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青峰图》画面解读

小生画画

<h3>首先看下整幅画面,画面的重心主要分布在右下角,整体给人一种俯视的感觉。</h3> <h3>然后我们看一下图中的树(下图),首先很明显主角就是最前面的几棵松树,我仔细看了一下,应该是三棵主干,三棵松树的枝干部分相互交叉呼应,大家可以看出来,虽然只有这很小一张绢,但是这三棵松树的姿态,枝干的交叉关系却是相当丰富,包括松针都是非常之细致。</h3> <h3>然后我们看一下这三棵松树的技法(下图),首先树干部分有少量皴擦,单侧有淡墨的晕染,阴阳的区分很明显,松针也很有层次感,在勾完松针应该有淡墨和花青的晕染。</h3> <h3>在松树后面还躲着一颗小的夹叶树(下图)</h3> <h3>然后继续往画面上部看,这里还有几棵小松树(下图),墨色和前面的有浓淡区分。</h3> <h3>这里的点苔也要注意(下图),作者是用点和短线条表达的,这里看的不是很清楚,按照理解临摹的时候要注意大小长短的变化,和前后的错落有致。</h3> <h3>最后就是在山头上的这些点叶树,作者用了一些细碎的小点,大家画的时候可以按照刘老师总结时说的用开叉笔点,注意虚实,点的细碎一些。</h3> <h3>然后我们来看下山石,首先来看近处的山石,这张画中的山主要以质地坚硬的山石组成,线条比较干脆,有力度。皴法以细长的斧劈皴,和类似于折带皴的变体为主,也有淡墨做阴阳的区分。</h3> <h3>再看下山石的染色,可以看出这张画中山石颜色的变化很丰富,不论是山石整体色调的变化,还是局部的过渡都很漂亮。有些石头偏蓝,有些石头偏绿,变化丰富但不突兀。还有从青绿到赭石色的过渡,都很自然。</h3> <h3>染色时从青绿到赭石的过渡一定要有而且要自然,千万不可浓厚的青绿到一半戛然而止与赭色突然碰撞形成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也不能青绿一路到底,将赭色完全盖住,这样就没了对比,而画面需要对比,且是弱对比。</h3> <h3>然后再看下远景,最前面这是点了一片一片的树,墨色比较淡,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然后是远山,远山主要分为前后两排,错落的凸起,颜色的区分也很明显,前面偏绿较亮,后面偏蓝,黯淡一些。</h3> <h3>最远处的这些淡花青没骨山也很重要,增加了几个层次,又使远景丰富了不少。</h3> <h3>最后再看下画面中的点景人物,放大很多倍后看这两个小人画的简直生动,一个人指着远处的帆船,两人席地而坐好像在讨论着什么。</h3> <h3>帆船上的人也很生动,大家好像都在望着前方,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h3> <h3>这幅画画面虽小,但气势,韵味和内容却丝毫不减。处处精到,细致至极。</h3><h3><br></h3> <h3>以上是我对这幅画面的浅显解读,有不对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