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军人出身的他,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是一位行事果敢、雷厉风行的人。当兵时养成的军人作风早已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就是“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干到最好!”。正是这种行为习惯,让他在工作中始终遵循着军人作风追求极致。他就是综合服务中心制衣制水班班长张立军。</h3> <h3> 制衣制水班的“门外汉”。2017年,张立军接手制水班工作,对于他来说,制水工作无疑“大姑娘坐轿——头一遭”,从不言败他。犹豫片刻就认真地答应了下来。承诺担当和熟练管理在刚开始之初,仿佛如同天堑的两头横亘在他的面前。不懂就学。不会就问,五十岁的“大叔”如同一位小学生一般,一步步摸索和掌握着制水流程和工艺,从原材料和辅料的甄别,到制水流程的熟知;从设备和维护的了解,到运行和维修的平稳;从供水和配送的熟悉,到用水批次和分布的了如指掌。</h3> <h3> 一句句充满傻气和外行的言语,一个个记满笔记和心得的小本本,周围人的眼光由嘲笑和戏谑慢慢变成惊讶和佩服,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张立军硬是从一个门外汉华丽转变成一位制水班里的行家里手。</h3> <h3> 榜样的“力量”。张立军总是事必躬亲,有人在背后笑话他没本事,只会一个人傻干。身边的班员在不解的神情中等待着他迟迟不到的“三把火”。多年的基层班组长经验告诉他,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一种无能和心虚的表现,唯有以身作则和身先士卒才是带动班组向前的动力,因为他深深明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h3> <h3> 为使制水班工作尽快步入正轨,他带领全班人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技术水平低、设备老旧、人员年龄大和身体状况差等不利因素,从抓人员技能提高、设备改造、优化结构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入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工作对照找差距,边学边改,进一步规范日常工作行为。为确保制水做到达标,他坚持每天不定期巡查现场,同时,把巡检、点检、状态监测与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做到检查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落实、有整改、有处理结果。使制水整个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有迹可查和有制可依。</h3> <h3> 让人发憷的“黑包公”。制水班属于“混编”班组,班员大部分都是分公司各单位下来人员,管理好这样一个班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h3><h3>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根据个人实际工作表现定人、定岗位、定要求。把制度引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制度成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标尺。为使刚性制度更加人性化,他依据每位员工身体状况安排工作岗位,根据年龄大小分配劳动强度,依据家庭实际合理调配班员工作班次,这一制度的制定让班员在严厉的制度下,深深感受到班组的温暖;他带领班员严把原辅材料的检验关、不断完善检查制度,做好原辅材料的隔离、定置、存放和储存。繁重的工作让班员“苦不堪言”,当大家发牢骚的时候,他总是说:“我们每一次的检查、归类和搬运,都是为了明天让员工喝上安全放心的水和饮料”。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和班员每天都在认真重复着每道工序。跟踪每天的配送情况,提前预测各单位的需求,并把握配送时间,及时服务到位。</h3> <h3> 平凡中的“极致”。工作标准只有底线,没有尽头,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他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对照作业指导书、食品安全等相关要求,吸取日常工作中好的做法,摒弃不符合、不规范和不安全习惯性行为;提升工作能力。精心维护好设备,规范作业流程,严格专人管理原则,落实好设备的日常消毒和每日清洗工作;加强日常保养和管护,千方百计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加强现场监控作业,尤其是作业流程中最易出现不安全行为和最易产生产品质量投诉的岗位。在他的眼中这些只是开始,酷暑和严寒只是历练,“为员工服务至上”的观念和意识才是他的目标。</h3> <h3> 制水班截止去年11月15日共配送63199桶。其中青铜峡分公司49298桶,检修公司5975桶,青鑫公司4921桶,综合服务中心2136桶,通润公司280桶,鑫电公司544桶,昊骏公司45桶;饮料13890框。其中青铜峡分公司11476框,宁东分公司1120框,检修分公司499框,青鑫公司795框,超额完成目标。付出就有回报,成绩总在辛劳之后,辛勤的汗水换来所有服务单位的一致好评,</h3><h3> 2019年3月,张立军再次接手担任制衣班班长。他将再次面对不熟悉的行业,又将面对新的挑战,用他的话说:“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无论它是多么的简单或者困难,只要去做,就会做到极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