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画坛盟主”吴湖帆的书画鉴藏 宋元明清皆有涉及

文藏书画

有江南“画坛盟主”之称的吴湖帆,不仅善书画创作,更精鉴藏研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湖帆画《梅景书屋图》 纸本 设色</h5> 20世纪的中国,无论是传统文人的价值观,还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其间,欧风东渐,古今交汇,上半叶之际的大规模文物聚散,是当今海内外各大公私收藏机构的格局定型前的最后一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吴湖帆作为海上古书画鉴定家的代表,恰逢其时地经历了这个历史性的聚散整合,他所达到的卓越鉴赏水平与此特殊时代密不可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宋 郭熙 《幽谷图》轴 绢本 水墨</h5> 此画为北宋秘府旧藏,著录于《宣和画谱》。《丑簃日记》1933年正月记:“大千携示郭河阳《幽谷图》绢本真迹,笔墨生动,百读不厌,载入安仪周《墨缘汇观》中,今在庐山蔡金台家。”二月二日,叶恭绰过访,吴湖帆出示而与之同观。二月十五日,吴湖帆在日记中写道:“临郭熙《幽谷图》一角。”今吴湖帆《临郭熙幽谷图》仍存世。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 佚名 《百尺梧桐图》卷 绢本 设色</h5> 图卷首题署“吴兴赵孟”和 “赵氏子昂 ”朱文方印皆是后添。图绘文人园居闲适之景。庭院梧桐枝叶茂盛,古趣盎然。据谢稚柳考察,此图是比赵孟《秋郊饮马图》更为早期的作品。傅熹年撰写《元人绘〈百尺梧桐轩图〉研究》,指出此图所绘是张士信园居的情景。曾经明人吴廷(用卿)、清人梁清标和近人周怀民收藏。吴湖帆于1952年应收藏家周氏之邀为其题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 钱选 《蹴鞠图》卷 纸本 设色</h5> 吴湖帆以一“彼此皆至宝”的“周四足宝敦”换得此《蹴鞠图》与本展中元人《山水三段图》卷。据跋可知,吴湖帆认为钱选是宋元之间绘画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是启发了文人画风的宗匠。收藏家的藏品最能反映他的艺术观点与品位,湖帆不遗余力地购藏钱选与元人作品,是其艺术传承文人画风的有力佐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聘、方婉仪 《梅花合作图》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湖帆、潘静淑 《梅花合作图》卷&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二十五年(1936) 纸本 设色</p></h5> 1936年,吴湖帆得罗聘、方婉仪夫妇合作《梅花图》卷,因此也与妻子合作一卷装裱其后,由此可见吴湖帆古画鉴藏与书画创作间的密切关系。吴湖帆于后跋中指出罗聘画所用为“两峰纸”,是其为金农代笔时所用,由此也可见吴湖帆赏鉴的精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宋 佚名 《鹌鹑图》页 绢本 设色</h5> 鹌鹑神态生动活泼,坡后秋禾一茎,亦摇曳生姿,堪称南宋写生佳作。从画面内容以及同时前后购藏的同题材作品中,略可窥见吴氏夫妇当时追求和向往一种恬淡、安宁、祥和的生活情趣。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 华喦 《婴戏图》册 纸本 设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 华喦 《婴戏图》册 纸本 设色</h5> 吴湖帆购藏于1944年,是吴氏为数不多的扬州画派藏品之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 董其昌《画禅室小景图》册 纸本 水墨</h5> 除以金钱直接购买外,所采用的其他丰富多样的方式无疑也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书画交易的风气。<br>概而言之,不外乎以下几种主要形式:<br>以物换画吴潘夫妇皆出身大族,祖传文物数量众多、门类广泛,碑帖、善本、青铜器、瓷器、古印、玉器、古琴等无所不有。出于对古书画的偏爱,他们往往以金银首饰、家藏古物等为资本,或变卖蓄资,或直接进行交易。<br>以画养画 采取“以画养画”是梅景书屋得以购藏的另一主要方式。比如,吴湖帆曾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将郑思肖《兰花图》卷售于庞莱臣获5700元,第二日,即花费1700元从孙伯渊处购入恽寿平《为陶诞仙补照图》卷。五年后,吴湖帆为报答孙邦瑞所赠的被自己视为“梅景书屋明画之冠”的沈周《西山纪游图》卷,便将《为陶诞仙补照图》卷回赠对方。在循环周转中,时有同一作品几度失而复得的情况。除古书画外,湖帆也偶尔会以自己的画作交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湖帆 《烛奸录手稿》册 纸本</h5> 此是吴湖帆1935年应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之约,检阅故宫博物院所藏书画之鉴定记录。手稿内容即为吴氏鉴定过程中所记录的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