到的。</h3> <h3>昆仑山垭口上,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相伴。为防止与青藏公路对多年冻土的交叉影响,铁路线位距青藏公路的横向距离一般不少于100 米。铁路路基要求明显比公路高,冻土地带多架空而过。青藏铁路 格尔木至拉萨段, 全长1142 k m,其中海拔4 000 m 以上的线路有960k m, 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区约550 k m。</h3> 青藏线上有些路段,路旁有“旗杆”护卫,它们有什么作用? <h3>这是热棒。热棒是利用管内介质的气液两相转换,依靠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温差,通过对流循环来实现热量传导的系统。降低了基底地温,使冻土上限上升。冻土不稳定致路基下陷,热棒是应对措施之一。</h3> 空车出藏车载车,能否驶过限高杆。停车看它缓缓过,离杆刚刚10公分。 遇上一大段公路封闭修路,只能小心穿过草地,底盘免不了不时与草地接吻,幸好不是沼泽泥潭。 封路只能走乡道。黄泥路,坑太多;颠簸,颠簸! 注意对方强行超车! 他不礼让,你只能避闪。路霸就霸在够吨位。 堵车通常是发生事故了。远方的白车撞到货车上了。 <h3>两军相逢,并非勇者胜。又一宗两败俱伤的事故!</h3> <h3>高原缺氧,长途开车,打个瞌睡就靠上路肩了。</h3> 翻车了,但不添堵。不损人,应该点赞!<br> 走捷径,何必呢。 在高速公路岔口,出还是不出?犹豫不定,被追尾。 <h3>五月飞雪刚停,路标依然冰封。</h3> <h3>警示救助牌挂满冰凌,能见度约50米。</h3> <h3>雪雨天,自觉限速,这里离天堂太近了。</h3> <h3>沙尘暴中行车。多数车自觉打开示宽灯或应急灯,让对方别对撞/追尾。</h3> <h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天经历了晴天、雨天、雪天,下冰雹了。</h3> <h3>礼让人,更要礼让畜生。别看不起畜生,头头身价过万。</h3> <h3>〝我的地方我作主”。转场的羊群,气定神闲,您们慢慢等吧。</h3> <h3>“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哎巴扎嘿!”</h3> <h3>在甘肃夏河县,居然有敲诈勒索的黑点。在路旁一风景度假村停车,被告知停了车就要给钱,每人10元,后减成10元/车。你敢不给吗?门外有人等着呢。</h3><h3>在挂满扫黑除恶标语下的今天,竟发生这种事情!</h3> <h3>高速公路正在筑建成网,经7省区的京藏高速巳有5省区完全开通,西藏也有部分路段可通行了,以后可能再也没有同样的路可走了,全程高速吧。</h3> <h3>他们以后能走高速公路吗?没路的年代,翻山越岭;有路的年代,沿路前行;高速公路年代,当然与时俱进啦!大山的隧道内真的有人在走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