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下江南乐悠游

宏图如意

<h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h3><h3> ——《罗马假日》</h3><h3><br></h3><h3> 2019一场期待已久的春下江南之旅在原计划一拖再拖之后,终于在5月20日成行了 。</h3> <h3>第一天——扬州</h3><h3>儿子能开车了,当爹的感到无比的欣慰,扬州这座距离青岛五百多公里的城市,是一座值得来了再来的城市。</h3><h3>古老的运河,沉淀下千年的涟漪,两岸商埠繁盛,三湾游人不绝。二十四桥颓废在了荒烟衰草的历史中,红药无人摘,波心荡漾冷月无声。</h3><h3>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正如此,才有当年隋炀帝为了观琼花,开凿了一条大运河,直达扬州,让扬州的繁华旖旎,随着琼花的芬芳传遍天下。才有乾隆皇帝数下江南,定要屡屡游历扬州的传奇佳话。而杜牧的诗魂,更是让这千古名城,增添了几分文采,几分情怀,让人欲罢不能!</h3><h3>扬州,向来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情结。扬州,在隋炀帝的长堤春柳里,绿意葱茏了若千年;扬州,在徐凝的二分明月里,明亮皎洁了上百年;扬州,在李白的三月烟花里,空灵迷蒙;扬州,在杜牧的玉人箫声里,清音袅袅;扬州,在东坡的半壕春水里,柔波荡漾;扬州,在姜夔的桥边红药里,芬芳绮丽。扬州,是无数骚人墨客的心灵故乡,精神家园,是安放灵魂的一处寂然所在。“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h3> <h3><br></h3><h3>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h3> <h3>第二天——苏州</h3><h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东特大城市,有超过2500年的建城史。苏州最有名的当属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和众多的水乡古镇。小桥流水环绕着姑苏城,其间点缀着或精巧或婉约的古典园林,这里气候温和,景色秀丽,物产丰富,堪称"人间天堂"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和络绎不绝的游人。</h3> <h3>苏州集中了江南园林之精华,有代表宋、元、明、清不同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还有驰名中外的虎丘、寒山寺等名胜古迹。它们无不已流光溢彩的风姿为游人所倾倒。</h3><h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特色,更使人陶醉,可以说苏州无处不景,处处使人恍若置身于一副优美的画卷中。</h3> <h3>平江路 ,古称"十泉里",是一条安静修长的老街,南北走向,因平江河得名。沿街保留了大量的老式古旧民宅,和周围想接的诸多狭小街巷构成了苏州古城最有韵味的一处水巷古街区,堪称古城缩影。</h3> <h3>拙政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始建于明朝,被称为"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以水见长,林木为胜,,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h3> <h3>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h3><h3>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苏州博物馆<h3>世界最后一位现实主义建筑设计大师 贝聿铭设计</h3>苏州博物馆称为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h3> <h3>第三天——甪直古镇</h3><h3>甪直古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h3><h3>甪直古镇,神州水乡第一镇,具有25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h3><h3>水乡小桥多,人家尽枕河 ,是甪直古镇浓厚水乡气息的真实写照。</h3> <h3>老弟在百忙之中特意从上海赶过来尽地主之谊安排了两个晚上的美味大餐,为我们的这次旅行又增添了浓浓的亲情和更多的美好回忆。</h3> <h3>第四天——扬州</h3><h3>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h3> <h3><br></h3><h3>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h3><h3>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h3><h3>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树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碑。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共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碑亭内耸立着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因而被誉为当代的“三绝碑”。院中立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石灯笼,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演讲时说:“在扬州大明寺内有一个石灯笼,它与日本唐招提寺的石灯笼是一对,至今还在燃烧着,象征着中日友谊长明不灭。”正堂仿鉴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纪念堂正中供奉着鉴真法师坐像,这尊坐像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像,用楠木雕刻干漆夹纻而成。坐像前有一只铜香炉,为日本天皇所赠。</h3> <h3>鉴真和尚</h3><h3>鉴真是在唐代远赴日本的高僧</h3><h3>鉴真所处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一衣带水的日本,不断派遣使节、留学生到当时的长安学习,吸取唐代的文化。鉴真抱着“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的献身精神毅然发愿赴日,于唐天宝十二年(753)第六次东渡成功。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唐广德元年(763)病故于日本奈良,终年76岁。他在日本的10年中,为日本建立了律宗,并对日本的《大藏经》进行了校正。此外,向日本人民介绍了医学知识,交流了我国的佛学、语言学、文学、建筑学、雕塑、书法、印刷术等科学技术,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1980年鉴真坐像曾回到中国的北京、扬州展出,历时近一个月</h3> <h3>平山堂</h3><h3>大殿西侧,有“仙人旧馆”门额,人们即是有名的平山堂。</h3><h3>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h3> <h3>扬州,无论是其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园林古迹,亦或是其璀璨的文化艺术,精致的美味佳肴,都闪烁着可官,可察,可品的古都之美。</h3><h3>扬州,一座灵动而多变,古老而浪漫的城市。</h3><h3>扬州,再见。</h3><h3>扬州,留下太多的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