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院公寓参观记

图/文 yifan

<h1>  复兴西路62号曾经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修道院公寓。该建筑建造于1930年,由英国建筑公司公和洋行设计,为典型的西班牙风格住宅。该公寓有南北两栋,中有拱廊相连,因“Cloister”是与修道院建筑相连的有顶外廊的意思,该建筑由此得名。建国以后,人们将“Cloister”对应中文的“修道院”,该建筑就被称为了“修道院公寓”。</h1><h1>2019.6.18 是这所公寓建筑历经八十年的沧桑,重新修复后首次对公众开放日。</h1><h1>本人怀着探寻历史文化的心情,进入参观一下。只是工作人员太过年轻,一问三不知的,甚至不知道这幢别墅的主人,密丰绒线厂老板叫啥名字。</h1> <h1>这座建筑的外观和室内装修均为西班牙式风格,立面除筒瓦坡顶、券齿线脚,螺旋形柱外,还采用拱券窗洞、弧形断檐山花、铸铁窗栅等。建筑内西班牙风绞绳形式柱,铁花格栅、木门等均保存较好。</h1> <h1>  华丽变身后,衡复风貌展示馆地处衡复风貌区核心菁华地段,毗邻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接连周边众多优秀历史建筑与名人旧居。</h1> <h1>作为徐汇衡复风貌区优秀历史文化的综合文化展陈空间,衡复风貌展示馆分为“历史回溯”、“活化利用”、“衡复建筑”、“红色记忆”和“百年人文”等主题展厅,全面地回顾了该区域从开发到保护的历程。</h1> <h1>  内外细部构件均带有西班牙式烙印,如公寓门窗多用铁花格栅,室内部分分隔亦用铁花栅栏,这在一般低层公寓中并不多见。</h1> <h1>通过展示风貌区的历史变迁和多元文化,展望了未来卓越的全球城市街区和海派文化范本。</h1> <h1>参观者中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居多,能够回忆起当时的点滴往事。</h1> <h1> 虽然这座建筑名叫修道院公寓,但实际上和教会没什么关系,名称的来源据说是因左侧永福路旧时名为“古神父路”,于是就是取了一个“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的名字罢了。</h1> <h1>原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在地图上贴标签。</h1> <h1>隐蔽战线的代表人物介绍,下中图片是潘汉年。其兄长文学水平在宜兴闻名城乡,也是家父高中的国文老师。</h1><p class="ql-block"><br></p> <h1>潘序伦,江苏宜兴人,创办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h1> <h1>顾毓琇,无锡一门五博士之一。其弟顾毓瑔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解放前回国后,曾任西南联大教授。1945.8日本战败后返沪,1946年从事中国纺织高等教育,曾任家父的班主任,后又任民国时期的实业部长。</h1><p class="ql-block"><br></p> <h1> 修道院公寓原为英商蜜丰绒线厂老板来沪创业初期的家业,前幢为住宅(面临复兴西路),后幢为车间(面临永福路),属于前店后作坊的模式。后来英商老板业务不断扩张,在波阳路400号(在原上棉十七厂北侧)成立了曾一度垄断世界绒线业名牌的英商蜜丰绒线厂中国分厂。</h1><h1>据悉,该分厂老板叫陈小毛,解放前是厂里一霸作恶多端,解放后被政府镇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