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袁家权<br> <p> <font color="#167efb">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中国五大剧种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font></p><p> </p><p> 排戏、演戏、传承、发展……已近知天命的曹帮萍每天都特别充实。经过12年的努力,曹帮萍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剧团带成为年收入500多万元的基层文化实体,成为苏、浙、赣、皖一带乡村群众十分欢迎的黄梅剧团,每年演出500多场。<br></p><p> 曹帮萍出生于安徽泾县的一个普通山村,很小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后开始了学戏之路。1989年,曹帮萍报考新组建的安徽省芜湖县黄梅剧团(也就是现在剧团的前身)被录取,不久当上了主角。1996年,曹帮萍成为剧团团长。<br> 把戏演好,是民营院团的立身之本。2010年5月,剧团进京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精彩的展演使剧团获得了莫大的荣誉。<br> 除了职业的水平和态度,剧团行走市场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剧目。虽然是一个民营剧团,可他们团的剧目储备量在全省是最大的。<br> 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剧目,每年的演出淡季剧团都要创排新戏,或打磨原有剧目。今年,曹帮萍再次自筹170万元资金,新、改编排大型现代教育扶贫黄梅戏《吉祥草》和传统剧目《三打白骨精》,新剧一经与观众见面,深受戏迷们的喜爱。截至目前,曹帮萍的剧团排演了70部100多本剧目,其中保留剧目40多部。<br> “我们有多年的农村演出经验,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曹帮萍说,演出中经常有客户“点戏”的情况,因此,剧目的“适销对路”是剧团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br> 在曹帮萍的观念中,戏曲是有市场的。“农村是我们最广阔的舞台,农民是我们最亲近的观众,剧团在那里大有作为,这是我们多年来的切身感受。”<br> 她的理解是戏曲院团要走进民间、回到民间,把舞台搭建在民间,这才是戏曲繁荣发展的源头。“老百姓在哪里,我们的剧团就要奔向哪里。”<br></p><p><br></p> <h5><i> <font color="#167efb">无论在环境艰苦的农村戏台,还是上至北京长安大剧院的演出。曹帮萍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用心地把每场戏唱好,这样既对得起观众,又树立剧团品牌形象。“以我看我的下半辈子,剧团就是我的家了……”</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在江西、浙江和江苏等广大农村,芜湖县黄梅戏剧团是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10月2日下午,剧团在江西鄱阳县大宗村演出,来自邻县“请戏”客户正在与曹帮萍洽谈明年春节期间的演出方案。</font></i></h5><br> <h5><i> <font color="#167efb"> 每次演出前,曹帮萍都要走进后台,与年轻演员们进行演艺上的互动,提高他们的演技水准。</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剧团不定期的流动演出,演员们除了演戏,生活很枯燥,手机成了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全部。</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在剧团,曹帮萍既是团长,又是艺术总监。她利用有限的演出间隙,手把手地指导年轻演员练就基本功。</font></i></h5><br> <h5><i> <font color="#167efb">在临时的演出场所,曹帮萍对每一场戏的剧本都要进行数次打磨、推敲,不断完善。</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生活上是夫妻,在剧团我俩就是‘亲密战友’”曹帮萍说,自从2006年他与丈夫张国望创办了芜湖县黄梅戏剧团有限公司的12年间,相互支撑,一路相伴走来,有苦有甜,但很值得。</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10年前,陈三国和邢青霞先后来到芜湖县黄梅戏剧团,他俩因戏结缘,从相认到相识再到相爱。他说,剧团就是我的家,曹团长就是我的“母亲”。</font></i><br><i></i><br></h5> <h5><i> <font color="#167efb"> 张丹,芜湖县黄梅戏剧团女一号,是剧团团长曹帮萍的女儿,毕业于安庆黄梅戏学校。目前,她除了投入全部精力演出外,主要负责演员队伍管理。</font></i></h5><br> <h5><i> <font color="#167efb"> 夏彩虹(左三)在剧团是‘挑大梁’的演员,由于演出档期紧,她将4个多月大的女儿带进剧团,一边唱戏一边带孩子。</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长期艰苦的演出环境,已磨炼了演员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不到两平方米的祠堂过道上,演员快速更换戏服。</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无论演出条件再艰苦,曹帮萍都认真对待每次演出前的化妆。她说,只有粉墨登场才能对得起观众。</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 2018年10月2日,刚从浙江台州转场到江西鄱阳县农村的安徽省芜湖县黄梅戏剧团,在一座新开谱的祠堂前搭上戏台。当日下午演出黄梅戏传统剧《哑女告状》。</font></i></h5> <h5><i> <font color="#167efb">2018年10月2日,刚从浙江台州转场到江西鄱阳县农村的安徽省芜湖县黄梅戏剧团,在一座新开谱的祠堂前搭上戏台。</font></i></h5> <h5></h5> <h5><i> <font color="#167efb"> 2018年10月12日,江淮时报“镜像”版刊发此摄影专题。 并获得当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font></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