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雷英雄”吴石林

雨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我那天去会见吴石林时很有些仪式感:一见面便並脚立正,庄重的奉上老首长赵可铭托捎的礼物。当“英雄本色”四个大字徐徐展开,他即抬头挺胸,挥手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那刻他激动不已,连呼“不敢当、不敢当呀”。一种久违的感动随着墨汁芬芳沁入心脾,顿时我们又沉浸到那难忘的峥嵘岁月……</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吴石林原是我师488团七连战士,享誉前线的战斗英雄。他1977年入伍,来自湖南平江县一普通农家。平江是革命的摇篮,曾爆发过著名的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诞生过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及红16军。平江人不怕鬼、霸得蛮,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辈出,先后有20万优秀儿女血染疆场。这红土地上生长的吴石林,外表朴实无华言语不多,内心却汹涌着先辈的血性。当年的七连老兵淸晰地记得:新兵时他并不起眼,个头不高身体也很单薄,但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倔脾气。练射击举枪,别人在枪管上挂两个手榴弹,而他却往上再加一个,一举就是十几分钟。手臂酸痛得不行,汗水湿透了全身,班长劝他休息一下,他硬是咬紧牙关不愿放弃。投弹训练臂力不够,他就在课余时间坚持挥砖头,别人一口气挥二三十下,他却硬要比人家多挥一倍,手臂肿得如萝卜一样,痛得吃饭都握不住筷子仍坚持不懈。单兵战术训练,臥倒、出枪、翻滚、跃起等一系列动作他百练不厌,一身磨得靑红紫绿,汗水和血水和军装沾结得难解难分,“泥猴”般的他就是不肯罢休。他就是用这样的“笨”办法,把自己迅速练成了一个合格兵,先后获得“射击标兵”、“战术标兵”、“投弹能手”等多项荣誉,让全连官兵刮目相看。</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头可断,血可流,祖国尊严不能丢!”大战前夕,平时寡言少语的吴石林磨拳擦掌,在连队誓师会上誓言铮铮。他所在的菅为尖刀营,所在连为尖刀连,所在班为尖刀上的刀尖。根据上级的战斗部署,进攻出发前他们营在1号高地北侧集结,七班担负为全营开辟通路的任务。2月17日清晨,40分钟惊天动地的炮火准备之后,大部队即将向越南境内发起冲击。他们班的任务是利用炮火射击效果,使用爆破器材排除道路上的障碍物。就在那关键时刻,一个战士在搬运“320”抛掷炸药包时不慎弄响了一套,并引爆了另外一套,当即伤亡十多人,七班能投入战斗的仅剩下四人。情况万分危急,他们只得利用剩下的直列装药、爆破筒、手榴弹、炸药包等器材扫除障碍。由于意外爆炸耽误了时间,直到6时40分冲击信号发出,各种器材都用完了,还有近20米的雷场没有排除。眼看离总攻时间只有几分钟了,后续部队马上就要从这里通过,时间刻不容缓!那刻,班长朱志威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高声喊道:“同志们,跟我来,踩过去!”话音刚落,头部负伤的战士罗光华冲了上去,随着“轰”的一声,小罗踩响了地雷,再负重伤。班长朱志威紧随其后,也负伤倒下。看着身后的大队人马,看着倒下的战友,战斗小组长吴石林怒火中烧,带领战士陈庭进继续冲了上去!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趟过去!就是浑身碎骨,也要为部队躺出一条通路!他们拼命地向前方翻滚着,如巨石般的碾压过去,终于用以血肉之躯躺出了一条胜利的坦途!</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活人踩地雷“的故事迅速在前线传开。勇士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让前方官兵深受鼓舞。以至后来一提到吴石林,许多人自然就想起“滚雷英雄”。其实,“滾雷”只是他英雄事迹的开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仍然英勇无比,一路冲在全连的最前面。当前进至昆漂北侧洼地时,不料被一越南特工人员发现,惊慌的敌人躲在草丛中即刻朝他们射击,子弹从他的右袖口穿过。见此,副连长戴甫淸高喊一声:“抓活的!”,便一跃而起向敌人猛扑过去,吴石林见状紧随其后。眼看就要抓住对方的那一刻,敌人突然开火,副连长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狗日的!”吴石林跃身而起,象一头愤怒的雄狮扑了上去,追着向南逃跑的家伙怒吼着,子弹带着他满腔的仇恨倾泻而出,果断地将敌人送进了地狱!30多年后当年跟随七连战斗的李继光同我讲起那一幕,仍然感动不已:“那一刻石林真是英勇无比啊!什么叫奋不顾身?他的行为让我对这个词有了真切的感受!”</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吴石林平时也没什么豪言壮语,但每当最危急的时候总会挺身而出。部队穿插到探垄北侧无名高地后,连里命令他们三排掩护二排攻打敌炮兵指挥所,当他们运动到高地山腰时,遭到左侧敌机枪火力猛烈压制。地形于我非常不利,时间不容稍有停留,形势十分严峻!吴石林扫视了一下战场,便向排长黄喜如主动请战:“我去把这个火力点干掉!”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猫着腰几个迂回就抢占了有利地形,几梭子就将敌人的机枪打成了“哑巴”。这一招激怒了敌人,右侧山头的敌人见状,用高射机枪和无后座力炮向他们疯狂射来,排里几名战士不幸中弹负伤,友邻二排也被压在洼地进退不得。见此,吴石林又挺身而出,带着陈庭进从侧面隐蔽接敌,他们交替掩护着悄悄地摸到距敌30米处,而后按手势同时突然开火,敌人还反应过来就遭受毁灭!此一仗,他们摧毁敌火力点两个、毙敌五名、缴获敌无后座力炮一门、高射机枪一挺、为捣毁敌炮兵指挥所赢得了宝贵的战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战后,广州军区授予吴石林“战斗英雄”称号,同时所在部队给他们班记了集体一等功,分别给朱志威和罗光华记了一等功,给陈庭进记了二等功。当年3月下旬,作家张天民随中国文联访问团到广西前线采访,在友谊关下采访了吴石林和陈庭进。他是这样记述当时的情况的:“小伙子们不是小说家,而是实践者,讲不出多少具体的细节来,甚至当时怎么想的也讲得很简单。这样一个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叫他们三言两语就讲完了。思想斗争呢?向祖国举手宣誓呢?豪言壮语呢?统统没有。该想的早想到了,该说的早已说过,他们就为了打开通道,就为了完成任务,一个接着一个,用血肉之躯去蹬那会咬人的地雷。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这是一种多么壮烈的行动!”张天民以此为素材,写下了短篇小说《战士通过雷区》,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此改编拍摄成电影《自豪吧,母亲》。电影在全国公演后引起强烈反响,“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迅速受到全国人民衷心爱戴……</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战后我曾几次釆访吴石林,英歌山下那淳朴憨厚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后来在部队当了八年指导员,他默默无闻地尽职尽责,所在连多年被评为先进连队,但他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个人要求。转业到岳阳市商务局工作后,他仍象新兵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工作中任劳任怨,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当年他身上多处负伤,至今体内还有几块弹片。有人劝他说,“你是英雄,负伤致残也是事实,找民政部门补办个残疾证,一年可以领两三万元补贴。”他却回答说:“我负过伤不假,但目前还能自食其力,不应该增加国家的负担。”去年秋天,石林应邀回到久别的老连队,和官兵们一起参加“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主题教育。在这次活动中,他同大家一起缅怀老英雄李万余、战斗英雄张春才烈士及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不觉几度哽咽。回顾铭心的战斗经历,展望新时代的美好前景,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新一代:“四十年的和平发展,祖国崛起了,但敌对势力无时不在虎视耽耽!强大的军队和革命英雄主义,仍是中华崛起的坚强支柱。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尤其要发扬能征善战的优良传统,坚持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争做新时代的新英雄。作为军人要时刻准备打仗,时刻保障打胜仗,将传承红色基因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做到脑子里时刻有任务,眼睛里时刻有敌人,记住新一代军人应有的觉悟和担当!”那天,石林和新老战友漫步军营,发现营区前的主要大道被命名“吴石林路”,心里既有些不安也有些欣慰。他感到不安的是,自己当年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到的,而老部队仍然在记着他,并将他的名字铭刻于军中,他觉得受之有愧。同时,新一代官兵用血性砥砺的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随时准备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英雄气概,让他看到革命英雄主义仍然血脉相传,内心倍感欣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毕竟是时代不同了,时间没有稀释当年的情感,没有淡化血与火的记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40周年之际,当年战争洪流中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又被战友们郑重淸晰回放,且让老将军深情地挥毫泼墨,这怎不让人感慨万千?难怪吴石林接过这分厚礼的时候,大家都自发地响起真诚的掌声,久久定格于一种神圣与庄重。那一刻,战友们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誓师时的样子,一个个俨如当初的朱志威、罗光华、陈庭进、吴石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