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罗裙一色裁

静水流深

<h1>  这位老人,41年,一个镜头,拍一朵莲花,让无数人为之惊叹!老人镜头下的莲花,有一种写意的水粉画味道,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质展露无遗。 这些莲花,既不是水粉画,更不是水墨画。它们都是老人拍出的真实莲花,却美的胜似画卷!<br>  这位爱莲的老人,竟然是一位美国人,他叫 Bahman Farzad ,72岁,很多人说,他长的像爱因斯坦。 然而,鲜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名系统工程师,拥有工程和计算机两个硕士学位,但他却痴迷于摄影,尤其对莲花的拍摄。几十年如一日,<br>  这位业余的大爷,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那就是潜心拍一朵莲花。他不求荣誉,也不求赞美,更不屑别人说他在做一件无聊的事。<br> 就是这样心无旁骛的热爱,Bahman Farzad 赢得许多摄影奖项,还被诸多杂志刊登转载,包括美国的“照片”、大众摄影等。虽然获得许多奖项,<br>但是老人却非常低调,自己从没举办过一次摄影展,也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仅仅是把自己拍的照片,上传到自己的网络相册。除了拍莲花,老人偶尔也会画莲,虽然从未学过画画,但凭着一颗对莲的痴爱之心,也能把莲花画的如此淡雅脱俗不幸的是,就在去年夏天,莲花绽放的季节,老人突发疾病,与世长辞。而在去世的前一天,老人还去拍了莲花。文字来源:网络</h1><h3></h3> <h1> 爱莲说<br> 作者:周敦颐<br>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r>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h1><h3></h3><h3></h3><h3></h3><h3></h3> <h1>  欣赏完Bahman Farzad的作品,他给我的启示,不是你的照相机有多么高档,手机有多么气派;而是镜头背后的你文化知识量和枝术知识量有多少。有了文化知识的积淀,枝术力量的支撑,思想才会丰富,文艺作品才会丰盈,作品才会创造奇迹,才能反应和折射出思想的光芒。</h1><h1> Bahman Farzad拍摄的莲花也告诉了我们,不是所有的花都是从泥土里培育出来的,也不是从水里生长出来的。他拍摄的莲花仿佛是从云端里飘来的美好女子带着氤氲的气息,像嫦娥奔月在月亮上舞蹈,像观音菩萨手持净水瓶和杨柳枝抛洒甘露为你洗尘,像一群身着绫罗绸缎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款款地向我们走来。<br>  微雨过,小荷翻,莲花叶儿带晨露;花莹莹,叶朦朦,氤氲佳人立空中。这一池秋水中,不知是荷还是莲。难怪边塞诗人王昌龄面对春江秋月的荷塘也难辩莲花是荷花还是荷花是莲花,但一颗爱莲的痴心从未改变,因此写下了《采莲曲二首》</h1><h1>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h1><h1>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h1><h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h1><h1></h1><h1>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h1>  2019年6月23一点想法。<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