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尔干地区见闻录(一) 匈牙利 塞尔维亚及科索沃

木棉花

<h3>2019年5月22日,酝酿一年多的大巴尔干地区自由行,今天终于启程了。<br></h3><h3>一行6人,11国25天,自选景点,自定行程,境外租车,民宿为主。是滴,可以买菜做饭、可以用洗衣机洗衣服 …… </h3><h3>一次全新的体验,充满期待和憧憬。</h3><h3></h3> <h3>首站: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h3><h3>二站:巴尔干门户~塞尔维亚。</h3> <h3>提前两个月买的法航机票。</h3><h3>北京 ~ 巴黎,在戴高乐机场中转,等候 2.5小时,再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h3><h3>往返票价 RMB 4827元。</h3> <p>The plane is about to take off . 听到机舱里乘务员的广播声,突然一种小愉悦和微忐忑并存的感觉油然而生 。</p><p>境外,自由行,二十多天,对我来说,毕竟是大姑娘上轿 ~ 头一回。收获大小先不聊,身体状况,安全问题,行程顺畅否,一切都是未知数。</p> <p>我们的司导。</p><p>斯洛文尼亚小伙,名马可,身高1.90米,在北京学习过汉语,当过模特。会英语及塞尔维亚语、波黑语等巴尔干半岛的多种语言。</p><p>看上去不错吧 ? 值得信赖。</p> <p>我们的座驾。</p><p>白色大众面包车,全新,11座改9座。</p><p>Great. It is very practical.</p><p>28寸行李箱+摄影包+脚架,7~8人使用,再合适不过。</p> <h3>经过十多个小时(包括转机)的飞行,当地时间19:00左右,布达佩斯终于到了。</h3><h3>时差:比北京晚6小时。</h3> <p>上小学的时候,哥哥同学的父亲是中国驻匈牙利的全权大使,去他家玩时见过多瑙河的图片册,觉得那儿的景色好美,好漂亮。 </p><p>岁月如梭,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布达佩斯你好,我来看你了!</p> <h3>第二天一早,我们直奔布达城堡区。</h3><h3>渔人堡、马加什教堂那是必去之地。步行塞切尼链桥,蹬自由山,在 Forrashaz 景点拍多瑙河及布达佩斯全景,逐个打卡,一个也没落。</h3> <h3>一座美丽的城市多有一条美丽的河流相伴。</h3><h3>是啊,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它的流经使布达佩斯锦上添花。</h3> <h3>布达和佩斯原是两个区,分别座落在多瑙河两岸,遥遥相对。</h3><h3>之前做了功课才知道: 布达地势高,有山;佩斯是平原,不同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h3><h3>如今它们合并一百多年了,却依然各显其自有姿色和魅力。</h3> <h3>渔人堡位于布达一侧的城堡山上,是为纪念昔日守护多瑙河的渔夫而命名的城塞,也是俯瞰多瑙河及眺望佩斯景致的瞭望点。</h3><h3>它浪漫而神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童话世界一般旖旎。</h3> <h3>站在渔人堡的高处,你可以看到在自由山顶都无法尽数的壮丽景色,多瑙河、自由山、白桥、链子桥、玛格丽特岛、国会大厦都能一览无余。</h3> <h3>如果你沿着步道和长廊漫步,在平台或转弯处,可以看到街头艺人在自娱自乐,也有绘画大师在当场作画。如此这般为渔人堡增色不少。</h3> <h3>如果你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很多恋人或情侣,他们相互依偎在此约会。</h3><h3>大部分当地年轻人的初吻都是留在这里的,你不知道吧!? 马可目视着一对恋人轻声细语对我说。 </h3> <h3>国会大厦。</h3><h3>图片左前方是玛格丽特岛,岛上林木葱郁,芳草如茵。时间关系,我们没去。</h3> <h3>链子桥于1839年开始兴建,1849年完成,是连接布达与佩斯间九座大桥中最古老最壮美的桥梁。</h3> <h3>链子桥也是第一座真正连接佩斯与布达两城的永久性建筑。正如塔桥是伦敦的标志一样,多年来链子桥一直是布达佩斯的象征。<br></h3> <h3>链子桥的两侧有宽敞的人行通道,抚摸桥体,走走看看,亲自感受它的古朴与壮美,尽情欣赏多瑙河两岸的风光,你会心旷神怡,惬意无比。</h3><h3>桥上扣着一把把同心锁,是来往游人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向往。</h3> <h3>一对恋人,微倚着桥栏,他们注目彼此,相互欣赏。爱得那么纯真,那么炽热,令人羡慕,让人感动。</h3><h3>拍! 但又迟疑了片刻,真怕相机的咔嚓声惊扰到他们的幸福。</h3><h3>太美了还是忍不住得拍,说时迟那时快,举起相机将画面定格了……</h3> <h3>马加什教堂在去渔人堡的路上可以看到,黄白色的建筑很是惹眼。</h3><h3>新哥特式建筑风格,呈不对称分布。神秘、哀婉、古朴、庄严而神圣,散发着迷人的异域情调。</h3> <h3>伊什特万铜像。它在渔人堡和马加什教堂之间。</h3><h3>伊什特万一世(975–1038年) ,在匈牙利历史上的地位无人可及,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和改革。</h3> <h3>布达佩斯不愧于东欧巴黎、多瑙河上的明珠之美誉。东西欧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灿烂的匈牙利文明。</h3> <h3>用队友贾老师的话说,俊男靓女太多了,多到"泛滥成灾"。</h3> <h3>布达佩斯,街道不宽,移步异景。</h3> <h3>咖啡厅、花店、面包房,随处可见 。</h3> <h3>我的颈链好看吗,头发的颜色是染的。</h3><h3>当地人热情奔放,没有淡漠和疏离。</h3> <h3>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东岸繁华时尚,喧闹赋有动感,西岸古迹繁多,瑰丽不失典雅。</h3> <h3>时间原因,自由女神像、Kalvin 广场、Grand Synagogue , 中央集市等都没来得及去,特别是与璀璨迷人久负盛名的布达佩斯的夜景失之交臂,太令人遗憾了 !</h3> <h3>第三天下午,我们不得不离开这里,直奔匈塞的边境城市,苏博蒂察 。</h3><h3>入境了,简单顺利,如同过了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夸张 ? 不,是真的。</h3><h3>边检的工作人员是个小伙子,帅且谦和。他拿着我们递上去的7本护照,微微地将头探向车内,笨嘴笨舌地点了每个人的名字,大家应声 say hello。而后,录入+ 啪啪啪,也就5分钟,盖章让我们过了。</h3> <h3>苏博蒂察,塞尔维亚第五大城市。因为和匈牙利交界,所以饮食生和活习惯及建筑风格,都具匈牙利范儿。土豆炖牛肉,配上本地的红酒,真可谓食品中之极品。</h3> <h3>民族争斗、战乱与战争,一度是塞尔维亚的主题。</h3> <h3>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塞尔维亚是个陌生的国度。但说起贝尔格莱德,马上就会与另一个已经消失的国家——南斯拉夫联系起来。</h3> <h3>70后和年龄再大些的我们,看过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首《啊,朋友再见》的电影插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曾经从电视或广播里经历过中国驻前南使馆被美国"误炸"、巴尔干半岛多次战乱以至最后解体。记忆深刻,一辈子不会忘记。</h3> <h3>贝尔格莱德原是铁托时期南斯拉夫的首都,也是后来南联盟的首都。在南联盟彻底解体后,贝尔格莱德又成为今天塞尔维亚的首都。<br></h3> <h3>时光荏苒,拥有富山富水的巴尔干人民,暂无战乱,暂无民族之争,他们在平静祥和的环境中,黄发垂髫,怡然自乐。</h3> <h3>在贝尔格莱德,我们第一个去的地方,是中国驻前南使馆的旧址,向二十年前在美国"误炸"事件中不幸罹难的三位记者献了鲜花。心情好沉重呢,三鞠躬之后,我已泪目,掩面离去的黄衣女,正是本人。</h3><h3>提示:地方不大,不太好找。日本大使馆在遗址的旁边,如果找不到,以此导航很方便。<br></h3> <h3>之后,又看到几位年轻的中国小伙和一个乘大巴的中国团队也来到这里,大家驻足注目以示悼念。</h3> <h3>在这个旧址上,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正在建设中,大牌子上写着:承建方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h3> <h3>历史回顾:1998年,在南联盟的科索沃地区,阿族人同塞族警察发生了流血冲突并不断升级。</h3><h3>南联盟出兵,对阿族采取强制措施。</h3><h3>这一事件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描绘成了一场人权危机,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于1999年3月24日,发起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h3><h3>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致使南联盟超过3500人遇难,1.25万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 300多所学校遭破坏,20多家医院被毁,广播电视传播线路39%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金。</h3><h3>为纪念二十年前的这场毁灭人性的灾难,塞国政府将当时被炸的部分建筑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牢记历史,警示后人。</h3> <h3>北约轰炸遗迹我们也看了,在火车站附近。前南国防部大楼 ,完全被炸毁,现在是满目苍痍。</h3> <h3>5月25日,我们的安排是参观塞尔维亚历史博物馆。</h3> <h3>沿途看到,主要大街及国会大厦前,到处悬挂着巨幅标语及很多人的照片。</h3> <h3>"缅怀逝人,牢记过去" 显然是贯穿全部的主题。</h3> <h3>在博物馆及花房(铁托墓)周围,聚集着很多当地的民众,老人,学生,男女青年,有的看上去是一家人。</h3> <h3>他们井然有序地走进花房,在铁托墓前驻足行礼,以表达对已故元帅的缅怀和敬仰。</h3> <h3>后来才知道,5.25和5.4分别是铁托元帅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公园免门票。今天是民众在自发地搞活动尼。</h3> <h3>我也留言了: 要和平,不要穿着防弹衣的和平鸽。</h3> <h3>午饭后我们游览了卡梅莱格丹古堡。 </h3><h3>古堡位于贝尔格莱德老城西北角最高点,像一头猛兽几乎盘踞了整个山头,兽头恰好正对着萨瓦河与多瑙河的交汇处,居高临下扼守着两条水上航道的咽喉。</h3> <h3>绝佳的位置让这座城堡自凯尔特人统治时代起一直就是重要的防御工事。它是贝城历史的最好见证,阅尽了这座悲情城市数千年来的沧桑变迁、荣辱兴衰。</h3> <h3>历史上这座城堡曾经历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但目前所存大部分遗址则主要是土耳其统治时期修建的。</h3> <h3>现在卡梅莱格丹古堡是贝尔格莱德最重要的标志性的游览景点,也是最美丽的瞭望台之一。</h3> <h3>站在城堡顶端可以清晰地看到萨瓦河和多瑙河的交汇处,右侧远端是多瑙河,左侧近端是萨瓦河。河流两岸,生机盎然。<br></h3> <h3>在面向萨瓦河的一处高台上矗立着直插云霄的胜利者纪念碑,顶端是胜利者雕像,左手托着猎鹰、右手握着长剑。这是1928年为了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而修建的,现已成为贝尔格莱德的城市地标。</h3> <h3>高处的城墙下人们凭栏远眺,长椅上的情侣耳鬓厮磨。有人在唱,有人在跳,有人在棋盘上对弈搏杀,有人在你你我我地聊着喝着。</h3> <h3>不管是朋友,情人,还是家人,不论是当地的斯拉夫人,还是我们这样的外国人,此时此刻都在这里感受着慢生活的惬意。</h3> <h3>日暮时分,望着舒缓的萨瓦河在脚下渐渐地汇入多瑙河,很容易让人怀古思幽,浮想联翩。</h3> <h3>著名的圣萨瓦大教堂。巴尔干半岛最大的东正教教堂(2000年之前为世界第一,现在屈居世界第二),始建于1935年,至今仍未完全建成。</h3><h3>贝尔格莱德大多数教堂都是东正教,清真寺和天主堂稀疏可见,存在感并不高。</h3> <h3>教堂西南,公园西侧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青铜塑像 ,一手持圣经,一手握十字架,正是塞尔维亚东正教的创始人圣萨瓦 . 奈马尼亚。</h3> <h3>圣马可大教堂也是一座东正教教堂。</h3> <h3>这是1940年新建的拜占庭式风格的教堂,红砖外观,层次感极强。</h3> <h3>来到这里,门前的七烛台首先映入眼帘,显然这是犹太教教堂。</h3><h3>在耶路撒冷见过英国国会在五十年代送给以色列的比它大很多青铜七烛台,它是犹太教的徽号。 </h3> <h3>聊到这儿我想上段小插曲,如果你记住了,一定会引以为戒的。</h3> <p>那天我们的路程是布达佩斯—赛格德(匈牙利)— 苏博蒂察(塞尔维亚)— 诺维萨德(塞国第二大城市)。</p><p>途中我们拍了犹太教堂和罂粟花。到了诺维萨德,没进市里,继续南下去了离市中心约10公里的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红酒小镇(很著名),品尝并买了4升(10欧)当地人自酿的红酒。后又找到卡尔洛夫奇条约的签订地(第一个召开圆桌会议的地方)玩了一会儿。计划晚饭前入住诺维萨德。</p> <h3>下午4点大家收了家伙(相机、脚架),又在镇上买了车厘子、洋葱、西红柿、熟肉和鸡蛋,准备入住后做顿大餐,吃点喝点(当地红酒)犒劳犒劳自己。</h3><h3>车子开了好久,太阳都快落山了。</h3><h3>中途休息时罗示意我坐到副驾的位置上当助导。因为下载的探途离线导航包是中文版的,有两次马可没反应过来偏航了,绕来绕去,走了好多冤枉路,费油不说,耽误时间,很是麻烦。</h3><h3>三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 "您的目的地已到达"。大家卸罢行李准备入住。</h3><h3></h3> <h3>此时先去 check in 的马可从大堂里跑出来,满脸囧意,"没查到我们的订房啊,罗"。"真的吗,不应该呀? " 罗的话音未落,前台美女追出来冲着我说,"明天倒有四间房是中国人入住,是你们吗?"</h3><h3>哎呀,我们出错了! 这不是诺维萨德是明天要去的贝尔格莱德 。</h3><h3>马可明白了,大家傻眼了。</h3><h3>此刻,一片嫣红映西天,火烧云几乎布满了整个天空。如此迷人的日暮却无人顾及。我看到张姐(大师)正端着相机痴迷于此。</h3><h3></h3> <h3>由于导航地址的错误输入(马可看错日期),我们多开出100多公里。返回去 ? 天色已晚,大家面带倦意已经盯不住了。</h3><h3>"这里今天有空房,诺维萨德预订的房子可以免费退"。天助我也,最后,我们将错就错,提前一天在贝尔格莱德住下了。</h3><h3>还好损失不算大,房价比诺维萨德贵了点,还能接受。</h3><h3>教训吧 ? 出门在外马虎不得。</h3> <h3>这是张大师的作品,《初见贝尔格莱德日暮》。大师就是大师,让我们好生羡慕、嫉妒、(没有)恨。</h3><h3>后来张姐在群里说了,这张片子你们没有,谁需要可以免费用。哇塞,够意思 !</h3> <h3>尼什市距贝尔格莱德237公里。是塞尔维亚第三大城市,这里有座尼什城堡,是巴尔干半岛最古老的城堡之一。</h3> <h3>城堡内多数建筑仅剩废墟或者框架。</h3> <h3>在弗尔尼亚奇卡矿泉镇我们住的是民宿,镇子不大,人很少,几乎看不到我们这样的外国人。</h3> <h3>镇上每家每户都把自己的房子、院子布置得漂漂亮亮,舒适,淳朴,静谧,温馨。</h3> <h3>爱之桥。</h3><h3>这是矿泉镇,是世界公认的爱情锁的发源地。</h3> <h3>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本地的一位女教师爱上了一位军官,随后军官被征召至前线,远在他乡的军官又爱上了另一名女子。当女教师知道后彻底心碎,不久因悲伤过度而死去。为了表示捍卫自己的爱情并纪念这段故事。当地女孩们便开始把刻有自己与恋人姓名的锁头扣在当初教师与军官相遇的这座桥上,以此锁住彼此的忠贞爱情。</h3><h3>故事流传至后来变成了我们知道的爱情锁的由来。</h3> <h3>河中小木屋 ,位于巴伊纳巴什塔小镇,现是塞尔维亚著名景点。<br></h3> <h3>英国《每日邮报》和美国的《国家地理》都曾称这个小屋为全球最孤独的小屋。</h3><h3>我们去的时候刚下过雨,水位上涨,小屋伫立在湍急的河水中,真是显得很孤独。</h3><h3>令人没想到的是,它的建筑师竟是两个十几岁的少年,正是他们的突发奇想,如今使这条河和这个镇子名声大噪。</h3><h3>建它做何用呢? 请你猜猜看 !</h3> <h3>在乌日策比较知名的景点就是木头城,曾经是塞尔维亚导演为了拍《生活是奇迹》而建成的。</h3> <h3>木头城现在改造成了度假村,电影院、图书馆、酒吧、餐厅、旅馆一应俱全。</h3> <h3>村子里的所有房屋,包括小教堂、街道等等全部都是木头制成的,这种木制的房屋是塞尔维亚农家的传统建筑,村子里的小屋大部分都是从各地收集经过改造后投入使用的。</h3><h3>可以住也可以参观,收门票。</h3> <h3>8字铁路是典型的窄轨铁路,始建于1921年,全长15.5公里,直至1974年都是连接塞尔维亚的主要运输干线。之后才改造成旅游铁路。</h3> <h3>由于其中一段路轨连续打了两个圈,从高处看,恰好是一个'8'字,所以才叫 Sargan 8。前南斯拉夫著名电影《生活是个奇迹》就是在这个火车站取景。</h3> <h3>买票可以乘火车游览2小时。我们时间有限,拍拍照就离开了。</h3> <h3>关于科索沃。</h3><h3>如果没有科索沃战争,没有我驻前南使馆被炸,也许熟悉和知道科索沃的中国人恐怕不算太多。</h3><h3>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h3><h3>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获得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承认,但是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其对科索沃拥有主权。</h3> <h3>中国政府认为: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是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h3> <h3>普里什蒂纳是科索沃最大的城市也是现在的首府。</h3><h3>市中心有一条克林顿大道,在一个路口处,看到美国国旗和克林顿塑像,非常显眼。</h3> <h3>NEW BORN Monument,为纪念科索沃独立而建的字符块,毎年的独立日会将字符块重新粉刷,供大家写下对国家的期许。</h3> <h3>市内高层建筑不多,基本看不到战后留下的痕迹。</h3> <h3>有些在建项目看上去像民宅,也有清真寺。</h3> <h3>格拉查尼察小镇是塞族人居住区,离普里什蒂纳仅10余公里。在一个十字路口的转盘处,塞尔维亚国旗迎风飘扬,据说现在还流通着塞尔维亚货币-第纳尔。他们拒绝承认科索沃独立。</h3> <h3>格拉查尼察修道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室内禁止拍照。</h3> <h3>我们慢慢地在街上溜达着,一回头看见了这座楼顶上的"自由女神"。张姐说,不拍,太迷你没意思。</h3> <h3>中国和科索沃没建交,无法办理签证。持欧洲申根多次签是可以的。</h3><h3>需要注意的是,出入科索沃最好不要从塞尔维亚走,国人有被拒绝入境的,或被科方或被塞方,走第三国是上策。</h3><h3>我们是马其顿进又返回马其顿的。全程高速,往返200多公里。</h3><h3>过关前我们真有点紧张,马可是斯洛文尼亚人,科索沃他也没来过。</h3><h3>在北京的时候,大家议论过多次,想到战后的科索沃看看,毕竟机会难得。</h3><h3>马可交上大家的护照后,海关问了他几个问题,见他在车里找到一份单子递了上去,然后让我们过了。</h3> <h3>我以为,如果有机会来巴尔干半岛,应该抽出点时间(两天足以),顺便看看并感受一下战后科索沃现状,专程来玩必要性不大。</h3> <h3>Ok,今天聊到这,有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h3><h3>美篇编辑/摄影: Me<br></h3><h3></h3><h3>大巴尔干地区见闻录(二)阿尔巴尼亚、波黑 待续</h3><h3>大巴尔干地区见闻录(三)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 待续</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