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福明乡是我的出生地,十六岁时随母亲的工作调动,搬离了出去。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机缘巧合地又居住在,与福明街道一河之隔的地方。</h3><h3> 福明街道的“福明”来源于后塘河上的福明桥,桥名寓意幸福、光明。据说福明桥始建于宋朝年间,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建,1929年再次重修后,成了一座二眼钢筋混凝土桥,我所看到过的福明桥就是这个混凝土桥。如今这座桥已经随着城市建设拆掉了。</h3><h3> 建国初设福明乡;1958年改福明公社,隶属鄞县。1984年改乡,同年划归江东区;2002年撤乡改为福明街道。2016年撤销江东区,福明街道又回归鄞州区(县)。</h3><h3> 原福明桥周边,后塘河二岸,现在建起了文化广场、五一广场、市政府、图书馆、城市展览馆。还有商业广场,宏泰、恒大、银泰等。北部还有许多中心:财富中心、航运中心、绿地中心等等。随着市政府的迁入,这里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一个福明人,已经很难回到童年的街巷里弄了。能勾起回忆的物事实在太少了,有一种找不着北的恐慌感,于是我想起寻找福明桥这件事情来了。房子拆掉了,河道应该不会大动的吧?以河道来定大致方位是我初步设想,于是展开了寻桥之路。</h3><h3> 福明桥有点特别,南北跨的桥,上桥下桥都不能从南北两面直接上下的,南北两面都有一个平台,平台东西的两面另有行道,过去不通汽车时候,这样设计是合理的。北岸的桥下面有纤道的,供拉纤的人行走。改革开放前,后塘河上载货船大都用人工拉纤的。偶尔也有打水机船改装的,以船后的铁管喷出的水流作为动力,但其船仓被抽水机占去了大半空间,载不了货物,再说打水机船是用作农田灌溉抽水用的。乘客航船才是机器作为动力的,一艘机器船后面拖着十艘左右木船,船仓中间摆放着二排长条凳,供旅客乘坐。上下客的地方就在桥下,一般机器不熄火,工作人员拉着其中一条船的缆绳,让客人上下。那个时候我人小,以为船在晃动是机器没熄火的缘故,总是担心在我漫步上去时突然离岸开走。在大人大声催促下,胆战心惊地漫步。事后免不了要接受一番教育,胆大的小孩都会是我的榜样。</h3><h3> 福明桥虽然拆掉了,但在我记忆中后塘河南北二岸很少有混凝土河坎的,只要找到与桥大致吻合的混凝土桥脚就可以了,于是我每天晚饭后就沿后塘走。手机里的微信运动,也因此步数大增,一不小心也会走出二万多步来。</h3> <h3> 不久在宏泰广场边的后塘河上,看到了疑似混凝土桥脚。因为南岸的建筑工地还在紧张施工,还没有顾及河岸的整治。</h3><h3> 现在的后塘河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特别是甬新河到盛垫桥这一段,二岸都是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外形各具特色。在市民广场那里,河面拓宽了不少,可以称得上是湖了。在边上种植有荷花,夏天花开时节,煞是好看。每到夜晚市民广场上跳广场舞的人们分成好几拨。这个时候我喜走在湖对面的五一广场里,音乐声从湖面上漂扬过来,别有一番韵味。</h3><h3> 记忆中的福明桥,南岸的右边是松下村。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日本味道。将近二十年前,我买了一套桌椅,就产自松下村的木匠之手。他开有一家家俱厂,并且喜欢在他们家出产的家具上贴上商标,商标就是“松下”二字。当时是流行松下电器的年代,来我家的客人都会问:日本货?我只能不厌其烦地解释:此松下非彼松下,是福明松下村生产,是如假包换的国货。福明人大都不叫松下村为松下的,一般叫松下漕,还有更年老的人称其为松树下漕。这个“树”字一加,大概不用再解释名字的由来了吧。现在的松下村也只留下一条松下街的街名了,原来农田、村落已经找不见,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可是松下街在疑似福明桥往南的左手边了,左手边本应该是柳隘村的。这着实让我糊涂了,难道福明桥还要往东?</h3><h3> 原来的福明桥往东一段距离,有一个庵堂,叫花“成”庵,只是这个“成”字不一定写对,因为我只闻其名,未见其字。花成庵旁边有条南北向的河,应该是现在文化广场西边那条河了。从这里算起来,疑似福明桥遗址应该是对的。那为什么松下会跑到左边了呢?不过确认了花成庵的确切位置,也许才可以确认福明桥的遗址吧。</h3> <h3> 于是我又去找能证明花成庵位置的证据了,继续往东找过去。</h3><h3> 往东往东一直往东,沿着彩色漫步道,走过了文化广场,路过了市民广场,从图书馆旁边穿过,进入了生态长廊。</h3><h3> 生态长廊里绿树成荫,河道纵横,大有湿地之势。有的河道可能是新挖的,上面加起了形状各异便桥,放便人们游走。旁晚住在附近的男女老少在游步道上行走,边谈天说地,边健身,不亦乐乎。</h3><h3> 一次循着游步道走,发现每隔一百米游步道中间有一组数字,象是路程数,越往北走数字越小,于是我决定寻找游步道的起始点。走着走着到了宁东路的一座桥洞下,里面有类似过去塘河边上的纤道,但是现在的路更宽、更平坦,里面还有灯光照明,靠边固定有几把凳子,是供游人小憩的。我发现后塘河和生态长廊里公路桥下面,都是这种样式设计的,相当人性化,使游走健身的人们不用跨越车水马龙的公路,始终走在景色如画的生态长廊里。</h3><h3> 当我穿过桥洞,迎面是一大片荷花正盛开着,河边的柳树叶间传来一阵阵美妙旋律,由于天色已是旁晚,西下夕阳使景色有着些许缥缈的感觉,此情此景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也许在我的头脑里的仙境,应该有荷花,有仙乐。当我登上高高的人行便桥时,仙境的感觉更为强烈。白的、粉的荷花在晚风中摇曳,与不远处几丛棕红色的芭蕉相映成趣;柳条不时地拂过水面;再远处音乐传来的地方,在跳鬼步舞的身影像似仙女在翩翩起舞。我驻足在桥上久久不忍离去。</h3><h3> 这个小区叫书香馨苑,是松下、柳隘、张隘、邵家、王家园等村拆迁搬过来的。他们过去的老家园,都整体拆掉建起高楼大厦。看来我想寻找过去的记忆有点难。</h3><h3> 再往前走,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网球场,活跃在这些场地的都是年轻人;还有几拔中老年人喜欢的广场跳舞和打太极拳的,那个太极拳的教练还是我的同学,看他教得认真,不想打扰他。这些老乡邻里们正在这里安居乐业。</h3><h3> 过了会展路的桥洞,是一大片湿地,游步道慢慢往下了,人进入芦苇微微的景至了。只是光线有点暗,不由地加快了脚步。穿过湿地来到高坡,前方就是通途路了。游步道的零步点就在通途路边上。</h3><h3> 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过去标志物,这次的探寻计划宣告失败。</h3> <h3> 我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原来的邵家拆迁后,有一座古建筑留下来了,花汀墙门,我决定去探寻一番。据我表妹说,就在她家旁边,从她家窗户看下去,能看到。</h3><h3> 在做了一番功课后,那天旁晚终于成行了。到小区门口时,才发现来得不是时候,表妹一家平时不住这里的,只是周末来住住的。也就是说,没表妹陪着是进不了小区的。</h3><h3> 这个小区也很大,绿树成荫环境很好,物业管理也上档次。表妹家我来过一次,当时还不知道有花汀墙门一说。现在只能在小区的外围看看,碰碰运气。好在表妹家楼幢号,从外围也看得到,让我的寻找范围小了不少。小区北面有一片草坪,草坪的尽头有一家生鲜店,旁边是一家门面装潢很有特色的咖啡店,生鲜店的左边还有一批竹林。环境不错,生活设施齐全、便利。决定过去看看这些店铺,走近才发现,竹林后面是一幢灰墙黛瓦的古建筑,在围墙的四周是沟壑,沟底铺着白石子,像是河道的意思,在门前一座古石桥。黑色的木门紧闭着,扒着门缝往里看,黑糊糊一片,看不真切,回身再去看桥栏外的桥名,由于天已经黑下来了,打开手机凑近去看,果然是“花汀”二字。怪不得找了半天也没发现这一去处,原来是因为古建筑与周边现代化高楼大厦不搭,因此种植了大批竹子来遮挡,如此设计还有一点曲径通幽的味道。</h3><h3> 可是邵家与福明桥距离太远,定位桥址似乎没多大作用。</h3> <h3> 东线寻找无果,只能往西去看看,福明桥往西与后塘河垂直的有条横河,大概就是现在的甬新河吧。顺着横河往北二里地,也有座桥,叫庙桥头,桥旁有个凉亭。是我童年去外祖父家必经之路,庙桥头再往西不远就是福明中学,我的中学就是这里读的。这条读书路上,春天河边有许多乌葱、麻兰头。有一年的霉季在河边拾了许多河虾。对了,这里用了一个“拾”字,因为我也不知道应该用哪一个字好,当初我确实是拾的。那些虾就浮在水面,靠近岸边的都被我们拾进饭盒里了,中午与米一起蒸熟,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分而食之。我们同学中阿辉知识面比较广,他对发虾阵的解释是:霉季水中缺氧,河虾们浮上水面来呼吸的。每每想起总有一种怀念的情绪生起。</h3><h3> 可是这一切已经随着岁月荡然无存,庙桥头、凉亭、学校、外祖父家,早就拆的拆,迁的迁了,而且拆迁还在福明桥拆迁之前。以这些记忆来确定,那段混凝土河坎就是福明桥桥脚,也是不现实的。</h3> <h3> 福明桥往北是宁穿公路的福明汽车站,再北是张隘村的张隘大桥头,过桥不远是张隘小学,过后漕后是一片农田,大概三、四里地是前洋畈后洋畈了。那个时候我们张隘人小孩与前、后洋畈的小孩吵架,就骂:前洋畈,后洋畈,牛屙放汤饭。开始时我们不知道其真实含义的,一次问起父亲才明白,原来旧社会前洋畈、后洋畈穷,而且地势低,容易洪涝。解放后这一切已经得到了改善,但这是老一辈人心中的痛,在忆苦思甜活动中我也听到过这句话。</h3><h3> 福明桥就在张隘村的地埠,张隘村是一个大村,共有十二个生产队。村中有乡级的供销社、水产商店、信用社、邮电所、卫生院等多家单位。但这里没有镇街,没有市日头间,当初我觉得张隘有点与别处不同,介多企业单位在,就不是公社(乡)政府所在地,而且在桑家村还有供销分社,信用分社等单位。大概是离宁波太近的缘故吧。当然这一切在改革开放后慢慢改变了,现在连整个村都被拆迁了。成了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金融硅谷、文化广场、图书馆…等一大批现代化建筑。</h3> <h3> 走在这些高楼大厦中间,常常让人产生错觉,这里是不是我的出生地,是不是童年、少年,读书、学习、生活十七年的地方?仿佛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里,近来几年我也常常出国探亲、旅游的。我觉得宁波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毫不逊色。有人问我退休后会去英国定居吗?我的回答是:不会!</h3><h3> 搬回与福明街道一河之隔的地方来住,也就过去短短四十时间,可我已经找不到能勾起童年记忆的场景了。</h3> <h3>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青年路这个地名,使我茅塞顿开。对呀,福明桥就在青年路的南头,青年路虽然没了,但是青年路的北面就是前后洋畈村啊,前后洋畈村所在地,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的南面就是中央广场,中央广场中心的积木样的红柱子与会展中心的尖顶形成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往南,往南,一直往南,到后塘河边,现在还在建造中的一条铁桥位置,大概就是过去的福明桥,位置可能有点偏差,应该偏差不大。再说这座铁桥上桥方式和福明桥有点像,也是分东西两个方向上桥的。桥洞里类似纤道的人行道还在建,由于铁桥低,类似纤道的人行道现在正在往下挖。就怕水位高时河水会慢上来,使我们暴走一族行走不便。</h3><h3> 原来没想到这铁桥位置就是福明桥,有二个原因:一、这是一条人行桥,以为是让隔河二个建筑群的人们来去放便而建;二、桥的北头直对宏泰广场的下沉式广场,以为目的是避开下沉式广场而特意设计的。现在看来是独具匠心的设计。</h3><h3> 就是我的猜测错了也没关系,我就把这座铁桥当作我心目中的福明桥了。从此我的记忆有了实实在在的坐标O点了,童年的记忆正在源源不断而来,我的根在这里,我的回忆在福明桥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