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开场嘉宾</h3><h3> 开场讲座是郑毓信教授,报告题目是《“深度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郑教授的报告不卖弄概念,比较直白,能听得懂。</h3><h3> 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反复强调的要引领学生思考。而且给出了具体建议,即老师在课堂上少说或者不要说“看谁做好了,比比谁做得快。”而要说“有没有不一样的做法?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努力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去引。</h3><h3> 无独有偶,上课的几位大神已经将这种认识转化成了课堂实践。比如贲特的不疾不徐,王子的“不该快的时候显得特别快!”,比如罗帅的“不冲动,还有第2个吗?更聪明的写完第二2个都没有举手!” ……</h3><h3> 郑教授还提出了深度学习的四个要素:注重联系的思考;抓好问题引领;充分地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也在后面的课堂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印证。</h3><h3> 郑教授总结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说“用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正是语文教学应当努力实现的一个境界,那么数学老师的主要责任就是“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学生”。</h3><h3> 其实,让我印象最深的是PPT中经常出现的“应有的思考”几个字,75岁的郑教授仍然每年思考一个报告,并视之为“应当”;仍然思维清晰,逻辑缜密,观点鲜明,例证充分;仍然属于这个时代脉搏的一个活跃分子。在75岁的郑教授面前,谁还敢称老?谁还有停滞?</h3><h3> 不知道从哪一刻,我顿悟,郑教授已然成为现代与经典的精神领袖,他自己就是“现代与经典”最好的诠释。以后的每一年,即使讲不动报告了,我也希望能看到郑教授依然在这里,因为他在这里,就很好。</h3> <h3> 王子依然尴尬的开场</h3><h3> 王子出场了,第一印象——对条纹T恤是真爱啊!(在家休养的茹看到照片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个!嘿嘿……)</h3><h3> 课前谈话,王子一如既往很自信地问孩子们,你们认识我吗?唉,作为一个铁粉儿,我知道,他一直很傲娇,不就是想用王子的名头收获一批新晋小粉丝吗?这个套路他屡试不爽!</h3><h3> 谁也没想到,竟然出师不利,遭遇了滑铁卢,“不认识!”孩子们非常诚实地异口同声地答道。哈哈,伤自尊了。看到王子遇囧,台下响起一片不嫌事大的欢笑声!说实话,我也不怀好意地笑了。</h3><h3> 王子换了个话题:“你们在这个会场上过课吗?”“没有。”“在大一点的会场上过课吗?”“没有。”……</h3><h3> 往常,他总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或者“激起一串美丽的涟漪”。这次,王子抛出的小石头,全部沉下去了。</h3><h3> 学生也太拘谨了,今天,王子还能像往常一样潇洒吗?</h3><h3>看得见的生长</h3><h3> 既然聊不下去就上课吧,课件上出现了问题一:3块碎玻璃,拿走其中一块给玻璃店师傅,请他帮忙复原,该带哪一块去呢?</h3><h3> 题目很新鲜,有孩子很快举手了。“不该快的时候显得特别快!”王子提醒学生继续思考。</h3><h3> “选择自己说,还是跟别人交流?”</h3><h3> “倾听同伴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思考的。”</h3><h3> 我想你已经发现王子在悄悄地引领了。</h3><h3> 一个选择2号的孩子介绍完自己的想法,已经发现了漏洞,却还坚持选择2号。我们都觉得有点晕,王子大概也有点儿懵,不过他反应敏捷:“原来理由和答案之间是可以有裂缝的!”没有直接的否定,而是幽默机智地调侃,一下子把老师们都逗乐了!原来错了也没关系,这个老师还挺幽默,孩子们的心情放松了下来。</h3><h3> “有补充吗,没有补充就代表你们的阵营即将消失。”一句话,激起了学生们的危机感。</h3><h3> 问题一解决后,接着解决问题二,课件出示了一块长方形玻璃。问学生,还摔吗?学生快活地说还摔!王子回:“嗯,反正不是你买的。”老师还会开玩笑,孩子们都很快活,问题一的成功经验,让他们跃跃欲试。</h3><h3> 可是,王子套路太深,题目要求升级了:①一块能还原出原来的长方形,一块不能。②每一块都能还原出原来的长方形。</h3><h3> 当一个男孩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王子让他挑一个不同观点的同学,而且对男孩小声说:“挑一个弱点的。”太狡猾了!男孩立马心领神会地挑了一个他认为弱的女孩。然后王子坐到了孩子的座位上,开始坐山观虎斗。</h3><h3> 女孩说完了,王子站起来问:“一般人回答问题都看着老师,你咋不看着老师呢?”女孩说:“我要反驳的是他的观点,所以得看着他。”我当时听到这儿觉得有点奇怪,咋问这个问题呢?后来我知道了原来从这儿,王子就开始铺垫了。</h3><h3> 这个女孩根本不弱,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没说服谁,王子开始让2个孩子各自组队。他对男孩说:“找两个强的!”男孩信心满满地找了2个高手!他走到女孩身边:“找2个更强的!”女孩也非常果断地找了两个高手。</h3><h3> 高手对决在即,只见王子又坐到了学生座位上,对其他孩子说:“仔细听啊,哪方说得对,我们就投奔谁!”短短的一句话,既给两队煽风点火,又通过看好戏调动了其他孩子的参与,还成功地与孩子们混成了同伙,一石三鸟,太狡猾了!</h3><h3> 随后的课堂,开始的拘谨已经无影无踪,学生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地思考以求驳倒对方。辩论结果也非常真实,1个孩子“叛逃”到对方的阵营了,1个孩子说自己摇摆不定,还有1个孩子说想下课再考虑考虑。</h3><h3>面对这个局面,王子对围观的孩子们说:“现在给你们一个国际视野——陪审团投票!”“陪审团?投票权?”好新鲜!听起来真酷!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俨然陪审团成员在行驶权利!一句话,营造了一个情境,激发出孩子们的认真参与!</h3><h3> 瞧,他从头到尾都在关注课堂中的每个个体。</h3><h3> 课到这里,已经非常精彩!因为我们已经亲眼看见学生是怎么从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的自信,我们亲眼看着他们迅速地成长!</h3><h3> 问题三圆的碎片,又将孩子的思维引向了更深处。尽管囿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展开,但几乎所有学生都发现,没有半径和圆心这些圆最重要的数据,也可以还原。正是前面扎实的思考,奠定了学生认识的飞跃!</h3><h3> 所以,即使遇囧又怎样,王子依然用狡黠的眼神、狡猾的脑袋、狡诈的语言,调动起学生,激发起学生,让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到抑制不住地想说!</h3><h3> 颜值依旧在线,目光依然清澈,反应愈发敏捷,视角永远新鲜,新鲜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环节会是什么样,甚至下一句话会讲什么……也许你会以为他永远追逐时尚,但我想告诉你,他不仅仅关注热点,更关注孩子。</h3><h3> 瞧,他的狡猾不是老谋深算、不露声色,而是一眼望穿,就是要通过挤兑,逗着孩子,激着孩子,仿佛一直在说“我就招你们了,怎么着啊,有本事你还手啊!”让孩子们努力调动自己与老师对话,与伙伴辩论,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往往会获得拔节般的成长,然后与老师并肩站立!并因此享受长大的快乐和自信!</h3><h3> 所以,把孩子当作伙伴,甚至当作对手,是不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和关照?</h3><h3> 看到这里,你敢说你没有被圈粉?</h3><h3> 如果你真没有被圈粉的话,那只能说明我写得不够好,跟王子魅力无关。</h3> <h3> 罗帅,挺帅!</h3><h3> 我也不知道罗帅这个名字是谁起的,人嘛,长得确实还蛮帅,不过我想这个帅指的不是他的长相,应该是他的课堂风格,或者说是粉丝在观课以后发自内心地喜爱。</h3><h3> 先来看看经典的罗氏开场白:“小朋友们好!”这句话没什么特别之处,特别的是他一般会连说3遍,重点是用那种看起来傻傻的或者说呆乎乎的表情说的。更特别的是他的下一句是“小朋友们乖!”孩子们有点懵的回答“老师乖!”然后还有下一句……</h3><h3> 这样的开场,每次都会把孩子们先整懵,不知道孩子们是不是在心里想“问个好都要问3遍,这个老师是不是有点傻?我们就配合他吧!”哈哈,这属于我的胡思乱想哈,粉丝不要攻击我哈!</h3><h3> 有人说这是汲取冯巩春晚开场的精髓,我其实觉得罗帅演绎的更好。没错,我觉得他非常适合演幽默剧,或者哑剧,即便不说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满满的是戏,当然他简短智慧的语言也经常有画龙点睛般的戏剧效果。</h3><h3> 比如,听到有孩子急着举手,他会瞪眼噘嘴嗔怪地说“不冲动!”真的特别逗!</h3><h3> 最后一题,开放题,一个孩子直接说“3333×3”,多说了一位数,他又用了那个瞪眼噘嘴嗔怪的表情说:“你想多了!”</h3><h3> 还有,他把那几句话“我会听”、“我真棒”也贴在了黑板上,因为见过贲特也贴了类似的,我们也就不觉得新鲜了。课堂上,他拿起了“我会听”,我们都以为他要提醒孩子们认真听讲,结果他忽然把字牌一转,反面赫然出现一道题“20×3”!配上他那个不动声色的表情,这种出其不意的效果,简直把我们笑傻了!孩子和我们都上了他的当!当我们很松弛的时候,他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他那搞笑的表情仿佛在说:“你以为我会只跟你讲我会听这么简单的话,开玩笑,我是在教你做题。别傻了,快想题!”现在,我还能在脑海里清晰地回想这异常搞笑的一幕,听课时,我立马在群里发了三个字“表情帝”!</h3><h3> 我想看到这里,你可能也会被他的幽默感染了。但是,我想说,幽默只是他的表象,他更大的优点是话少。</h3><h3> 当很多人都在说要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的时候,他的评语却很少,少得可怜。课堂上他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把话筒从一个学生面前递到另一个学生面前,当然用他那有戏的眼神挑起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于是课堂上孩子们金句频出。</h3><h3> 一个孩子提出问题:“乘法口诀为什么编到9就不编了呢?</h3><h3> 众孩子答。</h3><h3> “那个人编到9就去世了。”第一句就把台下老师们乐傻了。</h3><h3> “编到两位就不好编了。”</h3><h3> “很麻烦,就不编了。”</h3><h3> “编那么多,默写一遍,1个小时都写不完。”</h3><h3> “世界上数多得是,编不完。”</h3><h3> “九九八十一,重阳节就是九月九日。”</h3><h3> “古人太笨,压根儿就没想到过一千多。”</h3><h3> 你肯定可以想象台下的老师们笑得有多开心了,我也是,大半天嘴巴都没合上。</h3><h3> 现在,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不由得被这些萌娃再次逗乐的时候,我觉得真要为罗老师点赞。</h3><h3> 只有让孩子说,让更多的孩子说,才能知道孩子们脑袋里到底想得是啥。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哈!何止是脑洞大开,胆大包天也是敢的!哈哈!</h3><h3> 课堂里,老师可以很精彩,但是听听学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精彩,而这份精彩真实、灵动!</h3><h3> 萌娃的精彩源自老师的“闭嘴”,而“闭嘴”表面看起来是忍耐,实则是尊重和鼓励。罗老师看起来很搞笑,实际上暖暖的!</h3><h3> 孩子们看起来跑得很偏,但却感觉到老师希望听他们说,想说什么都可以,想到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于是越来越想说,想说了,就会认真听,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就会一直参与、愈发活跃、逐渐清晰!</h3><h3> 罗帅,真的挺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