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

三个字

<h3>名称</h3><h3>荣宝斋</h3><h3><br></h3><h3>坐落位置</h3><h3>北京和平门外 琉璃厂西街</h3> <h3>荣宝斋</h3><h3>  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 老字号,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荣宝斋坐落在 北京和平门外 琉璃厂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 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荣宝斋的前身是 松竹斋,始建于清朝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松竹斋的创办者是一个 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纸店的 经营范围主要是三部分: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二是各种 笔、 墨、 砚台、 墨盒、水盂、 印泥、镇尺、 笔架等 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从中提成。 自1672年北京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南纸店的建立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1894年设立“ 松竹斋”连号“荣宝斋”,并增设“帖套作”机构,为后来木版水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h3><h3>   鸦片战争后,松竹斋难以维持。店主聘请广交京师名士的 庄虎臣为经理,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 同治状元)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h3><h3>  1950年 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诞生。 新中国五十年来,北京荣宝斋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创造并积累了难以计数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国家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了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这期间,北京荣宝斋在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宽了经营领域和业务渠道,在 山东、浙江、四川辽宁、 山西、 陕西、 湖北、 吉林等地设立了经销处,加强了国内的商业和文化活动。</h3> <h3>李涵教授1940年生人,祖籍河北泊头,自幼酷爱绘画,16岁成为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入室弟子,上世纪60年代初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师从郭味蕖、田世光、肖淑芳、李斛等名家,70年代又受教于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砚边耕耘50多年,李涵画风淳朴,题材广泛,花鸟走兽、人物山水无不涉及,尤以画猴见长,素有“猴王”之美誉,被书画及评论界视为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坛的领军人物。</h3><h3>“李老的画作充满着生命的张力,这源于他长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由于工作关系,迁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迁安市文联主席毛广丰与李涵接触颇多,对李老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非常钦佩。</h3><h3>据介绍,李老之所以成为“中国画猴第一人”,在于他常去动物园,对猴子进行长期观察、体悟。他创作的长卷《百猱图》最为著名,画中有一百多只猴子,或追逐嬉戏,或搔痒捉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h3> <h3>李涵书法展</h3> <h3>姜昆</h3> <h3>刘晓庆</h3> <h3>张春年</h3> <h3>陶玉玲</h3> <h3>许娣</h3> <h3>张勇手</h3> <h3>朱旭</h3> <h3>王铁成</h3> <h3>关晓彤</h3> <h3>李成儒</h3> <h3>蓝天野</h3> <h3>李雪健</h3> <h3>六小龄童</h3> <h3>地井盖</h3> <h3>杨梅竹斜街</h3> <h3>青云阁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西街33号,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905年重新翻建,是一座典型的轿子型建筑,楼有三层,中庭为跑马廊。</h3><h3><br></h3><h3>青云阁是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台球这一时尚运动在那时就已经被青云阁引进,供达官贵人们消遣。鲁迅、周作人、陈百年、刘叔雅、朱逖先、沈士远、沈尹默、刘半农、钱玄同、马幼渔等众多知名学者、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梁实秋等众多历史名人也经常来此品茗会友、小酌膝谈,思文赏乐。</h3><h3><br></h3><h3>在青云阁,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都留下了足迹,却都已成了历史,唯独鲁迅先生至今仍成为该店的最显著的文化名片。走进这幢古色古香,昏暗而稍显阴森的旧楼,鲁迅印记铺面而来。走廊里,随处可见黑白老照片,照片不变的主角儿都是鲁迅。即便有其他名人的旧照,也是因为占了鲁迅的光——和鲁迅合影,才得以展示。</h3> <h3>模范书局</h3><h3><br></h3><h3>Addr.西城区杨梅竹斜街31号</h3><h3><br></h3><h3>第一次接触『模范书局』,还是走在杨梅竹斜街那条胡同东口处,有一栋民国时期的建筑二层小楼,门牌刻着模范书局的字样,不经意地走进去。满墙的中国古代、近代书籍,还有台湾、日本等地比较难找的老书,还有一些大师签过名的书。喜欢书的人,会爱不释手。</h3><h3><br></h3><h3><br></h3><h3>书店后面是连着一个日式风格的庭院,不过这部分区域以及二楼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因为这里有店主收藏的印刷老雕版,有时候会举办书籍签售会的活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