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叨叨”

刘家奇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亲的“叨叨”》一文,写于2019年6月份,曾刊登在6月14日《人文月坛》报首末版的第8版;6月28日,又被武胜县宣传部的微信公众号全文刊登。</span></h5><h1><b style="color: rgb(1, 1, 1);"><i>原文如下:</i></b></h1><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人文月坛》报首末版 第8版</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编辑 杨飞飞 提供</span></h5><p><br></p> <h3> 过几天,是父亲91岁诞辰,这我又想起了小时侯父亲的“叨叨”。 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时,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生产,人人为生活忙绿。</h3>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04年8月 ,父亲和我在一起——广安武胜县清平镇方沟村 。 儿子/摄影</span></h5><p><br></p> <h3> 记得,那是农历的五月天。小学二年级的我放学以后打猪草,摘了几张叶子发黄的桑叶,被生产队“看山”的抓住,按队里规定要扣钱,五分钱一张。我父亲知道了急了,拿起棍子追了我“二里地”,边追边叨叨:“你这个不争气的,打猪草!打猪草让你扯鹅儿肠、折耳根、羊蒿、奶浆菜什么的野草,猪儿还喜欢吃,那个喊你摘桑叶,桑叶那是喂蚕子的。黄了,黄了那也是生产队的,啃沙的今天你总要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吓得我不敢回家。<br></h3><h3> </h3>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的家乡,广安武胜县清平镇方沟村 一组。2004年8月 刘家奇/摄影</span></h5><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04年8月,父亲和孙儿孙女, 参观邓小平故里留影。刘家奇/摄影</span></h5><p><br></p> <h3> 小时候好玩。和小同伴一起,在水塘里游泳捉迷藏,甩个石头子儿,拿南瓜筒筒在稻田边抽水,做水旋、放泥炮什么的玩得开心,玩时点子多小同伴都爱跟着。玩够了下稻田摸鱼,拿稻草一头打个结,另一头往鱼鳃那儿一穿,提着一串鱼嘴里享享着“小呀吗小二郎……” 心想,回家父亲还不表扬几句。<br></h3><h3> 看到鱼父亲不但没表扬,反而问鱼是从哪儿来的?是不是从稻田里摸的,我正犹豫,父亲从我眼神里看出就叨叨上了:“稻子正在抽穗杨花(即:稻子受粉),你们这么一折腾,那稻子还好得了……!”。这时我心想,那鱼汤还是去年在舅舅家喝过,真好喝!管它什么抽穗杨花,不高兴的样直接反映在小脸上,父亲看出我心思,脱了鞋追了出来,扯着嗓子叨叨道:“小孩子还想顶嘴……”吓得我躲在西边房的门卡卡。父亲的严,在村里头是出了名的。</h3><h3> </h3>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98年8月,父母亲和孙儿孙女一起,参观天安门广场,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刘家奇/摄影</span></h5><p><br></p> <h3>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结了婚有了俩孩子。那时,爱人带她们还要下地干农活,我春节回家才能与她们见上一面。月坛的社区了解到后,极力推荐让我爱人来北京管理社区的自行车棚。从此,一家子在北京团聚了。有住的地方,爱人有了务工岗位。于是,我就把父母接到北京玩了一段时间。 <br></h3><h3> 父母亲看到首都的古朴大气而又非常漂亮;看出了月坛的人好——有文化、有知识、实在还宽厚。父亲激动地叨叨着: “家奇呀,现在你也做父亲了,我们的祖辈是放牛养家,前辈没有上过学,小的时候走个远方亲戚写个证明,还得到外村求人,父亲做梦都想咱们家能走出个文化人——大学生,你读了高中,姊妹中文化最高,但没有完成我们的心愿,看看你的孩子快到上学年龄了,父亲希望你想尽一切办法,把你的孩子培养成才,圆咱们家的梦!</h3><h3> 当时,我把父亲的叨叨当做了圣旨,立刻行动了起来,我就到图书大厦,买了如何培养、引导孩子学习的书籍。别说,热炒热卖,看了书再接合实际,引导孩子学习还真管用。举个例子:女儿上小学是每天回家吃饭,吃完午饭就急着跑回学校,上四年级后她就不那么着急了,细细一问知道了原因。原来好些同学问她数学题,有时为这些同学讲了好几遍还不明白,时间长了女儿烦了。针对这情况我就引导女儿说:“这是好事呀,同学请教说明信任你,证明你在班里学习不错、人缘好,同学把你当老师了,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为同学解答难题的过程,也是自己复习、加强记忆的过程;同学问的多,口述解题正好锻炼自己的口才,还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能广交朋友、搞好同学间关系、增进友谊”。女儿听了高兴地点点头,表态说听父亲的。后来女儿的小学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评三好学生班里不记名同学投票,女儿满票。</h3><h3> </h3>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04年8月, 父亲和我在家乡方沟村。女儿/摄影</span></h5><p><br></p> <p> 把学变成会学爱学,得有好的引导方法。比如说:小学一到四年级这四年,咱们常用的两千多个字基本要学完,得会写、知道意思、会组词造句,也就是说要会灵活运用,是一项大工程,要高度重视。语文,一二年级书中课文背下来,文中生字能默写,一个字最少组五个词,每一个词造三个句,这样如此七遍,这叫七遍记忆法。告诉一下,一天一遍连着三天,三天一遍,七天一遍,半个月一遍,一个月再复习一遍,这样就能学好记牢。语文学好了,数学应用题好理解,还可带动其它学科。后来,俩孩子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保送了研究生还入了党。如今,俩孩子毕业在北京找到了工作。</p><p> 这就是我的父亲,他朴素、勤劳、善良,对儿女要求严格的一个普通农民。虽然没有念过书,却是村里种田、育苗、种菜能手。父亲的“叨叨”圆了我们家祖辈没有圆的梦——家里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追梦人。我喜欢父亲的“叨叨”,能让我们继承传统,走好人生路,紧跟新时代努力前行。</p><p> </p><p> </p><p> </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04年8月,父亲和我及俩孩子,参观邓小平故里留影。</span></h5><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图片:杨飞飞 刘家奇 女儿 儿子/摄影</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文字 美编/刘家奇</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span></h5><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的家乡:广安武胜县清平镇方沟村一组。2</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004年8月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刘家奇/摄影。</span></h5><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位微信朋友阅读完此文后的体会</span></h5><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上下面的载图</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清平初级校友大聚会群</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校友们刚刚的点赞点评</span></h5><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下面是清平初七八级</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老同学群的点评点赞</span></h5><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美篇后面朋友的点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