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5月,我来到女儿居住的城市--上海,闲暇之际,在上海的朋友陪我一起逛逛上海的弄堂,我朋友住在上海的南端,而我住在北面,好在地铁交通非常方便,我们每天背着双肩包,带着热水,不停地行走,一直想看看老上海的模样,这次如愿以偿,思南路、愚园路法式、西班牙式花园洋房自然、古朴、典雅,那些林荫下浸满了岁月年轮的楼台,还有充满了烟火气息的百年巷弄,都带着一种可触摸的历史感,行走其间,就像行走在你曾经读过的刻骨铭心小说里,像行走在精致的、浸满了阳光味道的散文里。</h3><h3>这是老西门。</h3><h3>老西门在方浜中路附近,以文庙为中心,有着400年历史九曲十八弯的老弄堂。</h3><h3>老西门是明嘉靖32年,也就是1553年,当时上海为抵抗倭寇建造了六个城门,老西门是其中之一。</h3> <h3>我独自一个人去的老西门,届时这里的居民都已经迁出了,从弄堂里张贴的宣传单上看,应该是市政府安置迁出的,弄堂的水泥路上长满了青苔。</h3> <h3>窄窄的弄堂里空无一人,墙上鲜红的拆字赫然醒目</h3> <h3>像人体血管一样密密匝匝的网线、电线依然静静的挂在墙上,陈旧不堪。</h3> <h3>这是贻庆街,曾经是喧闹夜市</h3> <h3>人去楼空</h3> <h3> 门楣上瓦砾脱落,杂草丛生</h3> <h3>这座建筑,看似一般的砖房,其实它的砖与我们现在的红砖大不一样,砖体密度大细腻光滑,刻有细小的纹路,很漂亮</h3> <h3>一只猫蹲在路边,淡定地看着我从它身旁走过。</h3> <h3>这是一座漂亮的房子,雕花的窗棂,碧绿的爬墙虎爬满了楼体,在弄堂的一片寂静中生机勃勃,不知它的主人会不会时时想起曾经在这里居住时的温馨、浪漫生活。</h3> <h3>承德里,好听的名号,漂亮的门楣,100前这里应该是一座值得自豪的宅院。</h3> <h3>孔家弄43号,这幅对联应该是今年年初贴上去的,我想是迁走的主人在新年伊始,回到老宅子,万般不舍地贴上这幅祝福的对联。</h3> <h3>很多大门都砌上,窗子用木板钉上,并标记上了,工作做的很细致</h3> <h3>曾经,这里的空气中还弥漫着香葱爆锅香味,头顶的杆子上晒着五颜六色滴着水的衣服,猫高扬着尾巴轻盈地在人群中踱来踱去,街口人声嘈杂,小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到处都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h3> <h3>这是一户门楣上雕塑着象征着祥和的大象的住户,斑驳的大门上,主人用蓝色的染料喷上了‘’再见了,老西门‘’几个大字,足见主人的不舍之情。</h3> <h3>我的好朋友墨红告诉我地铁二号线附近有太多你喜欢的东西。于是,我们逛了思南路,江苏路,愚园路上海优秀的古建筑群</h3> <h3>这就是著名的思南路,它是最具上海味道的一条马路,马路很窄,1914年修建的,为了纪念法国一位音乐家马斯南而命名,后来简称为思南路,还是现在的名字好听。思南路的周围坐落着许多名人故居,孙中山故居、周公馆、张学良故居、杨森老宅都在这里。</h3> <h3>思南路,阳光软软地撒在这古朴、典雅的建筑上,微风徐徐,这份宁静似曾相识。</h3> <h3>它是一条老街,有点旧,但绝没有破败的感觉,树影斑驳,每一处,都让人感觉这是一份精美的艺术品</h3> <h3>思南路73号是著名的周公馆,法式花园式建筑,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住沪办事处旧址,周恩来曾经在此工作生活过。</h3> <h3>思南路的花园式洋房,现今大多被商用,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尤为珍贵。</h3> <h3>我们去了位于徐家汇附近的田子坊,这是一个近30年才逐渐形成的一条商业街,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息,但有一点值得一看的就是它还带有一些文艺的小资味道,慢慢地看下去温馨可人</h3> <h3>有些花园式洋房你只有远远地看看</h3> <h3>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走在梧桐树下,微风徐徐,清爽怡人。</h3> <h3>江苏路安定坊5号,我在敬仰的傅雷先生旧居前留个影。</h3> <h3>傅雷先生译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我人生中航标灯,我记得那时我不到20岁,借的‘’约瀚·克利斯朵夫"一共四册,我用了2天一夜一口气读完,期间几乎没有睡觉,热血沸腾,它对我的人生影响至深,前不久我又把这套书从书架上拿下来摆在我的床头,半年了只读了百页。</h3> <h3>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旧居,非常漂亮的3层楼房,院落宽敞,修缮精致。</h3> <h3>钱学森先生旧居</h3> <h3>小区里宣传栏里展示着这位钢琴奇才,介绍说她曾经是傅雷先生的邻居,她的卒年是1967年,很年轻很可惜。</h3> <h3>愚园路的花园式洋房,楼房的墙体都是用很精致的鹅卵石镶嵌的</h3> <h3>在这张图上,能看到李济深、蔡元培、虞洽卿、杜聿明、宋氏三姐妹等诸多名人旧居</h3> <h3>按图索骥,我们图上的标识,找到了汪精卫的汪公馆,住所没有标识,但应该是这里吧</h3> <h3>我和好朋友、同学、同事墨红。</h3> <h3>上海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也是一个商业科技发达的城市,同时它也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不管走到哪里,你都会感知到它强大的文化所在。在地铁站我看到裴多斐的诗"我愿意是急流"这是我20多岁是非常喜欢的诗,我站在这里,默默地把这首诗从头到尾念了一遍,检测一下我的记忆力,发现过去喜欢的东西永远忘不掉,而昨天经历的事情有的都记不起来了</h3> <h3>穿越回30年代的旧上海</h3> <h3>在上海还见到了我的四位同学,和一位过去的邻居,其中一位同学有四十年没有见到。</h3> <h3>我们四个女同学,四十多年前的同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