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听吕泉先生讲【摇摄艺术影像】</font></b></h1> <h3>2019年6月17日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摄友会迎来了重量级嘉宾讲师吕泉先生主讲“摇摄艺术影像”,吕泉先生是<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学联盟GPU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国内摇摄摄影艺术的探索人。</span></h3> <h3>摄影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摄影的主流就是具象的艺术,摄影作品的真实性纪实性的表现力使得摄影展现出无穷的发展前景,近200年来经久不衰,尤其在高科技化的今天,数码摄影高像素带来的高清晰度高解像力,一代胜似一代的影像处理器带来更好的画质和完美的色彩还原都已成为可能。</h3><h3>在传统摄影拍摄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印象派摄影的探索,在摄影的手法和技巧上实现从具象向抽象的转变,这些东西就是吕泉近几年不断探索和刻苦研究的,在海量的拍摄实践中获得经验,在经验的累积中丰富自己内心的美学思维,用印象派的摄影画面去表达和诠释自己对生活和世间万物的内心看法,抽象派摄影目前还只是在小众范围内探索和实践,作为抽象派摄影重要的手法和技巧—摇摄,就是吕泉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h3> <h3>何为“摇摄”,对许多摄影爱好者而言有点陌生,吕泉给摇摄顾名思义的解释是:手持慢门摇动相机来进行拍摄。作品创作过程中舍弃了具体的细节,拍摄场景抽象化,让摄影作品的轮廓线和亮暗部分变得模糊,作品呈现一种浪漫的风格,给观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注重的是感觉。</h3> <h3>吕泉说自己是摄影界新人,这些年来他对摇摄影像的探索可谓孜孜以求,契而不舍。那么他是怎么走上摇摄这条探索之路的,且听吕泉娓娓道来“我理解的抽象摄影艺术是与具象摄影艺术相对的概念,它不是去具象的描绘,而是用情绪和内心的感受去拍摄,当摇摄在发现并选择攫取画面后,由光与影、明与暗、点和线、块面和构成、色彩和肌理所组成的画面,似乎就是用摇摄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风格创造了一种抽象摄影作品”。从尝试到爱上摇摄,从实践到对各种手法和技巧加以总结,寻找摇摄的规律和拍摄条件,探索是无止境的,吕泉老师也在钻研摇摄艺术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h3> <h3>所列三条是吕泉为自己怎么会想到摇摄而总结的。</h3> <h3>吕泉的演讲渐入佳境,听者也聚精会神,他们也许在思索,也许因为初次接触摇摄要快速消化一下。</h3> <h3>看了吕泉展示的几幅摇摄作品,听者都有眼睛一亮的感觉,这其中一幅是著名的奥地利超级摄影比赛的入围作品。摇摄的作品视觉效果如此独特和带来的震撼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也开始对吕泉后面的演讲内容充满期待。</h3> <h3>摇摄包含的内容要点都在此,操作上结合传统摄影的方法,但摇摄方法有很多自己独特的特有的手法和技巧。</h3> <h3>所有的场景你都可以用摇摄来拍,但要拍出可能理想的作品,吕泉总结的四个要素还是要理解和悟透的。</h3> <h3>吕泉说摇摄是手持慢门摇动相机来拍摄,首先是手持,摇摄几乎不用三脚架,核心是慢门,快门速度1/5秒左右,甚至更慢,最快也不会超过1/30秒,为了慢门,镜头光圈要能更小,f22还不够,f36才是最佳。为了慢门吕泉说他把能减两档光圈的偏振镜片常挂,当然还要变焦镜头(推荐28~300mm镜头)。关键是拍摄瞬间的相机摇动,怎么摇?摇的速度和幅度如何掌握?这个后面讲,现在是这些工作准备好了,那么摇摄也有难度系数的。</h3><h3><br></h3> <h3>一次成像比较常用,但并不是只按一次快门,而是一旦开始拍摄,连续按动快门N次,期间还要调整相机摇动的速度和幅度,老师说一个画面要拍十八张甚至更多,摇摄作品是概率选片,每次拍的照片都不一样,是不可复制的,一次成像指的是作品只有一次曝光。</h3> <h3>中级难度的二次曝光的要点是需要提前思考好每次曝光时的拍摄内容,构图,曝光量的控制等等。</h3> <h3>高级难度的是摇动相机时还要操作镜头变焦,这还真的不容易,完成动作也许不难,但要达到设想的效果有点难。没别的捷径,悟性加反复操练是必须的。</h3><h3><br></h3> <h3>摇摄的影调是独特的,画面中柔美的线条,柔美的色彩,效果真是不同凡响。</h3> <h3>这是吕泉在摩洛哥拍摄的一幅摇摄作品,我刚接触摇摄,但很喜欢这幅作品,它是一幅对比强烈的高调照片,它很像一幅漫画,因为摇摄人体比例有点夸张,在漫画中夸张是最常用的手法。</h3> <h3>吕泉把摇摄作品归为九类,摇摄作品都是拍成制作完成后根据画面效果归类,而不是带着那一类作品的要求去拍摄创作,那也许达不到你的目的。</h3> <h3>每一类吕泉都有一幅作品来演示。是否贴切,观者自己判断吧。</h3> <h3>吕泉说观念类是摇摄作品会经常用来表现某些主题的分类,作品不会具体宣示它的观念,而是由观者自己想象和联想。</h3> <h3>这幅泼墨类作品你能看出这是福建霞浦的海滩吗?这是摇摄加后期制作来完成的。</h3> <h3>素描?速写?铅笔画?都像都不像,毕竟这是照相机拍出来的,而不是美术作品,做到这样不容易了。</h3> <h3>这有点像某个画家匆匆画就的一幅作品,颜色不多,内容简单,看到的是纯净的画面带来的美感。</h3> <h3>画面除了色彩带来的感觉,没有太多具象的东西,这就是摇摄带来的效果。</h3> <h3>虚实之间,画面唯美,叹为观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幅《朦胧石城》真的很美,在刚刚揭晓的“大美中国”—2019首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中获奖了。</h3> <h3>休息时间吕泉也没休息,摄友们围着提了很多问题,吕泉还不厌其烦地演示操作方法。</h3> <h3>这个内容是对前面各分类作品最好的归纳总结。</h3> <h3>吕泉多次提起慢门摇摄是和传统快门拍摄相对应的,并不是完全割裂和对立的。</h3> <h3>越是难拍摄就越是要练习。</h3> <h3>这个上下左右的拍摄方法就是拍摄时按下快门,相机在手上上下左右摇动,这种效果用修图软件后期也很难做出来的,主要是摇摄作品飘逸柔顺的效果更好。</h3> <h3>所列场景都可以用摇摄来创作,几乎包罗万象了,唯一需要的就是你对摇摄的方法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h3> <h3>拍摄的人物肖像也是那么美</h3> <h3>吕泉特意展示这幅人物肖像作品的EXIF信息。</h3> <h3>展示各种场景的完成作品</h3> <h3>吕泉总结的摇摄的创新性</h3> <h3>这是吕泉告诉摄友们什么样的天气大概适合拍那种感觉的摇摄作品,但不是绝对的。</h3> <h3>这些是摇摄方法拍摄时不变的条件,场景不同需要灵活掌握的可变因素,光圈和快门速度,当然还有摇动的速度和幅度可变。那些方法如何运用那需要实践。</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似乎是操练时要时时记在心中的要点。</h3> <h3>这些操作要点都是吕泉花心血总结出来的,都是干货哦。</h3> <h3>这幅平移作品是在300mm焦段拍摄的,Exif信息可以看到。</h3> <h3>平移拍摄作品</h3> <h3>这是垂直移动拍摄的要点。</h3> <h3>竖移拍摄作品一</h3> <h3>竖移拍摄作品二</h3> <h3>二次曝光拍摄要点</h3> <h3>二次曝光摇摄作品</h3> <h3>摇摄平移急停法作品</h3> <h3>这幅作品效果不错,路边的风景,具象方法拍摄,也许很一般,用了摇摄,产生另外的效果了,很赞。</h3> <h3>平移中连续点击拍摄的方法完成的作品</h3><h3><br></h3> <h3>非常喜欢这幅作品, 说不出理由,就是感觉很好。</h3> <h3>这是难度高的拍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你可能就是需要这种方式,难也得学会。</h3> <h3>国内权威的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最近用不小的篇幅介绍了吕泉的摇摄艺术影像,吕泉专门写了两千多字的文章配上自己的多幅摇摄作品来介绍他探索了多年的摇摄。也足以说明摇摄这种拍摄方式在圈内被更多人认可,相信随着摇摄拍摄方式被更多人使用,更多的好作品会问世,摇摄拍摄方式也会有更多的经验被推广,也会使得摇摄方式越来越完善。</h3> <h3>吕泉在中国平遥个人摄影作品展上展示的部分作品供大家欣赏。</h3><h3>《呼吸森林》</h3> <h3>《梦幻沙滩》</h3> <h3>《飘逸的樱花》</h3> <h3>《水边幻马》</h3> <h3>《水边树影》</h3> <h3>《樱花丛中》</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是吕泉个人微信的二维码名片,摄友们纷纷扫码加微信,对摇摄艺术影像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加微信和吕泉共同探讨和交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应摄友会班委会要求、把吕泉先生的演讲做成美篇留下来,也为今天没能到场的摄友可以了解一下摇摄艺术。文中大部分照片为现场手机拍摄、向吕泉先生索要了三幅作品照片,最后欣赏的几幅照片是从中国影像网下载。文字凭记忆写成,未经吕泉老师审核,错误和遗漏以及不尽完善之处敬请谅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