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蓝印花布--穿在身上的青花瓷

cmeng76128

&nbsp; &nbsp; 蓝印花布,曾经是砀山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它以耐用、不退色、透气吸汗等特性深受人民群众喜欢。旧时姑娘出嫁,嫁妆中必有蓝印花被;在乌龙披雪的梨园里晾晒蓝印花布,成为砀山老人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绚丽风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机织化纤布和现代印染花布的普遍使用,蓝印花布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淡出,成为尘封的记忆。为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2018年砀山蓝印花布印染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br> &nbsp; &nbsp;<br> &nbsp;↑砀山蓝印花布--穿在身上的“青花瓷”。 &nbsp; &nbsp; ↑蓝白分明、充满传统味的蓝印花布在年轻人的眼里,也是一种时尚的“中国风”。 &nbsp; &nbsp; ↑蓝印花布采用手工纺织的纯棉布料。 &nbsp; &nbsp; ↑砀山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胡玉民(左)和80多岁的父亲胡正申,从祖辈传下来的花样册上选取花纹。 &nbsp; &nbsp; ↑胡家传了几辈的刻刀 ↑明清时期的砧板。 &nbsp; ↑胡家流传下来的刻有“砀山县三元兴胡记自造花色”和“砀山县城内三元兴胡记自造花板”字样的印章。 &nbsp; &nbsp; ↑胡家保留的当年选购蓝靛、接待客商时的老照片。 &nbsp; &nbsp; ↑胡玉民(左)和儿子胡贺贺一起雕刻花版。 &nbsp; &nbsp; ↑年近9旬的胡正申老人带游客体验雕刻花版技艺。 &nbsp; &nbsp; ↑用豆面和石膏粉调成防染涂料。 &nbsp; &nbsp; ↑把防染涂料透过花版涂抹在棉布上。 &nbsp; &nbsp; ↑棉布沾上防染涂料的地方就形成土黄色的花纹。 &nbsp; &nbsp; ↑把涂抹好的棉布晾干 &nbsp; &nbsp; ↑把植物做成的靛蓝染料加热到100度,倒进缸里 &nbsp; &nbsp; ↑把白布在水里浸一下 &nbsp; &nbsp; ↑放进蓝靛染料缸,15分钟后取出。刚取出的布料为土黄色。 &nbsp; &nbsp; ↑取出的蓝布悬挂晾晒,使染料和空气充分接触,固化色彩。 &nbsp; &nbsp; ↑晾晒好的蓝花布花纹质朴、色泽分明。 &nbsp; &nbsp; ↑老梨园里晾晒蓝印花布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nbsp; &nbsp; ↑砀山蓝印花布图案古朴、清新、明快,深受百姓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 &nbsp; &nbsp; ↑胡记传统蓝印花布图案:哪吒闹海。 &nbsp; &nbsp; ↑胡记传统蓝印花布图案:鲤鱼卧莲。 &nbsp; &nbsp; ↑胡记传统蓝印花布图案:莲花送子。 &nbsp; &nbsp; 据介绍,目前整个安徽省的蓝印花布手工制作作坊,也只有砀山县李庄镇胡屯村的胡正申一家。砀山胡氏作坊自清末开始,祖辈印染蓝印花布,曾在县城北关打出了“三元兴”这个响当当的店号。“三元兴”蓝印花布选用手工纺织的纯棉白粗布为布料,以蓝靛为染料,搭配手工雕刻的模版,印染成蓝白分明、鲜艳夺目的蓝印花布。其图案古朴、清新、明快,印染技术精良,价廉物美,享誉全国,深受百姓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在鲁、冀、陕、川、豫、皖一带,颇具盛名。<br>&nbsp; &nbsp; 据胡正申之子胡玉民介绍说:“生产蓝印花布,从种植土靛、打靛、纺线、织布、打线、浆线,到制板、合板、油板、刻板,再到打浆、印花、晒底、染色、起缸、还原、氧化,最后漂洗、脱水、晾晒出成品,总共有20多道工序。别小看这土里土气的蓝印花布,在国外,尤其是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很受欢迎。1979年,省外贸局带着胡氏蓝印花布样品参加广交会,日本商人很满意,要求订货;1980年,日本商人要求年生产200万平方米,由日商负责常年销售,当时因无力批量生产而错失良机。”<br>&nbsp; &nbsp; 胡氏蓝印花布采用蓝靛草植物染料在棉布上染色,不仅对人身体没有伤害,还可以作药用,环保、绿色。草本植物蓝靛主要用于染布,染织物从染缸里取出晾在空气中氧化,由黄变绿、由绿转蓝,成为不溶性色质,因此坚固而不褪色。<br>  谈及今后的发展,胡玉民表示,将成立蓝印花布印染公司,不断提高印染技术,让老工艺绽放新光彩,造福现代人,大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创造出更加优质优美的蓝印花布。<br>&nbsp; &nbsp; (崔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