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肖敏 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我在互学课评课时进入了一个误区:略过优点,只谈建议。并美其名曰:“关起门来就是一家人,没必要客套。”或者说:“只有追悼会才尽说好话。”是不是这样的逻辑下,让我越来越绝口不谈好话了? </h3><h3> 有次听茉莉在启慧班的生活语文。现在回想起来,这堂课其实总体很不错的,学生参与活动和教学支持策略也挺恰当的。当茉莉充满希望的眼睛忐忑不安地看着我时,我却说:“一节课都是是非问和选择问,学生只能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我很反感这样的提问方式。”茉莉哭了,我却一脸愕然,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h3><h3> 无独有偶,第二次给苗苗磨课的时候,我发现她制作的时钟教具有问题,因为是我师徒结对的老师,所以我要求更为严苛。我说:“教学先要把教材读透,决不允许出现知识性错误,这会闹笑话的。”苗苗哭了,我很诧异,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h3><h3> 为什么评课时,我总会把她们说哭?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太脆弱吗?还是我不该这么严厉?经历过这两次眼泪,我尽量小心翼翼,毕竟,从内心说,我是不愿意伤害她们的。 </h3><h3> 有次跟梦菡聊天,说起她第一次见我,是有一次听课。她刚去,就听到听课的老师着急地说:“坏了,坏了,肖老师今天要来听课,我觉得还没准备好!怎么办?我好紧张!”梦菡刚来,还未见过我,便问“哪个肖老师?”“就是我们学校最凶的那个。”旁边的老师告诉她。“可是一年接触下来,我觉得你很温柔啊,一点都不凶。”梦菡说。我忍不住笑,心里却一阵打鼓,原来我给她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心理压力,我真是该注意了。 </h3><h3> 后来的每次评课,我尽量注意语气委婉一点,态度温和一点,貌似有很大的改善。然而,一次受临市的邀请去做他们市特教课堂教学展评的点评嘉宾,本来按照事先准备的思路说着,点评到小静的语文课时,不知怎么的脑子一岔神,脱口而出“我个人觉得永远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串讲课文,很无趣。”虽然之后与小静有着很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她也说这是她一直困惑却觉得无解的症结,说不介意我“响鼓重捶”,但是在那样的场合说这句话,确实太重了。我很后悔,可是没办法收回说过的话。</h3><h3>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惶恐,尤其是深入特教课堂,尤其是培智的课堂,一堂课老师们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才能应付得过来。仔细想想,点评时的有些建议,真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子曰:“敏于事而讷于言”,我觉得自己过于心直口快,稍一大意就会陷人于尴尬境地。于是每每教学竞赛有人邀请我去评课,我都以各种理由婉拒。 </h3><h3> 有次跟周林教授谈听课与评课,他说如果你不清楚这堂课之前发生了什么,这堂课之后将发生什么,说不清楚课堂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能谈评课。 </h3><h3> 读周彬教授的《课堂密码》《课堂方法》《叩问课堂》系列,谈到评课时,他说评课时,应该发现授课教师的亮点,并根据亮点来提优化建议,帮助他的优势发挥得更明显,风格更突出。评课时,我们大抵习惯从自我经验出发,思考如果是我上课,会采取怎样的方法,某个细节如何处理,并以此为据提出建议,但是这样的建议不一定是符合授课教师的风格和思路的,因为,即便是你提的建议貌似看起来很有道理很高明,别人不一定能驾驭。但凡是有别的老师听课,授课教师必定会倾尽全力的。如果提出的建议超出了他的能力,会带来负面的影响。</h3><h3> 至此,我才清楚自己以往的错误,并非心直口快,也并非要求严苛,而是缺少一种体恤的胸怀和利他的视角。换言之,是没有足够的欣赏他人、成全他人之心。方向错了,越用力,离自己的目标就会越远。才会自以为待人以真,评课以诚,却没有真正帮助到别人,而只是让她们感到沮丧、失落,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付出被轻易地否定,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会上课了?”我总算是懂得了茉莉和苗苗的眼泪,懂得了小静的尴尬,并跟他们真心地说一声,请原谅我评课时那些尖锐却不当的言辞。 </h3><h3> 是的,研课与评课的目的,是帮助授课教师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并非复制别人的思维做他人的影子;是帮助授课教师放大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地强化和优化,形成自我的风格,而并非用貌似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来绑架他人邯郸学步却跌跌撞撞四处碰壁。用心看见他的努力,善于发现他的长处,准确研判他的努力方向,在做好这些功课的基础上,才给予评价和建议。更重要的是,多倾听他的想法,多帮忙解决他尝试而难解的困惑,多一些支持和陪伴。</h3><h3> 未来,我应该不会再害怕评课。前提是,我去听课和评课,也不再会是件让人害怕的事情。</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肖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