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冰清玉洁

<p><b> 一、我慈祥的父亲</b></p><h5><b> 父亲:王仲英,生于1921年 山西省文水县南武涝村一个贫农家庭,1938年4月参加本村秘密青年抗日先锋队,担任小队长,1940年2月担任县青救会干事,3月到晋绥边区干部学校学习(兴县),1941年春学习结业回到晋绥边区八分区工作,在交城县三区担任青联主席,1942年被组织选派到兴县参加北村减租碱息运动试点工作,随后又到交城三、四区任职抗联主任,之后又在晋绥行署烟罚团工作(偏关),于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本村抗联主席,文水县抗联干事,交城三、四区抗联主任,晋绥八分区公安处、文水县公安局秘书、股长,文水一、六区区长和区委书记。建国后历任文水县委委员、县委办公室主任、统战部长,富家滩煤矿党委宣传部部长,晋中地委宣传部科长,晋华纺织厂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文峪河水库、黄河天桥电站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省水利建筑工程局党委书记、局长(厅局级)等职务。</b></h5><p><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1950年夏天,在汾阳地委参加整风留下的照片和母亲留下的笔迹。前排左起:文水县县长李士敏,县委副书记文政,书记赵光亭。后排左起:团县委书记周青选,县委办公室主任———我的父亲王仲英。</p> <p class="ql-block">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第二位,分别是我的母亲和父亲,父亲怀里抱的是我的大哥。</p> <h3>  这是父亲调动工作时和同事的留影</h3> <h3>  这是文水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h3> <h3>  在黄河天桥电站指挥部</h3> <h3>  在黄河天桥电站工地</h3> <h3>  1973.10.25 在黄河天桥电站工地</h3> <h3>父亲和母亲</h3> <h3>  在工地指挥部</h3> <h3>  80年代初的父亲母亲</h3> <h3>  1989年年初,在省水工局中层干部研讨会上发言</h3> <h3>  1988年,父亲和新的局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h3> <h3>  父亲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组织配备的公务用车。</h3> <h3>  离休后的父亲母亲。</h3> <h3>  离任后,父亲走访汾河水库</h3> <h3>带队参加水利厅系统门球比赛,与水利厅郝永和厅长及各领队合影</h3> <h3>老同志聚会</h3> <h3>  组织离退休人员参观五台山</h3> <h3>  1989.9.5 父亲书写的唐•王文涣诗《登鹳雀楼》</h3> <h3>  1989.9.9 父亲书写✍的长寿语。</h3> <h3>  离休后又过起了田园生活。</h3> <h3>  <b>二、父母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b></h3><h3><b></b><b style="font-size: 15px;"> 这是我们家60年代初,在建设文峪河水库时,我们家在施工驻地拍的第一张全家福。</b></h3> <h3>  1963年在开栅和院里的邻居合影</h3> <h3>  我六岁前与父亲合影。</h3> <h3>  母亲和我与她的同事及两个孩子合影</h3> <h3> 1968年10月14日,父亲带我和弟弟及他的一个远房外甥女,去刘胡兰烈士陵园参观,并特意登门拜访了刘胡兰的父母亲,当时,烈士的继母胡文秀也受到了红卫兵冲击,大门上院子里贴满了串联的清华北大学生写的大字报,父亲的到来,给他们一家以极大的精神安慰。</h3> <h3>  1969年,大哥参军前合影</h3> <h3>  1972年,大哥回家探亲时合影</h3> <h3>  1978年9月,我调到父亲身边工作 ,这是在父亲的办公室。</h3> <h3>  1978年,周末,我们在家拍的生活照片。我自己开始学摄影并自己冲洗照片,其乐无穷。</h3> <h3>  这是我第一次采用45度角度拍摄</h3> <h3>  父亲与外孙女冰冰在一起</h3> <h3>  1989.10</h3> <h3>父亲和我们游迎泽公园</h3> <h3>  父亲重病在身。</h3> <h3>  父亲与外孙在一起的时光</h3> <h3>  在医院做透析🏥</h3> <h3>  在战争年代,我父亲的老同事原山西省委李立功书记,参加追悼会。</h3> <h3>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文革前文水县委代书记张帮应书记,在我父亲的追悼会上。</h3> <h3>中间这位老同志,是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刘锡田,在我父亲告别厅会客室。</h3> <h3>这是大农委时的老领导——郭文秀同志题写的挽联</h3> <p>  <b>三、我严厉的母亲</b></p><p> 我的母亲苏以英,1932年四月初七生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关的一户贫农家庭。1948年参加革命,同年参加了文水县委组织的妇女干部培训班和农村土地改革;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汾西矿务局富家滩煤矿妇联会工作;1955年到晋华纺织厂团委工作;1962年—1972年先后在文水手工业局印刷厂、开栅铁厂、供销社等单位任党支部书记。</p><p> 母亲一生坎坷,但很坚强。1947年冬至,其父亲共产党员苏宗山因叛徒出卖被捕,1948年1月21日牺牲在太原阎锡山特警处。作为家中的长女,只有15岁的她,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依靠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一边学习一边还要陪伴母亲,照顾年幼的3个弟弟(大弟弟13岁,二弟7岁,小弟2岁),日子过得很苦。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生活中,我的姥姥把我姥爷牺牲前留在家里的一包东西,通过交通员,把它原封不动地转交给党组织。而这一包东西不是别的而是钱。我的姥姥告诉我,就在他们一家走街串巷、讨吃要饭,特别艰苦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没有动用这些钱。</p><p>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苦难日子里,我妈妈和她的三个弟弟与母亲的生活艰辛和各种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是常人永远体会不到的。</p><p> ——作为母亲,作为妻子,她相夫教子,养育儿女,勤俭持家,节衣缩食,含辛茹苦把7个子女抚养成人,她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功不可没、恩重如山的伟大母亲。</p><p> ——作为国家干部,党的女儿,她一辈子对党忠诚老实、任劳任怨、能上能下、克己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利而劳碌。1962年因公受伤断裂三根肋骨,她身穿钢架背心还坚持工作;文革中,因丈夫打成走资派而受到冲击,子女升学就业参军都成了问题,但是她没有倒下,坚信共产党,克服困难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为党的工作直到体弱多病提前离休在家。她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学习的楷模。</p> <h3>  1961年冬天,母亲陪同曾经在文水土改时的同事,后在交通部工作的老同志重走工作过的地方。左二是我母亲,左三是交通部任淑仙。</h3> <h3>1961年冬天,我和母亲合影照。</h3> <h3>  母亲在70年代</h3>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末,我母亲和文革前文水县县委书记刘守仁的爱人吕云仙阿姨陪同交通部处长任淑仙再次去刘胡兰烈士陵园看望七烈士。</p> <h3>  80年代初</h3> <h3>  70多岁的母亲,经常代表省水工局老年门球队参加水利厅、省里组织的门球比赛。</h3> <h3>  母亲外出旅游观光照</h3> <h3>  进入90年代的母亲</h3> <h3>  母亲与我们在迎泽公园</h3> <h3>  母亲、姥姥、我和侄儿壮壮。(1996.3.3)</h3> <h3> 2002年夏天,在汾河二库。</h3> <h3>  2002年,母亲与准备上大学走的外孙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 据说,在我的出生地榆次,不到半岁的我坐不稳,还是靠别人在背后予以帮助才得以完成这次拍照。岁月如梭,60多年,一晃而过……</p> <p class="ql-block"> 致敬我亲爱的父亲母亲!永远怀念那年那月那日那些事,永恒的纪念父母亲和我们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谢谢亲朋好友的关注和分享!</p>