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分析艺术生该如何进行志愿填报(一)

成功在心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在高考落下帷幕的这几天里,许多迷茫的家长陆续打来电话咨询我,关于艺术生应该如何进行志愿填报的问题。其实无论是艺术生,还是普通文理科的学生,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究竟是给一个“分数”在选择专业及院校,还是在给一个“上学的人”选择专业及院校?这是一个选择出发点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对关于艺术生究竟该如何进行志愿填报的问题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观点阐述,供广大家长及学生参考。</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家长在进行志愿填报的时候,最终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报考的院校能够如愿将其录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被心仪的高校录取呢?除了成绩是一方面原因之外,掌握好“规则”就是尤为重要的了。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志愿填报投档规则”以及“高校录取规则”两个方面。首先我们来看“志愿填报投档规则”,这是在进行志愿填报之前必须掌握的首要原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掌握这个规则之前,有一个先决条件要求我们的家长们必须先处理好,那就是做到:知己、知彼。</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知己,顾名思义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了解什么呢?首先要了解“专业”。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去了大学之后,究竟读什么专业是最适合他的?什么专业是他最感兴趣的?什么专业是最能发挥出他个人的能力的?中国大学本科一共有13个学科门类,艺术生在大学就读的专业都属于艺术学这个学科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以美术为例,美术生一般选择的专业分为两个专业类,一个是美术类,包括了美术学,绘画,动画,雕塑,摄影等专业,还有一个是设计学类,包括了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课程不同,就业方向不同,就业前景不同,那么,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呢?</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通常我们建议,要想确定适合学生就读的大学专业,主要从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来作为参考的依据。举个简单例子,学习美术学专业的学生一般要求具备性格比较沉稳不急躁,喜欢钻研探索,善于和他人交流沟通等特点。学习环境设计的学生一般要求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强,建模能力强,心思细腻,善于把握生活细节等特点。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艺术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以确定专业为基础开始的,往往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此,我们要确定专业,首先就要了解每一个大学专业的专业概念,主修课程,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这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孩子将来大学就读及就业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是为了考研提前做相应准备。</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要做到“知己”的第二步,就是要了解地区。这里的“地区”指的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区域,以及适合学生选择的专业发展的区域。通常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省内及省外。有的学生适合在省内就读,有的学生适合在省外就读。当然了,这一方面和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和学生家庭及其父母的想法也是分不开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当我们做好了“知己”这个环节之后,下一步就要做好“知彼”了。也就是说,非常清晰、深入的了解我们要报考的高校,是我们将来能够选择好学生就读院校的一个主要因素。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深入了解高校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高校名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中国的高校发展经历过4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1952年左右,中国大学教育体制开始了对前苏联模式的盲目崇拜和机械照搬。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颁布,标志着以前苏联模式为蓝本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主要体现在建立由单科院校和文理科综合大学构成,且以单科院校为主的大学体制。</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在1998年至2005年间,诸多单科院校与综合类院校相继合并,组建成学科门类范围更广,综合实力更强的大学。大学的合并与重组是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一个过程,大学通过合并与重组能够快速提高综合实力,以多校合并而成为一流名校的大学比比皆是。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综合类大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不知道它的优势学科是什么?不知道它的特色专业是什么?只是为了一昧的追求名校的地位和声望,而不去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究竟在该院校是优势专业还是边缘学科,最后导致的是上了个好学校,学了个次专业。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每一所高校的历史发展沿革,知道它是怎么发展来的,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该学校的地位。</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所在校区 &nbs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其实大学不仅仅是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个人能力的地方,它更是一个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发掘个人内在潜力的平台。大学不仅教会了我们学习专业技能,更多的教会了我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一些曾经没有处理过的问题;如何有计划的进行生活费用的支配;如何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做到更好的适应等等问题,它更像是孩子的一个小家。那么,有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普遍的大学都会有2个甚至更多的校区,我们经常熟悉的某某大学,孩子憧憬的是它气势恢宏的大门,风景如画的校园,气派无比的建筑,就好像空气中都散发着浓浓的大学气息。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所在的美术系或美术学院会在这所大学的其他校区,远离喧闹的城市,有的知识破旧不堪的宿舍,满目疮痍的教学楼,弹丸之地的校园,有的甚至还不如学生曾经就读过的高中。可想而知,这会对学生4年的大学生活造成多么严重的心理阴影,每年因为这个原因退学又回去复读的学生不在少数。所以要提前了解这些信息,便于让学生在院校选择的时候有一个更好的参考。</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所在城市 &nbs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一省的教育考试院在高考过后,会给每一位当年的高考生提供一本书,名字叫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这本书里在提到关于学校地理位置的介绍时,只会简单的写出三个字“某某市”。还有刚才我们提到的教育考试院给艺考生提供的校考名单,对于院校所在城市也只是提供三个字“某某市”。其实这样会给有些地区意向极为明确的学生造成误导,因为在这些学生的认知当中,他们憧憬的,向往的城市大多是从别人那里了解来的,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某某城市的建设多么好,发展多么快。同样这里有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向往的热门城市大都是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可是这样城市往往也是特大城市,很有可能学生就读的高校并不在这所城市的中心地区,甚至离中心地区很远,有的甚至没有公交车,要坐长途汽车才能到市中心,那么这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4、地区经济发展情况</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nbsp; &nbsp; &nbsp; &nbsp;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美术生而言,无论在大学里学的是美术类专业,还是设计类专业,将来大学毕业就业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从事美术教育的相关工作,二、从事各种设计类型的相关工作。那么先不考虑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专业能力问题,我们先考虑外在因素对于学生的就业产生的影响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三点需要我们重视:</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几线城市</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nbsp; &nbsp; &nbsp; &nbsp;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各大城市从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交通位置、人口密度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大致分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129个五线城市。不同等级的城市给于学生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见识,不同的资源,不同的未来。一个学生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好的城市可以给他的大学生活,它的就业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需要的是创意,创意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好的城市生活和差的城市生活,所看所见是有天壤之别的。再说就业的问题,一般来说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一般都会成立在一省的省会城市,地级市基本上很少有,那么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后如果要就业,势必去省会城市的机会可能更多一点,那么他就和4年大学生涯都在省会城市度过的学生没有可比性,因为他在这里没有任何资源,没有任何人脉,甚至连路况都不熟悉。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把城市的选择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因为它不仅仅是为了学生4年的大学生涯考虑,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环境考虑。</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常住人口</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nbsp; &nbsp; &nbsp; &nbsp;说到常住人口,就要考虑一个“人口净流入”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说学生在哪里上大学,是很有可能留在当地去找工作的。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在逐渐增大,很多四五线城市的人口在逐步减少。那么作为美术生来说,更多的学生是学习了设计类的专业,这一部分专业的学生毕业基本上是去省会城市或者其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就业,毕竟中大型的本土企业或者外来企业一般来说都会在省会城市发展,而地级市相对来说没有办法提供很好的就业资源,所以学生一般很少选择在地级市工作。那么对于学习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首选工作就是从事美术教育,当老师。这里就可以忽略地域性的问题,因为学生是每个城市都有的,不管是学龄前儿童,还是中小学生,都需要艺术教育的培养。其实绝大多数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并不是在公立的小学或者中学教课,更多的就业资源是社会上的一些美术培训机构提供的。这里就要注意一个问题,当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逐步减少的时候,就说明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在外面去工作了,当地留下的更多的是老年一代。换言之,如果这个城市的孩子越来越少,学校越来越少,首先校外的培训机构存在生存问题,其次就是教课的老师因为生源太少而导致收入较低或者没有保障等问题。</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人均GD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nbsp;GDP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是人均生活水平的保障。虽然说由于现有分配制度的不公平,GDP无法全部反映出普通居民的生活状况,但是这个基础不能忽略,一旦GDP出现负增长,经济衰退,大量民众会失业,生活将会变得举步维艰,而人均GDP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人均创造的财富价值,它也是可以间接的反映出人均生活水平的高低。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薪资,保障等等问题,还是和这个指数息息相关的。所以人均GDP指数的高低,也是我们在选择大学之前关于地区考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