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3></h3></h1><h1><font color="#333333" style=""><b> </b>2019年5月25日—6月1日,我们一行6人参加北京夕阳红旅行社组织的甘肃河西走廊8日游。全团26人,大部分在60岁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年团。26日早晨到达兰州后乘坐大巴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纵贯河西走廊,经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瓜州等城市,一路向西最后抵达敦煌,</font>全程行驶一千多公里<font color="#333333" style="">。参观了雷台汉墓、莫高窟、玉门关遗址等人文景观,感叹我们祖先在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浏览了绿洲、荒漠、戈壁、沙漠等四种地理变化形式,欣赏了五颜六色的丹霞、形态各异的雅丹、沙漠与清泉共存的鸣沙山月牙泉等地理地貌,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r></font><font color="#333333"> 此行从历史与地理知识上收获颇丰,对祖国西北区域有了新的认识,那里丰富的人文遗迹及独特的地理景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与大家一起分享旅行中的见闻:</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本集部分文字语句来自网络、少量照片为友人拍照,在此一并表示感谢</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h1><h3></h3> <h1></h1><h1>这是我们六位在莫高窟九层楼前的合影</h1> <h1><p><font color="#333333" style=""> </font></p><div><font color="#ed2308"><b>1、武威鸠摩罗什寺</b></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h1><h1><font color="#ed2308"> </font>武威是甘肃省地级市,古称凉州。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将此地命名武威。武威是古丝绸之路要冲,也有“中国葡萄酒城”之称。<br> 鸠摩罗什是中国也是世界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鸠摩罗什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翻译学鼻祖。</h1><br> <h1> 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八年(38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来受到各朝代的修缮。上世纪20年代罗什寺遭地震,大部分被损坏,后经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原址上重修了罗什寺塔。改革开放以后各界人士呼吁重建鸠摩罗什寺,最终于2001年开始修建,2013年6月鸠摩罗什举行舌舍利塔的修复开光仪式,古刹修缮结束。</h1> <h1>大殿内的鸠摩罗什坐姿塑像。</h1> <h1> 寺内雄立的12层砖塔是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建,塔内供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据说大师圆寂后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古今中外,仅此一例。</h1> <h1>大殿内供奉的孔子神位</h1> <h1>大殿内的塑像</h1> <h1>大殿内的塑像</h1> <h1>千手观音菩萨</h1> <h1><p><font color="#ed2308"><b>2、雷台汉墓及出土文物</b></font></p><p><font color="#ed2308"><b><br></b></font></p></h1><h1> 雷台汉墓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的灵钧台。1983年雷台汉墓确定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是国家4A级景区。</h1> <h1> 1983年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马踏飞燕”为"中国旅游标志"。武威市各主要路段、广场都有“马踏飞燕”造型的塑像。</h1> <h1>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原型“铜奔马”(摄于甘肃省博物馆),是1969年在雷台汉墓出土的艺术价值最高的文物。“铜奔马”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17.5千克,马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矫健剽悍,三足腾空呈飞奔状,右后足巧妙地轻踏在一只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飞鸟背上,既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并赋予了奔马以旺盛的生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铜奔马蕴含着极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并具天马文化内涵,并且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极品。</h1> <h1> 雷台汉墓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铜奔马(摄于甘肃省博物馆)。</h1> <h1>铜车马仪仗俑(摄于甘肃省博物馆)。</h1> <h1> 这是在我们住的酒店拍摄的武威市夜景,夜色下灯火辉煌,城市景观非常漂亮!</h1> <h1></h1><h1><font color="#ed2308"><b>3、张掖大佛寺</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p> 张掖与武威均地处河西走廊,祁连山的雪水滋润着这里的田地,两市都是甘肃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相比较张掖更富庶一些,所以有“金张掖、银武威”说法。 </p><p>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p><p> </p> <h1> 大佛寺的大门</h1> <h1> 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h1> <h1>大佛寺内供奉的塑像</h1> <h1>大佛寺内供奉的塑像</h1> <h1></h1><h1><font color="#ed2308"><b>4、张掖丹霞地貌</b></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1> 张掖丹霞地貌群,俗称“张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组成。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2018年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h1> <h1><p></p><p><font color="#ed2308"><b>5、嘉峪关</b></font></p><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p>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关隘。<br></p><p> 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p></h1> <h1></h1><h1>景区大门处的标志</h1> <h1>内城</h1> <h1>在内城墙上合影</h1> <h1>敌楼</h1> <h1>嘉峪关关城</h1> <h1><p></p><p><font color="#ed2308"><b>6、鸣沙山 月牙泉</b></font></p><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p>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敦煌市南5公里,景区的核心区域面积12.79平方公里,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鸣沙山是说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因此得名。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流沙与月牙泉水之间虽仅数十米,但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泉水虽地处戈壁但水却不浊不涸,这种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被称为“沙漠奇观。</p><p> 月牙泉是一个弯曲形似月牙的小湖,因此得名,一侧是芦苇和庙宇建筑,另一侧则是高高的沙山。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最深处约7米,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有“沙漠第一泉”之称。</p><p> 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月牙泉还与莫高窟九层楼、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形成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p><p></p></h1> <h1></h1><h1>景区大门</h1> <h1>彩巾迎风飘扬</h1> <h1> 走在柔软的沙漠上就好像踏上松软的地毯,你看这位女士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h1> <h1>湖水、芦苇、沙漠和谐共生。</h1> <h1>走下高高的鸣沙山</h1> <h1>沙漠驼队</h1> <h1></h1><h1><font color="#ed2308"><b>7、玉门关遗址</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 玉门关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也叫小方盘城,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相传著名的“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div><div> 北望长城,犹如龙游瀚海。俯仰关外,大地苍茫,人迹罕至,故唐代诗人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div> <h1><p></p><p></p><p></p></h1><h1> 现存的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形,东西长24 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h1><p></p><p></p><p></p> <h1><p></p></h1><h1>城垣内部</h1><p></p> <h1>城垣北侧的观景平台</h1> <h1></h1><h1><font color="#ed2308"><b>8、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雅丹地貌)</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h1>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雅丹地貌)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泊,经过多年的地理变化,水逐渐退去,大风肆虐,在风的吹蚀下,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成了孤岛状的平台或小山,并逐渐演变为石柱或石墩,使得原来平坦的地表变得起伏不平、凹凸相间,由此形成雅丹地貌,又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今日的雅丹地貌。<br> 敦煌雅丹地貌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像是街道,石柱和石墩像是沿街而建的楼群,整个雅丹地貌就像一座城堡,这座城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姿容,时而刮起一股大漠孤烟,时而又如同海市蜃楼,变化莫测,所以有“魔鬼城”之说。<br> 2015年9月19日,敦煌地质公园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被授予“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是甘肃省首家、全国第32家、世界第113家世界地质公园。</h1> <h1> 地质公园进门处矗立的巨石篆刻着公园名称</h1> <p> </p> <h1> 敦煌的雅丹地貌面积大,造型奇特,正如地质专家所言“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时间之久远,地貌之奇特多样,规模之大,艺术品位之高,堪称世界仅有的大漠地质博物馆“。</h1> <h1><p></p><p><font color="#ed2308"><b>9、敦煌莫高窟</b></font></p><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p></p></h1><h1>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大多无彩塑和壁画),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h1><h1> 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1><p></p><h1>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1><p></p> <h1></h1><h1> 这是第96号洞窟,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年间建成五层,1935年建成九层。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目前已是莫高窟的标志之一。</h1> <h1> 莫高窟目前可供参观的每个洞窟都安装了一道大门,无人参观时都大门闭锁。所以不论是跟团游还是散客游,都需要到游客中心登记,每人配发一个耳机,由讲解员带领参观讲解。洞窟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拍照,这些举措对保护文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1> <h1>莫高窟一角</h1> <h1>莫高窟景区外围的场景。</h1> <h1><p> 莫高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期间由于战争动乱,发生多起外国文化强盗的掠夺,掠走大量的经书、佛像及其他文物,后又遭国人的肆意破坏。1944年,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莫高窟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正式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改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国家正式参与敦煌文物的保护、维修与研究。2008年12月总投资2.61亿元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开工,这是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并于2011年完工。 </p><p>这幅照片拍摄于甘肃省博物馆,是仿制的莫高窟的一组佛像。</p></h1> <h1> 这些塑像、壁画的色彩虽经一千多年沧桑变化,至今仍斑斓鲜艳。(摄于甘肃省博物馆)</h1> <h1>摄于甘肃省博物馆</h1> 摄于甘肃省博物馆 <h1>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山水、动物、装饰图案画等都有千年历史,有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堪称世界画史的宝库。(摄于甘肃省博物馆)</h1> <h1></h1><h1><font color="#ed2308"><b>10、兰州黄河大铁桥</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h1> 兰州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铁桥1908年初动工兴建,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1942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第一桥改名“中山桥”。</h1> <h1> 兰州黄河水车园中一辆脚踏水车,水车的木架上写有一些文字(可放大看),可以看出车的主人很潇洒、自乐。</h1> <h1> <font color="#ed2308">述说到这里,我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耐着性子看到这里,欢迎大家对照片、文字提出宝贵意见或进行交流!</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