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___省市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第一次共同活动</h3> <h3> 6月,骄阳似火,而比骄阳更火的是我们饱满的学习热情。2019年6月16日,广东省生物学科王联新名师工作室一行8人(广东省名教师主持人王联新、广州第六中学王坤老师、禺山高级中学的梁焯华老师、广东番禺中学权宏老师、增城区第一中学刘元风老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邱浩林老师、广州第二中学周勇老师、象贤中学的孟祥鹏老师)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杂志、《高中数理化》杂志在广州举办的2019年全国乙卷高考试题分析暨2020年各学科备考研讨会。</h3><h3> 生物学科主讲专家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管旭老师,管老师是人大附中生物学科教研组组长,多年担任高三生物教学,多次参加高考改卷工作。上午管老师做了题为《2019年全国乙卷高考试题解析——用关键词解读试卷》的讲座。管老师认为《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关键能力,《考试说明》给出了纸笔考试要求的能力内容,因此“关键词”指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点”、“考点”。管老师用“关键词”做抓手解读《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并对能力进行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对2016~2019全国乙卷进行解读,再以试题为例子提炼出在教学中有可操作性的思维能力。近四年高考命题关于能力考查有以下趋势:1.给分点增加,设问量加大,覆盖面加大,这种设问细化的变化可提高试卷的区分度。她建议高三复习、备考时需要更加细化。试题阅读文字量加大,题量加大,要求考生需要更高的读、写速度。2.理解、应用是基础,思辨、创新做区分,总的设问量加大,加在基础的设问上。因此,备考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上,对高分段考生增设能力训练。</h3> <h3> </h3><h3> 下午管老师分享了人大附中抓住“关键词”进行“减法”教学的经验。管老师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学科知识是一颗大树,那么核心概念就是这颗树的主干,重要概念是树的分支,关键词就是枝丫,而习题是不断生长又脱落的树叶。如何让学生跳出题海,管老师认为我们要进行“减法”教学,要抓住生物学核心知识,教师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抓住“关键词”开展教学。例如备课时找出要说明的概念及所需的全部关键词,搞清楚概念或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围绕概念或关键词设计授课语言,围绕概念或关键词设计学生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调整“关键词”包括授课过程中正确使用“关键词”,每节课结束时总结概念或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和“重要概念”选择选择题,分析试卷讲解“关键词”或重要概念,在实际中发现更多的“关键词”等等。教师抓住关键词教学要练就过硬基本功,在实践中积累、总结、提高,并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h3><h3> 通过学习,我们精准把握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和考点分布的新变化,全面剖析新课标高考的命题特点及趋势,加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总结2019年高考经验,深入了解2020年高考总复习与备考的新趋势、新特点,明确2020年高考的复习方向和思路,切实做好2020年高考备考工作。</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撰稿:邱浩林</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摄影:兄 弟</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制作:王联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