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高考语文的试题“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展现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接续奋斗,突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以智育为基,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突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助力体美劳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h3><h3> 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机制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性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h3><h3>一、高考阅读分析</h3><h3> 1.重视基础,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上下功夫。</h3><h3> 试题整体布局,荟萃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引导考生增长学识见识,领略文化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感受当代伟绩,最终增强四个自信。</h3><h3> 全国卷三道文言文阅读题均取材《史记》,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节选叶嘉莹论杜甫,全国Ⅰ卷、Ⅱ卷文学类文本分别选取鲁迅《理水》和莫泊桑的《小步舞》,名家云集。全国Ⅱ卷、Ⅲ卷材料分别展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嫦娥四号”飞抵月球背面等反映国家进步的标志事件。除此之外,命题材料还涵括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书画艺术等大量内容。</h3><h3> 2.强化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h3><h3> 全国卷中,材料广泛涉及到以下几大热点:国家发展热点,如珠港澳大桥、“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体育热点,如世乒赛、冬奥会等;文化热点,如传统音乐、中国书画等;生活热点,如压力与肥胖、生物酶与饮酒等。</h3><h3> 3.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h3><h3> 创新题型的设计旨在引导考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h3><h3>全国Ⅰ、Ⅱ、Ⅲ卷均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此外,全国Ⅰ、Ⅱ、Ⅲ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则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h3><h3> 4.创设情境,聚焦科学素养求创新。</h3><h3> 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开放的问题情境,帮助考生由此及彼,连点成面,在综合思考中获得新知,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实现高考语文对创新性及学科素养拓展的考查要求。</h3><h3> 全国Ⅰ卷考查对鲁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没有直接提问,而是借用教材中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话,引导考生在鲁迅作品中进行综合思考。全国Ⅲ卷要求考生对“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说法进行分析,这一说法并未直接出现在材料中,而是需要与生活实际结合,才能理解考查内容。</h3><h3>二、高考作文分析</h3><h3> 1.传承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追梦赤子,接续时代奋斗</h3><h3>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强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h3><h3> 如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为考生展示了五个标志性节点,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进史,呼吁考生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三则材料,启发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北京卷作文以“2019的色彩”为题,引导考生将个人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激发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h3><h3> 2.强化品德修养,铸造时代先锋</h3><h3> 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订。通过特定情境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产生强烈共鸣。通过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期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和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h3><h3> 3.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h3><h3> (1)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的理念。</h3><h3> 全国Ⅰ卷作文材料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新时代领路人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h3><h3> (2)激扬体育精神,引领健体励志风尚</h3><h3> 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今年语文试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激扬体育精神,增强参与意识,并深刻领会体育中蕴含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充分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h3><h3> 如全国汉语文试卷作文题“奥运我最爱”。试题回应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这一热点实践,呈现奥运格言、奥林匹克口号以及运动员的豪言壮语,内涵丰富,气势豪迈。鼓励考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奋发有为,奉献祖国。</h3><h3> (3)丰富审美体验,彰显美育化人功能</h3><h3>突出美育导向,培养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向善,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涵养浩然正气,升华人生境界。</h3><h3> 如上海卷以音乐的“中国味”为主题,加深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h3><h3> 三、今后高中语文应对策略</h3><h3> 1.持续关注素质教育</h3><h3>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紧扣时代特点,重视家国情怀培养,强化时代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阅读理解要一直致力于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将德体美育体系融入教学之中,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育人的目标。</h3><h3> 2.多角度、广范围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 </h3><h3> 专家指出要系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优秀的语文能力和素养。</h3><h3>阅读理解要始终保持教学模式与时俱进,能够做到及时更新;通过“听说互动讲演练”的形式,不仅使课堂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多角度、广范围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欣赏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爱上语文,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全息同构分析能力。真正做到情智双修学语文。</h3><h3> 3.科学训练,融会贯通,培养学科素养</h3><h3>2019年高考语文创新性试题扩展素材选取范围,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要求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h3><h3> 阅读理解要选取海量经典好文,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题材,将科学的训练方法融入课堂训练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结合人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使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h3><h3>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点评,作文历来是高考中综合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好的作文题不仅会让考生铭记终生,还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h3><h3> 2019年高考作文注重培养家国意识,立德树人,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理念隐含其中。</h3><h3> 将国学融入学习和生活,立德树人,育才成人。</h3><h3> 作文要以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素质教育为内核,“重教书”,更重“育人”,课堂采用国学精华,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品质、力求实现国学和文学艺术美的完整统一。引导学生从各个维度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引领下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h3><h3> 2.植根生活,重在实践,关注感受与体验,观察与思考兼修。</h3><h3> 今年高考作文重点培养学生家国天下的情怀;国韵作文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更有经典素材让学生了解生活,感知生活;小到身边事,大到国家事;都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发展的思考。更有户外观察、采访调查、职场体验、感恩课、义工活动等各色课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从生活中学习。充分使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放开手脚,积极创作。从而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更让学生体验了丰富的情感,学会善于观察和思考。</h3><h3> 3.加强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的同时训练学生思辨能力</h3><h3> 作文要致力于学生爱上作文,爱上语文。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涵盖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能够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学会灵活的加工与运用;侧重思维的拓展,有效训练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生发感悟,使其表达能力能到提升。</h3><h3> 作文要引导学生将视线投向社会,不仅是做看客。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更要透过社会现象关注人性。社会热点课、时事论坛等都是指导学生积极寻找正面的社会现象,敢于直面负面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勇于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国韵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训练,不是套路化的训练,而是个性化特色化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h3><h3> 4.全面增强学生中文素养,以中国文化培养中国人</h3><h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润泽后世,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化人之本。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精心选材,萃聚古今中外,内涵丰富广博。考查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的精神浸润。教育要通过国学的浸润,古诗词吟诵,文言名篇的赏析,从各个角度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这一种融合绝不仅仅停留在浅显的吟诵上,而是更注重思想的交流、理念的传递乃至国学思想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运用,真正做到全面增强学生中文素养,以中国文化培养中国人。</h3><h3> 专家指出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在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高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为服务高校科学选才、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做出了积极贡献。不难看出,全人培养的教育理念在今年的考题中全面彰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再是口号。只有秉着育人的初心,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国家之栋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