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晚风徐徐,慢步在朗亭桥上,倏地抬头,惊奇地发现,古旱柳活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旱柳生长在榔坪老街的中心位置,是一棵树龄百年以上,树冠二十余米、高三十余米,需五人合围的古旱柳。粗裂的树皮纹记载着它曾饱经无数的风雨沧桑,暗灰的技条齐齐上举,好像专为月儿做的支架,托起一轮皎白的圆月,用御用文人半农先生的话说是月亮歇在了旱柳上。天蓝的可爱,仿佛一汪清水似的,月儿更加精神无比了,月光将旱柳高大的树冠投影到静静流淌的河水里,浓密的柳叶和花絮随涟漪而荡漾,时而像微笑的老者憨态可掬,讲述着小镇古老的故事,时而像年轻的舞女婀娜多姿,展示着小镇靓丽的风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是的,古旱柳活了。听老人们讲,这里原本有三颗旱柳,东边二棵,西边一颗,相距约五十米,中间是原榔坪小学教学楼。1975年洪水冲走了旱柳赖以生存的泥土,枯石乱岗中的东边二棵旱柳死亡了,留下西边一颗孤零零的枝枯叶黄,要死不活地撑着……。而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河道治理了,城镇基础设施改造了,旱柳重新获得了沃土;脏乱差不见了,旱柳重新获得了清新的生长环境,枯木逢春吐出了新枝嫩芽。《堪舆手记》中说:“宅第欲求人安逸,东种桃柳西榴榆,南种青梅与红枣,北种杏花高树立。”由此可见,古旱柳生长的旺盛与否是小镇的人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是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公正评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是的,古旱柳活了。它经过年轮洗涤的一圈一圈的木纹记载着小镇沧桑的历史。小镇不大,但是古老的。早先,小镇在河的南岸依山傍水而建,几十户人家,街面不宽,两边是木架子板壁屋,开着各种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鳞次栉比。街上最有名的是郑铜匠,能打出精致铜器;哑巴篾匠织的背小孩的花背笼儿精细精美,一个难求。依稀记得小时候随父亲上街,在供销服务部把五分钱一两粮票一个的包子买上两个,边走边吃,喷喷香美滋滋的,至今回味无穷。小镇的河不宽,水也不深,但它是小镇的风景画,岸边的旱柳吐故纳新,小鸟一年四季在上面叽叽喳喳,光着腚的小孩儿在水里同鱼儿一到嬉戏打闹,身上晒的黝黑黝黑的,像抹了油,水都粘不住,小河成了顽童们的水上乐园。小河的北边是千倾良田。春天里,伴随蛙鼓虫鸣而来的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优雅绽放,金黄金黄的,整个小镇便弥漫在淡淡的香气之中;秋天里,伴随轻风佛叶而来的是一望无垠的稻浪翻滚,也是金黄金黄的,整个小镇便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小镇不出名,但人杰地灵。曾几何时,榔坪九大队的篮球队所向披靡,打遍宜昌无敌手;乐园山歌唱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全中国;首创合作医疗制度全国推广,更是走出国门造福亚非拉……。那时候小镇的人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着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农耕生活,无疑是幸福感十足的、自信的,甚至是骄傲的。小镇不大,但灾难不少,尤其是噩梦般的1975年,传说中天佑小镇的宝物青岩沟的黄龙、响水洞的犀牛远走高飞了,凶猛的洪水卷走了小镇的木架子屋和良田,卷走了小镇的一切,小镇上的人心碎了,古旱柳死了。自此,小镇的运势走入了U型线的谷底,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生活举步维艰,大部分人想着各种法子开展生产自救,少部分人搬迁到了山顶或偏远的地方,极少数人由于心理浮躁,剑走偏锋,在小镇上玩带头大哥,霸凌外来商户,欺压过往旅客,一时间小镇臭名在外,在长阳街上只要报出小镇人的身份,便可横冲直闯,无人敢惹。</font></h3> 是的,古旱柳活了。小镇是清新的,也是宁静的。如今的小镇狭窄的土街不见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街和柏油路从镇口向四面八方延伸,通往祖国各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取代了低矮破旧的平房;透过那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小洋楼外的空调和镇上时髦的少男少女,就能感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特别是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更是给予了小镇现代而清新宁静的生活。现在的小镇仍然不大,但分南北两岸,南岸是老街,北岸是新街。早先能一步跨过去的小河,因1975年的水灾成了难以逾越的天堑,为连接南北两岸,政府在约2公里河道上陆续修建了九座桥梁,这其中有公路桥、人行桥、景观桥,小镇成了桥梁博物馆。修的第一座人行桥是用钢丝绳、木板搭建而成,人们称之为软桥,人走在上面,桥面波浪式的上下起伏加左右摇摆,年老体弱者根本不敢上去。它虽简陋,但还是解决了通行的难题,即便是后来改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人们仍习惯性的称之为软桥。软桥两头成了小镇最热闹的地方,至今仍是。小镇的人们从这里乘车外出淘金、务工、求学……,这里是小镇人通往外部世界走向成功的起点。修的第一座公路桥是榔坪大桥,至今已四十多年历史了。承建者是榔坪公社组建的民工团,团长是公社副书记秦文景,人称景团长,成员则是从各大队抽调的民工共一千多人。就是这个现在看来无建桥资质、无监理单位的民工团,发扬愚公精神,披星戴月,战酷暑,斗严寒,历时三年多建成优质工程,至今安全稳定运行。景团长每日必和民工一起劳动,在桥墩挖到二十米多深时,由于担心放炮民工的安全,景团长亲自点火放炮,不幸炸掉了一只胳膊。也正是这种不畏牺牲,勤劳本份的建桥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小镇人在一届又一届的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接力赛,才有了今天的醉美小镇。这不走在小河边的亲水平台上,清澈的水、精雕细琢的汉白玉栏杆、花草清香的绿化带、或歌或舞或慢步或小跑的人与明亮的路灯、古早柳托起的月亮相互交织,绘出的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真是妙不可言。逛老街,大大小小的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讨价还价,但绝不斤斤计较;看新街,商贾云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尽显小镇夜色下的繁华;新街往北是刚建成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别墅一样的安置房,绿树成荫、花香怡人的小区、宽敞整洁的广场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转悠在这温馨舒适的小区,眼前新美工业广场上转运风电设备的车辆来往如梭,遥望中国木瓜花海游人如织,政府提出的“建设清洁能源大镇、乡村旅游名镇、精准扶贫示范镇”的总体工作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坐在广场的石条上,仰望星空,兴奋神经瞬间被激活,幸福感、满足感、感恩的心、对未来的憧憬一直延伸到每根神经的末稍,相信未来更美好!<br> 古旱柳活了,天佑小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